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89673U -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89673U
CN204289673U CN201420726249.6U CN201420726249U CN204289673U CN 204289673 U CN204289673 U CN 204289673U CN 201420726249 U CN201420726249 U CN 201420726249U CN 204289673 U CN204289673 U CN 204289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band
ultra
bandpass filter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262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付昌
罗迪
钱璐
涂治红
褚庆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4207262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89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89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896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以印刷电路板的方式制作在双面履铜微带板上,该双面覆铜微带板的同一面上分别制作有用于输入和输出电磁波信号的输入端馈线头port1和输出端馈线头port2、第一端口馈线、第二端口馈线和至少三个微带谐振器,其中微带谐振器为半波长均匀阻抗谐振器。通过调整微带谐振器之间的耦合位置、微带谐振器与端口馈线之间的耦合位置,可以实现对平面带通滤波器寄生通带的抑制,极大提高了谐振器的带外特性,实现了超宽阻带抑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平面带通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超宽阻带的优点。

Description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微波频率资源被通信系统所使用,空间电磁频谱日益密集,各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带通滤波器作为通信系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工作质量。为了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宽阻带滤波器已成为当前微波领域上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了设计出体积小、带内损耗小、滚降快、超宽阻带的性能良好的带通滤波器,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新型的谐振器结构,其中有些的确展现出良好的性能,比如为了实现宽阻带抑制特性,常使用插指电容谐振器、阶跃阻抗谐振器推高第一寄生频率,使寄生通带远离工作通带,从而增大阻带的频率范围;或者利用缺陷地结构引入传输零点,抑制寄生通带的强度,从而提高宽阻带范围内的抑制度。然而,以上措施在抑制倍频处的寄生通带方面表现欠佳。
资料显示的四分之一波长阶梯阻抗谐振器,该四分之一波长阶梯阻抗谐振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具体请参考2006年,中国台湾学者Shih-Cheng Lin等人在IEEE Trans.Microw.TheoryTec上发表题为“Wide-stopband microstrip bandpass filters using dissimilar quarter-wavelength stepped-impedance resonators”。图1-A显示的是采用了四种结构相异的四分之一波长阶梯阻抗谐振器,使得各谐振器的基频fo相同,而谐频fspi(i=1,2,3,…)分布在不同地方,从而抑制了谐频的寄生通带,扩展了阻带频率范围。图1-B中还展示出了该滤波器的仿真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超宽阻带抑 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本实用新型提出平面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案,通过合理安排输入输出端口的馈电位置以及谐振器之间的耦合位置,从而有效地抑制由于传输线频率响应的周期性而产生的寄生通带,尤其是能实现对二倍频到十倍频的抑制,进而使滤波器的阻带得到大范围扩展,主要优点有:超宽阻带、结构简单可靠、体积小、通带低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以印刷电路板的方式制作在双面履铜微带板1上,
所述双面覆铜微带板1的同一面上分别制作有用于输入电磁波信号的输入端馈线头port1、用于输出电磁波信号的输出端馈线头port2、第一端口馈线2、第二端口馈线6和至少三个微带谐振器,该双面覆铜微带板1的另一面为覆铜接地板;
所述输入端馈线头port1与所述第一端口馈线2的第一侧直线连接,所述输出端馈线头port2与所述第二端口馈线6的第二侧直线连接,所述输入端馈线头port1与所述输出端馈线头port2在双面覆铜微带板1上成对角线设置,所述微带谐振器并排设置在它们的对角线上;
