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10620U -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10620U
CN204310620U CN201420591634.4U CN201420591634U CN204310620U CN 204310620 U CN204310620 U CN 204310620U CN 201420591634 U CN201420591634 U CN 201420591634U CN 204310620 U CN204310620 U CN 204310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or guards
place operator
boatswain chair
font
stringcou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916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屹
陈伟
刘潮喜
刘光来
汤晨
王文娟
梁灵辉
潘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iant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ia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iant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ia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916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10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10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106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厢保护装置,其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下层为地坪处保护结构,中层为腰线处保护结构,上层为顶部处保护结构,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腰线处保护结构和顶部处保护结构从下向上依次通过锁扣形式相连,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腰线处保护结构和顶部处保护结构分别采用卡扣的形式通过各部件相互交错咬合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腰线处保护结构和顶部处保护结构各个部件与轿厢之间还设有胶状衬垫,所述的顶部处保护结构的下方还设有照明灯具。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通过各部件相互交错咬合实现固定,从而避免常规螺丝固定结构方式带来的易对装饰面造成损伤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保护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轿厢运行于现场后,由业主就地取材自行对装饰面进行封闭保护,待物业装修期结束再拆装运行。这种方式的安装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安装精度差、施工周期长,造成扰民等不可控因素;不仅现场施工采用一般的装修工人,无专业的电梯技术知识,其施工的结构和施工方式不合理,会造成其装置本身对电梯装饰产生损害,或对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而且现场施工取材,一般都直接采用木材作为主材料,等物业装修期结束后,直接拆下,无法重复利用,没有环保意识,照成资源的浪费。并且因为施工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一般施工后只对轿厢的侧壁和底进行了保护,对顶部无法做保护,保护也不全面。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CN 202296659U号公开了一种轿厢安全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轿厢,轿厢的后壁和侧壁均设置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在危险状况下感应到压力的异常时,安全气囊向轿厢内部打开,其为轿厢内部提供了安全保护措施,大大降低危险状况下带给乘客的安全隐患。但此设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正常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各部件相互交错咬合实现固定,从而避免常规螺丝固定结构方式带来的易对装饰面造成损伤的风险,以及安装不便和效率低下;提供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下层为地坪处保护结构,中层为腰线处保护结构,上层为顶部处保护结构,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腰线处保护结构和顶部处保护结构从下向上依次通过锁扣形式相连,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腰线处保护结构和顶部处保护结构分别采用卡扣的形式通过各部件相互交错咬合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腰线处保护结构和顶部处保护结构各个部件与轿厢之间还设有胶状衬垫,所述的顶部处保护结构的下方还设有照明灯具。
进一步: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包括两块“凹”字形侧壁、一块倒“凸”字形侧壁、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所述的凸”字形侧壁的两端垂直连接在两块“凹”字形侧壁的侧面上,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一块“凹”字形侧壁相连,所述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分别连接在“凹”字形侧壁和“凸”字形侧壁的底部。
又进一步:所述的第一侧板的侧面上开设有长方形凹槽。
又进一步:所述的腰线处保护结构包括第一腰板、第二腰板和第三腰板,第一腰板和第三腰板分别连接在两块“凹”字形侧壁的上方,第二腰板连接在“凸”字形侧壁的上方,所述的第一腰板和第三腰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所述的第二腰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腰板和第三腰板的另一端相连。
又进一步:所述的顶部处保护结构包括中上侧壁保护层和顶部保护层,中上侧壁保护层连接在第一腰板、第二腰板和第三腰板的上方,顶部保护层连接在中上侧壁保护层的上方。
又进一步:所述的中上侧壁保护层是由左、右、前三侧保护板连接组成, 左侧和前侧保护板是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拼接组成,右侧保护板是由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拼接组成。
又进一步:所述的顶部保护层包括两块第一吊板、两块第二吊板和一块第三吊板,第三吊板水平连接在两块第二吊板之间,第二吊板水平连接在两块第一吊板之间。
