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71768U -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71768U
CN204271768U CN201420849996.9U CN201420849996U CN204271768U CN 204271768 U CN204271768 U CN 204271768U CN 201420849996 U CN201420849996 U CN 201420849996U CN 204271768 U CN204271768 U CN 204271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steel
steel channel
ventilation
main lin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499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499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71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71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71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槽钢,其包括通风槽钢本体,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上沿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方向设有干路气流通道,所述干路气流通道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上风端,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干路气流通道连通的至少一条支路气流通道,所述支路气流通道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侧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槽钢能使通风沟中的冷却气体在径向上的温差更小,从而使得对绕组的冷却效果在径向上更均匀;可以增大通风槽钢与冷却气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通风槽钢本身的冷却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扰乱通风沟中的气流,从而加强冷却气体的冷却能力,强化冷却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冷却,尤其涉及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在运行时,会在线圈、铁心等部件上产生能量损耗,这部分损耗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如果电机的通风设计不合理,会导致电机的温升过高或者局部温升不均匀。温升过高会导致绝缘老化,长时间运行时会使绝缘电气性能下降,而局部温升不均匀会产生很大的热应力,造成电机结构上的永久性损害,最终导致电机故障。因此降低电机的温升对于提高电机的安全余量、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电机的维护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径向通风冷却形式是中小型发电机的常用冷却形式之一,这种冷却方式可增加散热面积,提高发电机的功率密度,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径向通风,电机的铁心一般被分成多个铁心段,在相邻的铁心段之间沿电机的径向设有通风槽钢(或称为通风条),通风槽钢在对各铁心段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将相邻铁心段之间的空间分隔成通风沟(或称为径向通风道),该通风沟便可用来进行径向通风以对铁心和绕组进行冷却散热。目前普遍采用的通风槽钢一般为传统的条形通风槽钢和工字形通风槽钢,条形通风槽钢的横截面呈矩形,工字形通风槽钢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或者接近于“工”字形。
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传统通风槽钢及通风结构的设计并未特别关注通风槽钢对冷却气体的冷却效果造成的影响。传统的通风槽钢在相邻铁心段之间只起到支撑和隔出通风沟的作用,而由于冷却气体与绕组、铁心及通风槽钢的热交换,在流经通风沟时,冷却气体的温度是逐渐升高的,这样绕组的冷却效果在径向上是不均匀的,绕组上会存在局部热点,越靠近下风侧温度越高,这不利于绕组的均匀散热,不利于保障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对绕组更均匀地散热的通风槽钢,并提供一种对绕组的散热更为均匀的通风结构及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槽钢,其包括通风槽钢本体,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上沿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方向设有干路气流通道,所述干路气流通道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上风端,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干路气流通道连通的至少一条支路气流通道,所述支路气流通道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侧面上。
优选地,其中所述干路气流通道可以为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表面的干路沟,所述支路气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表面的支路沟。
优选地,其中所述干路气流通道可以为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内的干路孔道,所述支路气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内的支路孔道。
优选地,其中所述通风槽钢本体可以包括两个条型段,所述两个条型段之间的空缺区域构成所述的干路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两个条型段的上风端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两个条型段的下风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两个条型段的下风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为零。
优选地,其中所述支路气流通道可以为设置在所述条型段表面的沟或者设置在所述条型段内的孔道。
优选地,其中所述支路气流通道可以向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下风端倾斜,所述支路气流通道与所述干路气流通道之间的夹角为10°~70°。
