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38233U -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 Google Patents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38233U
CN204238233U CN201420666074.4U CN201420666074U CN204238233U CN 204238233 U CN204238233 U CN 204238233U CN 201420666074 U CN201420666074 U CN 201420666074U CN 204238233 U CN204238233 U CN 204238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yke
cofferdam
assembled moving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660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峰
周宜富
靳晓颖
贾洪涛
吴明芳
王烙斌
黄玉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206660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38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38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3823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江、河、湖的堤防工程的围堰,尤其是一种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它包括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相对一侧都设置有凹槽,互扣平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立柱的凹槽Ⅰ中,两个立柱的下端都安装有斜轨,两个斜轨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轴连接,立柱与斜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斜轨上侧设置有凹槽Ⅱ,互扣侧板的下端安装在凹槽Ⅱ内,互扣平板的上下两端两侧设置有加固片Ⅰ,互扣侧板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加固片Ⅱ。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汛期洪水发生险情时,及时进行阻水处理,能够避免险情的进一步恶化,并且本实用新型为组合式结构,不仅拆卸方便,而且能够重复利用,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江、河、湖的堤防工程的围堰,尤其是一种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背景技术
黄河流域由于泥沙淤积严重,河滩一般高出堤外3~5m,有的超过10m,形成“地上悬河”,加上大堤是在民埝的基础上逐渐加高培厚形成的,质量参差不齐,隐患多,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为消除隐患,增强工程的抗洪能力,黄河实行标准化堤防建设,在加固大堤的同时,在其两侧进行放淤固堤。现阶段,我国堤防工程存在的隐患主要包括动物的洞穴、腐烂植物形成的间隙、堤内的废井、暗沟、坟墓,及堤防自身建筑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堤防裂缝、冻土块、新旧堤的结合面、工段接头)等,大多数堤防在汛期,一旦遇到强度大、水位高的洪水考验后,堤防隐患将暴露无遗,加上受制于堤防监测技术等因素,导致我国的堤防安全还存在缺陷。
黄河下游是华北平原上的“悬河”,洪水全靠两岸大堤约束入海。现存大堤是在历史民埝的基础上不断培修而成的,基础条件复杂,且多是沙质土,抗冲防渗能力差,目前还有不少险点、隐患没有消除,一旦发生大洪水,不仅各类险情大量出现,而且险情发展很快。这些特点和情况决定了黄河防洪难度大,抢险任务重。
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御洪水和保障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设施和最后屏障。因为现有的堤防大多由民埝、旧堤经多次加高培厚而形成,隐患多、质量较差,1998年洪水后,国家投人巨资对长江、黄河等重大堤防进行除险加固,使一部分堤防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100年一遇,但由于我国堤防岸线长,加固任务还很艰巨。
2002年,王协亮等从黄河历史上发生较大洪水时堤防出现的险情来看,分析主要险情是大堤在高水位长时间作用下,堤基渗透稳定遭到破坏时发生的,如渗水、管涌、流土、液化等,大多发生在历史溃口处、古河道汇入处和堤后深塘处。另一类主要险情是堤身在洪水长期浸泡下,土体抗剪强度低,发生漏洞、裂缝、滑坡等险情,并提出了除险加固的对策。
