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71724U - 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71724U CN204271724U CN201420835201.9U CN201420835201U CN204271724U CN 204271724 U CN204271724 U CN 204271724U CN 201420835201 U CN201420835201 U CN 201420835201U CN 204271724 U CN204271724 U CN 2042717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chip microcomputer
- triode
- pin
- transfor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其关键在于:所述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包括单片机U1;R7、R8、R9、D9、Q4、U2组成U1的供电回路;R11用于充电电流检测,D10和D11用作各种状态指示;Q5通过R12与Q4的发射极端VDD端相连组成防反接电路;RT2、R21与U1的19脚通过PD2端相连组成温度检测电路。Q3通过R15连接U1的20脚,R10为放电电阻,从而组成负脉冲电路。Q1由U1通过T1、Q2直接驱动。本实用新型采用正负脉冲方式充电,所采用的元器件少,成本低,正负脉冲去极化效果好,温升低,气体复合效率高,极大的延长了充电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器一般不含单片机,少数含有单片机的都只是做辅助控制,不参与开关电源的工作。还需要另外增加UC3842、TL494类PWM芯片组成开关电源,增加运放LM358做恒流,TL431做电压控制,负脉冲控制还需要时基电NE555、CD4060等芯片。因为所需元器件多,因此,制造成本高,而且控制不够精细,因而不可避免地对电池产生冲击破坏作用,导致活性物质脱落,严重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包括单片机U1;单片机U1的1脚通过电阻R22和发光二极管D21连接+5V电源;单片机U1的2脚连接I/V端;单片机U1的3脚通过电阻R17连接+VOUT端,还分别通过电阻R18或电容C12后接地;单片机U1的4脚通过电容C13后接地;单片机U1的5脚连接VF端;单片机U1的6脚、10脚、12脚、14脚和16脚空置;单片机U1的7脚接地;单片机U1的8脚通过电容C14后接地;单片机U1的9脚连接+5V电源端,还通过电容C15后接地;单片机U1的11脚通过电容C16后接地;单片机U1的13脚连接PWM端;单片机U1的15脚通过电阻R19和发光二极管D10后连接+5V电源端;单片机U1的17脚连接VK端;单片机U1的18脚通过电阻R20、单片机U1的19脚通过电阻R21后共同连接+5V电源端,单片机U1的19脚还直接连接PD2端;单片机U1的20脚通过电阻R15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6;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1连接防反接MOS管Q5的1脚;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0到VCC端;电阻R10和电阻R9之间A端通过保险管F2连接OUT+端、A端直接连接OUT+端、A端通过电阻R6和电容C5连接变压器T1的12端、A端还通过电容C6连接变压器T1的9端和10端、以及A端还与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防反接MOS管Q5的1脚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通;防反接MOS管Q5的2脚连接OUT-端;防反接MOS管Q5的3脚通过电阻R12连接VDD端,还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通;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13连接VK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连接I/V端;变压器T1的12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变压器T1的9端和10端连通后通过电容C7和二极管D8与变压器T1的11端连通;变压器T1的11端通过二极管D8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通;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9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的9端以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10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直接连接集成电路U2的3端、通过电容C8连接集成电路U2的2端、还直接连接VDD端;集成电路U2的2端和1端之间连接电容C9,集成电路U2的2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集成电路U2的1端连接+5V电源端,集成电路U2的1端还通过电容C11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集成电路U2的3端通过电阻R23和电机M后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相连,集成电路U2的3端 还通过电阻R23和电容C17后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24连接VF端;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该发射极还通过热敏电阻RT2连接PD2端;变压器T1的2端和5端连通;变压器T1的3端和1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4和二极管D5,电阻R4上并联有电容C3;变压器T1的3端还通过电容C2接地、通过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串路接地、还通过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的串路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还连接滤波器LF1的3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滤波器LF1的1端;滤波器LF1的4端通过热敏电阻RT1连接AC IN2端;滤波器LF1的2端通过电阻R1连接AC IN2端、通过保险管F1连接AC IN1端、还通过电容C1连接AC IN2端;变压器T1的1端连接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1端,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2端接地,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3端和2端之间连接电阻R3,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3端通过电阻R2连接变压器T2的2端;变压器T2的1端接地,变压器T2的1端还通过电容C4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变压器T2的6端连接二极管D6后接地;变压器T2的5端连接VDD端;变压器T2的4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PWM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9、三极管Q4、集成电路U2组成单片机U1的供电回路;电阻R11用于充电电流检测,发光二极管D10和发光二极管D11用作各种状态指示。
