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71430U - 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71430U CN204271430U CN201420790910.XU CN201420790910U CN204271430U CN 204271430 U CN204271430 U CN 204271430U CN 201420790910 U CN201420790910 U CN 201420790910U CN 204271430 U CN204271430 U CN 2042714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cylindrical shell
- runing rest
- core
-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包括筒体,在筒体的上开放端活动设置有两个相互铰接的接线头,四个半圆槽中的两个分别构成通孔A和通孔B,且通孔A的轴线竖直向下,通孔B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下,在筒体的中部安装有与筒体内壁螺纹配合的旋转支架,旋转支架的末端连接有手柄,缠绕块靠近旋转支架中心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通孔B的轴向相同的弧形凹槽,在限位块与弧形凹槽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开有限位槽。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人工直接用手指进行缠绕线圈时效率低下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同时减小工人在使用老虎钳转动线芯时对线芯外壁造成损痕,快速实现线缆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同时保护线芯不受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是指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室内的电缆布线时通常采用暗线布局,并且在布线时为保证布线的安全与规范,还应遵守诸多的准则。例如电源线在埋入墙内、吊顶内、地板或地砖内时必须穿PVC管,导线在管内不应有结头和扭结,承重墙不允许开深槽时可以采用直接埋护套线;吊顶内灯位连接管线可以用软管导线,保护管内的穿线必须能抽动、更换;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应使用配套弯管工具或配套弯头,不应有折皱;当电源线需进行分支地,应使用分线盒等。
在布线过程中,涉及到多条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的连接,在线缆与线缆的连接处,根据国标GB50303-2002规定:在高温条件下的室外环境以及潮湿的室内环境,铜线与铜线的连接时,其搭接面必须烫锡,干燥的室内环境不用烫锡,并且所有的接头相互缠绕式必须在五圈以上以保证线缆与线缆之间的紧密连接。因此,在接线时通常需要专业的电工进行操作,首先将所选连接的线缆剥皮,裸露出足够长的部分用于两条线缆之间的相互缠绕,再将裸露的一根线缆顺时针螺旋紧密缠绕在另一根线缆上;操作时,为节省时间,电工通常采用手指直接进行线缆的缠绕,但时常出现缠绕不够紧密,相互搭接的线缆容易出现松动,还有采用老虎钳替代手指,对线缆进行缠绕,线缆之间能够实现紧密缠绕,但在老虎钳的螺纹在旋转拧紧时会对裸露的线头部分的外壁造成损伤,一旦在烫锡或是胶布包裹不充分时,在潮湿的室内或是高温的室外环境,线缆的接头部分很容易受外界水汽或是其他导电物质的影响,造成整个布线系统的短路,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快速实现线缆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同时保护线芯不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包括上下两端开放且其内壁上设有螺纹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上开放端活动设置有两个相互铰接的接线头,在一个接线头的上开有两个半圆形槽,两个接线头闭合时,四个半圆槽中的两个分别构成通孔A和通孔B,且通孔A的轴线竖直向下,通孔B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下,在所述筒体的中部安装有与筒体内壁螺纹配合的旋转支架,旋转支架贯穿筒体的下端部,且旋转支架的末端连接有手柄,旋转支架之间内部对称设置有缠绕块和限位块,缠绕块靠近旋转支架中心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通孔B的轴向相同的弧形凹槽,在限位块与弧形凹槽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开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通孔A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需要接头的线缆剥取外壁上的绝缘皮后裸露出线芯A、线芯B,分别插入通孔A和通孔B中,通孔B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下,因此由通孔B通过的线芯B呈倾斜状进入到筒体内部,且线芯B的外壁与旋转支架上的缠绕块外壁接触,而缠绕块靠近旋转支架中心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线芯B可在弧形凹槽内自由滑动,并且线芯A垂直进入筒体内部,且与限位块侧面上开设的限位槽配合,限位槽可为线芯A提供支撑,方便由通孔B进入的线芯B快速缠绕在由通孔A进入的线芯A上;当两个线芯深入筒体内一定距离时,即线芯A上的线芯缠绕圈数达到国标GB50303-2002规定的最小值时,转动手柄使得旋转支架开始转动,使得缠绕块与限位块开始旋转缠绕,线芯A固定不动,限位块与缠绕块以该线芯A为转轴,线芯B保持其倾斜状态,开始在弧形凹槽的辅助下绕线芯A的外壁螺旋缠绕,直至线芯A上的线芯缠绕圈数达标,即停止旋转支架的转动;然后转动接线头,使得两个接线头与筒体分离,两个接线头铰接,在接线头与筒体分离时,两个接线头分别于线芯A、线芯B分离,方便后续工艺中对线头的烫锡和包裹;本实用新型在避免人工直接用手指进行缠绕线圈时效率低下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同时减小工人在使用老虎钳转动线芯时对线芯外壁造成损痕,快速实现线缆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同时保护线芯不受损。
