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2201U - 人脸识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脸识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42201U
CN204242201U CN201420679403.9U CN201420679403U CN204242201U CN 204242201 U CN204242201 U CN 204242201U CN 201420679403 U CN201420679403 U CN 201420679403U CN 204242201 U CN204242201 U CN 204242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device
base
guide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794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echshi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echshi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echshi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echshi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794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42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42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42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底座,具有用于固定于待安装位置处的粘接结构、磁吸结构或吸盘结构;识别部,方向可调节地铰接在底座上,识别部包括摄像头、镜片和用于调节摄像头的识别范围的导光调整部,导光调整部设置在摄像头的前端,镜片设置在导光调整部的前端,以通过调节导光调整部的长度而改变摄像头与镜片之间的距离。由于识别部铰接在底座上,因而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调节识别部的识别角度、改变识别部的识别范围,使人脸识别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用户的使用要求,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使人脸识别装置具有使用可靠性高、操作舒适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还具有易拆装、易于移位特点。

Description

人脸识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获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脸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关身份识别的技术有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等。其中,虹膜识别一般成本非常高,它一般用在更高的技术领域;指纹识别的准确性不如人脸识别,并且如果手指有破损就不能注册;掌纹识别的体积都比较大,比如放在桌面上会占用很大面积,会浪费空间、影响美观整洁。
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是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目前市面上的人脸识别装置也无法调整识别角度,因而导致需要人脸去主动适应识别区域范围,从而造成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同时,目前在安装人脸识别装置时,通常是通过紧固件将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墙面或其他安装位置处。这样不仅增加了安装复杂度,还容易破坏墙面和安装位置处的原有结构,因而造成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安装效率低、安装复杂度高、不便于拆装、易损坏安装位置处的原有结构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装置无法调整识别角度、需要人脸主动适应识别区域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底座,具有用于固定于待安装位置处的粘接结构、磁吸结构或吸盘结构;识别部,方向可调节地铰接在底座上,识别部包括摄像头、镜片和用于调节摄像头的识别范围的导光调整部,导光调整部设置在摄像头的前端,镜片设置在导光调整部的前端,以通过调节导光调整部的长度而改变摄像头与镜片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底座的具有用于固定于待安装位置处的磁吸结构,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与磁吸结构配合的辅助磁吸结构。
进一步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一防磨部,第一防磨部设置在底座的朝向待安装位置处一侧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二防磨部,第二防磨部设置在辅助磁吸结构的朝向磁吸结构一侧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底座具有中空腔体,磁吸结构设置在中空腔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装配面和安装面,装配面与识别部连接,安装面朝向待安装位置所在的一侧,安装面为倾斜面,安装面与装配面之间的距离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底座具有导线通道,导线通道为底座的内部通道,导线通道沿底座的装配面的中部向底座的周向外表面延伸并贯通。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装配座,装配座与识别部铰接;安装座,安装座与装配座连接,装配座具有贯通装配座的厚度方向设置的导线孔,装配座的朝向安装座一侧的表面具有与导线孔连通并向装配座的周向边缘延伸的第一导线槽,安装座的朝向装配座一侧的表面具有与第一导线槽配合的第二导线槽,第一导线槽、第二导线槽和导线孔形成导线通道。