所述防反接MOS管Q5的3端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端共同连接VDD端相连,从而组成防反接电路;热敏电阻RT2、电阻R21与单片机U1的19脚通过PD2端相连组成温度检测电路。
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5连接单片机U1的20脚,电阻R10为放电电阻,从而组成负脉冲电路。
所述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由单片机U1通过变压器T1直接驱动。
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为STM8S003。
本实用新型采用正负脉冲方式充电,降低了对蓄电池的极板、活性物质的损伤利用正负脉冲、恒流、恒压自动修复模式,使充电无损害而且快速;在工作过程中,仅仅由一块单片机产生PWM信号,无需其他PWM芯片、运放比较器芯片参与工作,通过单片机控制充电、负脉冲放电、温度控制、恒压、恒流、定时、状态指示、电池状态判断、散热风扇等各项工作指标;在没接电池或者充满电的情况下,220V交流输入端的功耗为零,因此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而且结构中所采用的元器件少,成本低,充电速度快、正负脉冲去极化效果好,温升低,气体复合效率高,因此,极大的延长了充电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包括单片机U1;单片机U1的1脚通过电阻R22和发光二极管D21连接+5V电源;单片机U1的2脚连接I/V端;单片机U1的3脚通过电阻R17连接+VOUT端,还分别通过电阻R18或电容C12后接地;单片机U1的4脚通过电容C13后接地;单片机U1的5脚连接VF端;单片机U1的6脚、10脚、12脚、14脚和16脚空置;单片机U1的7脚接地;单片机U1的8脚通过电容C14后接地;单片机U1的9脚连接+5V电源端,还通过电容C15后接地;单片机U1的11脚通过电容C16后接地;单片机U1的13脚连接PWM端;单片机U1的15脚通过电阻R19和发光二极管D10后连接+5V电源端;单片机U1的17脚连接VK端;单片机U1的18脚通过电阻R20、单片机U1的19脚通过电阻R21后共同连接+5V电源端,单片机U1的19脚还直接连接PD2端;单片机U1的20脚通过电阻R15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6;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1连接防反接MOS管Q5的1脚;三极管Q3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电阻R10、电阻R9、电阻R8、电阻R7和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10和电阻R9之间A端通过保险管F2连接OUT+端、A端直接连接OUT+端、A端通过电阻R6和电容C5连接变压器T1的12端、A端还通过电容C6连接变压器T1的9端和10端、以及A端还与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防反接MOS管Q5的1脚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通;防反接MOS管Q5的2脚连接OUT-端;防反接MOS管Q5的通过电阻R12连接VDD端,还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通;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13连接VK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连接I/V端;变压器T1的12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变压器T1的9端和10端连通后通过电容C7和二极管D8与变压器T1的11端连通;变压器T1的11端通过二极管D8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通;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9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的9端以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10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直接连接集成电路U2的3端、通过电容C8连接集成电路U2的2端、还直接连接VDD端;集成电路U2的2端和1端之间连接电容C9,集成电路U2的2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集成电路U2的1端连接+5V电源端,集成电路U2的1端还通过电容C11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集成电路U2的3端通过电阻R23和电机M后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相连,集成电路U2的3端 还通过电阻R23和电容C17后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24连接VF端;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该发射极还通过热敏电阻RT2连接PD2端;变压器T1的2端和5端连通;变压器T1的3端和1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4和二极管D5,电阻R4上并联有电容C3;变压器T1的3端还通过电容C2接地、通过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串路接地、还通过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的串路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还连接滤波器LF1的3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滤波器LF1的1端;滤波器LF1的4端通过热敏电阻RT1连接AC