CN204329761U -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 Google Patents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29761U
CN204329761U CN201420811163.3U CN201420811163U CN204329761U CN 204329761 U CN204329761 U CN 204329761U CN 201420811163 U CN201420811163 U CN 201420811163U CN 204329761 U CN204329761 U CN 204329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module
infrared probe
gun
rif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111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春
李响
孙昭华
郭庆国
耿志伟
李兴海
蔡德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8111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29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29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297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属于枪械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枪体、瞄准镜和辅助扫描瞄准装置,所述瞄准镜安装在所述枪体上,所述辅助扫描瞄准装置与在所述枪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扫描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1)、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源模块(3)、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高、作战效能高等特点。

Description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枪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属于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和超声波技术混合进行侦查的设备。
背景技术
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候通常都需要进行实战实弹射击,通常在战斗环境中敌我双方的接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自动化武器普及的今天、敌我双方的战斗已经不同于二战时期以前的拼刺刀模式,敌我双方通常是非接触式战斗方式,战场环境千变万化使得敌我双方可以充分利用环境和人造物进行有效伪装,如何在战斗过程中先发制人并保证射击过程不误伤无辜人员和己方人员、是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图8是现有技术中枪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是现有技术中枪体的结构示意图二;我国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经常使用的突击步枪如图所示。
在处置该事件过程中,由于受制于处置现场无辜群众混杂众多、警方怕误伤无辜群众而不敢随意开枪击毙犯罪分子。如何对类似的突发事件进行紧急处置,以避免无辜群众的不必要伤亡已经成为武警战士和特警战士必须要面对的实战课题,现有技术中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也是制约武警战士和特警战士处置类似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日常也需要进行射击战术训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战士们的实战技能和战术技能一直是制约训练指导人员的一个重大难题。如何充分发挥辅助技战术手段的作用、以尽可能提高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的战斗素质和技能一直是制约本技术领域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给出了一种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本发明的一种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枪体、瞄准镜和辅助扫描瞄准装置,所述瞄准镜安装在所述枪体上,所述辅助扫描瞄准装置与在所述枪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扫描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瞄准镜示警模块、电源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红外传感模块、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所述红外传感模块、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电性相连,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所述红外传感模块、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电性相连;
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包括超声波发射部分、超声波接收部分,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平行地设置在所述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装置中,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的超声波发射方向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的超声波接收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红外传感模块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第二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和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对称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红外线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范围为16°-18°;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之间的距离为H1为2.1-2.5cm;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的激光束发射方向同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所述控制器是DSP控制器,或者ARM控制器,或者AVR控制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高、作战效能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一;
附图2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二;
附图3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超声波发射部分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超声波接收部分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7A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
附图7B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
附图8是现有技术中枪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9是现有技术中枪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二,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超声波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现有技术中枪支瞄准镜的安装方式一样。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在突击步枪上的安装方式与刺刀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本发明混合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电信号线在图1和图2中都没有显示出来。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中、以方便使用带有瞄准镜枪支的战士及时发现告警信号。
图3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源模块3;其中:控制器1分别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性相连,电源模块3分别为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提供电能;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连接有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上;控制器1为DSP控制器。
超声波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信息。控制器1根据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5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敌对隐蔽人员;如果确定存在敌对隐蔽人员,则控制器1控制瞄准镜示警模块2发出光学报警信号,该光学报警信号自动在瞄准镜中进行闪烁。
