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96869U - 一种电动观光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观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96869U
CN204296869U CN201420680937.3U CN201420680937U CN204296869U CN 204296869 U CN204296869 U CN 204296869U CN 201420680937 U CN201420680937 U CN 201420680937U CN 204296869 U CN204296869 U CN 204296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linkage section
chute
passenger
grab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809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ONGCH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ONGCH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ONGCH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ONGCH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809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96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96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968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观光车,包括车身和位于车身下方的车轮,车身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方的多排座椅,以及位于底板前方的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包括驾驶台,方向盘和挡风玻璃,车身上还设置有顶棚,顶棚包括位于上方的顶板和连接于顶板和车身底板之间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最后一排座椅向后设置,且最后一排座椅位置设置有活动扶手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后排乘客上下车的同时,能够提高其乘车安全性,同时方便乘客特别是后排乘客赏景,续航能力特别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观光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观光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富足,我国的旅游业也呈现越来越发展和完善。全国很多地方均在打造自己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特色。在旅游景点中,采用观光车代步,可以方便游客游览,节省游客体力。故观光车逐渐成为各大旅游景点必不可少的配置观光工具。
为了保护景点环境,避免车辆尾气污染,观光车一般是使用电池产生动力,环保无污染,有效利用资源。多数观光车采用蓄电池供电驱动方式,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只需蓄电池充电即可使用。观光车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电厂的发电设备昼夜都能充分利用,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等长处。
现有的开放式结构的观光车,结构一般为包括车身底板,位于车身底板下方的车轮系,位于车身底板上方的多排座椅,位于车身底板前方的驾驶舱以及位于车身上方的顶棚,驾驶舱包括驾驶台,方向盘和挡风玻璃等构成,顶棚包括位于上方的顶板和连接于顶板和车身底板之间的支撑框架。开放式结构的观光车中,车身两侧位置为开放式设计,可以非常方便乘客上下车,以及行驶时观看风景。
但这种现有结构的观光车,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观光车中一般尾排具有一排向后设置的座椅,以方便尾排乘客乘车过程中观赏风景,同时,现有的大部分观光车中尾排座椅后方并未设置栏杆,是敞开式结构以方便尾排乘客上下车,但这样当车辆行驶过程中,尾排乘客由于处于车辆尾部,非常容易被甩出车外,安全性较低。现有部分观光车中尾排座椅后方设置了栏杆(例如CN201120390396-电动十五座观光车),但这样又存在不方便尾排乘客上下车的缺陷。2、现有观光车顶棚以及顶板均为固定式结构,当观光车一般为晴天条件下使用,顶棚以及顶板不需要挡雨效果,同时景区中一般天气晴朗,空气污染较少,而顶棚的设置,让乘客(特别是尾排乘客)不能观赏蓝天白云以及高处景色,降低了坐车时对风景的观赏效果。3、观光车靠蓄电池提供电力,电量较小,续航能力不足。4、正常座椅的侧边位置乘客同样存在容易被甩出的安全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方便后排乘客上下车的同时,能够提高其乘车安全性,方便乘客赏景,续航能力强的电动观光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其中涉及方位描述时以整车方位为描述标准,即车头方向为前方,车尾方向为后方。