优选地,其中所述支路气流通道的条数可以为多条,多条所述支路气流通道关于所述干路气流通道对称。
优选地,其中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侧面上可以设有多个齿。
优选地,其中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上风端位于头部上,所述头部的宽度可以沿向着上风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上风端的端顶两侧的面可以为平面,所述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铁心段,在所述铁心段上设有多个齿部,同一铁心段上的相邻的齿部之间构成用于容纳绕组的槽,在相邻铁心段的对应的齿部之间设有上述的通风槽钢,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侧面面向所述的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其包括上述的通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通风槽钢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能使通风沟中的冷却气体在径向上的温差更小,从而使得对绕组的冷却效果在径向上更均匀;可以增大通风槽钢与冷却气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通风槽钢本身的冷却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扰乱通风沟中的气流,从而加强冷却气体的冷却能力,强化冷却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通风结构和上述电机可以承接通风槽钢的上述优点,对绕组的冷却散热效果更为均匀,冷却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通风槽钢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通风槽钢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通风槽钢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通风槽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通风槽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通风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通风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通风槽钢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通风槽钢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通风槽钢;11-通风槽钢本体;111-干路气流通道;112-支路气流通道;121-上风端;122-下风端;13-齿;14-条型段;2-铁心段;21-齿部;3-绕组;4-槽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槽钢、其制造方法、通风结构及电机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通风槽钢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通风槽钢,其包括通风槽钢本体11,在通风槽钢本体11上沿通风槽钢本体11的方向设有干路气流通道111,干路气流通道111的进气口设置在通风槽钢本体11的上风端121(通风槽钢一般具有上风端121和下风端122,上风端121为对应冷却气体上游的一端,下风端122为对应冷却气体下游的一端),在通风槽钢本体11上还设有与干路气流通道111连通的至少一条支路气流通道112,支路气流通道112的出气口设置在通风槽钢本体11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通风槽钢不同于常用的传统“工”字形通风槽钢和条形通风槽钢,其干路气流通道111和支路气流通道112的设计至少可以带来以下优点:
1、能使通风沟中的冷却气体对绕组的冷却效果在径向上更为均匀。其具体原理为:在流经通风槽钢时,一部分冷却气体会从通风槽钢本体11两侧的通风沟中流过,另一部分冷却气体会从通风槽钢本体11的上风端121进入干路气流通道111内,干路气流通道111内的冷却气体可经支路气流通道112流入通风沟内,由于干路气流通道111中的冷却气体只带走铁心和通风槽钢本体11上的部分热量(发热的主要是绕组,绕组的热量会传递给铁心和通风槽钢),其温度升高值较小,而通风沟中的冷却气体会直接与绕组交换热量,因此干路气流通道111中的冷却气体的温度相比通风沟中的冷却气体的温度更低,这样在通风沟中混合后就可以使通风沟中的冷却气体在径向上的温差更小,从而使得对绕组的冷却效果在径向上更均匀。这种冷却方式有助于消除绕组上的局部热点,减小绕组上的热应力,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2、干路气流通道111和支路气流通道112可以起到增大通风槽钢与冷却气体的接触面积的作用,因此可以提高冷却气体对通风槽钢本身的冷却效果。
3、冷却气体在从支路气流通道112流入通风沟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扰乱通风沟中的气流,从而增加通风沟中的紊流程度,这样可以使通风沟中的冷却气体与通风槽钢及其侧边的绕组更充分地接触,从而加强冷却气体的冷却能力,强化冷却散热效果。
除了具有上述特点之外,本实施例的通风槽钢还具有其他特点,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支路气流通道112的条数为多条(图中所示为八条),多条支路气流通道112关于干路气流通道111对称,这样通风槽钢本体11两侧的绕组都可以得到较均匀的冷却。另外,本实施例的支路气流通道112向通风槽钢本体11的下风端122倾斜,支路气流通道112与干路气流通道111之间的夹角为10°~70°,这种设计可以将冷却气体向更靠近下风端122的位置导引,使得冷却的均匀程度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通风槽钢本体11是整体一体的结构。为了形成前面所说的干路气流通道111和支路气流通道112,本实施例采用了在通风槽钢本体11的表面开沟的方式,即干路气流通道111为开设在通风槽钢本体11表面的干路沟,支路气流通道112为开设在通风槽钢本体11表面的支路沟,这样当通风槽钢本体11被夹在两个相邻铁心段的齿部之间时,冷却气体可以从该干路沟和支路沟中流过,由于通风槽钢的厚度一般较小,难以在其内部加工出截面积较大的孔,这种在表面开沟的方式相比在内部开孔的方式可降低通风槽钢制造工艺的难度。具体地,本实施例在通风槽钢本体11的两个表面上都开有干路沟和支路沟。
本实施例中,在通风槽钢本体11的侧面上设有多个齿13,采用齿13可以有效地打破通风槽钢与流过通风沟的冷却气体之间的边界层,显著地增大冷却气体的紊流程度,使冷却气体与通风槽钢及其侧边的绕组充分地接触,从而进一步加强冷却气体的冷却能力,强化冷却散热效果,另外齿13也加大了通风槽钢的边界,增加了其散热面积,可以强化通风槽钢本身的散热,而且齿形结构本身也易于制造。具体地,齿13的形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齿、波浪形齿、矩形齿或者梯形齿等。
