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37624U -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37624U
CN204237624U CN201420656839.6U CN201420656839U CN204237624U CN 204237624 U CN204237624 U CN 204237624U CN 201420656839 U CN201420656839 U CN 201420656839U CN 204237624 U CN204237624 U CN 204237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ification
water
well
ammonia nitrogen
aeration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568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培斌
沈来新
石维新
魏文侠
石建杰
程言君
付云升
宋云
王惠萍
刘永兵
李凤翀
李培中
王海见
丁峰
宫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WATER
Priority to CN2014206568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37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37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37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该集成系统包括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和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其中,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包括与包气带内的垃圾体紧邻的第一操作井以及布水管,布水管延伸至垃圾体下方,以湿润包气带位于垃圾体下方的部分。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包括抽水井、静态混合器以及注水井,抽水井和注水井均设置于垃圾体周围的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区内。地下水和碳源药剂在静态混合器内混合均匀后注入注水井。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包括泵以及布置在包气带内的至少一根溶液采集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非常好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水污染的严峻现状。

Description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生物处理技术,更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品等固废(垃圾体)的堆积会产生大量氨氮,而目前却未具有解决该问题的技术,导致氨氮逐渐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同时对其周边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威胁。
在自然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的污染形式主要以硝酸盐氮为主,还包括以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存在的氮,而受污染水体的氨氮叫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离子氨相对基本无毒。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如果长期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因此,研究人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很多促进氨氮硝化的技术以及促进硝氮反硝化的技术,然而,在这些技术中对包气带的氨氮硝化效果的监测却仍然是一个大难题。特别是为了更精确地监测包气带的氨氮硝化效果,需要在包气带原位进行包气带采样,因为不能破坏包气带结构,在原位进行包气带溶液采样和在线监测的难度相当大。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促进氨氮硝化的技术与促进硝氮反硝化的技术均为相互独立存在,在修复地下水污染时,单靠促进氨氮硝化或者单靠促进硝氮反硝化能够达到的修复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能够同时在原位进行增强硝化与增强反硝化,并且能够在原位进行包气带溶液采样和在线监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包括:
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该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包括与包气带内的垃圾体紧邻的第一操作井以及从所述第一操作井的井壁向所述垃圾体方向布置的至少一根布水管,所述布水管延伸至所述垃圾体下方,以湿润所述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下方的部分;
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该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包括用于抽取地下水的抽水井、静态混合器以及向地下水层注水的注水井,所述抽水井和所述注水井均设置于所述垃圾体周围的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区内;所述抽水井内设置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静态混合器的入水口;所述静态混合器的另一入口与药剂罐连接,所述药剂罐内容纳碳源药剂;所述抽水井内抽出的地下水和所述碳源药剂在所述静态混合器内混合均匀;所述静态混合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注水井的入水口;以及,