进一步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第一端与识别部铰接,连接组件的第二端与底座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与底座可枢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识别部的朝向底座的第一端具有定位环,连接组件包括铰接球,铰接球可转动地设置在定位环内。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阻尼部,第一阻尼部设置在定位环与铰接球之间。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与定位环配合的压环,压环与定位环同轴装配并形成限位空间,铰接球限位在限位空间内。
进一步地,定位环的朝向铰接球一侧的内环面上具有第一限位凸起,铰接球的与定位环配合的表面具有限位槽,第一限位凸起限位在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限位槽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卡接套筒,卡接套筒的第一端与铰接球卡接,卡接套筒的第二端与底座可枢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阻尼部,第二阻尼部设置在卡接套筒与底座之间。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装配座,装配座与卡接套筒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安装座,安装座与装配座连接,装配座具有贯通装配座的厚度方向设置的导线孔,卡接套筒的外壁与导线孔的内壁可枢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卡接套筒的孔壁上具有第二限位凸起,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二限位凸起止挡配合的限位件,限位件的第一端绕卡接套筒的孔壁滑动;安装座的朝向装配座一侧的表面具有弧形导向凸起,限位件的第二端具有与弧形导向凸起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套管,套管可枢转地设置在卡接套筒的内部。
进一步地,导光调整部包括:调节件;环形导光柱,环形导光柱与调节件位置可调节地连接以改变导光调整部的整体长度;光源,光源设置在环形导光柱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底座具有用于固定于待安装位置处的粘接结构、磁吸结构或吸盘结构,识别部方向可调节地铰接在底座上,识别部包括摄像头、镜片和用于调节摄像头的识别范围的导光调整部,导光调整部设置在摄像头的前端,镜片设置在导光调整部的前端,以通过调节导光调整部的长度而改变摄像头与镜片之间的距离。由于识别部铰接在底座上,因而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调节识别部的识别角度、改变识别部的识别范围,使人脸识别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用户的使用要求,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使人脸识别装置具有使用可靠性高、操作舒适的特点。由于上述结构均无需使用专用工具即可将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待安装位置处,因而在保证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可靠的同时,还提高了人脸识别装置的拆装可靠性,使人脸识别装置具有易于移位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光调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导光柱与光源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和辅助磁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磁吸结构与底座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阻尼部和铰接球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识别部、第一阻尼部和铰接球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识别部、铰接球和压环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接套筒与套管的安装关系示意图;以及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座与连接组件中的限位件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识别部;11、定位环;12、摄像头;13、导光调整部;13a、调节件;13b、环形导光柱;13c、光源;13d、定位平台;14、镜片;20、底座;21、磁吸结构;22、中空腔体;23、装配面;24、安装面;25、导线通道;26、装配座;26a、导线孔;26b、第一导线槽;27、安装座;27a、第二导线槽;27b、弧形导向凸起;30、辅助磁吸结构;40、第一防磨部;50、连接组件;51、铰接球;51a、限位槽;52、第一阻尼部;53、压环;54、第二阻尼部;55、限位件;56、卡接套筒;57、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装置无法调整识别角度、需要人脸主动适应识别区域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如图1至图14所示,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识别部10和底座20,识别部10铰接在底座20上,底座20具有用于固定于待安装位置处的粘接结构、磁吸结构21或吸盘结构。由于底座20具有用于固定于待安装位置处的粘接结构、磁吸结构21或吸盘结构,因而使底座20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即可安装在待安装位置处,因而在保证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可靠的同时,还提高了人脸识别装置的拆装可靠性,使人脸识别装置具有易于移位特点。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自由变换人脸识别装置的安装位置,能够做到一机多用,有效节约了使用成本。由于识别部10铰接在底座20上,因而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调节识别部10的识别角度、改变识别部10的识别范围,使人脸识别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用户的使用要求,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使人脸识别装置具有使用可靠性高、操作舒适的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识别部10包括摄像头12、用于调节摄像头12的识别范围的导光调整部13和镜片14,其中,导光调整部13设置在摄像头12的前端;镜片14设置在导光调整部13的前端,以通过调节导光调整部13的长度而改变摄像头12与镜片14之间的距离。