所述微带谐振器均包括三段微带,其中第一侧微带和第二侧微带均位于中间微带的两端并与其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微带和所述第二侧微带朝向相反,所述中间微带均与所述第一端口馈线以及所述第二端口馈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微带谐振器均为均匀阻抗半波长微带谐振器。
优选的,所述微带谐振器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微带谐振器3、第二微带谐振器4、第三微带谐振器5。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带谐振器3包括第一微带3-1、第二微带3-2、第三微带3-3,其中所述第一微带和所述第三微带位于所述第二微带的两端并与其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微带和所述第三微带朝向相反,所述第二微带和所述第一端口馈线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一耦合间隙7;
所述第二微带谐振器4包括第四微带4-1、第五微带4-2、第六微带4-3,其中所述第四微带和所述第六微带位于所述第五微带的两端并与其垂直连接,且所述第四微带和所述第六微带朝向相反,所述第五微带和所述第二微带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二耦合间隙8;
所述第三微带谐振器5包括第七微带5-1、第八微带5-2、第九微带5-3,其中所述第七微带和所述第九微带位于所述第八微带的两端并与其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七微带和所述第九微带朝向相反,所述第八微带和所述第五微带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三耦合间隙9;所述第八微带还和所述第二端口馈线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四耦合间隙10。
优选的,所述第二微带与第一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一端口馈线的第一侧平齐;所述第八微带与第九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馈线的第二侧平齐;所述第五微带与第四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一端口馈线的第二侧平齐;所述第五微带与第六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馈线的第一侧平齐。
优选的,所述任一微带谐振器的第一侧微带和第二侧微带的长度取值分别与以下九组数据的每一组中任意一个数值对应相等,其中所述九组数据分别为(λ/8、3λ/8),(λ/12、λ/4、5λ/12),(λ/16、3λ/16、5λ/16、7λ/16),(λ/20、3λ/20、7λ/20、7λ/20),(λ/24、λ/8、5λ/24、3λ/8、11λ/24),(λ/28、3λ/28、5λ/28、λ/4、9λ/28、11λ/28、13λ/28),(λ/32、3λ/32、5λ/32、7λ/32、9λ/32、11λ/32、13λ/32、15λ/32),(λ/36、λ/12、5λ/36、7λ/36、11λ/36、13λ/36、5λ/12、17λ/36),(λ/40、3λ/40、λ/8、7λ/40、9λ/40、11λ/40、13λ/40、3λ/8、17λ/40、19λ/40),其中λ为所述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波长。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带的长度L2、所述第三微带的长度L4、所述第四微带的长度L5、所述第六微带的长度L7、所述第七微带的长度L8、所述第九微带的长度L10的长度取值分别与以下六组数据的每一组中任意一个数值对应相等,其中所述九组数据分别为,其中所述六组数据分别为(λ/8),(λ/12),(λ/16、3λ/16、5λ/16、7λ/16),(λ/20、3λ/20、7λ/20、7λ/20),(λ/28、3λ/28、5λ/28、λ/4、9λ/28、11λ/28、13λ/28),(λ/32、3λ/32、5λ/32、7λ/32、9λ/32、11λ/32、13λ/32、15λ/32),其中λ为所述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波长。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带的长度L2=λ/8、所述第三微带的长度L4=λ/16、所述第四微带的长度L5=λ/20、所述第六微带的长度L7=λ/28、所述第七微带的长度L8=λ/32、所述第九微带的长度L10=λ/12。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端口馈线和谐振器之间的耦合位置至寄生频率的电压零点处,实现对多个倍频的抑制。
2、本实用新型将谐振器之间的耦合位置调整至寄生频率的电压零点处,同样实现对多个倍频的抑制,从而实现超宽阻带。