再进一步:所述的第三吊板底部的四个角上还分别旋转连接有四个卡块。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通过各部件相互交错咬合实现固定,避免常规螺丝固定结构方式带来的易对装饰面造成损伤的风险,以及安装不便和效率低下;而且部件背面设计有胶状衬垫,通过胶状衬垫可以有效消化工艺公差,起到减震作用,同时又可避免保护层与装饰面的接触摩擦而破坏装饰面;并且本设计还具有环保、美观、物流轻便、安装简易、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等同类装置不可替代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地坪处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腰线处保护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顶部处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地坪处保护结构中“凹”字形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地坪处保护结构中“凸”字形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地坪处保护结构中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地坪处保护结构中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地坪处保护结构中第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地坪处保护结构中第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地坪处保护结构中第三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腰线处保护结构中第一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腰线处保护结构中第二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腰线处保护结构中第三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顶部处保护结构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顶部处保护结构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顶部处保护结构中第三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顶部处保护结构中第四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顶部处保护结构中第一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顶部处保护结构中第二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顶部处保护结构中第三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地坪处保护结构,2为腰线处保护结构,3为顶部处保护结构,5为“凹”字形侧壁,6为“凸”字形侧壁,7为第一侧板,8为第二侧板,9为第一底板,10为第二底板,11为第三底板,12为第一腰板,13为第二腰板,14为第三腰板,15为第一连接板,16为第二连接板,17为第三连接板,18为第四连接板,19为第一吊板,20为第二吊板,21为第三吊板,22为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轿厢保护装置,其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下层为地坪处保护结构1,中层为腰线处保护结构2,上层为顶部处保护结构3,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1、腰线处保护结构2和顶部处保护结 构3从下向上依次通过锁扣形式相连,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1、腰线处保护结构2和顶部处保护结构3分别采用卡扣的形式通过各部件相互交错咬合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1、腰线处保护结构2和顶部处保护结构3各个部件与轿厢之间还设有胶状衬垫,所述的顶部处保护结构3的下方还设有照明灯具。本设计不仅在轿厢内依次安装地坪处保护结构1、腰线处保护结构2和顶部处保护结构3并通过他们实现六面保护,从而确保吊顶、地坪和前轿壁的完美无损;而且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1、腰线处保护结构2和顶部处保护结构3分别采用卡扣的形式通过各部件相互交错咬合实现固定连接,避免常规螺丝固定结构方式带来的易对装饰面造成损伤的风险,以及安装不便和效率低下;并且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1、腰线处保护结构2和顶部处保护结构3各个部件与轿厢之间还设有胶状衬垫,通过胶状衬垫可以有效消化工艺公差,起到减震作用,同时又可避免保护层与装饰面的接触摩擦而破坏装饰面。
如图2、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的地坪处保护结构包括两块“凹”字形侧壁5、一块倒“凸”字形侧壁6、第一侧板7、第二侧板8、第一底板9、第二底板10和第三底板11,所述的“凸”字形侧壁6的两端垂直连接在两块“凹”字形侧壁5的侧面上,所述的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分别与一块“凹”字形侧壁5相连,所述的第一底板9、第二底板10和第三底板11分别连接在“凹”字形侧壁5和“凸”字形侧壁6的底部,所述的第一侧板7的侧面上开设有长方形凹槽。此设计通过两个侧板7和8配合三个底板9、10、11以及两个侧壁5和6实现相互连接,能够以简易的方式使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中各个部件相互交错咬合以实现相互之间连接,能够保证地坪处保护结构连接得更加牢固,针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地坪处保护结构 通过设置为三块侧壁卡扣相互咬合并配合连接“凹”、“凸”侧壁的连接方式,进一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常规螺丝固定结构方式带来的易对装饰面造成损伤的风险,而且不会产生安装不便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安装时先把“凹”字形侧壁5和凸”字形侧壁6放置到位,然后把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与“凹”字形侧壁5相连接,最后安装第一底板9、第二底板10和第三底板11;本设计通过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交错咬合代替金属螺钉实现固定,不仅结构更加牢固,而且避免常规螺丝固定结构方式带来的易对装饰面造成损伤的风险。并且本设计在第一侧板7的侧面上开设有长方形凹槽,工作时可以在凹槽内存放一些工具,提高其的实用性能。
如图3、图12、图13和图14所示的腰线处保护结构2包括第一腰板12、第二腰板13和第三腰板14,第一腰板12和第三腰板14分别连接在两块“凹”字形侧壁5的上方,第二腰板13连接在“凸”字形侧壁6的上方,所述的第一腰板12和第三腰板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相连,所述的第二腰板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腰板12和第三腰板14的另一端相连。通过此设计不仅能够使所述的腰线处保护结构2各个部件相互咬合的更加完全,而且能够使地坪处保护结构连接的更加牢固,使地坪处保护结构中的三块侧壁不在发生相互移动。安装时先安装第一腰板12和第三腰板14,利用第一侧板7、第二侧板8和利用“凹”字形侧壁5对第一腰板12和第三腰板14实现固定,然后安装第一腰板1利用“凸”字形侧壁6、第一腰板12和第三腰板14对其实现固定。