在所述接线头的下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两个接线头与筒体的上开放端螺纹连接。作为优选,将接线头与筒体设为螺纹连接,方便在两个线芯相互缠绕后,线头与本装置的快速分离,加快连接的速度,同时,螺纹连接还能使线芯在相互缠绕时防止线缆也随之转动,避免造成整个布线系统的连接不稳定。
所述旋转支架包括相互连接且间隔设置的上圆环和下圆环,上圆环、下圆环分别与筒体内壁螺纹连接,缠绕块和限位块对称设置在上圆环两端的内壁上,下圆环与手柄连接。在整个布线系统中,线头的连接数量众多,为减小工人在接线时的工作负荷,将旋转支架设为上下相互连接的两个圆环,在保证限位块与缠绕块正常转动的同时,减小旋转支架与筒体内部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工人在转动手柄时的转动数,加快线芯缠绕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人工直接用手指进行缠绕线圈时效率低下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同时减小工人在使用老虎钳转动线芯时对线芯外壁造成损痕,快速实现线缆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同时保护线芯不受损;
2、本实用新型将接线头与筒体设为螺纹连接,方便在两个线芯相互缠绕后,线头与本装置的快速分离,加快连接的速度,同时,螺纹连接还能使线芯在相互缠绕时防止线缆也随之转动,避免造成整个布线系统的连接不稳定;
3、本实用新型为减小工人在接线时的工作负荷,将旋转支架设为上下相互连接的两个圆环,在保证限位块与缠绕块正常转动的同时,减小旋转支架与筒体内部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工人在转动手柄时的转动数,加快线芯缠绕的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图;
图3为接线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筒体、2-旋转支架、3-缠绕块、4-限位块、5-弧形凹槽、6-限位槽、7-进线头、8-通孔A、9-通孔B、10-手柄、11-线芯A、12-外螺纹、13-线芯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下两端开放且其内壁上设有螺纹的筒体1,在所述筒体1的上开放端活动设置有两个相互铰接的接线头7,在一个接线头7的上开有两个半圆形槽,两个接线头7闭合时,四个半圆槽中的两个分别构成通孔A8和通孔B9,且通孔A8的轴线竖直向下,通孔B9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下,在所述筒体1的中部安装有与筒体1内壁螺纹配合的旋转支架2,旋转支架2贯穿筒体1的下端部,且旋转支架2的末端连接有手柄10,旋转支架2之间内部对称设置有缠绕块3和限位块4,缠绕块3靠近旋转支架2中心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通孔B9的轴向相同的弧形凹槽5,在限位块4与弧形凹槽5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开有限位槽6,且限位槽6与通孔A8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需要接头的线缆剥取外壁上的绝缘皮后裸露出线芯A11、线芯B13,分别插入通孔A8和通孔B9中,通孔B9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下,因此由通孔B9通过的线芯B13呈倾斜状进入到筒体1内部,且线芯B13的外壁与旋转支架2上的缠绕块3外壁接触,而缠绕块3靠近旋转支架2中心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5,线芯B13可在弧形凹槽5内自由滑动,并且线芯A11垂直进入筒体1内部,且与限位块4侧面上开设的限位槽6配合,限位槽6可为线芯A11提供支撑,方便由通孔B9进入的线芯B13快速缠绕在由通孔A8进入的线芯A11上;当两个线芯深入筒体1内一定距离时,即线芯A11上的线芯缠绕圈数达到国标GB50303-2002规定的最小值时,转动手柄10使得旋转支架2开始转动,使得缠绕块3与限位块4开始旋转缠绕,线芯A11固定不动,限位块4与缠绕块3以该线芯A11为转轴,线芯B13保持其倾斜状态,开始在弧形凹槽5的辅助下绕线芯A11的外壁螺旋缠绕,直至线芯A11上的线芯缠绕圈数达标,即停止旋转支架2的转动;然后转动接线头7,使得两个接线头7与筒体1分离,两个接线头7铰接,在接线头7与筒体1分离时,两个接线头7分别于线芯A11、线芯B13分离,方便后续工艺中对线头的烫锡和包裹;本实用新型在避免人工直接用手指进行缠绕线圈时效率低下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同时减小工人在使用老虎钳转动线芯时对线芯外壁造成损痕,快速实现线缆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同时保护线芯不受损。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接线头7的下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12,两个接线头7与筒体1的上开放端螺纹连接。作为优选,将接线头7与筒体1设为螺纹连接,方便在两个线芯相互缠绕后,线头与本装置的快速分离,加快连接的速度,同时,螺纹连接还能使线芯在相互缠绕时防止线缆也随之转动,避免造成整个布线系统的连接不稳定。