一种电动观光车,包括车身和位于车身下方的车轮,车身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方的多排座椅,以及位于底板前方的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包括驾驶台,方向盘和挡风玻璃,车身上还设置有顶棚,顶棚包括位于上方的顶板和连接于顶板和车身底板之间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最后一排座椅向后设置,且最后一排座椅位置设置有活动扶手装置。
这样,最后一排座椅位置设置有活动扶手装置后,上下车时可以将扶手收回,以方便乘客上下车,上车后可以将扶手打开保护乘客安全,故方便乘客上下车的同时提高了后排乘客安全性。
作为所述活动扶手装置的一种优化结构形式,包括竖向设置于最后一排座椅两侧位置的两根支撑柱,支撑柱下端固定在底板上,上端和顶棚固定,还包括一根横向设置的扶杆,扶杆两端各自具有一个往相同方向垂直延伸的连接段,连接段长度大于座椅前后方向的宽度,连接段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柱侧面上且连接点位于座椅的中部位置,还设置有限位止转机构,所述限位止转机构用于对连接段处于水平和竖直两种状态时的限位。
这样,乘客上下车时,扶杆两端连接段向上方旋转收回呈竖直状态,方便乘客上下车,车辆出发时,扶杆两端连接段向下旋转展开呈水平状态,方便乘客搭手拉住,保护乘客安全,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止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柱侧面上位于连接段连接点的后下方位置设置的一个下限位块,当连接段向后旋转为水平状态时连接段下表面和下限位块上表面接触并限位;还包括位于设置于支撑柱侧面上位于连接段连接点的前上方位置设置的一个上限位块,当连接段向上旋转为竖直状态时,连接段后侧表面和上限位块接触并限位;还包括一个拉力弹簧,拉力弹簧一端固定在连接段中部,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支撑柱侧面上于连接段连接点的前下方位置的一个T形连接柱上。
这样,当连接段向后旋转为水平状态时连接段中部位置受拉力弹簧向后下方向的拉力,同时和下限位块的相互作用,保证连接段处于水平状态,保证扶杆处于水平状态稳定可靠,提高安全防护效果。当连接段向前旋转为竖直状态时连接段中部位置仍然受拉力弹簧向前下方向的拉力,同时和上限位块相互作用,保证连接段处于竖直状态,且使得扶杆不会自主向下掉落伤及乘客。
进一步地,所述扶杆和连接段均为圆筒形状结构,所述下限位块的上表面和上限位块的后侧面均为和连接段表面匹配的弧形面,且在表面设置有一层弹性橡胶层。
这样,扶杆位置调整时,可以更好地减缓撞击,同时更加方便下限位块和上限位块的贴合限位,保证限位效果。
作为所述活动扶手装置的另一种优化结构形式,包括竖向设置于最后一排座椅后方两侧位置的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固定在底板上,上端和顶棚固定,还包括一根横向设置的扶手杆,扶手杆两端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两根支撑杆相对侧面沿竖向设置的滑槽内,滑槽上端位于支撑杆顶部位置,滑槽下端位于最后一排座椅中部前方位置,还包括扶手杆限位机构,扶手杆限位机构用于实现对扶手杆在滑槽上下两端位置时的限位。
这样,乘客上下车时,将扶手杆向上拉至滑槽上端,方便乘客上下车,车辆出发时,扶手杆两端向下拉至滑槽下端,方便乘客搭手拉住,保护乘客安全,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快捷。
作为优化,所述扶手杆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杆上端的卷线弹簧,卷线弹簧上缠绕设置有拉线,拉线下端和扶手杆相连接,扶手杆限位机构还包括滑槽下端位置形成的一个沿滑槽斜向上弯曲延伸的一个限位槽。
这样优化后,靠卷线弹簧提供向上的拉力实现扶手杆在滑槽上端位置时的限位,扶手杆滑动至滑槽下端后,可以滑动到限位槽内完成限位,结构简单且操作非常方便快捷。所述卷线弹簧为现有机构,能够靠弹力提供旋转以为拉线提供向上的拉力,结构和汽车安全带使用的卷轴弹簧结构原理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上端位置的支撑杆内侧面上覆盖安装有一个弹簧壳,弹簧壳和滑槽上端之间形成有弹簧安装腔并安装所述卷线弹簧,所述拉线下端固定连接在扶手杆位于滑槽内部的部位上。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限位结构,使其能够更好的实现限位,保证稳定可靠。