瞄准镜示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瞄准镜示警模块2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四个红灯箭头闪烁的方式显示在瞄准镜中、以反馈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瞄准镜示警模块2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射的激光束信号直接指向被扫描的物体,更加有利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寻找目标,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与现有技术中手枪或者步枪中实用的激光辅助瞄准装置完全一致。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用作瞄准装置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激光将光斑照射到目标上,而不需要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而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会限制使用者对目标或目标周围环境的视野或使该视野模糊。在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被安装到枪械上的情况下,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出沿着从枪械发射出的弹体的期望飞行路径的光束。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检测效果好。
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监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A,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B,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范围可以为2.1-2.5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优选2.3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S2,其中盲区区域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2,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即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的人体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S2,S2的夹角C范围为16-18度,S2的夹角C优选17度。当瞄准装置的透镜前有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时,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身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S2,这样便得到了红外信号以忽强忽弱的脉冲。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该盲区区域S1通常几米到一百多米、进而不会对瞄准检测效果产生影响。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所检测到的信号会实时反馈给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所检测到的信号也会实时反馈给控制器1。通过红外传感模块5检测到的人体红外信号、通过超声波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体与枪口所对人体的距离信号,红外信号和距离信号会同时反馈给控制器1,以利于控制器1判断是否存在人眼不易察觉的隐蔽人员。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都安装在图1和图2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
图5是本发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超声波发射传感器LS1和与门U8之间有反相器U3、反相器U4、反相器U5、反相器U6、反相器U7,反相器U4和反相器U5并联、反相器U6和反相器U7并联,与门U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自激震荡电路相连,两个自激震荡电路中分别两个施密特触发器U1和U2。
图6是本发明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5V直流电经过耐流为500mA的保险丝F1和二极管D1、并经过两级电容滤波C1和C2形成5V数字电压源VDD,数字电压源VDD为2个NE5532P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超声波接收传感器LS1并联10K电阻R3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变为输入信号,输入信号经过第一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第二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之后输入到超声波测距模块4、输入信号经过两级放大后一共放大了400倍。
图7A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图7B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瞄准镜中的四个箭头为光电闪烁信号。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安装在枪体的瞄准镜中,图7A所显示的是在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没有检测到任何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不发出示警提醒信号;图7B所显示的是在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检测到存在隐蔽敌对人员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发出示警提醒信号,战士可以通过瞄准镜四个箭头的闪烁知道枪支的瞄准方向存在隐蔽敌对人员、故战士将提高警惕性。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
优选实施方式2
图1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二,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超声波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现有技术中枪支瞄准镜的安装方式一样。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在突击步枪上的安装方式与刺刀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本发明混合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电信号线在图1和图2中都没有显示出来。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中、以方便使用带有瞄准镜枪支的战士及时发现告警信号。
图3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源模块3;其中:控制器1分别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性相连,电源模块3分别为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提供电能;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连接有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上;控制器1为ARM控制器。
超声波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信息。控制器1根据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5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敌对隐蔽人员;如果确定存在敌对隐蔽人员,则控制器1控制瞄准镜示警模块2发出光学报警信号,该光学报警信号自动在瞄准镜中进行闪烁。
瞄准镜示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瞄准镜示警模块2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四个红灯箭头闪烁的方式显示在瞄准镜中、以反馈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瞄准镜示警模块2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射的激光束信号直接指向被扫描的物体,更加有利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寻找目标,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与现有技术中手枪或者步枪中实用的激光辅助瞄准装置完全一致。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用作瞄准装置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激光将光斑照射到目标上,而不需要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而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会限制使用者对目标或目标周围环境的视野或使该视野模糊。在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被安装到枪械上的情况下,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出沿着从枪械发射出的弹体的期望飞行路径的光束。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检测效果好。