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该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包括泵以及布置在包气带内的至少一根溶液采集管,所述溶液采集管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导向部和采集部,该采集部具有中空空腔且所述采集部的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泵与所述采集部的中空空腔连通,所述溶液采集管布置于所述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下方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抽水装置与所述静态混合器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和第一流量计;所述药剂罐与所述静态混合器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计量泵和第二流量计;所述静态混合器与所述注水井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和第三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抽水井设置于地下水流的下游,所述注水井设置于地下水流的上游,所述垃圾体位于所述注水井与所述抽水井之间。
优选地,所述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监测井,所述监测井设置于所述注水井的下游。
优选地,所述溶液采集管以所述采集部向下倾斜的方式布置于包气带内,所述溶液采集管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至45°。
优选地,所述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高位水箱和分水器,所述高位水箱通过所述分水器分别与至少一根所述布水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第二操作井、第三操作井、空气压缩机和真空泵,所述第二操作井和所述第三操作井分别设于所述垃圾体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操作井向所述第三操作井方向设有至少一根进气管,所述第三操作井向所述第二操作井方向设有至少一根抽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通,所述抽气管与所述真空泵连通。
优选地,所述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多根从地面延伸至所述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下方的部分内的气体收集监测管。
优选地,每根所述气体收集监测管包括多根不同长度的气体收集分管,所述气体收集分管的下端插入不同的深度。
优选地,每根所述气体收集监测管的上端均一一对应地设于位于地面的多个防护井桩内,所述防护井桩包括能够打开和封闭的盖。
优选地,所述布水管的管壁上、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所述抽气管的管壁上、所述气体收集监测管的管壁上以及所述气体收集分管的中下段的管壁上均设有多个直径为0.3~0.7mm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对包气带的氧化还原电位进行监测的第一测定仪器以及对包气带的含水率、温度和电导率进行监测的第二测定仪器。
本实用新型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通过布水管向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下方的部分供水,而使得垃圾体下方的包气带为湿润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更有利于对氨氮的分解。在此同时采用注水井与抽水井联合运行的方式控制地下水的运移,从抽水井中抽取的地下水与碳源药剂在静态混合器中混合均匀注入注水井,通过注水井投放碳源药剂,抽水井进行抽水加速药剂在地下水污染区的扩散,所投加的碳源药剂可激活土著微生物而促进反硝化作用,将地下水中的硝态氮加速转变为气体除去。另外,采用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对包气带溶液进行原位监测,能够在不破坏包气带结构的情况下,更精确地监测包气带内的氨氮硝化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占地面积小,设施安装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且不需要在地面建立水处理设施。并且,投加的碳源药剂容易获取,价格低廉,地下水处理效果优良,无二次污染和其他副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水污染的严峻现状。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中反硝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中硝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A-A所截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的线B-B所截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采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收集监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个监测点的包气带溶液中氨氮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9是另一个监测点的包气带溶液中氨氮浓度变化和硝酸盐氮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操作井             2 第二操作井
3 布水管                 4 进气管
5 气体收集监测管         6 垃圾体
7 表土覆盖层             8 溶液采集管
9 第三操作井             10 抽气管
11 气体收集分管          12 采集部
13 导向部                14 安装孔
15 泥浆管                16 注水井
17 抽水井                18 监测井
19 静态混合器            20 药剂罐
21 抽水装置              22 计量泵
23 第二流量计            24 第一旁通阀
25 第一流量计            26 第三流量计
27 第二旁通阀            28 注水泵
