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5952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45952U
CN204245952U CN201420496963.0U CN201420496963U CN204245952U CN 204245952 U CN204245952 U CN 204245952U CN 201420496963 U CN201420496963 U CN 201420496963U CN 204245952 U CN204245952 U CN 204245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parts
locking member
tooth
cooking apparatus
rat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969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鹏
章君广
乐晓辉
郑峰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969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45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45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4595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包括具有开口的本体,本体围绕开口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锁牙;盖设在开口上的盖体,通过盖体和本体形成封闭收容空间;设置在盖体面对所述本体的一侧的锁紧件,锁紧件具有能与第一锁牙相啮合的至少二个第二锁牙,锁紧件具有使第二锁牙与第一锁牙啮合的锁定位置、使第二锁牙与第一锁牙分离的分离位置;设置在盖体上的轨道和能沿着所述轨道滑动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具有第一位置;设置在操作件和锁紧件之间的传动机构,操作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传动机构带动锁紧件移动至锁定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烹饪器具,如压力锅、压力煲、电饭煲等产品主要包括分体式和连体式两种:分体式的烹饪锅具,在金属制成的锅盖上设有盖牙,锅体上设有锅牙,通过锅盖上的盖把手带动锅盖与锅体旋转扣合或者分离,金属锅盖内安装密封圈实现与锅胆之间的密封。连体式的烹饪锅具,其锅盖一般包括外盖、锁圈和可浮动的内盖,外盖铰接在锅体上,外盖上设有带动锁圈转动的旋转把手,在锅体的锅胆上设置锅牙,在锁圈上设置盖牙,通过锁圈和锅胆的扣合实现烹饪锅具的锁合,并且在内盖上设置与锅胆密封的密封圈,烹饪过程中,蒸汽压力推动内盖上浮并破坏密封圈与锅胆之间的密封,实现电压力锅的安全泄压,这种类型的烹饪锅具一般将锁圈和内盖安装在上盖上,并且上盖和锅体之间通过钩杆结构扣合。
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目前的烹饪器具基本采用旋转式开合盖的操作方式,即用户只能通过旋转盖把手来对烹饪锅具进行开盖或者合盖,旋转式操作的盖把手,需要用户提供旋转力矩,用户的可操作空间有限,且操作起来比较费力;另一方面,采用旋转式盖把手的烹饪器具,虽然在其盖体都标明有开盖方向和锁盖方向,但实际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开盖或者锁盖方向不明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滑动操作实现烹饪器具的开盖或者锁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的本体,所述本体围绕所述开口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锁牙;
盖设在所述开口上的盖体,通过所述盖体和所述本体形成封闭收容空间;
设置在所述盖体面对所述本体的一侧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具有能与所述第一锁牙相啮合的至少二个第二锁牙,所述锁紧件具有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啮合的锁定位置、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分离的分离位置;
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轨道和能沿着所述轨道滑动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具有第一位置;
设置在所述操作件和所述锁紧件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操作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
其中,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盖体背对所述本体的表面。
其中,所述轨道沿着直线延伸或者沿着弧线延伸。
其中,所述轨道从所述盖体边缘向所述盖体中心方向延伸。
其中,在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轨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动件,所述轨道包括并列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连接的滑动件连接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的导向部。
其中,所述导向部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滑动件连接部的截面面积,所述滑动件连接部和所述导向部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导轨和/或第二导轨的顶面相接触。
其中,所述操作件包括与所述盖体连接的连接部和外露于所述盖体的握持部。
其中,所述握持部的纵向截面面积沿着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增大。
其中,所述握持部远离所述所述第一位置的端面设有凹陷部。
其中,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还具有第二位置,所述操作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其中,所述本体设置有至少二个第一锁牙,所述锁紧件能相对所述第一锁牙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沿着竖直的第一轴线转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件连接的主动件和与所述锁紧件连接的被动件,所述操作件能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主动件通过所述被动件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操作件能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主动件通过所述被动件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其中,所述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操作件连接,另一端具有收容孔,所述被动件包括伸入所述收容孔并能在所述收容孔中横向滑动的销柱;
或者,所述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操作件连接,另一端具有销柱,所述被动件包括收容所述销柱的收容孔,所述销柱能在收容孔中横向滑动。
其中,所述销柱与所述收容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二滑动件。
其中,所述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被动件与所述盖体围绕第二轴线转动连接,所述被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围绕第三轴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线和所述第三轴线不重合。
其中,所述锁紧件设置有内齿,所述被动件设置有与所述内齿相啮合的外齿。
其中,所述锁紧件和所述被动件固定连接并且共同围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被动件包括与所述锁紧件固定连接且同轴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之间通过杠杆连接。
其中,所述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的第三齿条,所述被动件包括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锁紧件设置有内齿,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内齿之间。
其中,所述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的第四齿条,所述被动件包 括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的第三齿轮和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三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销钉,所述销钉与所述锁紧件连接。
其中,所述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第三连杆,所述被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远离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锁紧件中心。
