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2877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2877U
CN204302877U CN201420821932.8U CN201420821932U CN204302877U CN 204302877 U CN204302877 U CN 204302877U CN 201420821932 U CN201420821932 U CN 201420821932U CN 204302877 U CN204302877 U CN 204302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aratus body
protective
electronic equipment
hol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219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219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2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2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2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领域,达到的目的是保护电缆防损坏。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设备本体、第二设备本体、转动装置、保护体和电缆。其中,所述第二设备本体通过转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连接。所述保护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本体和所述第二设备本体之间,且所述保护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电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电连接。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美观及品质感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人们需求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时尚。现有的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是通过转动轴将显示屏部与键盘部连接,使显示屏部与键盘部之间存在缝隙,降低了电子设备的整体性,不够美观。同时,连接显示屏部与键盘部的电缆设置在转动轴上,转动轴在转动时易造成电缆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子设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保护电缆防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设备本体;
第二设备本体,所述第二设备本体通过转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连接;
保护体,所述保护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本体和所述第二设备本体之间,且所述保护体上设有通孔;
电缆,所述电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电连接。
如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保护体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电缆依次贯穿多个所述保护体的所述通孔。
如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保护体的端部设有固定槽;相应的,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翻折件,所述翻折件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设备本体通过所述翻折件相对所述第二设备本体翻折;
固定轴,设置于所述翻折件,所述翻折件通过所述固定轴插入所述保护体的所述固定槽,并与所述保护体保持连接。
如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保护体的材质为陶瓷材质。
如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保护体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
所述通孔从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通孔包括与所述第三表面对应的第一孔壁,及与所述第一孔壁对应的第二孔壁;
所述第一孔壁或所述第二孔壁至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如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1.3mm~1.5mm。
如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弧面。
如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通孔包括:
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保护体的外表面上;
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以所述开口为起点向所述保护体内部延伸形成的。
如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通孔径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开口在所述通孔径向方向的宽度。
如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本体为液晶显示器或平板电脑;所述第二设备本体为键盘或设有电子元器件的支架。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有保护体,使得连接设备本体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的电缆穿过所述保护体上的通孔,且电缆部分容纳于所述通孔内,从而使所述保护体能够保护所述电缆防止其损坏。同时,电缆容纳于所述保护体的通孔内可使电子设备整洁,外观美观。
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保护体的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电子设备中转动装置与保护体连接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保护体所在位置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保护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保护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存在损坏电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子设备,能够保护电缆防止其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设备本体;
第二设备本体,所述第二设备本体通过转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连接;
保护体,所述保护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本体和所述第二设备本体之间,且所述保护体上设有通孔;
电缆,所述电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有保护体,使得连接设备本体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的电缆穿过所述保护体上的通孔,且电缆部分容纳于所述通孔内,从而使所述保护体能够保护所述电缆防止其损坏。同时,电缆容纳于所述保护体的通孔内可使电子设备整洁,外观美观。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试验台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设备本体10、第二设备本体20、转动装置30、保护体40和电缆60(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二设备本体20通过转动装置30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10连接。所述保护体40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本体10和所述第二设备本体20之间,且所述保护体40上设有通孔50。所述电缆60穿过所述通孔50,所述电缆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10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20电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将电缆穿过所述保护体的所述通孔,以使所述电缆部分容置于所述通孔内,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电缆处于连接显示屏部与键盘部的转动轴上,在电子设备使用时所造成的电缆损坏的问题。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设备本体可以为液晶显示器或平板电脑,所述第二设备本体可以为键盘或设有电子元器件的支架。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设备本体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所在的部分,所述第二设备本体可以为笔记本电脑键盘所在的部分。当然,所述第一设备本体和所述第二设备本体的具体实现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的情况。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体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所述电缆依次贯穿多个所述保护体的所述通孔,以使多个所述保护体并排排列。
进一步的,如图3、4和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体40的端部设有固定槽41(如图3所示);相应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转动装置30包括:翻折件31和固定轴32。所述翻折件31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10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20连接。所述第一设备本体10通过所述翻折件31相对所述第二设备本体20翻折。所述固定轴32设置于所述翻折件3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轴32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邻的一端上。所述翻折件31通过所述固定轴32插入所述保护体40的所述固定槽41,并与所述保护体40保持连接,使第一设备本体10相对于第二设备本体20翻折时,连接在一起的多个所述保护体40形成如图1和图4中所示的弧度,使第一设备本体10与第二设备本体20之间平滑过渡,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整体性。其中,所述固定轴32设置于所述翻折件31包括:所述固定轴32与所述翻折件31为一体式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设置在所述保护体的端部的端面上,所述固定槽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相应的,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结构匹配。所述固定轴可以为多个,所述多个固定轴以预定间距设置在所述翻折件上,所述翻折件通过所述固定轴插入所述保护体的所述固定槽,并与所述保护体保持连接。所述保护体能够随着所述翻折件翻折。当所述第一设备本体通过所述翻折件相对所述第二本体翻折时,所述每个保护体之间呈一定夹角(如图1和图2所示)。