29 真空泵                30 空气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地层从上往下依次为包气带和饱和带(地下水层)。另外,垃圾体所在的以及靠近垃圾体的区域以氨氮污染为主,该区域为氨氮污染区。而在氨氮污染区的外围区域的地下水以硝酸盐氮污染为主,该外围区域为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垃圾体6周围的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区”即指垃圾体6所在的氨氮污染区外围的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区。垃圾体6的上方覆盖有表土覆盖层7。碳源药剂是微生物生长一类营养物,其能够激活土著微生物而促进反硝化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包括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和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包括与包气带内的垃圾体6紧邻的第一操作井1以及从第一操作井1的井壁向垃圾体6方向布置的至少一根布水管3,布水管3延伸至垃圾体6下方,以湿润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包括用于抽取地下水的抽水井17、静态混合器19以及向地下水层注水的注水井16,抽水井17和注水井16均设置于垃圾体6周围的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区内。抽水井17内设置抽水装置21,抽水装置21的出水口连接静态混合器19的入水口;静态混合器19的另一入口与药剂罐20连接,药剂罐20内容纳碳源药剂;抽水井17内抽出的地下水和碳源药剂在静态混合器19内混合均匀;静态混合器19的出水口连接注水井16的入水口。如图5和图6所示,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包括泵以及布置在包气带内的至少一根溶液采集管8,溶液采集管8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导向部13和采集部12,该采集部12具有中空空腔且采集部12的壁上设有通孔,泵与采集部12的中空空腔连通,溶液采集管8布置于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布水管3向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供水,而使得垃圾体6下方的包气带为湿润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更有利于对氨氮的分解。在此同时采用注水井16与抽水井17联合运行的方式控制地下水的运移,从抽水井17中抽取的地下水与碳源药剂在静态混合器19中混合均匀注入注水井16,通过注水井16投放碳源药剂,抽水井17进行抽水加速药剂在地下水污染区的扩散,所投加的碳源药剂可激活土著微生物而促进反硝化作用,将地下水中的硝态氮加速转变为气体除去。另外,采用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对包气带溶液进行原位监测,能够在不破坏包气带结构的情况下,更精确地监测包气带内的氨氮硝化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占地面积小,设施安装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且不需要在地面建立水处理设施。并且,投加的碳源药剂容易获取,价格低廉,地下水处理效果优良,无二次污染和其他副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水污染的严峻现状。
其中,如图2所示,抽水装置21与静态混合器19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24和第一流量计25,其用于对进入静态混合器19内的水流量进行控制和计量,抽水装置21优选为潜水泵。药剂罐20与静态混合器19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计量泵22和第二流量计23,计量泵22用于将药剂罐20内的碳源药剂泵送至静态混合器19内,而第二流量计23用于对进入静态混合器19内的碳源药剂进行计量。静态混合器19与注水井16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27和第三流量计26,其用于对进入注水井16内的水流量进行控制和计量。其中,若静态混合器19与注水井16之间的距离过远,或者静态混合器19的出水口低于注水井16的入水口时,在静态混合器19与注水井16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还可以设置注水泵28,以辅助将静态混合器19内的水注入注水井16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抽水井17设置于地下水流的下游,注水井16设置于地下水流的上游,垃圾体6位于注水井16与抽水井17之间。通过将混合有碳源药剂的水注入上游的注水井16,能够使碳源药剂随着水流扩散至更广的范围,而更有利于原位增强反硝化作用,从而获得更好地治理地下水的硝酸盐氮污染。而将垃圾体6设置于注水井16与抽水井17之间,能够使垃圾体6硝化产生硝酸盐氮迅速地进一步反硝化成气体,防止硝酸盐氮扩散污染。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监测井18,监测井18设置于注水井16的下游。利用监测井18对修复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地调整碳源药剂的投放时间和投放量,使得原位增强反硝化的效果最大化,并且还能够防止碳源药剂的过量投放。
其中,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通过泵使多根布置于包气带内的溶液采集管8的采集部12内产生负压,而能够在原位进行包气带溶液采样和在线监测。通过对包气带溶液进行原位监测,能够在不破坏包气带结构的情况下,更精确地监测包气带内的氨氮硝化效果。
进一步地,采集部12优选为陶瓷多孔结构,而导向部13优选为实心结构,溶液采集管8优选以采集部12向下倾斜的方式布置于包气带内,溶液采集管8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夹角a可为15°至45°,从而使包气带溶液能够顺着导向部13流至采集部12,并被泵所产生的负压抽吸出来。进一步地,溶液采集管8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优选为25°。
其中,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高位水箱和分水器,高位水箱通过分水器分别与至少一根布水管3连通,从而能够对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进行均衡供水,而使得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的湿度均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第二操作井2、第三操作井9、设于第二操作井2内的空气压缩机30和设于第三操作井9内的真空泵29。第二操作井2和第三操作井9分别设于垃圾体6相对两侧,第二操作井2向第三操作井9方向设有至少一根进气管4,第三操作井9向第二操作井2方向设有至少一根抽气管10,进气管4与空气压缩机30连通,抽气管10与真空泵29连通。启动空气压缩机30和真空泵29,使得进气管4和抽气管10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流场,使得该空气流场中的微生物繁殖速度增加,以提高对垃圾体6所产生的氨氮的分解能力,从而能够减少垃圾体6产生的氨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多根从地面延伸至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内的气体收集监测管5。每根气体收集监测管5包括多根不同长度的气体收集分管11,气体收集分管11的下端插入不同的深度。并且,每根气体收集监测管5的上端均一一对应地设于位于地面的多个防护井桩内,防护井桩包括能够打开和封闭的盖。检测人员在进行气体采样时需先打开防护井桩的盖,然后将集气袋套于气体收集监测管5的上端进行气体采样。针对包气带中的O2、NO2、N2O、CO2的检测,通过气体收集监测管5每周进行两次气体采集,现场采样后快速检测,检测不同点位、深度的包气带气体浓度变化,判断通风效果及硝化反应程度。