所述旋转支架2包括相互连接且间隔设置的上圆环和下圆环,上圆环、下圆环分别与筒体1内壁螺纹连接,缠绕块3和限位块4对称设置在上圆环两端的内壁上,下圆环与手柄10连接。在整个布线系统中,线头的连接数量众多,为减小工人在接线时的工作负荷,将旋转支架2设为上下相互连接的两个圆环,在保证限位块4与缠绕块3正常转动的同时,减小旋转支架2与筒体1内部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工人在转动手柄10时的转动数,加快线芯缠绕的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包括上下两端开放且其内壁上设有螺纹的筒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1)的上开放端活动设置有两个相互铰接的接线头(7),在一个接线头(7)的上开有两个半圆形槽,两个接线头(7)闭合时,四个半圆槽中的两个分别构成通孔A(8)和通孔B(9),且通孔A(8)的轴线竖直向下,通孔B(9)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下,在所述筒体(1)的中部安装有与筒体(1)内壁螺纹配合的旋转支架(2),旋转支架(2)贯穿筒体(1)的下端部,且旋转支架(2)的末端连接有手柄(10),旋转支架(2)之间内部对称设置有缠绕块(3)和限位块(4),缠绕块(3)靠近旋转支架(2)中心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通孔B(9)的轴向相同的弧形凹槽(5),在限位块(4)与弧形凹槽(5)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开有限位槽(6),且限位槽(6)与通孔A(8)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线头(7)的下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12),两个接线头(7)与筒体(1)的上开放端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2)包括相互连接且间隔设置的上圆环和下圆环,上圆环、下圆环分别与筒体(1)内壁螺纹连接,缠绕块(3)和限位块(4)对称设置在上圆环两端的内壁上,下圆环与手柄(10)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90910.XU CN204271430U (zh) | 2014-12-15 | 2014-12-15 | 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90910.XU CN204271430U (zh) | 2014-12-15 | 2014-12-15 | 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71430U true CN204271430U (zh) | 2015-04-15 |
Family
ID=5280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9091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71430U (zh) | 2014-12-15 | 2014-12-15 | 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71430U (zh) |
-
2014
- 2014-12-15 CN CN201420790910.XU patent/CN2042714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66881A (zh) | 线缆接头夹持装置 | |
CN204144657U (zh) | 一种电缆线芯捋线器 | |
CN201466258U (zh) | 高低压电缆分支箱专用接地线 | |
CN206657948U (zh) | 一种电线剥线装置 | |
CN104485563A (zh) | 一种快速接线器 | |
CN204271422U (zh) | 电线接头连接装置 | |
CN204271430U (zh) | 线缆接头快速连接结构 | |
CN206349623U (zh) | 电缆剥皮钳 | |
CN107895929A (zh) | 线缆接头夹持机构 | |
CN108023257A (zh) | 室内电力铺设用快速接线器 | |
CN204464900U (zh) | 一种转向接线盒 | |
CN204614629U (zh) | 一种变压器用新型接线端子 | |
CN204464708U (zh) | 电源绕线盘用可更换式电源输入装置 | |
CN208033516U (zh) | 二次接线折弯卡具 | |
CN203967326U (zh) | 户外成缆压接用电连接器尾部附件 | |
CN206451857U (zh) | 一种低压电缆分支箱专用铜铝鼻子 | |
CN208459527U (zh) | 一种电缆试验辅助装置 | |
CN202221684U (zh) | 用于更换电能表的绝缘护套 | |
CN104701789A (zh) | 一种转向接线盒 | |
CN103872475A (zh) | 简便引线、接线卡 | |
CN204231821U (zh) | 一种控制线壳体内固定结构 | |
CN201732954U (zh) | 一种用于电缆弯曲过渡的插接适配装置 | |
CN105314461B (zh) | 电力线缆拉紧装置 | |
CN204516923U (zh) | 一种接线卡 | |
CN110682247B (zh) | 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的密封胶圈安装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