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笔记本电脑,对应的,所述第一本体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所在的部分,所述第二设备本体可以为笔记本键盘所在的部分。则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所在的部分与笔记本键盘所在的部分通过电缆电连接,所述保护体设置在所述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所在的部分与笔记本键盘所在的部分之间,以保护所述电缆。同时,所述电缆部分容纳于所述保护体的内部,从而使电子设备整洁,外观美观。
进一步的,为了使整个电子更加精致、完美及有品质感,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体的材质可以为陶瓷材质。
进一步的,如图6和7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体40包括第一表面41,与所述第一表面41相对的第二表面42,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41和所述第二表面42的第三表面43。所述通孔50从所述第一表面41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42;所述通孔50包括与所述第三表面43对应的第一孔壁51,及与所述第一孔壁51对应的第二孔壁52。所述第一孔壁51或所述第二孔壁52至所述第三表面43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其中,所述预设距离的范围可以是0.6mm~1.5mm。
在具体实施时,例如,所述预设距离可以为0.6mm~0.7mm,相应的,所述保护体为如图6所示的第一结构。所述保护体中空,所述通孔从所述保护体的所述第一表面41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42。所述通孔的与所述第三表面43相对的第一孔壁51至所述第三表面43的距离为所述预设距离H(即所述保护体的厚度)。该结构的保护体虽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但是,对于保护体为陶瓷材质的保护体来说,保护体的厚度太薄,不容易成型,容易破裂;所述预设距离可以为1.3mm~1.5mm,相应的,所述保护体为如图7所示的第二结构,所述通孔50的与所述第三表面43相对的第一孔壁51至所述第三表面43的距离为所述预设距离h(即所述保护体的厚度)。所述保护体相对于上述所述第一结构的保护体来说,所述第二结构的保护体较所述第一结构的保护体只保留了走线空间,剩余部分填充为实体,以增加保护体的厚度,较所述第一结构的保护体强度加强,适于实用。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所述保护体最长端的长度为43.8mm~44.0mm。在所述保护体长度最长的一端上,所述保护体的端部距所述保护体上的所述通孔的最短距离为1.0mm左右。
进一步的,如图6和7所示,为了使第一设备本体通过翻折件相对于第二设备本体翻折顺畅,需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表面41和所述第二表面42均为弧面。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孔包括:开口和内部空间。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保护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内部空间以所述开口为起点向所述保护体内部延伸形成的。具体实施时,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通孔径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在所述通孔径向方向的宽度(如图6所示);或者,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通孔径向方向的宽度等于所述开口在所述通孔径向方向的宽度(如图7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内部空间可以用于容置穿过所述通孔的电缆。当连接第一设备本体和第二设备本体的电缆过长时,可将电缆放置在内部空间内,防止过长的电缆显露在电子设备的外部影响电子设备外观。所述内部空间还可以用于容置电子元器件,可使第一设备本体和第二设备本体内的电子元器件移至内部空间内,以使电子设备整体变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有保护体,使得连接设备本体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的电缆穿过所述保护体上的通孔,且电缆部分容纳于所述通孔内,从而使所述保护体能够保护所述电缆防止其损坏。同时,电缆容纳于所述保护体的通孔内可使电子设备整洁,外观美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本体;
第二设备本体,所述第二设备本体通过转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连接;
保护体,所述保护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本体和所述第二设备本体之间,且所述保护体上设有通孔;
电缆,所述电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电缆依次贯穿多个所述保护体的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的端部设有固定槽;相应的,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翻折件,所述翻折件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设备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设备本体通过所述翻折件相对所述第二设备本体翻折;
固定轴,设置于所述翻折件,所述翻折件通过所述固定轴插入所述保护体的所述固定槽,并与所述保护体保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的材质为陶瓷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体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
所述通孔从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通孔包括与所述第三表面对应的第一孔壁,及与所述第一孔壁对应的第二孔壁;
所述第一孔壁或所述第二孔壁至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1.3mm~1.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
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保护体的外表面上;
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以所述开口为起点向所述保护体内部延伸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通孔径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开口在所述通孔径向方向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本体为液晶显示器或平板电脑;所述第二设备本体为键盘或设有电子元器件的支架。
CN201420821932.8U 2014-12-22 2014-12-22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4302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1932.8U CN204302877U (zh) 2014-12-22 2014-12-22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1932.8U CN204302877U (zh) 2014-12-22 2014-12-22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2877U true CN204302877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108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21932.8U Active CN204302877U (zh) 2014-12-22 2014-12-2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28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916800S1 (en) Display panel of a programmed computer system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861024S1 (en) Display panel of a programmed computer system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802617S1 (en)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ated computer generated dialog GUI
US9395758B2 (en) Back housing and display device
USD859445S1 (en) Display panel of a programmed computer system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762713S1 (en) Display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759677S1 (en) Portion of a display panel with an animated computer icon
USD723059S1 (en) Portion of a display panel with an animated computer icon
USD709914S1 (en) Portion of a display panel with an animated computer icon
USD769932S1 (en) Display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859444S1 (en) Display panel of a programmed computer system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A195518S (en) Display panel with an animated icon
USD837255S1 (en) Display panel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742417S1 (en) Display panel with computer icon
USD739880S1 (en) Display panel with an animated computer icon
USD706789S1 (en) Portion of a display panel with a topic icon
CA196862S (en) Display panel with an animated icon
USD744540S1 (en) Display panel with computer icon
EP3267285B1 (en) Rollabl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D777734S1 (en) Portion of a display panel with a transitional augmented reality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744538S1 (en) Display panel with computer icon
CA196860S (en) Display panel with an animated icon
USD880522S1 (en) Display panel of an electronic golf device with a computer generated icon
USD771668S1 (en) Display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A196949S (en) Display panel with an animated ic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