作为优化,所述顶板包括固定设置于车身前方的固定顶板以及设置于固定顶板下方的活动顶板,活动顶板能够靠伸缩机构带动伸出至车身尾部或缩回至固定顶板下方;所述固定顶板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和设置于车身上的蓄电池组相连形成充电回路。
这样,将顶板设置为前部的固定顶板和后部的活动顶板,这样当行驶过程中,可以控制活动顶板缩回至固定顶板下方,留出顶部后部的空间,供车辆后部的乘客,特别是座位的乘客可以更好地观赏景区的蓝天白云以及高处风光,更加利于乘客赏景。同时,在固定顶板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板,这样,观光车行驶或者停靠时,只要位于太阳直晒的地方,均可以靠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而给蓄电池充电续航,提高观光车续航能力,增大行驶里程,并得到的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顶棚还包括竖向设置于车身两侧上方的两个侧板,侧板支撑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固定顶板和活动顶板均设置于所述两个侧板之间。
这样,可以方便固定顶板和活动顶板的支撑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板之间位于固定顶板下方位置还相对水平设置有一个下挡板,下挡板和固定顶板之间夹隔形成供收纳活动顶板的空间。
这样,可以挡住并保护伸缩机构,同时使得车辆内部造型更加美观。
作为伸缩机构的一种优化方式,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于两个侧板内侧位置的两根水平相对设置的丝杠,丝杠两端靠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侧板上,还包括安装于活动顶板下表面两侧位置前后两端的螺母,螺母配合在丝杠上形成丝杠螺母传动副结构,丝杠和动力电机相连。
这样靠丝杠螺母传动实现机械式结构传动的伸出和缩回,避免采用气缸或液压缸传动容易出现电气故障的问题。且结构中一根丝杠上前后同时采用了两个螺母,实现传动的同时靠前后螺母实现了对活动顶板的水平支撑,节省了支撑用构件,使其结构非常简单且传动稳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螺母同步协调机构,所述螺母同步协调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螺母上方的连接块,连接块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平设置的滑块,滑块可前后滑动地安装于活动顶板上的一个滑槽内,滑块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螺旋弹簧,螺旋弹簧沿前后方向作用于滑块端部和滑槽端部侧壁之间。
这样,两个螺母传动时,由于间距较长,当出现对丝不一致不能同步时,螺母可以靠螺旋弹簧做前后位置的微调,使其两个螺母对丝一致,保证了两个螺母旋转同步,避免卡死,更好地保证了传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顶棚还包括水平设置于侧板内侧面后半部上下两侧位置的后上装饰板和后下装饰板,所述丝杠以及螺母均位于后上装饰板和后下装饰板之间的位置;后上装饰板和后下装饰板以及下挡板的侧边还固定设置有沿竖向相对延伸至靠近活动顶板表面位置的遮挡板。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伸缩机构,同时使得外形美观。
作为优化,所述座椅包括形成于车身底板上的座椅箱,水平设置于座椅箱上的座椅垫,竖直向上设置于座椅箱后侧上方的座椅靠背,所述座椅箱内设置所述蓄电池组。
这样,在座椅下方设置座椅箱,并将蓄电池组设置于其内,和传统的观光车蓄电池位于驾驶舱下方的结构相比,巧妙利用了车内空间,并且可以大幅增加蓄电池的数量,进一步提高车辆续航能力。
作为优化,所述座椅垫包括位于下方的垫板和位于垫板上方的弹性层以及表层布料构成,所述垫板采用绝缘塑料得到,所述弹性层采用棉料层得到,座椅垫前侧面下方和所述座椅箱铰接设置。这样,在更换蓄电池或者检修时,方便向前的方向打开座椅垫,座椅垫向外翻转后不会自动掉回,方便进行维修。同时,垫板和弹性层的材质,能够提高绝缘效果,保证乘客安全。
作为优化,所述座椅箱底部具有沿车身底板向下突出15-20cm的部分。这是由于观光车行驶路径均为景区内的路面平整的路径,所以可以将座椅箱底部向下延伸一段距离,以增大箱体内腔容积,加大蓄电池容量,进一步提高续航能力。
作为优化,所述座椅垫两侧和背面位置设置有固定于座椅箱的铁质的固定框,固定框位于座椅垫背面位置具有向上延伸到座椅靠背的背面位置的部分。
这样,可以靠固定框,形成更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座椅垫以及座椅靠背偏移歪斜,使得乘客乘坐时更加稳固,提高安全性。
作为优化,所述座椅上还设置有安全带结构,安全带结构包括位于座椅两侧边缘的座位两侧的四根安全带,安全带一端连接在座椅垫后侧位置的座椅上,另一端为设置有卡接装置的卡接端。
