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97240U - 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97240U
CN204297240U CN201420603460.9U CN201420603460U CN204297240U CN 204297240 U CN204297240 U CN 204297240U CN 201420603460 U CN201420603460 U CN 201420603460U CN 204297240 U CN204297240 U CN 204297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accommodation space
portable plate
draw piece
pack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034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034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97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97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97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该包装盒包括第一部件、活动板、第二部件以及提升装置。第一部件设有容置空间。活动板活动地设置在第一部件上,具有封闭第一盒体的容置空间的第一位置和敞开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的第二位置。用于放置物体的第二部件容置收容于容置空间内。提升装置连接活动板和第二部件。其中,当活动板由第一位置变动至第二位置时,提升装置带动第二部件向移出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部件通过提升装置移动至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的开口处露出,从而方便用户将物体从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内取出,适于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装置等产品被广泛应用,包装这些产品的包装盒在产品的流通和销售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的安全,使用时的方便,以及产品包装的美观,商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包装盒。不同的材料、样式和结构的设计,使得包装盒的外观及功能多样化。
现有的包装盒的一端面开口设置,包装盒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将产品通过开口封装放置于包装盒的容置空间内,由于产品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包装盒的高度,产品会完全的置于包装盒的内部或者产品的一端面会与包装盒上设有开口的端面一齐,从而不便于用户将产品取出。当用户需要将产品取出时,需要破坏包装盒才能将产品从包装盒中取出,不但浪费资源,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子设备包装盒,方便物体从包装盒中取出,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该包装盒包括:
第一部件,其设有容置空间;
活动板,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具有封闭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位置和敞开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位置;
用于放置物体的第二部件,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提升装置,连接所述翻盖板和所述第二部件;
其中,当所述活动板由所述第一位置变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提升装置带动所述第二部件向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四个侧壁与一底部,所述四个侧壁与所述底部共同围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活动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四个侧壁的第一侧壁的第一支撑位置。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一拉件,所述拉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拉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板的第二支撑位置。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拉件的一端与另一端的间距小于所述活动板的第二支撑位置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支撑位置的间距。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另一套活动板与提升装置,所述另一套活动板与提升装置均连接于所述四个侧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对面设置。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当所述活动板由所述第二位置变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提升装置带动所述第二部件向移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拉件;
所述拉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连接,所述拉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拉件为纸张、布条或线绳。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活动板包括:至少m层板层;
所述提升装置为所述m层板层中的处于所述容置空间侧的n层,所述m≥n≥1,m和n为正整数;
所述n层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第一部件为具有一定体积的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包括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构成所述容置空间。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
所述活动板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容置空间中和所述活动板最近的凹槽槽壁之间的距离为设定距离。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凹槽槽壁相邻;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拉件和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拉件支撑部件;
所述拉件支撑部件处于所述拉件和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活动板相邻的凹槽槽壁之间,以在活动板带动所述拉件时,所述拉件沿着与所述拉件支撑部件接触的接触端移动并带动第二部件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相对所述第一部件移动。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拉件支撑部件为与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活动板相邻的内壁尺寸相同的,且具有设定厚度的板状结构。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至少三个侧壁以及底部,所述至少三个侧壁与所述底部围城一顶面开口的所述容置空间。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至少三个侧壁中有至少一个侧壁的厚度为设定厚度;
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顶面开口处,且与所述侧壁的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顶面开口处,与所述侧壁连接;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拉件和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拉件支撑部件;
所述拉件支撑部件处于所述拉件和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活动板相连的侧壁之间,以在活动板带动所述拉件时,所述拉件沿着与所述拉件支撑部件接触的接触端移动并带动第二部件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相对所述第一部件移动。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为盒装结构或支架;
所述盒装结构或支架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物体的放置区。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放置区边缘设有至少两个支脚;
所述支脚上设有支撑台面,所述支脚的支撑台面形成用于放置物体的容纳区域;
所述支撑台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侧端面,使得放置于所述容纳区域的物体与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侧端面构成方便拿取所述物体的拿取空间。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为盒装结构时,所述第二部件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物体的插槽。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插槽的插口处设有用于方便抽取插入所述插槽内物体的抽取槽。