另外,布水管3的管壁上、进气管4的管壁上、抽气管10的管壁上、气体收集监测管5的管壁上以及气体收集分管11的中下段的管壁上均优选设有多个直径为0.3~0.7mm的通孔(该多个通孔的直径均更优选为0.5mm),以便于管道内外的流体流通。
进一步地,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优选包括对包气带的氧化还原电位进行监测的第一测定仪器以及对包气带的含水率、温度和电导率进行监测的第二测定仪器。其中,第一测定仪器优选为ORP测定仪,第二测定仪器优选为水分温度电导率测量仪。并且,作为一种优选的本实施方式,在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按上、中、下三层分别设置一个在线监测探头,这些监测探头分别与ORP测定仪、水分温度电导率测量仪连接,每小时进行一次在线监测。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F1、在包气带内紧邻垃圾体6的位置挖第一操作井1,并从第一操作井1的井壁向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钻取安装孔14,将上述的溶液采集管8安装于安装孔14内,封闭安装孔14与溶液采集管8之间的间隙;
F2、在垃圾体6周围的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区内分别挖抽水井17和注水井16,在抽水井17内设置抽水装置21,使抽水装置21的出水口连接静态混合器19的入水口,并将静态混合器19与药剂罐20连接,药剂罐20内容纳碳源药剂,抽水井17内抽出的地下水和碳源药剂在静态混合器19内混合均匀后注入注水井16;
F3、向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间歇供水;
F4、通过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采集来自于包气带内的溶液,并对采集到的溶液进行检测。
采用上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方法,向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供水,而使得垃圾体6下方的包气带为湿润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更有利于对氨氮的分解。在此同时采用注水井16与抽水井17联合运行的方式控制地下水的运移,从抽水井17中抽取的地下水与碳源药剂在静态混合器19中混合均匀注入注水井16,通过注水井16投放碳源药剂,抽水井17进行抽水加速药剂在地下水污染区的扩散,所投加的碳源药剂可激活土著微生物而促进反硝化作用,将地下水中的硝态氮加速转变为气体除去。另外,采用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对包气带溶液进行原位监测,能够在不破坏包气带结构的情况下,更精确地监测包气带内的氨氮硝化效果。
其中,在步骤F1中将溶液采集管8安装于安装孔14后,将与泥浆泵连接的泥浆管15插入安装孔14与溶液采集管8之间的间隙中,开启泥浆泵向安装孔14与溶液采集管8之间的间隙内注浆而封闭该间隙,封闭完成后抽出泥浆管15。通过封闭安装孔14与溶液采集管8之间的间隙,而能够防止包气带内的空气被抽入采集部12内。
另外,在步骤F2中,抽水井17内的抽水装置21运行40h-60h后,停歇8天到10天,抽水装置21的运行速率为2~4t/h。抽水装置21运行时,投加碳源药剂,碳源药剂的投加速率为10~14L/min。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抽水井17内的抽水装置21运行48h后,停歇10天,抽水装置21的运行速率为3t/h。抽水装置21运行时,投加碳源药剂,碳源药剂的投加速率为12L/min。
其中,在步骤F3中,供水频率为每周一次,每次供水量为100~150L(其中,每次供水量优选为100L),供水速度为40~50L/h(其中,供水速度优选为50L/h)。
进一步地,在步骤F4中,对包气带中的三氮和总氮进行检测时,定期进行溶液采集,并进行现场检测。具体为,针对包气带中的三氮和总氮的检测,每周进行两次溶液采集,现场采样后快速检测来判断硝化反应进程。对包气带中的三氮、总有机碳和总氮进行检测时,定期进行溶液采集,并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具体为,针对包气带中的三氮、总有机碳和总氮的检测,每周进行一次溶液采集,现场取样后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并与现场快速检测的结果进行对照,来确定短程反硝化的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F5、在包气带内紧邻垃圾体6的位置挖第二操作井2和第三操作井9,且使第二操作井2和第三操作井9分别设于垃圾体6相对两侧,从第二操作井2向第三操作井9方向布置至少一根进气管4,从第三操作井9向第二操作井2方向布置至少一根抽气管10,将进气管4与空气压缩机30连通,将抽气管10与真空泵29连通;
F6、利用空气压缩机30和真空泵29向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间歇供气;
F7、利用多根从地面延伸至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内的气体收集监测管5原位对包气带气体进行监测。
其中,在步骤F6中,启动空气压缩机30和真空泵29,使得进气管4和抽气管10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流场,使得该空气流场中的微生物繁殖速度增加,以提高对垃圾体6所产生的氨氮的分解能力,从而能够减少垃圾体6产生的氨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具体地,在步骤F6中,注气量为4~5m3/h,空气压缩机30和真空泵29同时运行2~3h然后停止4~5h。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F6中,注气量优选为4m3/h,空气压缩机30和真空泵29同时运行2h然后停止4h。针对包气带中的O2、NO2、N2O、CO2的检测,通过气体收集监测管5每周进行两次气体采集,现场采样后快速检测,检测不同点位、深度的包气带气体浓度变化,判断通风效果及硝化反应程度。其中需注意的是,在供水时间与供气时间重合时,优选为先供水后供气。