其中,所述锁紧件至少包括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能向着背对所述开口中心的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相分离的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能向着所述开口中心的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相啮合的所述锁定位置。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并能伸入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之间的推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锁紧部与所述第二锁紧部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还具有第二位置,在所述操作件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推动件向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或所述第二锁紧部施加向着所述分离位置移动的力,在所述操作件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向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或所述第二锁紧部施加向着所述锁定位置移动的力。
其中,所述推动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接触,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锁紧部相接触,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斜面,沿着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增大。
其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限位机构和开盖开关,所述限位机构具有锁定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相对位置的锁定状态和释放所述盖体的释放状态,所述开盖开关具有初始位置和功能位置,所述开盖开关能移动至所述功能位置以驱动所述限位机构至所述释放状态,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盖开关被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
其中,所述操作件离开所述第一位置后,所述开盖开关能移动至所述功能位置。
其中,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作件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开盖开关。
其中,所述操作件连接有止挡件,在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开盖开关下方以阻止所述开盖开关移动至所述功能位置。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具有开口的本体,所述本体围绕所述开口设置有至少二个第一锁牙;
盖设在所述开口上的盖体,通过所述盖体和所述本体形成封闭收容空间;
设置在所述盖体面对所述本体的一侧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具有能与所述第一锁牙相啮合的至少二个第二锁牙,所述锁紧件具有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啮合的锁定位置、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分离的分离位置;
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轨道和能沿着所述轨道滑动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设置在所述锁紧件上的棘齿和连接在所述操作件上的棘爪,所述操作件能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棘爪推动所述棘齿进而带动所述锁紧件转动,使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或所述分离位置。
其中,所述操作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棘齿保持所处位置。
其中,所述棘齿设置在所述锁紧件面对所述操作件的表面,所述棘爪包括纵长延伸的棘爪连接部和棘爪卡合部,所述棘爪连接部一端连接所述棘爪卡合部,另一端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所述棘爪连接部设置有沿棘爪纵长延伸方向的条形孔,所述操作件设置有能伸入所述条形孔的销钉;
或者所述棘齿设置在所述锁紧件面对所述操作件的表面,所述棘爪包括棘爪连接部和棘爪卡合部,所述棘爪连接部一端连接所述棘爪卡合部,另一端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所述操作件设置有沿棘爪纵长延伸方向的条形孔,所述棘爪连接部设置有能伸入所述条形孔的销钉。
其中,所述棘爪卡合部包括与所述棘爪连接部连接的卡合部本体、与所述卡合部本体相转动连接的卡爪以及设置在所述卡爪与所述卡合部本体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
其中,在所述卡合部本体上设置有卡爪限位件,所述卡爪限位件设置在所 述卡爪背对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侧,所述卡爪限位件能在所述卡爪推动所述棘齿过程中保持所述卡爪的位置。
其中,所述锁紧件面对所述操作件的中心位置设置具有所述棘齿的棘齿轮,所述棘齿轮与所述锁紧件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操作件转动连接所述棘爪,在所述棘爪与所述操作件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所述操作件上还设置有在所述棘爪推动所述棘齿的过程中保持所述棘爪位置的限位凸起。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具有开口的本体,所述本体围绕所述开口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锁牙;
盖设在所述开口上的盖体,通过所述盖体和所述本体形成封闭收容空间;
设置在所述盖体面对所述本体的一侧的至少两个锁紧件,每个所述锁紧件具有能与所述第一锁牙相啮合的至少一个第二锁牙,且每个所述锁紧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锁牙沿着水平的轴线转动,以使每个所述锁紧件具有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啮合的锁定位置、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分离的分离位置;
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轨道和能沿着所述轨道滑动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设置在每个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盖体之间的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能向所述锁紧件施加维持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力;
设置在所述操作件和所述锁紧件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操作件能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其中,每个所述锁紧件包括能与所述第一锁牙啮合的锁牙端和带动所述锁牙端转动的驱动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的主动件和与所述驱动端相接触的被动件,所述主动件具有面向所述本体的斜面,在所述操作件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斜面向所述被动件施加竖直方向的力,使所述被动件推动所述驱动端,以使所述锁紧件转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其中,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锁紧件靠近所述驱动端的位置与所述 盖体之间的第四弹性元件,所述第四弹性元件在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向所述锁紧件施加向着所述锁定位置转动的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本体和盖体,盖体上设置了锁紧件,锁紧件与本体之间通过锁牙锁合,还在盖体上设置了轨道和能沿着轨道滑动的操作件,在操作件和锁紧件之间设置了传动机构,操作件沿着轨道移动至第一位置,可以使传动机构带动锁紧件至锁定位置,即锁紧件与本体相互锁合的位置;而将操作件沿着轨道滑动至第二位置,以使传动机构带动锁紧件移动至分离位置,可将盖体与本体的开口分离。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烹饪器具滑动开盖或者滑动锁盖的目的,给予用户全新的操作体验。
相比现有技术烹饪器具的旋转式盖把手,本发明的操作件是沿着轨道滑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轨迹是不同的,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式盖把手只绕特定的轴线旋转,由于盖把手是圆周运动,即使标明有开盖方向和锁盖方向,用户实际操作时仍存在开盖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对于该问题,本发明操作件的运动轨迹大体呈直线(可以是略微带有弧度),用户在实际操作时,感官上更容易明确开盖方向。