可选的,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外盖;
所述外盖套设在所述第一部件上。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提升装置,提升装置的一端与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用于放置物体的第二部件连接,使得当活动板由第一位置变动至第二位置时,提升装置带动第二部件向移出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部件通过提升装置移动至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的开口处露出,从而方便用户将物体从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内取出,适于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处于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处于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实现结构的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另一种实现结构的平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另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装有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第二部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封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包装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包装盒,方便物体从包装盒中取出,适于实用,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包装盒包括:
第一部件,设有容置空间;
活动板,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具有封闭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位置和敞开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位置;
用于放置物体的第二部件,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提升装置,连接所述活动板和所述第二部件;
其中,当所述活动板由所述第一位置变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提升装置带动所述第二部件向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提升装置,提升装置的一端与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用于放置物体的第二部件连接,使得当活动板由第一位置变动至第二位置时,提升装置带动第二部件向移出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部件通过提升装置移动至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的开口处露出,从而方便用户将物体从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内取出,适于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试验台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包装盒包括:第一部件10、活动板20、第二部件30以及提升装置40。所述第一部件10设有容置空间。所述活动板20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10上,具有封闭所述第一部件10的容置空间的第一位置和敞开所述第一部件10的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位置。用于放置物体的第二部件30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提升装置40连接所述活动板20和所述第二部件30。其中,当所述活动板20由所述第一位置变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提升装置40带动所述第二部件30向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图2中A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图1中B位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当所述活动板20所述第一位置变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即所述活动板20从图2中A位置到图1中B位置时,所述提升装置40带动所述第二部件30向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即沿图2中所示的a方向)运动,使所述第二部件30移至所述第一部件10的容置空间的开口处,且将容纳于所述第二部件30的物体露出,从而方便用户取出物体;当所述活动板20所述第二位置变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即所述活动板20从图1中B位置到图2中A位置时,所述提升装置40带动所述第二部件30向移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即沿图2中所示的b方向)运动,使所述第二部件30嵌入在所述第一部件10的所述容置空间内,丛而使所述第二部件可以实现被拉起和被还原放置所述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内的两个工作过程,操作简单,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部件可以为具体的矩形盒体,也可以为具有一定体积的部件,还可以为由至少三个侧壁与底部围城一具有顶面开口的所述容置空间的盒体。具体的如下三种情况,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如下所述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如图4和5所示,当所述第一部件10为具体的矩形盒体时,所述第一部件10包括四个侧壁与一底部,所述四个侧壁与所述底部共同围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活动板20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四个侧壁的第一侧壁11的第一支撑位置P。所述提升装置40包括一拉件41,所述拉件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部件30,所述拉件4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板20的第二支撑位置Q。所述拉件41的一端与另一端的间距小于所述活动板20的第二支撑位置Q与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一支撑位置P的间距。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若所述拉件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部件30的位置为O,那么,图5中QO的间距长度QP的间距长度,从而利用所述拉件的一端与另一端的间距与所述活动板的第二支撑位置到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支撑位置的间距的长度差异,使当所述活动板在如图2中所示的A位置和如图1中所示的B位置之间变动,以使所述提升装置带动所述第二部件向移出或移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实现了包装盒中所述第二部件从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缓缓升起和降落,从而使用户打开活动板时,与拉件连接的第二部件从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缓缓升起,并从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的开口处露出,从而易于用户取出容纳于所述第二部件上的物体,避免了破坏包装盒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包装盒可以重复利用,节省了资源。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另一套活动板与提升装置,所述另一套活动板与提升装置均连接于所述四个侧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对面设置,以使所述提升装置带动所述第二部件向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或者所述提升装置带动所述第二部件向移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时运动平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拉件41可以为纸张、布条或线绳。
在第一种实现中,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提升装置40也可以为所述活动板20的一部分,或者所述提升装置40可以为所述第二部件30的一部分,具体的如下两种情况,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如下所述的两种情况。