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监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A,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B,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范围可以为2.1-2.5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优选2.3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S2,其中盲区区域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2,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即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的人体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S2,S2的夹角C范围为16-18度,S2的夹角C优选17度。当瞄准装置的透镜前有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S2,这样便得到了红外信号以忽强忽弱的脉冲。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该盲区区域S1通常不会超过一百米、进而不会对瞄准检测效果产生影响。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所检测到的信号会实时反馈给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所检测到的信号也会实时反馈给控制器1。通过红外传感模块5检测到的人体红外信号、通过超声波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体与枪口所对人体的距离信号,红外信号和距离信号会同时反馈给控制器1,以利于控制器1判断是否存在人眼不易察觉的隐蔽人员。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都安装在图1和图2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
图5是本发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超声波发射传感器LS1和与门U8之间有反相器U3、反相器U4、反相器U5、反相器U6、反相器U7,反相器U4和反相器U5并联、反相器U6和反相器U7并联,与门U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自激震荡电路相连,两个自激震荡电路中分别两个施密特触发器U1和U2。
图6是本发明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5V直流电经过耐流为500mA的保险丝F1和二极管D1、并经过两级电容滤波C1和C2形成5V数字电压源VDD,数字电压源VDD为2个NE5532P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超声波接收传感器LS1并联10K电阻R3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变为输入信号,输入信号经过第一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第二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之后输入到超声波测距模块4、输入信号经过两级放大后一共放大了400倍。
图7A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图7B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瞄准镜中的四个箭头为光电闪烁信号。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安装在枪体的瞄准镜中,图7A所显示的是在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没有检测到任何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不发出示警提醒信号;图7B所显示的是在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检测到存在隐蔽敌对人员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发出示警提醒信号,战士可以通过瞄准镜四个箭头的闪烁知道枪支的瞄准方向存在隐蔽敌对人员、故战士将提高警惕性。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
优选实施方式3
图1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示意图二,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安装在枪体的枪口之下,红外线和超声波检测的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现有技术中枪支瞄准镜的安装方式一样。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在突击步枪上的安装方式与刺刀在枪体上的安装方式类似,使得本发明混合瞄准装置能够稳定地安装在枪体上面。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电信号线在图1和图2中都没有显示出来。光闪烁告警灯安装在瞄准中、以方便使用带有瞄准镜枪支的战士及时发现告警信号。
图3是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源模块3;其中:控制器1分别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性相连,电源模块3分别为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镜示警模块2提供电能;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连接有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对称设置在枪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上;控制器1为AVR控制器。
超声波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支使用人员与前方隐蔽的敌对分子之间的距离,红外传感模块5根据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检测到处于隐蔽状态人员的信息。控制器1根据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检测结果和红外传感模块5的检测结果、来自动判断是否存在肉眼不宜分辨的敌对隐蔽人员;如果确定存在敌对隐蔽人员,则控制器1控制瞄准镜示警模块2发出光学报警信号,该光学报警信号自动在瞄准镜中进行闪烁。
瞄准镜示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瞄准镜示警模块2将检测到前方有人的信号实时地可以以四个红灯箭头闪烁的方式显示在瞄准镜中、以反馈给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使得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根据瞄准镜示警模块2的提示对前方的敌情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决定是否真正开枪。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射的激光束信号直接指向被扫描的物体,更加有利于持枪的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寻找目标,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与现有技术中手枪或者步枪中实用的激光辅助瞄准装置完全一致。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用作瞄准装置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激光将光斑照射到目标上,而不需要武警战士、特警战士和野战军战士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而将眼睛对准准星缺口会限制使用者对目标或目标周围环境的视野或使该视野模糊。在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被安装到枪械上的情况下,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发出沿着从枪械发射出的弹体的期望飞行路径的光束。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盲区区域S1和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接近可以保证本发明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的检测效果好。
图4是本发明红外线检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一起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瞄准监测效果。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A,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为B,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范围可以为2.1-2.5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H1优选2.3cm。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盲区区域S1,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S4有一重叠的红外线叠加区域S2,其中盲区区域S1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2,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有效距离为H3,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即H2和H3同轴线,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即H2和H3与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均可以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处于隐蔽状态的人体所辐射出来辐射的红外信号,在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形成的探测器前端形成一个盲区区域S1和一个红外线叠加区域S2,S2的夹角C范围为16-18度,S2的夹角C优选17度。当瞄准装置的透镜前有隐蔽人员或者不易察觉人员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变化的进入红外线叠加区域S2,这样便得到了红外信号以忽强忽弱的脉冲。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