另外,在步骤F7中,气体收集监测管5包括多根不同长度的气体收集分管11,气体收集分管11的下端插入不同的深度,而能够在原位实现对包气带气体的分层监测。
进一步地,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F8、利用第一测定仪器对包气带的氧化还原电位进行监测;
F9、利用第二测定仪器对包气带的含水率、温度和电导率进行监测。
通过第一测定仪器和第二测定仪器每小时进行一次在线监测,判断包气带内的硝化反应程度。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对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说明。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对本实用新型的包气带氨氮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及方法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说明。
以其中一个溶液采集管8的采集数据为例,如图8所示,在经过一个月的原位增强硝化(即人工强化)条件下,包气带溶液中氨氮由初始浓度92.3mg/L降低到49.3mg/L,发生了一定转化,总体上浓度呈下降趋势。
另外,如图9所示,以另一个溶液采集管8的采集数据为例,在经过一个月的原位增强硝化(即人工强化)条件下,包气带溶液中的氨氮浓度随时间逐步降低,由初始浓度72.7mg/L降低到52mg/L,同时硝酸盐氮浓度逐步升高,由初始浓度10.4mg/L降低到19.4mg/L,总氮浓度基本上不变。
上述实验数据说明氨氮在人工强化条件下,部分被氧化成硝酸盐。另外,亚硝酸盐物质作为反应中间产物,状态极不稳定,因此其浓度相对较低,基本上低于检出限。该现象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包气带氨氮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及方法已经初见成效,基本上与实验设计方向一致,即在提高土壤湿度和含氧量的条件下,促进氨氮快速转化为硝酸盐氮。
进一步地,对于初始硝酸盐氮浓度为66.7mg/L的地下水,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运行7天,投加碳源药剂总量为100kg,净化后硝酸盐氮浓度降低至20mg/L以下,处理效果达到75%。相比较而言,仅进行地下水原位反硝化处理,净化后硝酸盐氮浓度降低至20mg/L以下所需时间为15天,投加碳源药剂总量为100kg,处理效果达到65%。这一结果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非常好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效果,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水污染的严峻现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变化和变型,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及简单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其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包括:
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该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包括与包气带内的垃圾体(6)紧邻的第一操作井(1)以及从所述第一操作井(1)的井壁向所述垃圾体(6)方向布置的至少一根布水管(3),所述布水管(3)延伸至所述垃圾体(6)下方,以湿润所述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
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该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包括用于抽取地下水的抽水井(17)、静态混合器(19)以及向地下水层注水的注水井(16),所述抽水井(17)和所述注水井(16)均设置于所述垃圾体(6)周围的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区内;所述抽水井(17)内设置抽水装置(21),所述抽水装置(21)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静态混合器(19)的入水口;所述静态混合器(19)的另一入口与药剂罐(20)连接,所述药剂罐(20)内容纳碳源药剂;所述抽水井(17)内抽出的地下水和所述碳源药剂在所述静态混合器(19)内混合均匀;所述静态混合器(19)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注水井(16)的入水口;以及,
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该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包括泵以及布置在包气带内的至少一根溶液采集管(8),所述溶液采集管(8)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导向部(13)和采集部(12),该采集部(12)具有中空空腔且所述采集部(12)的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泵与所述采集部(12)的中空空腔连通,所述溶液采集管(8)布置于所述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装置(21)与所述静态混合器(19)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24)和第一流量计(25);所述药剂罐(20)与所述静态混合器(19)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计量泵(22)和第二流量计(23);所述静态混合器(19)与所述注水井(16)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27)和第三流量计(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井(17)设置于地下水流的下游,所述注水井(16)设置于地下水流的上游,所述垃圾体(6)位于所述注水井(16)与所述抽水井(1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监测井(18),所述监测井(18)设置于所述注水井(16)的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采集管(8)以所述采集部(12)向下倾斜的方式布置于包气带内,所述溶液采集管(8)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至