现有技术烹饪器具的旋转式盖把手,通常情况下做成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用户在操作时,手部在通常竖直方向上握持住盖把手并进行旋转,一方面,盖把手可供用户握持的部分较少,导致操作比较费力,另一方面,在某些特殊场合下,如烹饪器具上方有其他部件阻挡,手部不便于对盖把手施加旋转力矩,造成操作不方便。而采用本发明滑动式的操作件进行开盖/锁盖,用户基本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向操作件施加推力,以使得操作件产生滑动,手部与操作件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便于施力,且施加的水平方向的力矩相比现有施加于旋转式盖把手上的旋转力矩要小,故而使得开盖/锁盖操作更加省力。
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将进一步揭露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烹饪器具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烹饪器具盖体未装操作件时的俯视图;
图3-2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烹饪器具侧面正视图;
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操作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操作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烹饪器具锁紧件与传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操作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操作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操作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操作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操作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操作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操作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烹饪器具的俯视图(操作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18为图16的D-D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烹饪器具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图20为图19中C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本体2和盖体1,本体2包括容置在其内部的内胆21(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称之为内锅或者锅胆),盖体1包括外盖10、内盖11、设置在外盖10与内盖11之间且可相对内盖11旋转的锁圈12,外盖10一端通过铰接机构13在本体2侧部,以使得盖体1可以相对本体2进行翻转。在本体2上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锁牙211,所述第一锁牙211可以形成在内胆21的口部外沿,也可以直接形成在本体2上端面。在同时设置锁圈12和内盖11的情况下,将锁圈12作为锁紧件,在锁圈12的边缘设置至少两个第二锁牙121,锁圈12能相对所述第一锁牙211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沿着竖直的第一轴线O1转动,锁圈12旋转后,可以使得第二锁牙121与第一锁牙211相啮合或者相分离。当第二锁牙121与第一锁牙211相啮合后,内盖11与内胆21形成封闭的收容空间。
以上烹饪器具,为了增加盖体1扣合可靠度,还增设了限位机构和开盖开关14,限位机构具有锁定所述盖体1与所述本体2相对位置的锁定状态和释放所述盖体1的释放状态,开盖开关14具有初始位置和功能位置,开盖开关14能移动至所述功能位置以驱动所述限位机构至所述释放状态。
参照图3,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2上的具有第一止挡面221的限位柱22、设置在盖体1上的具有第二止挡面151的转动件15,转动件15还具有位于开盖开关14下方的驱动端150,限位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第二止挡面151被第一止挡面221沿着所述盖体1远离所述本体2的方向止挡,这种情况下,即使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分离,盖体1也不能被翻转打开。当用户按下开盖开关14,带动转动件15旋转,使得第二止挡面151与第一止挡面221脱开,限位机构释放所述盖体1,盖体1可在阻尼弹簧的作用下缓慢弹开。
实际操作过程中,用户向内胆21中放入食材后,合上盖体1,限位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通过盖体1上的操作件带动锁圈12旋转,使得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啮合;当食材烹饪结束后(通常是封闭收容空间内压力/温度达到安全标准的情况下),通过盖体1上的操作件带动锁圈12旋转,使得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分离,按下开盖开关14,使得限位机构释放盖体1。
本发明实施例在上述烹饪器具中,采用滑动式操作来带动锁圈12旋转,具体而言,是将操作件3的直线运动或是近直线运动通过传动机构转换为锁圈12的旋转运动,以此实现了滑动开盖/锁盖的目的。
参照图2、3,具体实施时:在盖体1背对所述本体的表面设置在引导操作件3运动的轨道101,即本实施例在外盖10上设置了轨道101,该轨道101是沿着直线延伸或者沿着弧线延伸。结合图3-1,操作件3与轨道10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动件,轨道101包括并列延伸的第一导轨1011和第二导轨1012,第一滑动件包括与操作件3连接的滑动件连接部41和在第一导轨1011与所述第二导轨1012之间的导向部42。实际应用时,第一滑动件为聚氧化聚甲醛和/或聚酰胺制成的衬套,操作件3的底部设置了连接柱32,连接柱32穿过第一滑动件与传动机构连接。本实施例设置第一滑动件,以减少操作件3滑动过程中操作件3与轨道101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使得操作件3的滑动更加顺畅,同时也减少了摩擦带来的部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操作件的滑动稳定性,在盖体上设置两组轨道。
结合图3-1,为进一步提高滑动效果,上述导向部42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滑动件连接部41的截面面积,滑动件连接部42和所述导向部41之间形成台阶面,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导轨1011和/或第二导轨1012的顶面相接触,这样,增加了第一滑动件整体与轨道101的接触面积,操作件3滑动更加平稳。
参照图4,本实施例在操作件3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沿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筋321,外盖10上设有与第一导向筋321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槽102,第一导向筋321沿着第一导向槽102滑动,在左右方向上对操作件3进行限位,防止开合盖操作部件出现晃动。
用户在使用压力烹饪器具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件3来翻转盖体1,或者握持操作件3来移动烹饪器具,为了增强操作件3的承重能力,本实施例的操作件3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沿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二限位筋322,在外盖10上设有 与第二限位筋322滑动配合的第二限位槽103,通过第二限位筋322与第二限位槽103的配合,在上下方向上对操作件3进行限位,操作件3的承载强度提高。
本实施例的操作件3相对轨道10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操作件3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此时第二锁牙121与第一锁牙211啮合;所述操作件3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此时,第二锁牙121与第一锁牙211分离。
参照图1、3,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件3连接的主动件51和与上述锁圈12连接的被动件,主动件51纵长延伸,其一端与所述操作件3连接,另一端具有收容孔511,所述被动件包括伸入所述收容孔511并能在所述收容孔511中横向滑动的销柱61。为配合盖体1结构,在外盖10上设置一段弧形槽104,销柱61下端连接锁圈12,销柱61上端穿过弧形槽104伸入所述收容孔511。这样,当滑动操作件3时,通过主动件51与被动件的动力传递,使锁圈12旋转,即实现了将操作件3的直线运动或者近直线运动通过传动机构转换为锁圈12的旋转运动。实际操作中,当操作件3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能使所述主动件51通过所述被动件即销柱61,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操作件3能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主动件51通过所述被动件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为了能判断锁紧件是否锁紧到位,即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的啮合是否符合安规标准(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的重合度在85%以上),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公开的检测方式,例如:在外盖10上设置位置感测器,所述销柱61未到达预定位置,即锁紧件没有锁紧到位,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不能完全啮合,烹饪器具采取保护措施,比如:使得所述密闭收容空间的温度会降低或者是保持当前温度。