如图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和图21所示的顶部处保护结构3包括中上侧壁保护层和顶部保护层,中上侧壁保护层连接在第一腰板12、第二腰板13和第三腰板14的上方,顶部保护层连接在中上侧壁保护层 的上方。所述的中上侧壁保护层是由左、右、前三侧保护板连接组成,左侧和前侧保护板是由第一连接板15和第二连接板16拼接组成,右侧保护板是由第三连接板17和第四连接板18拼接组成。所述的顶部保护层包括两块第一吊板19、两块第二吊板20和一块第三吊板21,第三吊板21水平连接在两块第二吊板20之间,第二吊板20水平连接在两块第一吊板19之间,所述的第三吊板21底部的四个角上还分别旋转连接有四个卡块22。通过此设计能够使所述的顶部处保护结构3中各个部分相互之间能够更好地交错咬合,利用三块腰板和顶部处保护结构3中的各部件的配合使顶部处保护结构3连接得更加牢固,并通过左、右、前三侧保护板和顶部保护层的设计避免常规螺丝固定结构方式带来的易对装饰面造成损伤的风险。安装时先安装左侧保护板和右侧保护板,然后安装前侧保护板,利用左、右、前三侧保护板彼此之间或与腰线处保护结构2之间的配合实现固定,然后依次安装两块第一吊板19、两块第二吊板20和一块第三吊板21,最后旋转四个卡块22对顶部保护层实现固定。
综上所述的本设计对轿厢采用六面保护,从而确保吊顶、地坪和前轿壁的完美无损。其不仅能够通过各部件相互交错咬合实现固定,避免常规螺丝固定结构方式带来的易对装饰面造成损伤的风险,以及安装不便和效率低下;而且部件背面设计有胶状衬垫,通过胶状衬垫可以有效消化工艺公差,起到减震作用,同时又可避免保护层与装饰面的接触摩擦而破坏装饰面;并且本设计还具有环保、美观、物流轻便、安装简易、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等同类装置不可替代的优点。

Claims (8)

1.一种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下层为地坪处保护结构,中层为腰线处保护结构,上层为顶部处保护结构,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腰线处保护结构和顶部处保护结构从下向上依次通过锁扣形式相连,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腰线处保护结构和顶部处保护结构分别采用卡扣的形式通过各部件相互交错咬合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腰线处保护结构和顶部处保护结构各个部件与轿厢之间还设有胶状衬垫,所述的顶部处保护结构的下方还设有照明灯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坪处保护结构包括两块“凹”字形侧壁、一块倒“凸”字形侧壁、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所述的凸”字形侧壁的两端垂直连接在两块“凹”字形侧壁的侧面上,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一块“凹”字形侧壁相连,所述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分别连接在“凹”字形侧壁和“凸”字形侧壁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板的侧面上开设有长方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线处保护结构包括第一腰板、第二腰板和第三腰板,第一腰板和第三腰板分别连接在两块“凹”字形侧壁的上方,第二腰板连接在“凸”字形侧壁的上方,所述的第一腰板和第三腰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所述的第二腰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腰板和第三腰板的另一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顶部处保护结构包括中上侧壁保护层和顶部保护层,中上侧壁保护层连接在第一腰板、第二腰板和第三腰板的上方,顶部保护层连接在中上侧壁保护层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上侧壁保护层是由左、右、前三侧保护板连接组成,左侧和前侧保护板是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拼接组成,右侧保护板是由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拼接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保护层包括两块第一吊板、两块第二吊板和一块第三吊板,第三吊板水平连接在两块第二吊板之间,第二吊板水平连接在两块第一吊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吊板底部的四个角上还分别旋转连接有四个卡块。
CN201420591634.4U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10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1634.4U CN204310620U (zh)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1634.4U CN204310620U (zh)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10620U true CN204310620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2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9163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10620U (zh)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106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1175A (zh) * 2014-10-14 2015-01-21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1175A (zh) * 2014-10-14 2015-01-21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CN104291175B (zh) * 2014-10-14 2016-11-02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78198U (zh) 一体式轿厢装饰吊顶
CN204310620U (zh)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CN104291175A (zh)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CN202945726U (zh) 室内吊顶墙面的可调式收边条安装结构
CN107055278A (zh)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CN105040930A (zh) 一种装饰护墙板
CN202658823U (zh) 一种具有弯折面板的集成吊顶
CN205351055U (zh) 一种隐藏式灯具
CN204897109U (zh)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内部的成品保护套件
CN204100151U (zh) 一种ugr小于19的正面发光平板灯
CN204150915U (zh) 一种蜂窝纸板活动盖板
CN205444013U (zh) 一种道路施工安全挡板
CN205504595U (zh) 一种金属三防灯
CN206680041U (zh) 一种用于轿厢的装潢轿壁及安装有该装潢轿壁的轿厢
CN204885602U (zh) 一种地面插座
CN206538918U (zh) 一种方便维修更换的幕墙
CN208884816U (zh) 一种吊顶护角扣
CN202225866U (zh) 地铁站台的屏蔽门顶箱
CN202596997U (zh) 机舱罩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1850688U (zh) 新式暗嵌天花的安装结构
CN205777222U (zh) 一种阳角上墙衬板
CN204727409U (zh) 带照明扶梯围裙板
CN209052241U (zh) 一种轿厢防护系统
CN204897108U (zh)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内部的成品保护罩
CN203145285U (zh) 一种轻便型吊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