假设没有设置导光调整部13,此时如果摄像头12的安装位置过于回缩至识别部10的中部,也就是摄像头12与镜片14的长度过长,就会导致摄像头12的识别区域的边缘被镜片14的边缘限制,从而导致识别范围缩小、影响人脸识别装置的整体识别效果。由于设置有导光调整部13,因而不论摄像头12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通过调整导光调整部13的长度,都可以将镜片14与摄像头12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合适长度,保证摄像头12的识别范围能够调整至最佳的程度,从而使人脸识别设备具有使用可靠性高的特点。
为了提高图像的获取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中的镜片14选用亚克力材料的镜片(请参考图2)。亚克力材料的镜片具有透光性高的特点,一般可达到94%的透光率,而市场上同类别的人脸识别装置的镜头的透光性仅在88%至92%之间,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镜片14能够满足人脸识别装置的使用要求。
为了使人脸识别更加轻型化、小型化,在一个优选方式中,镜片14的厚度仅为1mm,并且对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得它的透光性达到最大化。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镜片14采用背面丝网印刷文字和信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丝印在背面,因而不易被摩擦掉,提高了镜片14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2所示,导光调整部13包括调节件13a和环形导光柱13b,环形导光柱13b与调节件13a位置可调节地连接以改变导光调整部13的整体长度。在该具体实施例中,调节件13a的第一端与环形导光柱13b螺纹连接,且调节件13a的第二端的端面具有定位平台13d,镜片14安装在定位平台13d上。当旋拧调节件13a,使其与环形导光柱13b相对运动时,会使导光调整部13的整体长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镜片14与摄像头12之间的距离。
如图3所示,导光调整部13还包括光源13c,光源13c设置在环形导光柱13b上。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光源13c为两个,两个光源13c沿环形导光柱13b的径向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由于两个光源13c均匀分布,因而保证了识别部10的出光均匀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装置存在安装复杂度高、不易拆装、易损坏安装位置处的原有结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20可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安装在待安装位置处。由于底座20可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安装在待安装位置处,因而能够避免破坏待安装位置处的原有结构,并且还使人脸识别装置具有便于拆装的特点。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还具有便于拆装、安装效率高、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特点。
如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底座20具有用于固定于待安装位置处的磁吸结构21。具有磁吸结构21的人脸识别装置能够在保证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可靠地同时不破坏待安装位置处的原有结构。为了满足安装的强度要求,待安装位置处应具有可被吸附的金属材料,或是人脸识别装置就是安装在金属结构的物体上,例如铁柜等。
假设待安装位置处的基体不是由可被吸附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例如银行柜台的玻璃窗。此时,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与磁吸结构21配合的辅助磁吸结构30(请参考图5)。由于设置有辅助磁吸结构30,因而辅助磁吸结构30与底座20的磁吸结构21分别设置在玻璃窗的两侧,也可以使人脸识别装置稳固地安装在玻璃窗上。
优选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一防磨部40,第一防磨部40设置在底座20的朝向待安装位置处一侧的表面上。由于设置有第一防磨部40,因而在安装底座20时,能够有效避免底座20的刚性结构磨损待安装位置处的表面,例如玻璃表面,从而提高了人脸识别装置的安装可靠性。
如图5所示,第一防磨部40为软性泡棉。当然,第一防磨部40还可以是薄橡胶垫、塑料垫片等。除此之外,第一防磨部40还可以是设置在底座20的朝向待安装位置处一侧的表面上的防磨波纹、防磨凸起等。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二防磨部,第二防磨部设置在辅助磁吸结构30的朝向磁吸结构21一侧的表面上。同样地,第二防磨部也是为了避免磨损待安装位置处的表面。同样地,第二防磨部为软性泡棉,当然,第二防磨部还可以是薄橡胶垫、塑料垫片等。
在图5中,底座20包括相对设置的装配面23和安装面24,装配面23与识别部10连接,安装面24朝向待安装位置所在的一侧,安装面24为倾斜面,安装面24与装配面23之间的距离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其中,第一方向是某一个固定的方向。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是图中的竖直方向,且该方向由底座20的上端指向底座20的下端。由于安装面24为倾斜面,因而当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待安装位置处(例如玻璃窗)上时,识别部10具有一定的仰角,便于对人脸进行识别。
如图6所示,底座20具有导线通道25,导线通道25为底座20的内部通道,导线通道25沿底座20的装配面23的中部向底座20的周向外表面延伸并贯通。由于在底座20上设置有导线通道25,因而能够将位于识别部10内部的电导线通过导线通道25导引至底座20的外侧,并为导线的转动提供了转动的空间。