作为简单变化:上述传动机构中也可以是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操作件连接,另一端具有销柱,被动件包括收容所述销柱的收容孔,所述销柱能在收容孔中横向滑动。同样可以实现上述效果。
为了减少摩擦阻力,在销柱61与所述收容孔511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二滑动件43,第二滑动件43采用聚氧化聚甲醛和/或聚酰胺制成,设置在销柱61与收容孔511的孔壁之间,减少二者的摩擦阻力,提高运动顺畅性。
结合图3-2,本实施例所述的操作件3形状大体呈长方形,包括与连接部和外露于所述盖体1的握持部31,其中连接部可以是前述的连接柱32,用于连接传动机构,也可以仅伸入轨道101,通过其他部件与传动机构连接。为了使用户操作更加省力,握持部31的纵向截面面积沿着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增大,以使得握持部上表面311呈倾斜状或者弧状。用户操作时,当操作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手部贴住握持部上表面311并施加向第二位置方向的力,可以轻松地推动操作件3至第二位置;同时还在握持部31远离所述所述第一位置的端面设有凹陷部312,当操作件3位于第二位置时,手部嵌入凹陷部312并施加向第一位置方向的力,可以轻松地拉动操作件3至第一位置。
当然,根据实际产品外观设计要求,或者是配合盖体1内部结构的需要,操作件3也可以设计成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所述的轨道101是从所述盖体1边缘向所述盖体1中心方向延伸,该轨道101的设计可以直线延伸,也可以是弧线延伸,以使得操作件3沿着轨道101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或者弧线。轨道101主要作用在于引导操作件3的运动,本发明对轨道101的设计位置并没有严格限定,原则上,只要能引导操作件3的运动并限位操作件3,轨道101设置在外盖10表面任一位置都是可以的。故而,本发明对于操作件3的设计位置也有了多种选择,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外观定义操作件3的安装位置,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现有技术旋转式盖把手通常只能安装在盖体的中心或者靠近中心的位置。
本实施例描述了锁紧件为锁圈12的方案,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若以内盖11作为锁紧件也是可以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案实施的:即在内盖边缘设置第二锁牙,且内盖可以固定在外盖内不可拆卸,也可以是通过螺母或其他紧固结构固定在转轴上,只要松开螺母或者紧固结构就可拆下内盖。
实施例二:
参照图5、6,本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主动件包括第一连杆52,在被动件62上设置外齿621,锁圈12相对被动件62的一面局部设置内齿122。第一连杆52一端与操作件3转动连接,被动件62与所述盖体1围绕第二轴线O2转动连接,被动件62与所述第一连杆52另一端绕第三轴线O3处转动,第二轴线O2和所述第三轴线O3不重合。其中,第二轴线O2为固定轴线,第三轴线O3为移动轴线。
参照图6,当操作件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杆52驱动被动件62绕第二轴线O2旋转,由于被动件62与锁圈12之间通过外齿621和内齿122啮合,故而,被动件62的旋转运动能带动锁圈12一起旋转,使得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分离。参照图5,当操作件3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时,被动件62的旋转运动同样能带动锁圈12一起旋转,使得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啮合。
在该实施方案中,被动件62也可以是与锁圈12固定连接,被动件62的旋转轴线O2与锁圈12的旋转中心轴线重合,两者共同绕第二轴线O2旋转,而第三轴线O3位于被动件62上相对于锁圈连接处的另一端附近,即被动件62与锁圈12的连接处和第三轴线O3分别位于第二轴线O2的两侧。所谓被动件62与锁圈12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被动件62与锁圈12是一体结构,也可以理解为,被动件62的一端是通过后期机械加工的方式连接到锁圈12上。
本该实施方案中,被动件62也可以是整周带齿的齿轮。
在以内盖作为锁紧件的实施方案中,也是可以按照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来实施:在内盖上表面设置所述的内齿。
实施例三:
参照图7,本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3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条53,所述被动件包括与所述锁紧件固定连接且同轴转动的第一齿轮63,所述第一齿条53与所述第一齿轮63相啮合。其中第一齿轮63与锁圈12之间可以通过辐射状的若干连杆连接,第一齿轮63位于锁圈12中心,且与锁圈12共轴心,第一齿轮63的旋转可以带动锁圈12一起转动。
当操作件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齿条53的直线运动带动第一齿轮63旋转,第一齿轮63的旋转带动锁圈一起转动,使得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分离。当操作件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齿条53的直线运动带动第一齿轮63旋转,第一齿轮63的旋转带动锁圈一起转动,使得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啮合。
在以内盖作为锁紧件的实施方案中,也是可以按照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实施:在内盖上表面中心直接设置所述第一齿轮。
作为本实施例的简单变换:可以再设置第二齿条,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之间通过杠杆连接。操作件带动第一齿条直线运动,由杠杆将动力传递给第二齿条,使得第二齿条朝着与第一齿条相反的方向运动,在设计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齿轮的旋转更加平稳。
实施例四:
参照图8,本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件为锁圈12,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的第三齿条531,所述被动件包括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631,所述锁圈12设置有内齿123,所述第二齿轮631啮合于所述第三齿条531和所述内齿123之间。
当操作件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三齿条531的直线运动带动第二齿轮631旋转,第二齿轮631的旋转带动锁圈12一起转动,使得第一锁牙与第二锁牙分离。当操作件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三齿条531的直线运动带动第二齿轮631旋转,第二齿轮631的旋转带动锁圈12一起转动,使得第一锁牙与第二锁牙啮合。
在以内盖作为锁紧件的实施方案中,也是可以按照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实施:在内盖上表面直接设置整周的内齿。
实施例五:
参照图9,本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3固定连接的第四齿条54,所述被动件包括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的第三齿轮64和与所述第三齿轮64连接的第二连杆641,所述第二连杆641远离所述第三齿轮6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销钉642,所述销钉642与所述锁圈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齿轮64通常设置在外盖10中心处,并与外盖10转动连接,同时还在外盖10边缘开设了一段弧形槽105,销钉642下端连接锁圈12,销钉642上端穿过弧形槽105连接第二连杆641。当操作件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第四齿条54的直线运动带动第三齿轮64旋转,第三齿轮64的旋转带动第二连杆641一起转动,第二连杆641再通过销钉642驱动锁圈12旋转, 使得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分离。当操作件3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第四齿条54的直线运动带动第三齿轮64旋转,第三齿轮64的旋转带动第二连杆641一起转动,第二连杆641再通过销钉642驱动锁圈12旋转,使得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啮合。
在以内盖作为锁紧件的实施方案中,也是可以按照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实施:销钉下端连接在内盖上。
实施例六:
参照10、11,本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3固定连接第三连杆55,被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杆55转动连接的第四连杆65,所述第四连杆65远离第三连杆55的一端固定连接锁圈12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杆65远离第三连杆55的一端与锁圈12之间通过辐射状的若干连杆连接。参照图10,当操作件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三连杆55的直线运动带动第四连杆65绕锁圈中心转动,由于第四连杆65与锁圈中心固定连接,第四连杆65的转动同时也能带动锁圈12旋转,使得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分离。参照图9,当操作件3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三连杆55的直线运动带动第四连杆65绕锁圈中心转动,由于第四连杆65与锁圈12中心固定连接,第四连杆65的转动同时也能带动锁圈旋转,使得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21啮合。
在以内盖作为锁紧件的实施方案中,也是可以按照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实施:第四连杆远离第三连杆的一端直接固定连接到内盖中心。
实施例七:
参照图12、13,本实施例的锁紧件至少包括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能向着背对所述开口的中心的方向移动至第二锁牙与第一锁牙相分离的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能向着所述开口的中心的方向移动至第二锁牙与第一锁牙相啮合的所述锁定位置。
实际应用时,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均包括锁紧部本体71和位于锁紧部 本体71一端的卡钳72,第一锁紧部的锁紧部本体和第二锁紧部的锁紧部本体上都设置滑槽711,外盖10上设置伸入滑槽711内的销轴106,通过销轴106与滑槽711的配合,使得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能在向着开口中心的方向和背离开口中心的方向往复运动。第一锁紧部的卡钳和第二锁紧部的卡钳都设置有楔形卡槽。
一般内胆的口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翻边,当内盖盖在内胆口部,内盖边缘与内胆口部的翻边重叠,这时,使得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向着所述开口的中心的方向移动,第一锁紧部的卡钳和第二锁紧部的卡钳将内盖边缘与内胆的翻边锁合在楔形卡槽内。即本实施例将内胆的翻边作为第一锁牙,将卡紧部的上下两边作为第二锁牙,其中第一锁牙可以围绕内胆21周向设置一圈,也可以是在内胆口部对称的设置两个。
为了实现滑动操作,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件3固定连接并能伸入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之间的推动件56、连接在所述第一锁紧部与所述第二锁紧部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57,所述操作件3相对所述轨道还具有第二位置,在所述操作件3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推动件56向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或所述第二锁紧部施加向着所述分离位置移动的力,在所述操作件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7向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或所述第二锁紧部施加向着所述锁定位置移动的力。第一弹性元件57选用拉伸弹簧。
其中,所述推动件56具有相背对的第一侧壁561和第二侧壁562,所述第一侧壁561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接触,所述第二侧壁562与所述第二锁紧部相接触,所述第一侧壁561和所述第二侧壁562设置有斜面,沿着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所述第一侧壁561与所述第二侧壁562之间的距离增大。
当操作件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利用第一侧壁561和第二侧壁562上的斜面向外推动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即使得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向着背离开口中心的方向运动,使第一锁牙和第二锁牙分离;当操作件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利用第一弹性元件57的弹性回复力,向中心方向拉动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即使得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向着开口中心的方向运动,使第一锁牙和第二锁牙啮合。
根据本实施例的原理可知:推动件56仅驱动第一锁紧部或者第二锁紧部也可以达到本实施例的目的,故而可以仅在第一侧壁561设置斜面或者第二侧壁562设置斜面,而弹性元件也可以仅驱动第一锁紧部或者第二锁紧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本实施例锁紧件并不只局限在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两个,还可以增设第三锁紧部,依照目前的实施方案,推动件也可以同时作用在三个锁紧部上,使得三个锁紧部分别向背离开口中心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性元件也可以同时作用在三个锁紧部上,使得三个锁紧部分别向开口中心的方向运动。
实施例八:
参照图14、15,本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以内盖11作为锁紧件,在内盖11中心设置具有棘齿661的棘齿轮66,在所述操作件3上设置棘爪58,所述操作件3能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棘爪58推动所述棘齿661进而带动所述内盖11转动,使所述内盖11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或所述分离位置。
上述棘齿轮66与所述内盖1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操作件3转动连接所述棘爪58,在所述棘爪58与所述操作件3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581,所述操作件3上还设置有在所述棘爪58推动所述棘齿的过程中保持所述棘爪58位置的限位凸起582。第三弹性元件581作用在棘爪58上,使得棘爪58始终具有向限位凸起582方向转动的力,一方面提升操作手感,另一方面,提高棘轮棘爪58机构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棘齿轮66上的棘齿661是向着逆时针方向弯曲延伸,当操作件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由于限位凸起与棘爪58相抵,棘爪58可推动棘齿使得棘齿轮66顺时针转动,棘齿轮66带动内盖11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锁牙211和第二锁牙111啮合或者分离;而当操作件3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时,棘爪58与棘齿661之间虽然也有干涉,但是没有结构对棘爪58进行限位,棘爪58不能够推动棘齿661,故而操作件3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棘齿轮66保持所处位置,即内盖11保持不变。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3的第二位置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位置,因为当操作件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只要棘齿轮66顺时针转过一定 角度(至少要保证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11重叠面积在85%以上),棘爪58与棘齿661便会分离,此时,操作件3继续向前运动也不影响内盖11的锁定位置。但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盖体1上的轨道来进行限位,例如:本实施例在盖体1上设计两个条形孔107,操作件3上设置伸入条形孔107的销钉33,条形孔107与销钉33配合引导操作件3运动,同时也对操作件3的运动距离进行限位。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本实施例在外盖与操作件3之间设置了弹簧34,弹簧34对操作件3施加向着第一位置方向的力,当用户向着第二位置推动操作件3后,第一锁牙211和第二锁牙111啮合,释放操作件3,操作件3在弹簧34作用力下回退到第一位置,若此时用户再次向着第二位置推动操作件3,第一锁牙211和第二锁牙111便会分离。故而本实施例的锁紧件,即内盖11为单向转动,也就是说用户将操作件3从第一位置推到第二位置,内盖11相对内胆转动一定角度,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11啮合或者分离;当操作件3回退到第一位置后,再次从第一位置推到第二位置,内盖11相对内胆转动相同的角度,第一锁牙211与第二锁牙111分离或者啮合。
在不设置弹簧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自行将操作件3推回到第一位置。
在以锁圈作为锁紧件的实施方案中,也是可以按照本实施例的棘轮棘爪机构实施:棘齿轮位于锁圈中心,并且棘齿轮与锁圈之间通过辐射状的若干连杆连接,棘齿轮的转动通过连杆带动锁圈旋转。但本实施例更适于在内盖作为锁紧件的烹饪器具上实施。
实施例九:
参照图16-18,本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八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以锁圈12作为锁紧件,而棘齿设置在所述锁圈面对所述操作件的表面,即沿着锁圈12的环面间隔布置了若干个棘齿124。棘爪包括纵长延伸的棘爪连接部591和棘爪卡合部592,棘爪连接部591一端连接所述棘爪卡合部592,另一端与所述盖体1转动连接,所述棘爪连接部591设置有沿棘爪纵长延伸方向的条形孔5911,所述操作件3设置有能伸入所述条形孔5911的销钉35。