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枪体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该盲区区域S1通常不会超过一百米、进而不会对瞄准检测效果产生影响。超声波测距模块4分别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枪体的瞄准装置本体上、并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当枪体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也均处于同一平面中、与枪口的距离均一致。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所检测到的信号会实时反馈给控制器1,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所检测到的信号也会实时反馈给控制器1。通过红外传感模块5检测到的人体红外信号、通过超声波测距模块4检测到的枪体与枪口所对人体的距离信号,红外信号和距离信号会同时反馈给控制器1,以利于控制器1判断是否存在人眼不易察觉的隐蔽人员。
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尽量设置在比较近的距离范围内,红外传感模块5的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超声波测距模块4的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都安装在图1和图2中所示瞄准装置的前端。
图5是本发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超声波发射传感器LS1和与门U8之间有反相器U3、反相器U4、反相器U5、反相器U6、反相器U7,反相器U4和反相器U5并联、反相器U6和反相器U7并联,与门U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自激震荡电路相连,两个自激震荡电路中分别两个施密特触发器U1和U2。
图6是本发明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5V直流电经过耐流为500mA的保险丝F1和二极管D1、并经过两级电容滤波C1和C2形成5V数字电压源VDD,数字电压源VDD为2个NE5532P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超声波接收传感器LS1并联10K电阻R3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变为输入信号,输入信号经过第一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第二级放大器NE5532P放大之后输入到超声波测距模块4、输入信号经过两级放大后一共放大了400倍。
图7A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一;图7B是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的报警显示示意图二、瞄准镜中的四个箭头为光电闪烁信号。本发明瞄准镜示警模块安装在枪体的瞄准镜中,图7A所显示的是在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没有检测到任何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不发出示警提醒信号;图7B所显示的是在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检测到存在隐蔽敌对人员信息时的情况、瞄准镜示警模块发出示警提醒信号,战士可以通过瞄准镜四个箭头的闪烁知道枪支的瞄准方向存在隐蔽敌对人员、故战士将提高警惕性。枪体上方的瞄准镜与枪体前下方的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可以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电信号线可以设置在枪体中。

Claims (1)

1.一种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包括枪体、瞄准镜和辅助扫描瞄准装置,所述瞄准镜安装在所述枪体上,所述辅助扫描瞄准装置与在所述枪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扫描瞄准装置包括控制器(1)、瞄准镜示警模块(2)、电源模块(3)、超声波测距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其中:
所述控制器(1)分别与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4)、所述红外传感模块(5)、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2)、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电性相连;
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4)包括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平行地设置在所述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装置中,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的超声波发射方向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的超声波接收方向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红外传感模块(5)包括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红外线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所述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夹角C范围为16°-18°;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之间的距离为H1为2.1-2.5cm;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线,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枪体子弹发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瞄准激光束发射模块(10)的激光束发射方向同所述红外线盲区区域S1、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瞄准镜示警模块(2)为光学闪烁报警电路;所述控制器(1)是DSP控制器。
CN201420811163.3U 2014-12-18 2014-12-18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29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1163.3U CN204329761U (zh) 2014-12-18 2014-12-18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1163.3U CN204329761U (zh) 2014-12-18 2014-12-18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29761U true CN204329761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66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1116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29761U (zh) 2014-12-18 2014-12-18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297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7192A (zh) * 2014-12-18 2015-06-03 蔡德权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7192A (zh) * 2014-12-18 2015-06-03 蔡德权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0292B (zh) 红外线与超声波混合辅助瞄准装置
CN204329761U (zh)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CN204329743U (zh) 具有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枪支
CN204329765U (zh) 配置红外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CN204329754U (zh) 步枪目标扫描探测仪器
CN204329776U (zh) 步枪用辅助扫描瞄准设备
CN204329775U (zh) 步枪用扫描探测瞄准装备
CN204329770U (zh) 具有辅助目标扫描瞄准仪器的步枪
CN204329738U (zh) 配置红外扫描探测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CN204329752U (zh) 步枪辅助目标扫描瞄准装置
CN204329745U (zh) 具有目标红外扫描探测仪的步枪
CN204329767U (zh) 具有红外超声波混合瞄准设备的枪支
CN204329750U (zh)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CN204359207U (zh) 辅带红外线激光混合辅助瞄准设备的冲锋枪
CN204346247U (zh) 具有辅助目标扫描瞄准装置的步枪
CN204329757U (zh) 突击步枪用红外超声波辅助扫描瞄准装置
CN204329774U (zh) 突击步枪用红外超声辅助扫描瞄准仪器
CN204329744U (zh) 带有红外超声辅助扫描瞄准设备的突击步枪
CN204329747U (zh) 枪械瞄准用辅助扫描装置
CN204329772U (zh) 枪支瞄准用辅助扫描装置
CN204027445U (zh) 步枪用扫描探测瞄准仪器
CN204346256U (zh) 辅带红外超声波混合辅助扫描瞄准装置的冲锋枪
CN104515434A (zh) 步枪用扫描探测瞄准装备
CN104654923A (zh) 具有红外超声波混合瞄准设备的枪支
CN204346249U (zh) 具有目标扫描探测仪的步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