3、本实用新型利用均匀阻抗谐振器实现超宽阻带,从而降低了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中四分之一波长阶梯阻抗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现有技术中四分之一波长阶梯阻抗谐振器的仿真结果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的尺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散射参数仿真结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散射参数仿真结果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双面履铜微带板,2-第一端口馈线,3-第一微带谐振器,3-1-第一微带,3-2-第二微带,3-3-第三微带,4-第二微带谐振器,4-1-第四微带,4-2-第五微带,4-3-第六微带,5-第三微带谐振器,5-1-第七微带,5-2-第八微带,5-3-第九微带,6-第二端口馈线,7-第一耦合间隙,8-第二耦合间隙,9-第三耦合间隙,10-第四耦合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出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和尺寸图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该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整体制作在双面覆铜的介质基板上,使用机械刻制、激光刻制、电路板腐蚀等技术均可容易地制作。
双面覆铜微带板1的同一面上分别制作有用于输入电磁波信号的输入端馈线头port1、用于输出电磁波信号的输出端馈线头port2、第一端口馈线2、第二端口馈线6和至少三个微带谐振器,该双面覆铜微带板1的另一面为覆铜接地板。其中,微带谐振器均为均匀阻抗半波长微带谐振器;输入端馈线头port1和输出端馈线头port2均为50欧姆的匹配阻抗。
输入端馈线头port1与第一端口馈线2的第一侧直线连接,输出端馈线头port2与第二端口馈线6的第二侧直线连接,它们在双面覆铜微带板1上成对角线设置,所述微带谐振器并排设置在它们的对角线上。
本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设计中采用的微带谐振器均包括三段微带,组成结构如下:任何一个微带谐振器的第一侧微带和第二侧微带均位于中间微带的两端并与其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微带和所述第二侧微带朝向相反,所述中间微带均与所述第一端口馈线以及所述第二端口馈线平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取三个微带谐振器的情形,分别为第一微带谐振器3、第二微带谐振器4、第三微带谐振器5。
其中,第一微带谐振器3包括第一微带、第二微带、第三微带,其中第一微带和第三微带位于第二微带的两端,与第二微带垂直连接,且第一微带和第三微带相互平行,朝向相反;第二微带和所述第一端口馈线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一耦合间隙7;
其中,第二微带谐振器4包括第四微带、第五微带、第六微带,其中第四微带和第六微带位于第五微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微带垂直连接,且第四微带和第六微带相互平行,朝向相反;第五微带和所述第二微带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二耦合间隙8;
其中,第三微带谐振器5包括第七微带、第八微带、第九微带,其中第七微带和第九微带位于第八微带的两端,分别与第八微带垂直连接,且第七微带和第九微带相互平行,朝向相反;第八微带和所述第五微带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三耦合间隙9;第八微带和所述第五微带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三耦合间隙9;第八微带还和所述第二端口馈线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四耦合间隙10。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带与第一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一端口馈线的第一侧平齐;所述第八微带与第九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馈线的第二侧平齐;所述第五微带与第四微带连接一侧 的端口和所述第一端口馈线的第二侧平齐;所述第五微带与第六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馈线的第一侧平齐。
对于本实施例中半波长谐振器,在基频和其它寄生频率的电压分布差异很大,具体来说,电压最大点和电压零点的分布位置不同,若波长为λ,基频频率为f0,则2f0,3f0,4f0,.....nf0分别为其它寄生频率,根据传输线的电压分布,可以分别求出每个频率下的传输线上的电压零点分布,具体如下:
为抑制滤波器的寄生频率,本滤波器设计创新地将耦合位置移至寄生频率的电压零点附近,从而有效的衰减寄生频率。
具体的微带谐振器的第一侧微带和第二侧微带的长度取值规则如下:
任一微带谐振器的第一侧微带和第二侧微带的长度取值分别与以下九组数据的每一组中任意一个数值对应相等,必须保证每组数据的数值都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九组数据分别为(λ/8、3λ/8),(λ/12、λ/4、5λ/12),(λ/16、3λ/16、5λ/16、7λ/16),(λ/20、3λ/20、7λ/20、7λ/20),(λ/24、λ/8、5λ/24、3λ/8、11λ/24),(λ/28、3λ/28、5λ/28、λ/4、9λ/28、11λ/28、13λ/28),(λ/32、3λ/32、5λ/32、7λ/32、9λ/32、11λ/32、13λ/32、15λ/32),(λ/36、λ/12、5λ/36、7λ/36、11λ/36、13λ/36、5λ/12、17λ/36),(λ/40、3λ/40、λ/8、7λ/40、9λ/40、11λ/40、13λ/40、3λ/8、17λ/40、19λ/40),其中λ为所述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波长。