作为简单变换:也可以是操作件设置有沿棘爪纵长延伸方向的条形孔,所述棘爪连接部设置有能伸入所述条形孔的销钉。
上述的棘爪卡合部592包括与所述棘爪连接部591连接的卡合部本体5920、与所述卡合部本体5920相转动连接的卡爪5921以及设置在所述卡爪5921与所述卡合部本体5920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5923。在所述卡合部本体5920上设置有卡爪限位件5922,所述卡爪限位件5922设置在所述卡爪5921背对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923的一侧,所述卡爪限位件5922能在所述卡爪5921推动所述棘齿124过程中保持所述卡爪5921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操作件可以参照实施例八,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同样可以在外盖与操作件3之间设置弹簧34,用户操作件的复位。
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操作件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操作件3驱动棘爪绕着第四轴线O4转动,其卡爪5921下端抵靠在锁圈棘齿124的竖直面1241上,由于卡爪限位件5922在下方顶住卡爪5921,卡爪5921上方由第二弹性元件5923弹性相抵,运动过程中能保持卡爪5921与棘齿124的相抵状态,故而能带动锁圈12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锁牙211和第二锁牙121啮合或者分离。当操作件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用户自行推动操作件或者由弹簧34实现),卡爪5921下端至少要越过后方的一个棘齿124,使得下次操作时,卡爪5921下端能与后方的棘齿124相抵。
在以内盖作为锁紧件的实施方案中,也是可以按照本实施例的棘轮棘爪机构实施:在内盖上表面沿着周向方向间隔布置棘齿,棘爪的设置是相同的。但本实施例更适于在锁圈作为锁紧件的烹饪器具上实施。
实施例十:
参照图19、20,本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盖体面对所述本体的一侧设置至少两个锁紧件8,每个所述锁紧件8具有能与第一锁牙211相啮合的至少一个第二锁牙,且每个所述锁紧件8能相对于第一锁牙211沿着水平的轴线O4转动,以使每个所述锁紧件8具有使所述第二锁牙与第一锁牙211啮合的锁定位置、使第二锁牙与第一锁牙211分离的分离位置。
上述的每个所述锁紧件8包括能与第一锁牙211啮合的锁牙端82和带动所述锁牙端82转动的驱动端81。事实上,本实施例的锁紧件8是一个截面大致呈L形的杠杆件,该杠杆件能绕着水平的轴线转动,在其驱动端81与所述盖体1 之间设置第四弹性元件83,所述第四弹性元件83在所述锁紧件8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向所述锁紧件8施加向着所述锁定位置转动的力。其该所述弹性机构能向所述锁紧件8施加维持所述锁紧件8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力。
在所述操作件和所述锁紧件8之间设置传动机构,所述操作件能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8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件3固定连接的主动件36和与所述驱动端81相接触的被动件9,所述主动件36具有面向所述本体的斜面361,在所述操作件3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斜面361向所述被动件9施加竖直方向的力,使所述被动件9推动所述驱动端81,以使所述锁紧件8转动至所述分离位置。优选的:被动件9处于主动件36与锁紧件8之间,且被动件9具有与主动件斜面361相匹配的斜台91,且被动件9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实际操作时,当操作件3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主动件36与被动件9通过斜面与斜台的相互挤推,将主动件36水平方向的运动转化为被动件9竖直方向的运动,使得被动件9竖直向下动作,由于锁紧件8的驱动端81与被动件9接触,被动件9竖直向下运动后压动锁紧件8转动,锁紧件8的锁牙端82与本体的第一锁牙211分离,即第二锁牙与第一锁牙211分离。当操作件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主动件36与被动件9分离,上述第四弹性元件83作用在锁紧件8的驱动端81,在推动锁紧件8转动的同时,使得被动件9向上运动,直至锁紧件8的锁牙端82与第一锁牙211啮合,即第二锁牙与第一锁牙211啮合。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盖开关被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当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开盖开关不能被按动,即保持了限位机构的锁定状态。
由于本实施例烹饪器具的盖体与本体铰接在一起,一般都会在铰接处设置铰链弹簧,通过铰链弹簧的作用在限位机构释放盖体后带动盖体自动翻转,如果用户在第一锁牙与第二锁牙没有完全啮合的情况下按动开盖开关,即烹饪器具没有锁合到位的状态下,限位机构释放盖体,由于盖体连接锁紧件,而锁紧件与内胆之间由锁牙连接,铰链弹簧的作用可以使得内胆翻转起一定角度,而烹饪过程中内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为了避免上述误开盖事故,故 而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盖开关被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
实际应用时,可以在操作件连接止挡件,在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开盖开关下方以阻止所述开盖开关移动至所述功能位置。该止挡件可以是阻止开盖开关动作,也可以是阻止限位机构动作,都可以达到本实施例的目的。
要实现开盖开关被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操作件在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以完全将开盖开关遮挡,这时用户看不到开盖开关,也就无法操作;也可以是操作件在处于第一位置时部分遮挡开盖开关,这时用户仅能看到部分开盖开关,通常操作件与开盖开关留出小于10mm的间距,即使用户能看到开盖开关,也无法通过手指按动开盖开关,确保使用安全。
本实施例可以应用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案中。
本发明烹饪器具的操作方法: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所述烹饪器具的盖体锁紧方法:
先将所述盖体盖在所述本体上;
再将所述操作件沿着所述轨道从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至所述锁定位置。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所述烹饪器具的盖体打开方法:
先将所述操作件沿着所述轨道从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再将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的所述开口分离。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八和实施例九所述烹饪器具的盖体锁紧方法:
先将所述盖体盖在所述本体上;
再将所述操作件沿着所述轨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棘爪推动所述棘齿进而带动所述锁紧件转动,使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
或者所述盖体锁紧方法包括:
先将所述操作件沿着所述轨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棘爪推动所述棘齿进而带动所述锁紧件转动,使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分离位置;
再将所述盖体盖在所述本体上;
最后将所述操作件沿着所述轨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棘爪推动所述棘齿进而带动所述锁紧件转动,使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八和实施例九所述烹饪器具的盖体打开方法:
先将所述操作件沿着所述轨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棘爪推动所述棘齿进而带动所述锁紧件转动,使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分离位置;
将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的所述开口分离。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十所述烹饪器具的盖体锁紧方法:
先将所述盖体盖在所述本体上;
再将所述操作件沿着所述轨道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弹性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沿着所述水平的轴线转动至所述锁定位置。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十所述烹饪器具的盖体打开方法:
先将所述操作件沿着所述轨道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将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的所述开口分离。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压力烹饪器具,即盖体和所述本体形成的封闭收容空间中可以产生高压,以使得食物可以被快速烹饪熟化。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滑动开盖/锁盖方式,及其公开的传动机构等也可以应用到目前的电饭煲、电饭锅、电炖锅等厨房烹饪器具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37)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的本体,所述本体围绕所述开口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锁牙;
盖设在所述开口上的盖体,通过所述盖体和所述本体形成封闭收容空间;
设置在所述盖体面对所述本体的一侧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具有能与所述第一锁牙相啮合的至少二个第二锁牙,所述锁紧件具有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啮合的锁定位置、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分离的分离位置;
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轨道和能沿着所述轨道滑动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具有第一位置;
设置在所述操作件和所述锁紧件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操作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盖体背对所述本体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沿着直线延伸或者沿着弧线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从所述盖体边缘向所述盖体中心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轨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动件,所述轨道包括并列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连接的滑动件连接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的导向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滑动件连接部的截面面积,所述滑动件连接部和所述导向部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导轨和/或第二导轨的顶面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与所述盖体连接的连接部和外露于所述盖体的握持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纵向截面面 积沿着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增大。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远离所述所述第一位置的端面设有凹陷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还具有第二位置,所述操作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有至少二个第一锁牙,所述锁紧件能相对所述第一锁牙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沿着竖直的第一轴线转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件连接的主动件和与所述锁紧件连接的被动件,所述操作件能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主动件通过所述被动件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操作件能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主动件通过所述被动件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操作件连接,另一端具有收容孔,所述被动件包括伸入所述收容孔并能在所述收容孔中横向滑动的销柱;
或者,所述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操作件连接,另一端具有销柱,所述被动件包括收容所述销柱的收容孔,所述销柱能在收容孔中横向滑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与所述收容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二滑动件。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被动件与所述盖体围绕第二轴线转动连接,所述被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围绕第三轴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线和所述第三轴线不重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设置有内齿,所述被动件设置有与所述内齿相啮合的外齿。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和所述被动 件固定连接并且共同围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被动件包括与所述锁紧件固定连接且同轴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之间通过杠杆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的第三齿条,所述被动件包括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锁紧件设置有内齿,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内齿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的第四齿条,所述被动件包括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的第三齿轮和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三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销钉,所述销钉与所述锁紧件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第三连杆,所述被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远离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锁紧件中心。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至少包括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能向着背对所述开口中心的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相分离的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能向着所述开口中心的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相啮合的所述锁定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并能伸入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之间的推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锁紧部与所述第二锁紧部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还具有第二位置,在所述操作件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推动件向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或所述第二锁紧部施加向着所述分离位置移动的力,在所述操作件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向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或所述第二锁紧部施加向着所述锁定位置移动的力。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接触,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锁紧部相接触,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斜面,沿着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增大。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限位机构和开盖开关,所述限位机构具有锁定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相对位置的锁定状态和释放所述盖体的释放状态,所述开盖开关具有初始位置和功能位置,所述开盖开关能移动至所述功能位置以驱动所述限位机构至所述释放状态,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盖开关被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离开所述第一位置后,所述开盖开关能移动至所述功能位置。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作件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开盖开关。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连接有止挡件,在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开盖开关下方以阻止所述开盖开关移动至所述功能位置。