本实施例中的通风槽钢本体11的上风端121位于头部上,该头部的宽度沿向着上风端121的方向逐渐变小,这种设计可以带来很好的导风效果,降低风阻,可实现在对电机冷却系统阻力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电机绕组的温度。具体地,通风槽钢本体11的上风端121的端顶两侧的面可以为平面,这两个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这个夹角为锐角。不过,这个夹角也可以设计为钝角,而锐角比钝角的导风效果更好。除此之外,通风槽钢本体11的上风端121的端顶两侧的侧面也还可以设计为曲面,例如椭圆弧面,即通风槽钢本体11的头部的轮廓线可以为椭圆弧,这样也可以起到降低风阻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干路气流通道111具有设置在通风槽钢本体11的下风端122的出气口,即干路气流通道111除了与支路气流通道112连通以外,还在通风槽钢本体11的下风端122开口,这样一部分冷却气体可以从干路气流通道111的出气口流出,可以起到降低通风槽钢的风阻的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通风槽钢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通风槽钢本体11同样是整体一体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通风槽钢与实施例一的通风槽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干路气流通道111为设置在通风槽钢本体11内的干路孔道,支路气流通道112为设置在通风槽钢本体11内的支路孔道,这里利用孔道的方式同样也可以供气体流通,因此同样也可以达到使绕组的冷却更均匀、增强冷却气体的冷却效果的目的。
实施例三
如图3和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通风槽钢的立体示意图和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通风槽钢与之前实施例的通风槽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通风槽钢本体11不再是整体一体的结构,通风槽钢本体11包括两个条型段14,两个条型段14之间的空缺区域构成干路气流通道111,这里直接利用两个条型段14之间的空缺区域构成干路气流通道111,而不是像之前实施例那样开沟或者加工孔道,可以进一步地简化通风槽钢的加工工艺,例如只需要加工出两个条型段14并布置其位置,使两个条型段14之间具有间隔,当通风槽钢本体11被夹在两个相邻铁心段的齿部之间时,即可形成干路气流通道111。另外,由于通风槽钢的厚度一般较小,难以在其内部加工出截面积较大的孔,采用这种分体方式可以将空缺区域的宽度布置得较宽,避免了在较薄的零件上加工较大截面积的孔道。
本实施例同样在通风槽钢本体11的侧面上设有多个齿13,由于采用了分体设计,本实施例的齿13设置在条型段14的与空缺区域相对的侧面上。为了降低风阻,本实施例中通风槽钢本体11的头部的宽度同样是沿向着上风端121的方向逐渐变小的,通风槽钢本体11的上风端121的端顶两侧的面为同样平面,由于采用了分体设计,这两个平面分别设置在两个条型段14上。
另外,与实施例一类似,本实施例的支路气流通道112也为设置在条型段14表面的沟,开沟的方式具有易于制造的优点,可应用在厚度较薄的条型段14上。根据实施例二中对支路气流通道112的设置形式的介绍可知,在本实施例的条型段14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支路气流通道112也可以替换为设置在条型段14内的孔道,这样同样也可以起到将干路气流通道111中的冷却气体导入通风沟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条型段14的上风端121之间的距离(对应图4中的标注a)与其下风端122之间的距离(对应图4中的标注b)是相等的。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通风槽钢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通风槽钢与实施例三的通风槽钢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两个条型段14的上风端121之间的距离大于这两个条型段14的下风端122之间的距离(即对应图4为a>b),由于下风端121相对地“更封闭”,这种设计可以使干路气流通道111中更多的冷却气体通过支路气流通道112导入通风沟中。当两个条型段14的下风端之间的距离为零时,就可以保证干路气流通道111中所有的冷却气体都通过支路气流通道112导入通风沟中。可想而知,当两个条型段14的下风端之间的距离为零时,两个条型段14也可以做成是一体的结构。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通风槽钢进行了说明,根据前面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槽钢,其结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通风槽钢可以做成整体形式,也可以做成分体形式;可以采用开孔的方式导风,也可以采用开沟的方式导风;开沟的数目、形状和深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而设计,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情形;可以在通风槽钢本体的两侧开齿,齿的数目、形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形状;通风槽钢的顶部可以呈锐角或弧形;通风槽钢的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部宽度可以小于上部宽度;下部可以开口,也可以不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槽钢,其结构本身易于实现,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很容易地对通风槽钢的设计进行调整,使其满足各种实际的冷却散热要求。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槽钢具有多个气流通道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槽钢也可以被称为“多通道通风槽钢”,而其中采用开沟形式的通风槽钢则可以被称为“开沟通风槽钢”。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通风槽钢”是电机冷却技术领域约定俗成的叫法,它不同于其他领域中的截面呈槽型的“槽钢”钢材,而且其材料本身也并不限于“钢”,除了可以是金属以外,其材料还可以是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非金属。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例五
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通风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示出了从通风结构的外部进行观察时的状态,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通风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其示出了从通风结构的内部进行观察时的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例如图中所示为三个)铁心段2,在铁心段2上设有多个(例如图中所示为五个)齿部21,同一铁心段2上的相邻的齿部21之间构成用于容纳绕组3的槽(图中槽未标出,已被绕组3填充),在相邻铁心段2的对应的齿部21之间设有任一上述实施例的通风槽钢1,通风槽钢本体11的侧面面向槽。