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采用三个微带谐振器的情形,第一微带的长度L2、所述第三微带的长度L4、所述第四微带的长度L5、所述第六微带的长度L7、所述第七微带的长度L8、所述第九微带的长度L10的长度取值分别与以下六组数 据的每一组中任意一个数值对应相等,其中所述九组数据分别为,其中所述六组数据分别为(λ/8),(λ/12),(λ/16、3λ/16、5λ/16、7λ/16),(λ/20、3λ/20、7λ/20、7λ/20),(λ/28、3λ/28、5λ/28、λ/4、9λ/28、11λ/28、13λ/28),(λ/32、3λ/32、5λ/32、7λ/32、9λ/32、11λ/32、13λ/32、15λ/32),其中λ为所述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波长。
例如,为抑制2f0,本滤波器设计中将第一端口馈线2和第一微带谐振器3的耦合位置调整至谐振器在2f0频率的电压零点处,即L2=λ/8或3λ/8。若选用L2=λ/8,在6f0时,L2=λ/8同样也为电压零点,即在抑制2f0的同时也抑制了6f0,在10f0时,L2=λ/8同样也为电压零点,即10f0也被抑制。
为抑制3f0,将第二端口馈线6和第三微带谐振器5的耦合位置调整至谐振器在3f0频率的电压零点处,即L10=λ/12或λ/4或5λ/12。若选用L10=λ/12,在9f0时,L10=λ/12同样也为电压零点,即在抑制3f0的同时也抑制了9f0
为抑制4f0,将第一微带谐振器3和第二微带谐振器4的耦合位置调整至谐振器在4f0频率的电压零点处,即L4=λ/16或3λ/16或5λ/16或7λ/16,为了减小谐振器尺寸,选用λ/16。
为抑制5f0,将第一微带谐振器3和第二微带谐振器4的耦合位置调整至谐振器在5f0频率的电压零点处,即L5=λ/20或3λ/20或λ/4或7λ/20或9λ/20,为了减小谐振器尺寸,选用λ/20。
为抑制7f0,将第二微带谐振器4和第三微带谐振器5的耦合位置调整至谐振器在7f0频率的电压零点处,即L7=λ/28或3λ/28或5λ/28或λ/49λ/28或11λ/28或13λ/28,为了减小谐振器尺寸,选用λ/28。
为抑制8f0,将第二微带谐振器4和第三微带谐振器5的耦合位置调整至谐振器在8f0频率的电压零点处,即L8=λ/32或3λ/32或5λ/32或7λ/32或9λ/32或11λ/32或13λ/32或15λ/32,为了减小谐振器尺寸,选用λ/32。
根据图3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尺寸图所示,本平面带通滤波器中输入端馈线头port1和输出端馈线头port2的长度均为L12=3mm,宽度均为L13=2.2mm,第一端口馈线和第二端口馈线的长度均为L1=L11=23.5mm、宽度均为W1=0.5mm。对应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基频频率为f0=2GHz,波长λ=103毫米。
第一微带、第二微带、第三微带、第四微带、第五微带、第六微带、第七微带、第八微带、第九微带的长度分别为L2=14.2mm、L3=34.9mm、L4=3.3mm、L5=7.6mm、L6=39.4mm、L7=6.3mm、L8=5.3、L9=35.3mm、L10=11.3mm,宽度均为W2=1mm。同时,对应的微带线介质常数为εr=2.55,介质高度h=0.8mm。
第一耦合间隙、第二耦合间隙、第三耦合间隙、第四耦合间隙的距离值分别为S1=0.3mm,S2=0.9mm,S3=0.8mm,S4=0.3mm。
为了限定三个微带谐振器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第四微带和第七微带之间的距离L14=27.9mm,第三微带和第六微带之间的距离L15=27.1mm,第六微带和第七微带之间的距离L16=16.6mm,第六微带和第九微带之间的距离L17=23.8mm。
图4为本实施例提出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散射参数仿真结果图。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2GHz,横轴表示本实用新型带通滤波器的信号频率,纵轴表示幅度,包括插入损耗S21的幅度和回波损耗S11的幅度,其中S11表示Port1的回波损耗,S21表示Port1和Port2的插入损耗。插入损耗表示一个信号的输入功率与另一个端口信号的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其相应的数学函数为:输出功率/输入功率(dB)=20*log|S21|。在本实施例提出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的部分功率被反射回信号源,被反射的功率成为反射功率。回波损耗表示该端口信号的输入功率与信号的反射功率之间的关系,其相应的数学函数如下:反射功率/入射功率(dB)=20*log|S11|。由图4及图5可知,本实施例提出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2GHz,通带内插入损耗绝对值小于1.7dB,回波损耗绝对值大于22dB,通带内特性非常好。20dB阻带抑制从2.2GHz开始,最高超过了17GHz,而18dB阻带抑制更是超过了20GHz。10倍频的寄生通带得到抑制,带外特性特性令人满意。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设计方案。采用包括二分之一波长级联谐振器、用于馈入电磁波信号的输入端馈线,以及用于馈出电磁波信号的输出端馈线的结构。