这样,在每排座椅上两侧的座位上均设置了安全带结构,保持座椅侧边为未设置扶手的敞开式结构以方便上下车,同时上车后位于每排座椅两侧位置的乘客,可以靠安全带将自身扣紧,这样即不会影响乘客上车速度,又保证了乘客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带为弹性编织带,安全带和座椅相连的一端为固定连接。这样是由于观光车为了利于乘客观赏风景,一般是行驶路况良好且速度较慢的情况下行驶,故无需采用汽车使用的安全带,改为简单的由弹性带直接固定连接形成的安全带,即已经足够满足观光车的使用,这样就极大地节省了成本。
作为优化,所述蓄电池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排蓄电池,各个蓄电池表面设置有接线端子并靠电线连接接线端子形成串联,接线端子上设置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具有一个上端封闭的圆筒形的竖向套接在接线端子上的封闭套筒部,封闭套筒部侧面具有一个套接在电线上的开放套筒部,开放套筒部外部套设有扎紧用的线束。
这样,蓄电池中,采用绝缘套对接线端子位置进行屏蔽,保证了接线端子处不会产生走电漏电现象,保证乘客的安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塑料材质的绝缘板,绝缘板位于座椅箱内蓄电池组上方,绝缘板四周具有一个向下延伸的边框并靠边框部分插入固定到蓄电池组和座椅箱之间的缝隙内,绝缘板上表面设置有安全提示标语。
这样,绝缘板能够更好地将座垫和蓄电池隔开形成绝缘,更好地保证乘客安全,同时即使乘客将座椅翻开,也不会直接接触到蓄电池,同时绝缘板上设置了提示标语,更好地保证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后排乘客上下车的同时,能够提高其乘车安全性,同时方便乘客特别是后排乘客赏景,续航能力特别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动观光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单独座椅部分放大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单独的蓄电池和绝缘套部分放大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单独活动扶手装置部分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时设置了另一种活动扶手装置结构的电动观光车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动观光车其余部分结构和图1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电动观光车,包括车身和位于车身下方的车轮1,车身包括底板2,位于底板2上方的多排座椅,以及位于底板2前方的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包括驾驶台3,方向盘4和挡风玻璃5等构成,车身上还设置有顶棚,顶棚包括位于上方的顶板和连接于顶板和车身底板2之间的支撑框架7;最后一排座椅向后设置,且最后一排座椅位置设置有活动扶手装置。
这样,最后一排座椅位置设置有活动扶手装置后,上下车时可以将扶手收回,以方便乘客上下车,上车后可以将扶手打开保护乘客安全,故方便乘客上下车的同时提高了后排乘客安全性。
其中,活动扶手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于最后一排座椅两侧位置的两根支撑柱21,支撑柱21下端固定在底板2上,上端和顶棚固定,还包括一根横向设置的扶杆22,扶杆22两端各自具有一个往相同方向垂直延伸的连接段23,连接段23长度大于座椅前后方向的宽度,连接段23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柱21侧面上且连接点位于座椅的中部位置,还设置有限位止转机构,所述限位止转机构用于对连接段处于水平和竖直两种状态时的限位。
这样,乘客上下车时,扶杆两端连接段向上方旋转收回呈竖直状态,方便乘客上下车,车辆出发时,扶杆两端连接段向下旋转展开呈水平状态,方便乘客搭手拉住,保护乘客安全,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快捷。
其中,所述限位止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柱侧面上位于连接段连接点的后下方位置设置的一个下限位块24,当连接段23向后旋转为水平状态时连接段下表面和下限位块24上表面接触并限位;还包括位于设置于支撑柱侧面上位于连接段连接点的前上方位置设置的一个上限位块25,当连接段23向上旋转为竖直状态时,连接段23后侧表面和上限位块25接触并限位;还包括一个拉力弹簧26,拉力弹簧26一端固定在连接段23中部,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支撑柱侧面上于连接段连接点的前下方位置的一个T形连接柱上。
这样,当连接段向后旋转为水平状态时连接段中部位置受拉力弹簧向后下方向的拉力,同时和下限位块的相互作用,保证连接段处于水平状态,保证扶杆处于水平状态稳定可靠,提高安全防护效果。当连接段向前旋转为竖直状态时连接段中部位置仍然受拉力弹簧向前下方向的拉力,同时和上限位块相互作用,保证连接段处于竖直状态,且使得扶杆不会自主向下掉落伤及乘客。