本实施例的通风结构在工作时,一部分冷却气体直接进入通风槽钢1两侧的通风沟内,另一部分冷却气体流经通风槽钢1的干路气流通道111和支路气流通道112后进入通风沟内,由于通风沟中的冷却气体会与温度较高的绕组进行热交换,所以干路气流通道111中的冷却气体温度更低一些,从支路气流通道112中流出的冷却气体与原通风沟中的冷却气体混合后,可以减小通风沟中的冷却气体在沿着通风槽钢1的方向上的温差,从而使绕组被更均匀地冷却。同时,支路气流通道112中流出的冷却气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扰乱通风沟中的气流,能够强化冷却气体的冷却能力。
发明人在此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流场计算软件进行了仿真对比,并通过实验平台验证,结果表明,上述不同实施例的通风槽钢相比传统通风槽钢,可有效地降低5~10K的电机绕组温升,这将大幅提高电机的安全余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减少其维护成本。而如果保持电机温升不变,则可以配合电机的优化设计实现功率密度增加、减重和成本的降低,例如,如按照电机绝缘B级设计,保持温升90K不变,配备上述通风槽钢能直接节约用铜5%。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齿部21之间还连接有槽楔4用以锁紧槽内的绕组3,防止其产生径向位移。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铁心段2可以是定子铁心的铁心段(“铁心”或称为“铁芯”),也可以是转子铁心的铁心段。而对于有些电机的通风结构,其在相邻的铁心段2之间还设有通风槽板,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点焊等焊接工艺将上述实施例的通风槽钢焊接在通风槽板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可以应用到现有的采用风冷形式的发电机、电动机等电机中,例如可以应用到大型风力发电机、中小型发电机和中小型电动机中,其中的通风槽钢除了能够显著地提升冷却散热效果以外,还易于工艺实现,因此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槽钢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槽钢的制造方法时,可以同时参见之前的附图。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通风槽钢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步骤101:切割下料,得到通风槽钢坯料;
步骤102:对通风槽钢坯料进行切削加工,得到通风槽钢1。
本实施例中的切割及切削加工均易于实现,制造过程简单,可用于制造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的任意一种通风槽钢。
具体地,在步骤101中,可以使用切割机切割下料,下料具体可以为钢板。通过选择相应厚度的钢板,可以满足通风槽钢本体11的厚度要求。
在步骤102中,可以使用切削机床对通风槽钢坯料进行切削加工。具体地,如果干路气流通道111和支路气流通道112采用开沟形式,则切削机床可以包括铣床,通过铣削可以加工出需要的沟;而如果干路气流通道111和支路气流通道112采用孔道形式,则在步骤102中,切削机床可以包括钻床,通过钻孔可以加工出需要的孔道。
进一步地,如果要制造的通风槽钢,其中通风槽钢本体11包括两个条型段14(例如实施例三、四的通风槽钢),那么在该制造方法中,步骤102具体可以包括:对通风槽钢坯料进行切削加工,得到两个条型段14,放置两个条型14,使两个条型段14之间的空缺区域构成干路气流通道111,得到通风槽钢本体11。
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通风槽钢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步骤201:将长条形坯料放入压模的模腔内;
步骤202:对长条形坯料进行挤压,得到条型段14,并使条型段14的表面有沟;
步骤203:放置两个条型段14,使两个条型段14之间的空缺区域构成干路气流通道111。
本实施例中的挤压易于实现,可一次成型,制造过程简单,可用于制造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通风槽钢。
具体地,在步骤201中,压模的模腔的形状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中的条型段14的外形相吻合。在步骤202中,可以使用挤压机对长条形坯料进行挤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风槽钢表面增加开沟结构,使中间通道的冷却风从开沟处向两侧流入通风沟中,由于中间通道的冷却风相比两侧冷却风温度较低,有利于冷却槽底部分的绕组,起到了消除局部热点,冷却更为均匀的作用。根据有限元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不同开沟数目及尺寸设置的槽钢可有效降低电机绕组温度5-10K。进而弥补了槽钢形式单一的空白,降低了绕组温度,避免高温危险。
2、通风槽钢的下部宽度小于上部宽度,甚至下部封闭,可保证中间通道的冷却风全部从开沟处流出;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风槽钢两侧增加齿状结构,可有效打破槽钢与冷却空气之间的边界层,增大了紊流效果,使冷却风与槽钢及两侧的绕组充分接触,极大强化了散热效果,增强了冷却气体的冷却能力,同时,开齿也使通风槽钢边界加大,增加了散热面积。
4、通风槽钢头部采用尖状形式(可以呈锐角或弧形),具备很好的导风效果,实现了在对电机冷却系统阻力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电机绕组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槽钢本体,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上沿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方向设有干路气流通道,所述干路气流通道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上风端,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干路气流通道连通的至少一条支路气流通道,所述支路气流通道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路气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表面的干路沟,所述支路气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表面的支路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路气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内的干路孔道,所述支路气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