第一,若提升装置40为所述活动板20的一部分时,具体为:所述活动板20包括:至少m层板层。所述提升装置40为所述m层板层中的处于所述容置空间侧的n层,所述m≥n≥1,m和n为正整数。所述n层与所述第二部件30连接,所述n层板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件30连接,当所述活动板2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旋转时,所述活动板20带动提升装置40以使与所述提升装置40连接的第二部件3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
第二,若提升装置40为所述第二部件30的一部分时,具体为:所述第二部件30包括提升装置40,所述提升装置40与所述活动板20连接,当所述活动板2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旋转时,所述活动板20带动所述提升装置40以使与所述提升装置40连接的第二部件3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1、2和6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部件10可以为具有一定体积的部件(如图6所示);或者,所述第一部件可以为由至少三个侧壁与底部围城一具有顶面开口的所述容置空间的盒体(如图1和2所示)。具体实施如下:
第二种,如图6和7所示,当所述第一部件10可以为具有一定体积的部件时,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部件10上包括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构成所述容置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2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或者,所述活动板20可以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口处。如图6所示,当所述活动板20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时,所述活动板20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容置空间中和所述活动板20最近的凹槽槽壁之间的距离为设定距离H。其中所述设定距离H为满足所述第二部件3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的最大设定距离,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设定所述活动板20到与所述活动板20最近的凹槽槽壁之间的距离的大小来确定所述第二部件3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的距离;如图7所示,当所述活动板20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且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凹槽槽壁相邻时,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拉件41和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拉件支撑部件42,所述拉件支撑部件42处于所述拉件41和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活动板相邻的凹槽槽壁之间,以在活动板20带动所述拉件41时,所述拉件41沿着与所述拉件支撑部件42接触的接触端移动并带动第二部件30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相对所述第一部件40移动。具体的,所述拉件支撑部件42为与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活动板20相邻的内壁尺寸相同的,且具有设定厚度h的板状结构,所述设定厚度h满足所述第二部件3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的最大设定距离,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设定所述拉件支撑部件42的厚度尺寸大小来确定所述第二部件3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的距离。同时,通过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所述拉件支撑部件42,当所述第二部件3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时保证了所述第二部件30不会在所述第一部件10的所述容置空间内晃动,起到了防震缓冲的作用,防止了物体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第三种,如图1和2所示,当所述第一部件10为由至少三个侧壁与底部围城一具有顶面开口的所述容置空间的盒体时,所述第一部件10包括:至少三个侧壁以及底部,所述至少三个侧壁与所述底部围城一顶面开口的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三个侧壁中有至少一个侧壁的厚度为设定厚度。其中,所述设定厚度满足所述第二部件3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的最大设定距离,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设定所述拉件支撑部件42的厚度尺寸大小来确定所述第二部件30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20设置在所述顶面开口处可以与所述侧壁上不同位置处。具体的,所述活动板20设置在所述顶面开口处,且与所述侧壁的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连接;或者,所述活动板20设置在所述顶面开口处,与所述侧壁连接。若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顶面开口处,与所述侧壁连接,如图1和2所示,所述提升装置40包括:拉件41和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拉件支撑部件42。所述拉件支撑部件42处于所述拉件41和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活动板20相连的侧壁之间,以在活动板20带动所述拉件41时,所述拉件41沿着与所述拉件支撑部件42接触的接触端移动并带动第二部件30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1、2和8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部件30可以为盒装结构(如图1和2所示),所述盒装结构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物体的放置区;或者,所述第二部件30可以为支架(如图8所示),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物体的放置区。
再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用户拿取放置的放置区内的物体,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放置区边缘还可设有至少两个支脚31,所述支脚31上设有支撑台面32(如图1、2和8所示),所述支脚31的支撑台面32形成用于放置物体的容纳区域。所述支撑台面3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部件30的一侧端面,使得放置于所述容纳区域的物体与所述第二部件30的一侧端面构成方便拿取所述物体的拿取空间(如图9中所示的C)。其中,所述支撑台面32为立方体,所述立方体的四角均设有所述支脚31。其中,支脚31的结构可以采用任一可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放置区可以是上述图1和图2所示的,处于第二部件30顶面的敞开区域,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放置区还可以是插槽33。如图10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部件30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物体的插槽33。其中,为了方便用户取出容纳在所述第二部件30上的物体,所述插槽33的插口处设有用于方便抽取插入所述插槽33内物体的抽取槽34(如图9中所示),方便用户将手伸入所述抽取槽34内将物体取出,适于实用。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当所述第二部件上的放置区为处于第二部件顶面的敞开区域时,所述包装盒上设置的所述提升装置最好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使被提升的所述第二部件更加平衡。当所述第二部件上的放置区为插槽时,所述包装盒上设置的所述提升装置可以只为一个,只需将所述插槽口的一端提升起即可,用户便能方便的拿取插槽内的物体。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包装盒还包括:外盖50。所述外盖50套设在所述第一部件10上。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0和所述外盖50是由一平面纸张折叠而成,该纸张可以为微型瓦楞纸。既具有一定的坚固性,又能有效耐压、抗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包装盒可以为灰板天地盖精装包装盒,纸塑内托包装盒,聚苯乙稀PS内托包装盒、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内托包装盒,可发性聚乙烯EPE内托包装盒、EPS可发性聚苯乙烯内托包装盒或瓦楞纸箱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提升装置,提升装置的一端与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用于放置物体的第二部件连接,使得当活动板由第一位置变动至第二位置时,提升装置带动第二部件向移出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部件通过提升装置移动至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的开口处露出,从而方便用户将物体从第一部件的容置空间内取出,适于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设有容置空间;