其中,所述扶杆22和连接段23均为圆筒形状结构,所述下限位块24的上表面和上限位块25的后侧面均为和连接段23表面匹配的弧形面,且在表面设置有一层弹性橡胶层。
这样,扶杆位置调整时,可以更好地减缓撞击,同时更加方便下限位块和上限位块的贴合限位,保证限位效果。
所述顶板包括固定设置于车身前方的固定顶板6以及设置于固定顶板6下方的活动顶板30,活动顶板30能够靠伸缩机构带动伸出至车身尾部或缩回至固定顶板6下方;所述固定顶板6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太阳能板8,太阳能板8和设置于车身上的蓄电池组9相连形成充电回路。
这样将顶板设置为前部的固定顶板和后部的活动顶板,这样当行驶过程中,可以控制活动顶板缩回至固定顶板下方,留出顶部后部的空间,供车辆后部的乘客,特别是座位的乘客可以更好地观赏景区的蓝天白云以及高处风光,更加利于乘客赏景。同时,在固定顶板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板,使得观光车行驶或者停靠时,只要位于太阳直晒的地方,均可以靠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而给蓄电池充电续航,提高观光车续航能力,增大行驶里程,并得到的节能效果。
其中,所述顶棚还包括竖向设置于车身两侧上方的两个侧板31,侧板31支撑固定在支撑框架7上,所述固定顶板6和活动顶板30均设置于所述两个侧板31之间。这样,可以方便固定顶板和活动顶板的支撑和安装。
其中,所述两个侧板31之间位于固定顶板6下方位置还相对水平设置有一个下挡板32,下挡板32和固定顶板6之间夹隔形成供收纳活动顶板30的空间。这样,可以挡住并保护伸缩机构,同时使得车辆内部造型更加美观。
其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于两个侧板内侧位置的两根水平相对设置的丝杠33,丝杠33两端靠轴承34可转动地安装在侧板31上,还包括安装于活动顶板30下表面两侧位置前后两端的螺母35,螺母35配合在丝杠33上形成丝杠螺母传动副结构,丝杠33和动力电机相连。这样靠丝杠螺母传动实现机械式结构传动的伸出和缩回,避免采用气缸或液压缸传动容易出现电气故障的问题。且结构中一根丝杠上前后同时采用了两个螺母,实现传动的同时靠前后螺母实现了对活动顶板的水平支撑,节省了支撑用构件,使其结构非常简单且传动稳定。
其中,还包括螺母同步协调机构,所述螺母同步协调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螺母35上方的连接块,连接块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平设置的滑块36,滑块36可前后滑动地安装于活动顶板30上的一个滑槽内,滑块36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螺旋弹簧37,螺旋弹簧37沿前后方向作用于滑块36端部和滑槽端部侧壁之间。这样,两个螺母传动时,由于间距较长,当出现对丝不一致不能同步时,螺母可以靠螺旋弹簧做前后位置的微调,使其两个螺母对丝一致,保证了两个螺母旋转同步,避免卡死,更好地保证了传动的稳定性。所述滑槽设置于活动顶板两侧侧面位置。这样,方便螺母同步协调机构的安装装配。
其中,顶棚还包括水平设置于侧板31内侧面后半部上下两侧位置的后上装饰板38和后下装饰板39,所述丝杠33以及螺母35均位于后上装饰板38和后下装饰板39之间的位置;后上装饰板38和后下装饰板39以及下挡板32的侧边还固定设置有沿竖向相对延伸至靠近活动顶板表面位置的遮挡板40。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伸缩机构,同时使得外形美观。
其中,所述座椅包括形成于车身底板上的座椅箱10,水平设置于座椅箱10上的座椅垫11,竖直向上设置于座椅箱后侧上方的座椅靠背12,所述座椅箱10内设置所述蓄电池组9。这样,在座椅下方设置座椅箱,并将蓄电池组设置于其内,和传统的观光车蓄电池位于驾驶舱下方的结构相比,巧妙利用了车内空间,并且可以大幅增加蓄电池的数量,进一步提高车辆续航能力。
其中,所述座椅垫11包括位于下方的垫板13和位于垫板上方的弹性层以及表层布料构成,所述垫板13采用绝缘塑料得到,所述弹性层采用棉料层得到,座椅垫11前侧面下方和所述座椅箱10铰接设置。这样,在更换蓄电池或者检修时,方便向前的方向打开座椅垫,座椅垫向外翻转后不会自动掉回,方便进行维修。同时,垫板和弹性层的材质,能够提高绝缘效果,保证乘客安全。
其中,所述座椅箱10底部具有沿车身底板向下突出15-20cm的部分。这是由于观光车行驶路径均为景区内的路面平整的路径,所以可以将座椅箱底部向下延伸一段距离,以增大箱体内腔容积,加大蓄电池容量,进一步提高续航能力。
其中,所述座椅垫11两侧和背面位置设置有固定于座椅箱10的铁质的固定框14,固定框14位于座椅垫背面位置具有向上延伸到座椅靠背12的背面位置的部分。这样,可以靠固定框,形成更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座椅垫以及座椅靠背偏移歪斜,使得乘客乘坐时更加稳固,提高安全性。
其中,所述座椅上还设置有安全带结构,安全带结构包括位于座椅两侧边缘的座位两侧的四根安全带15,安全带15一端连接在座椅垫11后侧位置的座椅上,另一端为设置有卡接装置的卡接端16。这样,在每排座椅上两侧的座位上均设置了安全带结构,保持座椅侧边为未设置扶手的敞开式结构以方便上下车,同时上车后位于每排座椅两侧位置的乘客,可以靠安全带将自身扣紧,这样即不会影响乘客上车速度,又保证了乘客安全。