在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底座20包括装配座26和安装座27,装配座26与识别部10铰接,安装座27与装配座26连接,装配座26具有贯通装配座26的厚度方向设置的导线孔26a,装配座26的朝向安装座27一侧的表面具有与导线孔26a连通并向装配座26的周向边缘延伸的第一导线槽26b,安装座27的朝向装配座26一侧的表面具有与第一导线槽26b配合的第二导线槽27a,第一导线槽26b、第二导线槽27a和导线孔26a形成导线通道25。
在图7和图9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装配座26的第一导线槽26b和安装座27的第二导线槽27a。由于装配座26和安装座27是分体设置的,因而二者装配后可通过粘接固定,从而保证二者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8所示,为了避免磁吸结构21脱落等问题,底座20的安装座27具有中空腔体22,磁吸结构21设置在中空腔体22的内部(请参考图6)。由于将磁吸结构21设置在中空腔体22内,因而避免外力撞击磁吸结构21,有效提高了磁吸结构21的安装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
请再看回图6,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50,连接组件50的第一端与识别部10铰接,连接组件50的第二端与底座20连接。由于识别部10和底座20通过连接组件50连接,因而有效保证了二者的连接可靠性,同时连接组件50的第一端与识别部10铰接能够保证识别部10的调节可靠性。
如图6和图10所示,识别部10的朝向底座20的第一端具有定位环11,连接组件50包括铰接球51,铰接球51可转动地设置在定位环11内。需要说明地是,铰接球51是具有铰接球面的铰接结构。为了保证定位环11对铰接球51的定位可靠性,因此定位环11的直径应不大于铰接球51的最大宽度,避免铰接球51由定位环11处脱离。
在图10至图12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铰接球51具有用于避让导线的过线孔,该过线孔与底座20的导线通道25相连通。
为了规划铰接球51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环11的朝向铰接球51一侧的内环面上具有第一限位凸起,铰接球51的与定位环11配合的表面具有限位槽51a,第一限位凸起限位在限位槽51a内。由于第一限位凸起被止挡在限位槽51a内,因而限位槽51a限定了铰接球51的运动范围和运动轨迹。
优选地,限位槽51a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当然,该限位槽51a还可以是其他常规的形状。由于限位槽51a的形状不同,因而能够使铰接球51与定位环11相对转动时产生不同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识别部10可在斜上30度至斜下30度的范围内调节。
同样地,在图10至图12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50包括第一阻尼部52,第一阻尼部52设置在定位环11与铰接球51之间。由于在定位环11与铰接球51之间设置有第一阻尼部52,因而在保证铰接球51可有效转动的同时,还能增大定位环11与铰接球5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通过摩擦力保证识别部10的定位可靠性。
优选地,第一阻尼部52是O形橡胶圈,O形橡胶圈套设在铰接球51的外侧,并夹设在定位环11与铰接球51之间。
在图10中,连接组件50还包括与定位环11配合的压环53,压环53与定位环11同轴装配并形成限位空间,铰接球51限位在限位空间内。由于设置有压环53,因而当铰接球51安装到位后,通过将压环53扣设在铰接球51的外侧,可以使铰接球51有效限位在限位空间,避免铰接球51意外脱离,从而提高了人脸识别装置的角度调节可靠性。
优选地,为了提高连接组件50与识别部10的装配可靠性,连接组件50还包括卡接套筒56,卡接套筒56的第一端与铰接球51卡接(请参考图5和图9)。由于卡接套筒56的第一端与铰接球51卡接,因而增加了连接组件50的拆装可靠性,使人脸识别装置具有安装方便的特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50的第二端与底座20可枢转地连接(请参考图5和图9)。由于连接组件50的第二端与底座20可枢转地连接,因而有效增加了识别部10的运动自由度,提高了人脸识别装置的调节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中的识别部10可实现360度的旋转调节。
在图9、图13和图14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50的卡接套筒56的第二端与底座20可枢转地连接。不仅如此,连接组件50还包括第二阻尼部54,第二阻尼部54设置在卡接套筒56与底座20之间。由于在卡接套筒56与底座20之间设置有第二阻尼部54,因而有效增加了二者之间的运动摩擦力,从而通过摩擦力避免连接组件50随意转动,增加了连接组件50的连接、调节可靠性。
优选地,装配座26与卡接套筒56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安装座27与装配座26连接,装配座26具有贯通装配座26的厚度方向设置的导线孔26a,卡接套筒56的外壁与导线孔26a的内壁可枢转地连接。在图9、图13和图14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导线通道25、导线孔26a与卡接套筒56、铰接球51的过线孔均导通,从而保证识别部10内部的导线能够顺利由内部导引至底座20的外侧。
回看至图6和图7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卡接套筒56的孔壁上具有第二限位凸起,连接组件50包括与第二限位凸起止挡配合的限位件55,限位件55的第一端绕卡接套筒56的孔壁滑动;安装座27的朝向装配座26一侧的表面具有弧形导向凸起27b,限位件55的第二端具有与弧形导向凸起27b配合的滑槽。由于在卡接套筒56与安装座27之间设置了限位件55,因而当对识别部10进行调节时,限位件55能够有效限制卡接套筒56相对于装配座26的转动角度。
如图13和图14所示,连接组件50还包括套管57,套管57可枢转地设置在卡接套筒56的内部。由于在卡接套筒56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导引导线的套管57,因而提高了对导线的保护,从而保证了人脸识别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特别适用于在银行柜面使用,能够稳固地安装在防弹玻璃上面。还能应用在企事业机密部门、教育、监狱、金库等人脸识别身份安全认证相关等众多领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具有结构小巧、安装方便、操作可靠性高、使用可靠性好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外形美观,用户体验性好;