IN2端;滤波器LF1的2端通过电阻R1连接AC IN2端、通过保险管F1连接AC IN1端、还通过电容C1连接AC IN2端;变压器T1的1端连接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1端,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2端接地,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3端和2端之间连接电阻R3,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3端通过电阻R2连接变压器T2的2端;变压器T2的1端接地,变压器T2的1端还通过电容C4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变压器T2的6端连接二极管D6后接地;变压器T2的5端连接VDD端;变压器T2的4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PWM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9、三极管Q4、集成电路U2组成单片机U1的供电回路;电阻R11用于充电电流检测,发光二极管D10和发光二极管D11用作各种状态指示。
所述防反接MOS管Q5的3端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端共同连接VDD端相连,从而组成防反接电路;热敏电阻RT2、电阻R21与单片机U1的19脚通过PD2端相连组成温度检测电路。
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5连接单片机U1的20脚,电阻R10为放电电阻,从而组成负脉冲电路。
所述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由单片机U1通过变压器T1直接驱动。
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为STM8S003。
本实用新型采用正负脉冲方式充电,降低了对蓄电池的极板、活性物质的损伤利用正负脉冲、恒流、恒压自动修复模式,使充电无损害而且快速;在工作过程中,仅仅由一块单片机产生PWM信号,无需其他PWM芯片、运放比较器芯片参与工作,通过单片机控制充电、负脉冲放电、温度控制、恒压、恒流、定时、状态指示、电池状态判断、散热风扇等各项工作指标;在没接电池或者充满电的情况下,220V交流输入端的功耗为零,因此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而且结构中所采用的元器件少,成本低,充电速度快、正负脉冲去极化效果好,温升低,气体复合效率高,因此,极大的延长了充电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Claims (6)
1.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包括单片机U1;单片机U1的1脚通过电阻R22和发光二极管D21连接+5V电源;单片机U1的2脚连接I/V端;单片机U1的3脚通过电阻R17连接+VOUT端,还分别通过电阻R18或电容C12后接地;单片机U1的4脚通过电容C13后接地;单片机U1的5脚连接VF端;单片机U1的6脚、10脚、12脚、14脚和16脚空置;单片机U1的7脚接地;单片机U1的8脚通过电容C14后接地;单片机U1的9脚连接+5V电源端,还通过电容C15后接地;单片机U1的11脚通过电容C16后接地;单片机U1的13脚连接PWM端;单片机U1的15脚通过电阻R19和发光二极管D10后连接+5V电源端;单片机U1的17脚连接VK端;单片机U1的18脚通过电阻R20、单片机U1的19脚通过电阻R21后共同连接+5V电源端,单片机U1的19脚还直接连接PD2端;单片机U1的20脚通过电阻R15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6;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1连接防反接MOS管Q5的1脚;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0到VCC端;电阻R10和电阻R9之间A端通过保险管F2连接OUT+端、A端直接连接OUT+端、A端通过电阻R6和电容C5连接变压器T1的12端、A端还通过电容C6连接变压器T1的9端和10端、以及A端还与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防反接MOS管Q5的1脚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通;防反接MOS管Q5的2脚连接OUT-端;防反接MOS管Q5的3脚通过电阻R12连接VDD端,还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通;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13连接VK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连接I/V端;变压器T1的12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变压器T1的9端和10端连通后通过电容C7和二极管D8与变压器T1的11端连通;变压器T1的11端通过二极管D8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通;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9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的9端以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10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直接连接集成电路U2的3端、通过电容C8连接集成电路U2的2端、还直接连接VDD端;集成电路U2的2端和1端之间连接电容C9,集成电路U2的2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集成电路U2的1端连接+5V电源端,集成电路U2的1端还通过电容C11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集成电路U2的3端通过电阻R23和电机M后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相连,集成电路U2的3端 还通过电阻R23和电容C17后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24连接VF端;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该发射极还通过热敏电阻RT2连接PD2端;变压器T1的2端和5端连通;变压器T1的3端和1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4和二极管D5,电阻R4上并联有电容C3;变压器T1的3端还通过电容C2接地、通过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串路接地、还通过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的串路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还连接滤波器LF1的3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滤波器LF1的1端;滤波器LF1的4端通过热敏电阻RT1连接AC