其中,所述安全带15为弹性编织带,安全带15和座椅相连的一端为固定连接。这样是由于观光车为了利于乘客观赏风景,一般是行驶路况良好且速度较慢的情况下行驶,故无需采用汽车使用的安全带,改为简单的由弹性带直接固定连接形成的安全带,即已经足够满足观光车的使用,这样就极大地节省了成本。
其中,所述蓄电池组9包括并列设置的多排蓄电池,各个蓄电池表面设置有接线端子并靠电线17连接接线端子形成串联,接线端子上设置有绝缘套18,所述绝缘套18具有一个上端封闭的圆筒形的竖向套接在接线端子上的封闭套筒部,封闭套筒部侧面具有一个套接在电线17上的开放套筒部,开放套筒部外部套设有扎紧用的线束19。这样,蓄电池中,采用绝缘套对接线端子位置进行屏蔽,保证了接线端子处不会产生走电漏电现象,保证乘客的安全。
其中,还包括一个塑料材质的绝缘板20,绝缘板20位于座椅箱内蓄电池组9上方,绝缘板20四周具有一个向下延伸的边框并靠边框部分插入固定到蓄电池组9和座椅箱10之间的缝隙内,绝缘板20上表面设置有安全提示标语。这样,绝缘板能够更好地将座垫和蓄电池隔开形成绝缘,更好地保证乘客安全,同时即使乘客将座椅翻开,也不会直接接触到蓄电池,同时绝缘板上设置了提示标语,更好地保证安全。
故上述电动观光车具有续航能力特别强,方便乘客上下车的同时提高两侧位置乘客安全性等优点。
图5为具体实施时设置了另一种活动扶手装置结构的电动观光车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动观光车其余部分结构和图1相同。如图5所示,具体实施时,作为所述活动扶手装置的另一种优化结构形式,包括竖向设置于最后一排座椅后方两侧位置的两根支撑杆41,支撑杆41下端固定在底板上,上端和顶棚固定,还包括一根横向设置的扶手杆42,扶手杆42两端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两根支撑杆41相对侧面沿竖向设置的滑槽43内,滑槽43上端位于支撑杆顶部位置,滑槽43下端位于最后一排座椅中部前方位置,还包括扶手杆限位机构,扶手杆限位机构用于实现对扶手杆在滑槽上下两端位置时的限位。
这样,乘客上下车时,将扶手杆向上拉至滑槽上端,方便乘客上下车,车辆出发时,扶手杆两端向下拉至滑槽下端,方便乘客搭手拉住,保护乘客安全,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快捷。
其中,所述扶手杆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杆上端的卷线弹簧44,卷线弹簧上缠绕设置有拉线45,拉线45下端和扶手杆42相连接,扶手杆42限位机构还包括滑槽下端位置形成的一个沿滑槽斜向上弯曲延伸的一个限位槽47。
这样,靠卷线弹簧提供向上的拉力实现扶手杆在滑槽上端位置时的限位,扶手杆滑动至滑槽下端后,可以滑动到限位槽内完成限位,结构简单且操作非常方便快捷。所述卷线弹簧为现有机构,能够靠弹力提供旋转以为拉线提供向上的拉力,结构和汽车安全带使用的卷轴弹簧结构原理相同。
其中,所述滑槽43上端位置的支撑杆内侧面上覆盖安装有一个弹簧壳46,弹簧壳46和滑槽上端之间形成有弹簧安装腔并安装所述卷线弹簧44,所述拉线45下端固定连接在扶手杆位于滑槽43内部的部位上。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限位结构,使其能够更好的实现限位,保证稳定可靠。

Claims (7)

1.一种电动观光车,包括车身和位于车身下方的车轮,车身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方的多排座椅,以及位于底板前方的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包括驾驶台,方向盘和挡风玻璃,车身上还设置有顶棚,顶棚包括位于上方的顶板和连接于顶板和车身底板之间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最后一排座椅向后设置,且最后一排座椅位置设置有活动扶手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扶手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于最后一排座椅两侧位置的两根支撑柱,支撑柱下端固定在底板上,上端和顶棚固定,还包括一根横向设置的扶杆,扶杆两端各自具有一个往相同方向垂直延伸的连接段,连接段长度大于座椅前后方向的宽度,连接段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柱侧面上且连接点位于座椅的中部位置,还设置有限位止转机构,所述限位止转机构用于对连接段处于水平和竖直两种状态时的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止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柱侧面上位于连接段连接点的后下方位置设置的一个下限位块,当连接段向后旋转为水平状态时连接段下表面和下限位块上表面接触并限位;还包括位于设置于支撑柱侧面上位于连接段连接点的前上方位置设置的一个上限位块,当连接段向上旋转为竖直状态时,连接段后侧表面和上限位块接触并限位;还包括一个拉力弹簧,拉力弹簧一端固定在连接段中部,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