2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的本体,所述本体围绕所述开口设置有至少二个第一锁牙;
盖设在所述开口上的盖体,通过所述盖体和所述本体形成封闭收容空间;
设置在所述盖体面对所述本体的一侧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具有能与所述第一锁牙相啮合的至少二个第二锁牙,所述锁紧件具有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啮合的锁定位置、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分离的分离位置;
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轨道和能沿着所述轨道滑动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设置在所述锁紧件上的棘齿和连接在所述操作件上的棘爪,所述操作件能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棘爪推动所述棘齿进而带动所 述锁紧件转动,使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或所述分离位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棘齿保持所处位置。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设置在所述锁紧件面对所述操作件的表面,所述棘爪包括纵长延伸的棘爪连接部和棘爪卡合部,所述棘爪连接部一端连接所述棘爪卡合部,另一端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所述棘爪连接部设置有沿棘爪纵长延伸方向的条形孔,所述操作件设置有能伸入所述条形孔的销钉;
或者所述棘齿设置在所述锁紧件面对所述操作件的表面,所述棘爪包括棘爪连接部和棘爪卡合部,所述棘爪连接部一端连接所述棘爪卡合部,另一端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所述操作件设置有沿棘爪纵长延伸方向的条形孔,所述棘爪连接部设置有能伸入所述条形孔的销钉。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卡合部包括与所述棘爪连接部连接的卡合部本体、与所述卡合部本体相转动连接的卡爪以及设置在所述卡爪与所述卡合部本体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合部本体上设置有卡爪限位件,所述卡爪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卡爪背对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侧,所述卡爪限位件能在所述卡爪推动所述棘齿过程中保持所述卡爪的位置。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面对所述操作件的中心位置设置具有所述棘齿的棘齿轮,所述棘齿轮与所述锁紧件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操作件转动连接所述棘爪,在所述棘爪与所述操作件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所述操作件上还设置有在所述棘爪推动所述棘齿的过程中保持所述棘爪位置的限位凸起。
35.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的本体,所述本体围绕所述开口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锁牙;
盖设在所述开口上的盖体,通过所述盖体和所述本体形成封闭收容空间;
设置在所述盖体面对所述本体的一侧的至少两个锁紧件,每个所述锁紧件 具有能与所述第一锁牙相啮合的至少一个第二锁牙,且每个所述锁紧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锁牙沿着水平的轴线转动,以使每个所述锁紧件具有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啮合的锁定位置、使所述第二锁牙与所述第一锁牙分离的分离位置;
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轨道和能沿着所述轨道滑动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轨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设置在每个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盖体之间的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能向所述锁紧件施加维持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力;
设置在所述操作件和所述锁紧件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操作件能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锁紧件包括能与所述第一锁牙啮合的锁牙端和带动所述锁牙端转动的驱动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的主动件和与所述驱动端相接触的被动件,所述主动件具有面向所述本体的斜面,在所述操作件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斜面向所述被动件施加竖直方向的力,使所述被动件推动所述驱动端,以使所述锁紧件转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锁紧件靠近所述驱动端的位置与所述盖体之间的第四弹性元件,所述第四弹性元件在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向所述锁紧件施加向着所述锁定位置转动的力。
CN201420496963.0U 2014-08-29 2014-08-29 一种烹饪器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45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6963.0U CN204245952U (zh) 2014-08-29 2014-08-29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6963.0U CN204245952U (zh) 2014-08-29 2014-08-29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45952U true CN204245952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5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96963.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45952U (zh) 2014-08-29 2014-08-29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459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7653A (zh) * 2014-08-29 2014-12-17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10192766A (zh) * 2018-02-24 2019-09-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7653A (zh) * 2014-08-29 2014-12-17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04207653B (zh) * 2014-08-29 2016-10-05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10192766A (zh) * 2018-02-24 2019-09-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9169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4207653B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5662125B (zh) 电压力锅
CN106264094B (zh) 电压力锅
CN203723888U (zh) 一种排气自锁的电压力锅
CN2042459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6562666A (zh) 上盖组件及电压力锅
CN104970694A (zh) 一种压力锅
CN110464206A (zh) 一种顶出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05030052A (zh) 具有可手动举起的控制元件的压力烹饪器具
CN206333778U (zh) 一种压力烤箱
CN102273923B (zh) 一种易拆盖的翻盖式电压力锅
CN109984588A (zh)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
CN209661305U (zh) 一种安全开盖的电压力锅
CN108201340A (zh) 盖开闭机构和烹饪厨具
CN204192341U (zh) 一种带有差动自锁结构的夹钳式压力锅
CN104957972B (zh) 一种压力锅开合结构
CN206560297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102951385B (zh) 储罐人孔装置
CN204931290U (zh) 一种压力锅
CN208957697U (zh) 烹饪器具
CN206006924U (zh) 电热水壶
CN206238698U (zh) 一种口红外壳包装的无油中束芯结构
CN105816020B (zh) 压力锅
CN206565771U (zh) 盖开闭机构和烹饪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05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