IN2端;滤波器LF1的2端通过电阻R1连接AC IN2端、通过保险管F1连接AC IN1端、还通过电容C1连接AC IN2端;变压器T1的1端连接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1端,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2端接地,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3端和2端之间连接电阻R3,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的3端通过电阻R2连接变压器T2的2端;变压器T2的1端接地,变压器T2的1端还通过电容C4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变压器T2的6端连接二极管D6后接地;变压器T2的5端连接VDD端;变压器T2的4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PWM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9、三极管Q4、集成电路U2组成单片机U1的供电回路;电阻R11用于充电电流检测,发光二极管D10和发光二极管D11用作各种状态指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接MOS管Q5的3端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端共同连接VDD端相连,从而组成防反接电路;热敏电阻RT2、电阻R21与单片机U1的19脚通过PD2端相连组成温度检测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5连接单片机U1的20脚,电阻R10为放电电阻,从而组成负脉冲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驱动三极管Q1由单片机U1通过变压器T1直接驱动。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为STM8S00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35201.9U CN204271724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35201.9U CN204271724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71724U true CN204271724U (zh) | 2015-04-15 |
Family
ID=5280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3520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71724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7172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67137A (zh) * | 2014-12-25 | 2015-03-25 | 重庆建兴智能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
-
2014
- 2014-12-25 CN CN201420835201.9U patent/CN2042717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67137A (zh) * | 2014-12-25 | 2015-03-25 | 重庆建兴智能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
CN104467137B (zh) * | 2014-12-25 | 2017-01-11 | 重庆建兴智能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19777B (zh) | 一种小型大功率的多功能移动电源 | |
CN202134942U (zh) | 一种风光互补储能供电控制系统 | |
CN204271724U (zh) | 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 |
CN203627175U (zh) | 太阳能水泵的自动控制系统 | |
CN101431249B (zh) | 一种助动车充电器节能装置 | |
CN204391848U (zh) |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 | |
CN111416248A (zh) | 一种带遥控器盒的壁挂式空调零功耗待机插座电路 | |
CN104467137B (zh) | 一种单片机开关电源智能充电器 | |
CN201298743Y (zh) | 一种助动车充电器节能装置 | |
CN202495800U (zh) | 电动车智能控制充电器 | |
CN205039703U (zh) | 一种智能降压式开关电源 | |
CN205178601U (zh) | 一种蓄电池充电电源 | |
CN205491327U (zh) | 一种无线智能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 | |
CN204559959U (zh) | 一种功率自动跟踪的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 |
CN104753112A (zh) | 太阳能led控制电路 | |
CN202587502U (zh) | 一种锂电池光伏led控制驱动系统 | |
CN203289173U (zh) | 强排式燃气热水器零功耗待机电路 | |
CN201975849U (zh) | 太阳能与市电互补供电器 | |
CN101886866B (zh) | 一种太阳能半导体冰箱 | |
CN204597921U (zh) | 节能电源开关装置 | |
CN205453219U (zh) | 一种全自动智能蓄电池充电器 | |
CN204835507U (zh) | 一种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 |
CN112234666B (zh) | 一种工具灯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 |
CN103280876B (zh) | 强排式燃气热水器零功耗待机电路 | |
CN203387452U (zh) | 一种调速喷雾器控制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