活动板,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具有封闭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位置和敞开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位置;
用于放置物体的第二部件,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提升装置,连接所述活动板和所述第二部件;
其中,当所述活动板由所述第一位置变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提升装置带动所述第二部件向移出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四个侧壁与一底部,所述四个侧壁与所述底部共同围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活动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四个侧壁的第一侧壁的第一支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一拉件,所述拉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拉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板的第二支撑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件的一端与另一端的间距小于所述活动板的第二支撑位置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支撑位置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另一套活动板与提升装置,所述另一套活动板与提升装置均连接于所述四个侧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对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活动板由所述第二位置变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提升装置带动所述第二部件向移入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件为纸张、布条或线绳。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包括:至少m层板层;
所述提升装置为所述m层板层中的处于所述容置空间侧的n层,所述m≥n≥1,m和n为正整数;
所述n层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上包括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构成所述容置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
所述活动板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容置空间中和所述活动板最近的凹槽槽壁之间的距离为设定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凹槽槽壁相邻;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拉件和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拉件支撑部件;
所述拉件支撑部件处于所述拉件和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活动板相邻的凹槽槽壁之间,以在活动板带动所述拉件时,所述拉件沿着与所述拉件支撑部件接触的接触端移动并带动第二部件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相对所述第一部件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件支撑部件为与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活动板相邻的内壁尺寸相同的板状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至少三个侧壁以及底部,所述至少三个侧壁与所述底部围城一顶面开口的所述容置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顶面开口处,且与所述侧壁的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顶面开口处,与所述侧壁连接;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拉件和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拉件支撑部件;
所述拉件支撑部件处于所述拉件和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活动板相连的 侧壁之间,以在活动板带动所述拉件时,所述拉件沿着与所述拉件支撑部件接触的接触端移动并带动第二部件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相对所述第一部件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3、11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为盒装结构或支架;
所述盒装结构或支架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物体的放置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区边缘设有至少两个支脚;
所述支脚上设有支撑台面,所述支脚的支撑台面形成用于放置物体的容纳区域;
所述支撑台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侧端面,使得放置于所述容纳区域的物体与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侧端面构成方便拿取所述物体的拿取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为盒装结构时,所述第二部件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物体的插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插口处设有用于方便抽取插入所述插槽内物体的抽取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2、9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外盖;
所述外盖套设在所述第一部件上。
CN201420603460.9U 2014-10-17 2014-10-17 包装盒 Active CN204297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3460.9U CN204297240U (zh) 2014-10-17 2014-10-17 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3460.9U CN204297240U (zh) 2014-10-17 2014-10-17 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97240U true CN204297240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102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03460.9U Active CN204297240U (zh) 2014-10-17 2014-10-17 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972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627A (zh) * 2021-07-12 2021-11-05 南昌大学 一种可自动抬升内装物的包装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627A (zh) * 2021-07-12 2021-11-05 南昌大学 一种可自动抬升内装物的包装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3321B (zh) 组装式包装箱
CN204297240U (zh) 包装盒
CN106966012A (zh) 一种可拉伸瓦楞纸箱
CN203638403U (zh) 多功能立体包装盒
CN203903008U (zh) 可拆卸包装箱
CN207329062U (zh) 紫砂壶物流包装箱
CN203497407U (zh) 一种包装装置
CN105314203A (zh) 稳固型箱体包装
CN203473422U (zh) 一种整理箱
CN203877117U (zh) 一种重叠整理箱
CN204341698U (zh) 一种用于运输的易碎品包装箱
TW201244997A (en) Pallet package structure
CN207510907U (zh) 一种天地盖香水盒
CN206068496U (zh) 一种冷柜包装箱
CN206624135U (zh) 一种适配器包装盒
CN103552729A (zh) 一种分层瓦楞纸箱
CN206813567U (zh) 一种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包装箱
CN204341557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纸箱结构
CN206456674U (zh) 一种可变形态的瓦楞纸箱
CN105564767A (zh) 改进的易开启且防潮纸箱
CN203402532U (zh) 手机pcb板周转箱
CN203529124U (zh) 一种多用途包装盒
CN204124508U (zh) 包装箱
CN104590653A (zh) 包装纸箱
CN203268532U (zh) 可变形盒体和多盒体堆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