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68641U - 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68641U CN204268641U CN201420730314.2U CN201420730314U CN204268641U CN 204268641 U CN204268641 U CN 204268641U CN 201420730314 U CN201420730314 U CN 201420730314U CN 204268641 U CN204268641 U CN 2042686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thermal
- heat
- overhead guard
- arrest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包括顶罩结构、设置在顶罩结构内的集热装置和位于顶罩结构底部的连接结构,所述的集热装置包括集热板、位于集热板下方的集热框、储热部件,所述的储热部件位于集热框内,所述的集热框的底部设置有送风装置,所述的顶罩结构为锥形且与集热框的连接处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的集热框上设置有与储热部件相连的风能转热能装置,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位于排风口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结构上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的送风装置位于排风装置的下方且两者之间的高度差至少为0.5米,其节能环保,有效的提高建筑内的换气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中型高层建筑物的内部都设置有清风系统,清风系统的功能是出尽建筑物内空气与外部空气的交换流通,满足室内人员从事各种活动的需要。智能建筑内的清风系统其均受控制器统一管理控制。建筑物内的清风系统,其一般采用清风天窗,加大室内和室外空气对流,但是其易使各种杂质灰尘进入建筑物内;或采用中央空调将室内空气抽离室内,并将室外空气经处理后抽入空气,但是,其对能源的依赖性大,需消耗电能。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现有的方案其采用在建筑物顶部设置集热装置,利用顶部的热气产生热运动,带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流通,但是,其仅利用热运动产生空气的流动,建筑物内的空气流速太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其节能环保,有效的提高建筑内的换气速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包括顶罩结构、设置在顶罩结构内的集热装置和位于顶罩结构底部的连接结构,所述的集热装置包括集热板、位于集热板下方的集热框、储热部件,所述的储热部件位于集热框内,所述的集热框的底部设置有送风装置,所述的顶罩结构为锥形且与集热框的连接处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的集热框上设置有与储热部件相连的风能转热能装置,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位于排风口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结构上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的送风装置位于排风装置的下方且两者之间的高度差至少为0.5米。
送风装置将集热框内的热空气送入建筑内,排风装置将建筑内的空气排出。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了改进,以加速建筑内空气的流速,加快换气速度。本实用新型的换气原理与现有技术一致,均为利用顶部的热气产生空气的热运动,加速建筑内空气的流速。但是,本实用新型在其基础上做了改进,其一:在连接结构上设置排风装置,加速室内空气抽离的速度;其二,在集热框的底部设置有送风装置,加快热气的流动速度,即加快热运动的速度。利用送风装置和排风装置加快气流速度,提高换气速度;其三,在排风口上设置有风能转热能装置,利用排风口的风能带动风能转热能装置将其转化为热能,达到能源二次利用,节能的目的,且风能转热能装置可增加热能的产生速率,加快热运动的速度。顶罩结构为锥形,使得排风装置排出的风在顶罩结构内的流道宽度逐渐减小,即在排风口处的宽度最窄,使得该处的风速最大,即利用最大风速来带动风能转热能装置对风能进行转化,使风能转热能装置产生的热能最大。且在夜晚无阳光照射的情况下,风能转热能装置可利用自然风进行转化,加速建筑物内空气的流通。
在正常使用时送风装置位于排风装置的下方,避免排风装置将送风装置送进的热气排出去。且送风装置位于连接结构之间具有高度差,高度差满足一定的条件,排风装置才不会将送风装置送出的热气排出,或将很少的热气排出,实验证明,两者之间的高度差至少要0.5米,才能达到该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储热部件位于风能转热能装置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送风装置与排风装置的高度差为0.7米。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热板为太阳能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风装置和送风装置均为排风扇。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送风装置加速热运动,且利用排风装置加速建筑内空气的流动,其两者的配合可加速建筑内换气的速度。
2、本实用新型利用风能转热能装置将排气装置产生的风转换为热能,其节能环保,且风能转热能装置可增加热能的产生速率,加快热运动的速度。
3、本实用新型将风能转热能装置设置在排风口处,且顶罩结构为锥形,使得在排风口风速最大,使得风能转热能装置转化为热能最大。
4、本实用新型的风能转热能装置设置在顶罩结构外,在无阳光的情况下,可将自然风进行转化为热能,加速建筑内空气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顶罩结构;11、排风口;2、集热装置;21、集热框;22、集热板;23、储热部件;24、送风装置;3、连接结构;31、排风装置;4、风能转热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包括顶罩结构1、设置在顶罩结构1内的集热装置2和位于顶罩结构1底部的连接结构3,所述的集热装置2包括集热板22、位于集热板22下方的集热框21、储热部件23,所述的储热部件23位于集热框21内,所述的集热框21的底部设置有送风装置24,所述的顶罩结构1为锥形且与集热框21的连接处设置有排风口11,所述的集热框21上设置有与储热部件23相连的风能转热能装置4,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4位于排风口11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结构3上设置有排风装置31,所述的送风装置24位于排风装置31的下方且两者之间的高度差至少为0.5米。