内的支路孔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钢本体包括两个条型段,所述两个条型段之间的空缺区域构成所述的干路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条型段的上风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两个条型段的下风端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条型段的下风端之间的距离为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气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条型段表面的沟或者设置在所述条型段内的孔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气流通道向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下风端倾斜,所述支路气流通道与所述干路气流通道之间的夹角为10°~7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气流通道的条数为多条,多条所述支路气流通道关于所述干路气流通道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侧面上设有多个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上风端位于头部上,所述头部的宽度沿向着上风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风槽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上风端的端顶两侧的面为平面,所述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3.一种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铁心段,在所述铁心段上设有多个齿部,同一铁心段上的相邻的齿部之间构成用于容纳绕组的槽,在相邻铁心段的对应的齿部之间设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通风槽钢,所述通风槽钢本体的侧面面向所述的槽。
14.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风结构。
CN201420849996.9U 2014-12-26 2014-12-26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Active CN204271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49996.9U CN204271768U (zh) 2014-12-26 2014-12-26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49996.9U CN204271768U (zh) 2014-12-26 2014-12-26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71768U true CN204271768U (zh) 2015-04-15

Family

ID=52806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49996.9U Active CN204271768U (zh) 2014-12-26 2014-12-26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717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9071A (zh) * 2014-12-26 2015-04-2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通风槽钢、其制造方法、通风结构及电机
CN110690792A (zh) * 2019-09-03 2020-01-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鱼骨状气腔的通风槽钢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9071A (zh) * 2014-12-26 2015-04-2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通风槽钢、其制造方法、通风结构及电机
CN104539071B (zh) * 2014-12-26 2017-11-21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通风槽钢、其制造方法、通风结构及电机
CN110690792A (zh) * 2019-09-03 2020-01-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鱼骨状气腔的通风槽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9071A (zh) 通风槽钢、其制造方法、通风结构及电机
CN105680602B (zh) 一种便于流体流动的电机
CN100557199C (zh) 一种适用于涡轮叶片等内冷部件中的渐宽型开槽交错肋通道
CN204390844U (zh) 一种低噪声板式空气导流散热变压器
CN204271768U (zh)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CN109990640B (zh) 一种开槽式流线肋型结构的换热板
CN210725817U (zh) 一种复合齿散热器及通讯基站
CN104578484B (zh) 通风槽钢、其制造方法、通风结构及电机
CN204271769U (zh)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CN204243930U (zh)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CN204243929U (zh)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CN204243931U (zh) 通风槽钢、通风结构及电机
CN104578485B (zh) 通风结构及电机
CN205195457U (zh) 采用副槽供风横向风隙冷却的汽轮发电机转子
CN211715180U (zh) 一种涡轮叶片及用于涡轮叶片内冷通道的v型凹陷肋结构
CN104242502A (zh) 一种电机定子铁芯内通风冷却结构及冷却方法
CN204390845U (zh) 一种低噪声板式散热变压器
CN104578483A (zh) 通风槽钢、其制造方法、通风结构及电机
CN114421659B (zh) 一种适配温区分布特点的定子及扁线电机
CN203734408U (zh) 一种转子磁极内冷与外冷独立通风的分区装置
CN205791824U (zh) 前置导风的定子通风槽片
CN112282862A (zh) 一种透平叶片锯齿状扰流装置
CN104578486B (zh) 通风槽钢、其制造方法、通风结构及电机
CN219981386U (zh) 一种多通道式散热铝型材结构
CN219535401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母线室及具有该母线室的低压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