所述的输入端馈线和输出端馈线平行地耦合在二分之一波长谐振器两侧,输入端馈线的端口、输出端馈线的端口均位于距离级联谐振器开路端1/4波长和1/20波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同时实现对二倍频和十倍频的有效抑制, 进而实现了超宽阻带的特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多处折叠弯曲,使得滤波器的体积减小。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简单可靠,制作成本低廉,适合工业批量生产,适用于多种通信系统。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以印刷电路板的方式制作在双面履铜微带板(1)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面覆铜微带板(1)的同一面上分别制作有用于输入电磁波信号的输入端馈线头port1、用于输出电磁波信号的输出端馈线头port2、第一端口馈线(2)、第二端口馈线(6)和至少三个微带谐振器,该双面覆铜微带板(1)的另一面为覆铜接地板;
所述输入端馈线头port1与所述第一端口馈线(2)的第一侧直线连接,所述输出端馈线头port2与所述第二端口馈线(6)的第二侧直线连接,所述输入端馈线头port1与所述输出端馈线头port2在双面覆铜微带板(1)上成对角线设置,所述微带谐振器并排设置在它们的对角线上;
所述微带谐振器均包括三段微带,其中第一侧微带和第二侧微带均位于中间微带的两端并与其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微带和所述第二侧微带朝向相反,所述中间微带均与所述第一端口馈线以及所述第二端口馈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谐振器均为均匀阻抗半波长微带谐振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谐振器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微带谐振器(3)、第二微带谐振器(4)、第三微带谐振器(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带谐振器(3)包括第一微带(3-1)、第二微带(3-2)、第三微带(3-3),其中所述第一微带和所述第三微带位于所述第二微带的两端并与其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微带和所述第三微带朝向相反,所述第二微带和所述第一端口馈线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一耦合间隙(7);
所述第二微带谐振器(4)包括第四微带(4-1)、第五微带(4-2)、第六微带(4-3),其中所述第四微带和所述第六微带位于所述第五微带的两端并与其垂直连接,且所述第四微带和所述第六微带朝向相反,所述第五微带和所述第二微带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二耦合间隙(8);
所述第三微带谐振器(5)包括第七微带(5-1)、第八微带(5-2)、第九微带(5-3),其中所述第七微带和所述第九微带位于所述第八微带的两端并与其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七微带和所述第九微带朝向相反,所述第八微带和所述 第五微带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三耦合间隙(9);所述第八微带还和所述第二端口馈线平行,二者相邻并且之间存在第四耦合间隙(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带与第一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一端口馈线的第一侧平齐;所述第八微带与第九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馈线的第二侧平齐;所述第五微带与第四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一端口馈线的第二侧平齐;所述第五微带与第六微带连接一侧的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馈线的第一侧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微带谐振器的第一侧微带和第二侧微带的长度取值分别与以下九组数据的每一组中任意一个数值对应相等,其中所述九组数据分别为(λ/8、3λ/8),(λ/12、λ/4、5λ/12),(λ/16、3λ/16、5λ/16、7λ/16),(λ/20、3λ/20、7λ/20、7λ/20),(λ/24、λ/8、5λ/24、3λ/8、11λ/24),(λ/28、3λ/28、5λ/28、λ/4、9λ/28、11λ/28、13λ/28),(λ/32、3λ/32、5λ/32、7λ/32、9λ/32、11λ/32、13λ/32、15λ/32),(λ/36、λ/12、5λ/36、7λ/36、11λ/36、13λ/36、5λ/12、17λ/36),(λ/40、3λ/40、λ/8、7λ/40、9λ/40、11λ/40、13λ/40、3λ/8、17λ/40、19λ/40),其中λ为所述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的长度L2、所述第三微带的长度L4、所述第四微带的长度L5、所述第六微带的长度L7、所述第七微带的长度L8、所述第九微带的长度L10的长度取值分别与以下六组数据的每一组中任意一个数值对应相等,其中所述九组数据分别为,其中所述六组数据分别为(λ/8),(λ/12),(λ/16、3λ/16、5λ/16、7λ/16),(λ/20、3λ/20、7λ/20、7λ/20),(λ/28、3λ/28、5λ/28、λ/4、9λ/28、11λ/28、13λ/28),(λ/32、3λ/32、5λ/32、7λ/32、9λ/32、11λ/32、13λ/32、15λ/32),其中λ为所述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波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的长度L2=λ/8、所述第三微带的长度L4=λ/16、所述第四微带的长度L5=λ/20、所述第六微带的长度L7=λ/28、所述第七微带的长度L8=λ/32、所述第九微带的长度L10=λ/12。