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为了对风能转热能装置4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即所述的储热部件23位于风能转热能装置4的下方。储热部件23将太阳能和风能所转化的风能进行存储,其周边温度较高,即储热部件与送风装置之间的温度较高,为了避免高温对风能转热能装置4的破坏,将其设置在温度较低的位置,即风能转热能装置4位于储热部件23的上方。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的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了一种数据,即所述的送风装置24与排风装置31的高度差为0.7米。送风装置24与连接结构3的高度差为0.5米时,能很好的保证送风装置的热气被很少的排出,在高度差为0.7米时,热气几乎不会被排风装置排出,且集热框21的高度不会太高,节约材料,也便于整合装置的安装。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的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为了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即所述的集热板22为太阳能板。
为了简化结构及节约供给能源,所述的排风装置31和送风装置24均为排风扇。排风扇其启动的电源电压低,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操作,可达到节约的目的。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5)
1.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包括顶罩结构(1)、设置在顶罩结构(1)内的集热装置(2)和位于顶罩结构(1)底部的连接结构(3),所述的集热装置(2)包括集热板(22)、位于集热板(22)下方的集热框(21)、储热部件(2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部件(23)位于集热框(21)内,所述的集热框(21)的底部设置有送风装置(24),所述的顶罩结构(1)为锥形且与集热框(21)的连接处设置有排风口(11),所述的集热框(21)上设置有与储热部件(23)相连的风能转热能装置(4),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4)位于排风口(11)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结构(3)上设置有排风装置(31),所述的送风装置(24)位于排风装置(31)的下方且两者之间的高度差至少为0.5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部件(23)位于风能转热能装置(4)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装置(24)与排风装置(31)的高度差为0.7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板(22)为太阳能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装置(31)和送风装置(24)均为排风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30314.2U CN204268641U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30314.2U CN204268641U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68641U true CN204268641U (zh) | 2015-04-15 |
Family
ID=52803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3031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68641U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686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82622A (zh) * | 2014-11-26 | 2015-04-01 | 四川天启智源科技有限公司 | 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系统 |
-
2014
- 2014-11-26 CN CN201420730314.2U patent/CN20426864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82622A (zh) * | 2014-11-26 | 2015-04-01 | 四川天启智源科技有限公司 | 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37762U (zh) | 一种低能耗建筑新风系统 | |
CN201563588U (zh) | 太阳能辅助加热热泵烤房 | |
CN203701374U (zh) | 一种节能型玻璃幕墙 | |
CN206430310U (zh) | 一种房屋通风装置 | |
CN206556185U (zh) | 一种混合送风双层光伏幕墙系统 | |
CN203100056U (zh) | 一种无能耗的建筑自然通风系统 | |
CN204268641U (zh) | 一种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装置 | |
CN204313447U (zh) | 新风换气机 | |
CN204268642U (zh) | 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 | |
CN204268645U (zh) | 智能建筑的清风装置 | |
CN101503990A (zh) | 建筑保温饰面通风发电系统 | |
CN204760814U (zh) | 箱式变电站 | |
CN204626717U (zh) | 一种大型呼吸式光伏幕墙能量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3907846U (zh) | 高大空间冷暖风运载器 | |
CN107860092A (zh) | 一种集中式太阳能大型地面停车场降温通风发电联产系统 | |
CN204099239U (zh) | 光伏屋顶排风扇 | |
CN204678578U (zh) |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风幕及喷雾式公交站降温设备 | |
CN208998232U (zh) | 基于无动力风机排风的光伏-冷雾通风降温系统 | |
CN203432017U (zh) | 无污染自然风环保空调系统 | |
CN104482622A (zh) | 建筑可控循环的清风系统 | |
CN104482623A (zh) | 智能建筑的清风系统 | |
CN104848444A (zh) | 大空调系统的概念设计 | |
CN104482621A (zh) | 一种智能建筑的通风系统 | |
CN212618617U (zh) | 一种太阳能集热管空调 | |
CN203132026U (zh) | 双能源高效高温热泵机组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