2003年,郭全明等重点论述了黄河堤防险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经历年对黄河大堤险点、险段统计,包括老口门、管涌、渗水、裂缝、堤身残缺、堤身缺口、顺堤行洪7项,其中渗水变形占险点总数的46%以上,这说明渗透变形问题是黄河堤防的首要问题。截止2002年,采用放淤固堤、修筑前后戗、垂直截渗墙、锥探灌浆等措施,前后两次所编列的113处堤防险点已基本消除完毕。黄河堤防出险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标准化堤防的建成,黄河堤防安全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2009年,汪自力等对黄河下游堤防的安全进行了分析,提出堤防的安全涉及堤防本身、穿堤建筑物、河道整治工程等。黄河下游存在“二级悬河”,而且堤防多为沙性土构成,平时大多又不偎水,堤身、堤基存在的隐患难以显露,一旦洪水漫滩出槽,将可能引起渗水、崩塌等险情,对堤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有必要加强堤防安全监测预警工作。针对堤防隐患探测及安全监测、穿堤建筑物土石结合部渗水监测、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与监测、堤防安全评估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2010年,连惠瑶等通过调查,分析当前黄河下游堤防险点隐患的概况,提出以放淤固堤加固为主,当背河侧100m范围内有村庄时采用截渗墙,对分散的局部隐患采用压力灌浆等方法消除隐患,是保障黄河不决口的最有效的措施。
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这些国内与黄河堤防隐患及除险加固的相关的技术发展和实践积累,都为堤防的新的除险加固技术的继续深入研究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对黄河堤防工程隐患的分布、类型、原因等研究较为深入,对黄河堤防除险加固的方法研究,仍大多数集中在如何探测、排查、施工方法上。在具体的除险加固工程技术上,也集中截渗墙、前后戗工程、标准化堤防建设等方面,而且主要放在了汛后的加固工程处理上。
现有的技术方案之一放淤固堤,放淤固堤加固技术的优点是可帮宽堤防工程的断面,延长渗径长度,使其防渗效果好,稳定性强,有利于抗震,也便于以后的抗洪抢险,为抢险争取时间。通过长期放淤固堤,可减少河床中泥沙,加宽加高堤防工程,使黄河下游变为相对地下河,这是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战略措施。自20世纪70年代,黄河上就开始实施放淤固堤工程,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放淤施工工序简单,效率高,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能连续作业。放淤固堤加固的缺点是:堤防工程淤区和取土占用耕地,淤区取土多为沙土,若不及时妥善处理,极易产生沙化,导致淤筑区和周边地区的环境恶化,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淤区施工用水量大,施工用水需要排水出路,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现有的技术方案之二组织大型机械进行抢险,根据黄河下游堤防在高水位作用下容易发生的各种重大险情的状况,应选用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自卸汽车、铲运机等大型机械进行高强度的土石方作业。采用机械装运抛投,能够极大地加快抢险速度,减轻抢险人员的劳动强度,迅速控制住险情。据统计,用人工和机械配合方式抢险与传统人工方式比较,可提高抢险效率6-7倍,节省投资76%。在人和机械配合抢护重大险情时,指挥调度部门应充分考虑各种复杂情况,合理布置场地,在人员和机械的安排上进行优化组合。人工负责柳料的运输、纺织袋装土、捆抛柳枕等任务。机械设备用于加修前戗、后戗,运送土石料,抛投块石、铅丝笼及土袋等工作。在人员和机械配合技巧上,要优先选择人抢车休、车抢人休和轮抢轮休等方案。
对于河流堤防或土石坝坝坡在汛期出现破坏、裂缝和漏水等险情时,现有的除险加固方案主要是放於固堤和大型机械抢险,其主要缺点如下:
1.放於固堤主要在非汛期开展施工,对于汛期洪水时发生的险情,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无法及时进行阻水处理,不能减小水的楔形作用,不能避免险情进一步恶化。
2.对于堤防工程在汛期出现的险情,不能满足快速实施和方便操作的要求,不能达到使险情尽快控制,为除险加固赢得时间,尽快实施除险加固的后续补救措施等目的。
3.对于抢险时使用的纺织袋装土、捆抛柳枕等材料不能重复利用,而阻水效果有限,对于人工搬运抢险材料,费时费力,效果不佳。
4.在野外缺少动力的条件下,检测设备将无法稳定工作,使用上也比较复杂,不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由于在河流汛期,一方面在洪水干扰下很难施工,另一方面缺乏成熟的设备和技术障碍,不能在水中快速安全的开展相应的抢险作业,导致险情不能有效遏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河流汛期,一方面在洪水干扰下很难施工,另一方面缺乏成熟的设备和技术障碍,不能在水中快速安全的开展相应的抢险作业,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它包括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相对一侧都设置有凹槽,互扣平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立柱的凹槽Ⅰ中,两个立柱的下端都安装有斜轨,两个斜轨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轴连接,立柱与斜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斜轨上侧设置有凹槽Ⅱ,互扣侧板的下端安装在凹槽Ⅱ内,互扣平板的上下两端两侧设置有加固片Ⅰ,互扣侧板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加固片Ⅱ。
所述的加固片Ⅰ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的加固片Ⅱ的一端与立柱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斜轨活动连接。