支撑柱侧面上于连接段连接点的前下方位置的一个T形连接柱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杆和连接段均为圆筒形状结构,所述下限位块的上表面和上限位块的后侧面均为和连接段表面匹配的弧形面,且在表面设置有一层弹性橡胶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扶手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于最后一排座椅后方两侧位置的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固定在底板上,上端和顶棚固定,还包括一根横向设置的扶手杆,扶手杆两端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两根支撑杆相对侧面沿竖向设置的滑槽内,滑槽上端位于支撑杆顶部位置,滑槽下端位于最后一排座椅中部前方位置,还包括扶手杆限位机构,扶手杆限位机构用于实现对扶手杆在滑槽上下两端位置时的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杆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杆上端的卷线弹簧,卷线弹簧上缠绕设置有拉线,拉线下端和扶手杆相连接,扶手杆限位机构还包括滑槽下端位置形成的一个沿滑槽斜向上弯曲延伸的一个限位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上端位置的支撑杆内侧面上覆盖安装有一个弹簧壳,弹簧壳和滑槽上端之间形成有弹簧安装腔并安装所述卷线弹簧,所述拉线下端固定连接在扶手杆位于滑槽内部的部位上。
CN201420680937.3U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电动观光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96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0937.3U CN204296869U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电动观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0937.3U CN204296869U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电动观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96869U true CN204296869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102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8093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96869U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电动观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96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3052B (zh) 景区观光电动车
CN204296423U (zh) 一种观光电动车伸缩机构防护结构
CN209001878U (zh) 一种可移动离网发电储能供电系统
CN104442332A (zh) 电动观光车
CN204296426U (zh) 一种景区观光电动车顶棚结构
CN104325902A (zh) 一种电动观光车及其后排座椅结构
CN204296529U (zh) 一种电动观光车尾排座椅及其扶杆限位止转机构
CN204296520U (zh) 一种观光车尾排座椅安全结构
CN104354623A (zh) 一种电动观光车及其后排座椅安全结构
CN204296527U (zh) 一种观光车尾排座椅及其扶手杆限位结构
CN104442422A (zh) 一种提高景区用观光车续航能力的方法
CN204296869U (zh) 一种电动观光车
CN102180228B (zh) 休闲多功能太阳能自行车
CN204296425U (zh) 一种景区观光电动车顶部结构
CN204296526U (zh) 一种观光车活动扶手机构
CN204296883U (zh) 一种景区观光电动车
CN204296528U (zh) 一种电动观光车活动扶手装置
CN204296424U (zh) 一种观光电动车及其活动顶板支撑保护结构
CN104442423B (zh) 一种旅游景点电动车
CN104494403B (zh) 观光电动车及其活动顶板伸缩机构
CN204236603U (zh) 一种景区用观光车
CN202295196U (zh) 休闲多功能太阳能自行车
CN204296438U (zh) 一种观光车座椅蓄电池安全结构
CN204296422U (zh) 一种观光电动车活动顶板伸缩机构
CN204296428U (zh) 一种观光电动车活动顶板伸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