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高位水箱和分水器,所述高位水箱通过所述分水器分别与至少一根所述布水管(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第二操作井(2)、第三操作井(9)、空气压缩机(30)和真空泵(29),所述第二操作井(2)和所述第三操作井(9)分别设置于所述垃圾体(6)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操作井(2)向所述第三操作井(9)方向设有至少一根进气管(4),所述第三操作井(9)向所述第二操作井(2)方向设有至少一根抽气管(10),所述进气管(4)与所述空气压缩机(30)连通,所述抽气管(10)与所述真空泵(29)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多根从地面延伸至所述包气带中位于垃圾体(6)下方的部分内的气体收集监测管(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气体收集监测管(5)包括多根不同长度的气体收集分管(11),所述气体收集分管(11)的下端插入不同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气体收集监测管(5)的上端均一一对应地设于位于地面的多个防护井桩内,所述防护井桩包括能够打开和封闭的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3)的管壁上、所述进气管(4)的管壁上、所述抽气管(10)的管壁上、所述气体收集监测管(5)的管壁上以及所述气体收集分管(11)的中下段的管壁上均设有多个直径为0.3~0.7mm的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还包括对包气带的氧化还原电位进行监测的第一测定仪器以及对包气带的含水率、温度和电导率进行监测的第二测定仪器。
CN201420656839.6U 2014-11-05 2014-11-05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 Active CN204237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6839.6U CN204237624U (zh) 2014-11-05 2014-11-05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6839.6U CN204237624U (zh) 2014-11-05 2014-11-05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37624U true CN204237624U (zh) 2015-04-01

Family

ID=52767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56839.6U Active CN204237624U (zh) 2014-11-05 2014-11-05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37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0375A (zh) * 2014-11-05 2015-02-25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0375A (zh) * 2014-11-05 2015-02-25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87865B2 (en) In-situ injection of soil and groundwater—high pressure rotary jet grouting in-situ remedi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3864263B (zh) 一种用于去除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循环井系统
KR101927947B1 (ko) 공압지중파쇄와 강제흡입추출을 통한 원위치 유류오염토양 정화장치
US10682680B2 (en) 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high pressure injection optimization remediation method for soil and groundwater
CN103630659B (zh) 地下水原位化学和生物修复模拟试验方法
CN203715452U (zh) 一种用于去除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循环井系统
CN102774965A (zh) 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原位修复系统
CN109867347A (zh) 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
CN205762951U (zh) 土壤及地下水原位注入——高压旋喷注射原位修复系统
CN113182335A (zh) 抽提驱动原位氧化修复系统
CN103613199B (zh) 一种氨氮污染地下水的修复装置
CN112028222A (zh) 一种地下水修复系统及其方法
CN202929029U (zh) 地下水原位化学和生物修复模拟试验装置
CN206936009U (zh) 一种土壤与地下水强化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装置
JP5711519B2 (ja) 地下水の浄化システムおよび地下水の浄化方法
CN113277577B (zh) 基于气泡脉动理论的地下水污染原位循环修复系统
CN204237624U (zh)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
CN104370375B (zh) 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及方法
CN106830579B (zh) 用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修复系统和方法
CN211284065U (zh) 一种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原位循环井簇修复系统
JP3051047B2 (ja) 土壌微生物を用いた汚染土壌の浄化方法及び浄化システム
KR20100022947A (ko) 수평형 수분 주입 및 매립가스 포집 시스템
CN204188603U (zh) 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与氨氮增强硝化系统
JP2011031187A (ja) 微生物浄化方法
CN202688099U (zh) 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原位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