所述的立柱下端设置凹槽Ⅲ,凹槽Ⅲ内安装有卡槽固定片,防水膜卷的中心轴两端安装在两个卡槽固定片中,防水膜的两侧嵌在斜轨内侧面的凹槽Ⅳ中。
所述的防水膜前端设置有导向片,导向片上安装有至少一根牵引绳索。
所述的固定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环,固定环内安装有固定桩。
所述的互扣平板与互扣侧板都是由由一端为凸台,另一端为凹槽Ⅴ的平板拼接而成,凸台与凹槽Ⅴ的长度相同,凹槽Ⅴ的两侧设置有橡胶止水带。
所述的防水膜为土工膜。
    所述的立柱与斜轨连接处设置有加固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汛期洪水发生险情时,及时进行阻水处理,能够避免险情的进一步恶化,并且本实用新型为组合式结构,不仅拆卸方便,而且能够重复利用,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互扣侧板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互扣平板组合示意图。
图7是土工膜卷与卡槽固定片组合示意图。
其中,1是立柱;2是斜轨;3是加固片;4是互扣侧板;5是互扣平板;6是固定桩;7是加固板;8是固定轴;9是土工膜;10是导向片;11是牵引绳索;12是中心轴;13是卡槽固定片;14是凸台;15是橡胶止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它包括两个立柱1,两个立柱1相对一侧都设置有凹槽Ⅰ,互扣平板5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立柱1的凹槽Ⅰ中,两个立柱1的下端都安装有斜轨2,两个斜轨2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轴8连接,立柱1与斜轨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斜轨2上侧设置有凹槽Ⅱ,互扣侧板4的下端安装在凹槽Ⅱ内,互扣平板5的上下两端两侧设置有加固片Ⅰ,互扣侧板4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加固片Ⅱ,使用加固片3增加围堰的刚度。形成了顶、底部敞开,正面侧面封闭的组合式围堰,该围堰在堤坡险情处进行搭设组装,并迅速形成一个阻水的封闭空间,保证了堤防临水坡险情面积较大时,可以实现顺水流方向围堰的延长,能够覆盖和包围住险情的位置和面积,从而避免了水流对险情的冲刷、渗漏等持续破坏。
加固片Ⅰ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1活动连接;所述的加固片Ⅱ的一端与立柱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斜轨2活动连接。
立柱1下端设置凹槽Ⅲ,凹槽Ⅲ内安装有卡槽固定片13,防水膜卷的中心轴12两端安装在两个卡槽固定片13中,防水膜的两侧嵌在斜轨2内侧面的凹槽Ⅳ中。在围堰组合形成后,将与河流洪水的动水形成有效隔离,从而在围堰内形成静水后,将拉动牵引绳索11,绳索11固定在土工膜9的最前端的导向片10上,向上进行牵引拉动,使土工膜9沿坡面能够移动,而且土工膜的两侧嵌在斜轨2的凹槽内,当土工膜向上牵引出水面,并到达固定轴8处时,将牵引绳索固定在固定桩6上。中心轴及土工膜可以根据险情的具体需要而进行安装或拆卸。
防水膜前端设置有导向片10,导向片10上安装有至少一根牵引绳索11,牵引绳索11的为防锈蚀的钢索。
固定轴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环,固定环内安装有固定桩6。围堰用固定桩6固定在堤坡上,防止其滑动或移动。
互扣平板5与互扣侧板4都是由一端为凸台14,另一端为凹槽Ⅴ的平板拼接而成,凸台14与凹槽Ⅴ的长度相同,凹槽Ⅴ的两侧设置有橡胶止水带15。
防水膜为土工膜。
    立柱1与斜轨2连接处设置有加固板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对于汛期洪水时发生的险情,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够及时进行阻水处理,有效的减小水的楔形作用,可以避免险情进一步恶化。
2.对于堤防汛期出现的险情,能够满足快速实施和方便操作的要求,达到使险情尽快控制,为除险加固赢得时间,从而达到尽快实施除险加固的后续补救措施等目的。
3.对于所有组合式移动围堰,所有的组成构件均能重复利用,且阻水效果较好,同时拆卸方便,省时省力,转运和移动快速,效果较好。
4.在野外缺少动力的条件下,所有的组成构件,包括立柱1、斜轨2、平板5、侧板4等,所有构成材料,可以选择钢材或预制钢筋混凝土,都可以灵活拆装,当在某处的堤防或土石坝的险情处理完之后,进行拆卸,方便收集和转运,然后到其他的工程或堤防出现险情时,再运输到相应的地方,进行现场组装就可以再次使用,组合式移动围堰能够稳定工作,使用上也比较简单方便。

Claims (8)

1.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相对一侧都设置有凹槽,互扣平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立柱的凹槽Ⅰ中,两个立柱的下端都安装有斜轨,两个斜轨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轴连接,立柱与斜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斜轨上侧设置有凹槽Ⅱ,互扣侧板的下端安装在凹槽Ⅱ内,互扣平板的上下两端两侧设置有加固片Ⅰ,互扣侧板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加固片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片Ⅰ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的加固片Ⅱ的一端与立柱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斜轨活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下端设置凹槽Ⅲ,凹槽Ⅲ内安装有卡槽固定片,防水膜卷的中心轴两端安装在两个卡槽固定片中,防水膜的两侧嵌在斜轨内侧面的凹槽Ⅳ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膜前端设置有导向片,导向片上安装有至少一根牵引绳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环,固定环内安装有固定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扣平板与互扣侧板都是由由一端为凸台,另一端为凹槽Ⅴ的平板拼接而成,凸台与凹槽Ⅴ的长度相同,凹槽Ⅴ的两侧设置有橡胶止水带。