CN201420726249.6U 2014-11-26 2014-11-26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9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6249.6U CN204289673U (zh) 2014-11-26 2014-11-26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6249.6U CN204289673U (zh) 2014-11-26 2014-11-26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89673U true CN204289673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72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2624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9673U (zh) 2014-11-26 2014-11-26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896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9816A (zh) * 2014-11-26 2015-03-11 华南理工大学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CN104916887A (zh) * 2015-06-16 2015-09-16 成都顺为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超导超宽阻带带通滤波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9816A (zh) * 2014-11-26 2015-03-11 华南理工大学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CN104916887A (zh) * 2015-06-16 2015-09-16 成都顺为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超导超宽阻带带通滤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09816A (zh)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CN1925211B (zh)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103441340A (zh) 极化可变和频率扫描的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漏波天线
US20180261901A1 (en) Filter unit and filter
CN113193316B (zh) 一种基于双面平行带线的无反射带通滤波器
CN114824812B (zh) 一种基于多层结构的超宽带能量选择表面
CN104934663A (zh) 一种基于多模谐振器的宽带高选择性平衡带通滤波器
CN103633399A (zh) 一种微带超宽阻带低通滤波器
CN204289673U (zh) 超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CN101599568B (zh) 一种可抑制二次谐波的带通滤波器
CN109687066B (zh) 一种小型化超宽带平面带阻滤波器
CN204067529U (zh) 一种平面cq带通滤波器
CN113300065B (zh) 基于三角形基片集成波导的混合模式带通滤波器
CN104134836B (zh) 一种基于四分之一波长短路馈线的平面双工器
CN102637930A (zh) 插片式矩形波导带阻滤波器
CN101692512B (zh) 基于地面缺陷型接地结构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
KR102259102B1 (ko) 전송영점을 갖는 로우 패스 필터
CN105896008B (zh) 一种在高频和低频均含有传输零点的紧凑型带通滤波器
CN101540426B (zh) 低通滤波器
CN104009271B (zh) 一种基于级联四个谐振器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CN206564311U (zh) 一种宽阻带抑制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CN104134837B (zh) 一种平面cq带通滤波器
CN200950464Y (zh)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113314817B (zh) 双层三角形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203644911U (zh) 一种微带超宽阻带低通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