3.本实用新型中的镜片14采用亚克力材料,透光性好,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能够对光线和图像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了人脸识别装置的识别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具有导光调整部13,并设置有光源13c,提高了人脸识别装置的美观性;
5.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能够通过转动识别部10调节识别角度和范围,从而适应不同角度和身高人群的使用需求;
6.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具有第一阻尼部52和第二阻尼部54,因而使产品自身具有一定的阻尼特性,可在使用过程中保证产品的运动可靠性;
7.通过磁吸结构21的吸附特性使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待安装位置处,有效避免破坏待安装位置处的原有结构,提高了人脸识别装置的拆装可靠性;
8.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银行柜台的玻璃上的较低位置处以避免遮挡视线,由于底座20的安装面24为倾斜面,因而当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完毕后,识别部10可倾斜向上满足人脸识别要求;
9.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脸识别装置具有第一防磨部40,能够有效避免底座20划伤待安装位置处的表面;
10.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线通道25能够将导线由识别部10的内部导引至底座20的外侧,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11.限位件55与装配座26内壁的限位凸起配合,能够有效避免导线过度缠绕,从而保证了人脸识别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20),具有用于固定于待安装位置处的粘接结构、磁吸结构(21)或吸盘结构;
识别部(10),方向可调节地铰接在所述底座(20)上,所述识别部(10)包括摄像头(12)、镜片(14)和用于调节所述摄像头(12)的识别范围的导光调整部(13),所述导光调整部(13)设置在所述摄像头(12)的前端,所述镜片(14)设置在所述导光调整部(13)的前端,以通过调节所述导光调整部(13)的长度而改变所述摄像头(12)与所述镜片(14)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具有用于固定于待安装位置处的所述磁吸结构(21),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磁吸结构(21)配合的辅助磁吸结构(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一防磨部(40),所述第一防磨部(40)设置在所述底座(20)的朝向所述待安装位置处一侧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二防磨部,所述第二防磨部设置在所述辅助磁吸结构(30)的朝向所述磁吸结构(21)一侧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具有中空腔体(22),所述磁吸结构(21)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22)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包括相对设置的装配面(23)和安装面(24),所述装配面(23)与所述识别部(10)连接,所述安装面(24)朝向所述待安装位置所在的一侧,所述安装面(24)为倾斜面,所述安装面(24)与所述装配面(23)之间的距离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具有导线通道(25),所述导线通道(25)为所述底座(20)的内部通道,所述导线通道(25)沿所述底座(20)的装配面(23)的中部向所述底座(20)的周向外表面延伸并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包括:
装配座(26),所述装配座(26)与所述识别部(10)铰接;
安装座(27),所述安装座(27)与所述装配座(26)连接,所述装配座(26)具有贯通所述装配座(26)的厚度方向设置的导线孔(26a),所述装配座(26)的朝向所述安装座(27)一侧的表面具有与所述导线孔(26a)连通并向所述装配座(26)的周向边缘延伸的第一导线槽(26b),所述安装座(27)的朝向所述装配座(26)一侧的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线槽(26b)配合的第二导线槽(27a),所述第一导线槽(26b)、所述第二导线槽(27a)和所述导线孔(26a)形成导线通道(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50),所述连接组件(50)的第一端与所述识别部(10)铰接,所述连接组件(50)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2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0)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20)可枢转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部(10)的朝向所述底座(20)的第一端具有定位环(11),所述连接组件(50)包括铰接球(51),所述铰接球(5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环(11)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0)包括第一阻尼部(52),所述第一阻尼部(52)设置在所述定位环(11)与所述铰接球(51)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0)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环(11)配合的压环(53),所述压环(53)与所述定位环(11)同轴装配并形成限位空间,所述铰接球(51)限位在所述限位空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11)的朝向所述铰接球(51)一侧的内环面上具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铰接球(51)的与所述定位环(11)配合的表面具有限位槽(51a),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限位在所述限位槽(51a)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51a)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0)还包括卡接套筒(56),所述卡接套筒(56)的第一端与所述铰接球(51)卡接,所述卡接套筒(56)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20)可枢转地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0)还包括第二阻尼部(54),所述第二阻尼部(54)设置在所述卡接套筒(56)与所述底座(20)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包括:
装配座(26),所述装配座(26)与所述卡接套筒(56)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
安装座(27),所述安装座(27)与所述装配座(26)连接,所述装配座(26)具有贯通所述装配座(26)的厚度方向设置的导线孔(26a),所述卡接套筒(56)的外壁与所述导线孔(26a)的内壁可枢转地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套筒(56)的孔壁上具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连接组件(50)包括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止挡配合的限位件(55),所述限位件(55)的第一端绕所述卡接套筒(56)的孔壁滑动;
所述安装座(27)的朝向所述装配座(26)一侧的表面具有弧形导向凸起(27b),所述限位件(55)的第二端具有与所述弧形导向凸起(27b)配合的滑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0)还包括套管(57),所述套管(57)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卡接套筒(56)的内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调整部(13)包括:
调节件(13a);
环形导光柱(13b),所述环形导光柱(13b)与所述调节件(13a)位置可调节地连接以改变所述导光调整部(13)的整体长度;
光源(13c),所述光源(13c)设置在所述环形导光柱(13b)上。
CN201420679403.9U 2014-11-11 2014-11-11 人脸识别装置 Active CN204242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9403.9U CN204242201U (zh) 2014-11-11 2014-11-11 人脸识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9403.9U CN204242201U (zh) 2014-11-11 2014-11-11 人脸识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42201U true CN204242201U (zh) 2015-04-01

Family

ID=5277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79403.9U Active CN204242201U (zh) 2014-11-11 2014-11-11 人脸识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422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5626A (zh) * 2018-01-08 2018-05-18 嘉善精田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厂商id扬声器
CN109487483A (zh) * 2017-09-11 2019-03-19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7483A (zh) * 2017-09-11 2019-03-19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8055626A (zh) * 2018-01-08 2018-05-18 嘉善精田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厂商id扬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18022U (zh) 可穿戴智能视觉增强设备
US20150122852A1 (en) Portable support devic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565724B (zh) 一种用于平板设备的支架
CN204242201U (zh) 人脸识别装置
CN205318021U (zh) 分离式可穿戴智能视觉增强设备
CN204856947U (zh) 一种可移动式互动教学集成系统的支架
CN202868257U (zh) 平板电脑支架
CN205899229U (zh) 一种多媒体投影仪
CN211087794U (zh) 一种户外用防碰撞led显示屏
CN104500935B (zh) 一种智能化平板电脑支架
CN204559728U (zh) 一种电脑摄像头
CN209233918U (zh) 一种便携智能助视器
CN211286191U (zh) 一种玻璃幕墙的安装结构
US2023023584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frame
CN205510169U (zh) 磁铁手机支架
CN205015798U (zh) 一种带有摄像头且方便角度调节的显示屏
CN108076339B (zh) 一种视野可连续延展的ar设备及使用方法
CN205477168U (zh) 一种柜用平移门悬挂装置
KR20200058253A (ko) 위치조절이 구비된 돋보기 펜
CN203708329U (zh) 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摄像机
CN204201660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204627241U (zh) 门轴固定座改良结构
CN215705343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智慧黑板
US8773402B2 (en) Stylus having lens member
CN218634027U (zh) 一种可磁吸的具有翻折功能的手机屏幕补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