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膜为土工膜。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与斜轨连接处设置有加固板。
CN201420666074.4U 2014-11-10 2014-11-10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38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6074.4U CN204238233U (zh) 2014-11-10 2014-11-10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6074.4U CN204238233U (zh) 2014-11-10 2014-11-10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38233U true CN204238233U (zh) 2015-04-01

Family

ID=52767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66074.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38233U (zh) 2014-11-10 2014-11-10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382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2803A (zh) * 2014-11-10 2015-02-25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CN105350551A (zh) * 2015-11-27 2016-02-24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防洪涝围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2803A (zh) * 2014-11-10 2015-02-25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CN104372803B (zh) * 2014-11-10 2016-01-27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CN105350551A (zh) * 2015-11-27 2016-02-24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防洪涝围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2803B (zh)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CN104631475A (zh) 一种下穿河流浅埋暗挖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方法
CN105369784B (zh) 沟水处理排水洞结构和沟水处理排水方法
Adamo et al. Mosul dam the full story: Engineering problems
CN202989867U (zh) 一种废旧轮胎护面组合式钢结构谷坊
CN204238233U (zh) 堤防除险加固组合式移动围堰
CN113882322B (zh) 一种水下混凝土破损干室舱修复智能止水方法
CN101555692B (zh) 水上基坑降水取土施工方法
CN102912762B (zh) 桩群透水框架坝及其施工方法
DE102011052873A1 (de) Pumpspeicherwerk in einem Gewässer
CN106968227B (zh) 高拱坝导流洞永久堵头的检修布置结构及检修方法
CN108867569B (zh) 一种自然清淤的泥石流拦砂坝及其应用
CN103790223B (zh) 一种岩溶洼地排水系统
CN215977119U (zh) 一种水下混凝土破损干室舱修复智能止水装备
CN203188226U (zh) 防止地下室底板隆起、渗水的装置
CN206220172U (zh) 管式引水泵站
CN106436649A (zh) 一套控流技术及其系列装备
CN105256763A (zh) 一种竹排架结构的筑堤方法
CN210636421U (zh) 一种砂砾层基础上船闸导航墙桩基的水下掏空缺陷修复装置
CN113123358A (zh) 一种采煤不均匀沉降作用下船池变形防治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391910Y (zh) 堵口桁架
CN206784354U (zh) 一种u型套箱止水设备
CN203741976U (zh) 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
CN212612293U (zh) 一种骨架可拆卸抗漂浮阻水截渗毯
CN205062762U (zh) 一种土石坝的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2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