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31612U - 插接孔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插接孔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31612U
CN204231612U CN201420620636.1U CN201420620636U CN204231612U CN 204231612 U CN204231612 U CN 204231612U CN 201420620636 U CN201420620636 U CN 201420620636U CN 204231612 U CN204231612 U CN 204231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arc surface
spliced eye
jack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206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思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206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31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31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316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插接孔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产品接口领域,解决的问题是使其插孔的方向能够进行调节。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插接孔包括:主体以及旋转体。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固定部,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圆弧面。旋转体包括第二连接部、旋转部,旋转部上设有插孔,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一圆弧面配合的第二圆弧面。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旋转连接,在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的滑动配合下,旋转体相对于主体旋转。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上述插接孔、主板以及导线。导线分别连接插孔与主板。插接孔的旋转体能够相对于主体旋转,使得插接孔的插孔的方向能够调节,使位于插头端上的导线相对电子设备的位置可调节化,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插接孔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接口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接孔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从接听电话、收发短信到听音乐、看视频等。在用户听音乐或看视频时,用户往往会用到耳机。在手机上设有用于插设耳机插头的耳机插孔,耳机插孔是固定设置在手机上的,其方向无法调节。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耳机插孔是固定设置在手机上的,当耳机接头插入耳机插孔内后,耳机接头处的耳机线只能在固定方向延伸,不能够自由移动。在手机放入口袋或包里的时候,位于耳机插头处的耳机线的方向可能会与口袋或包里面的空间相互挤压,容易导致耳机插头或耳机插孔损坏,适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接孔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使其插孔的方向能够进行调节,从而提高其适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插接孔包括:
主体,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圆弧面。
旋转体,其包括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插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弧面配合的第二圆弧面。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滑动配合下,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插接孔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为球面,
或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为轴面。
可选的,前述的插接孔及电子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为轴面时,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轴,所述第一圆弧面为所述轴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轴的两端。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轴套,所述第二圆弧面为所述轴套的内表面,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外壁上。
可选的,前述的插接孔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
所述旋转体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
在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触。
可选的,前述的插接孔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挡柱。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旋转体内的凹槽。
所述挡住位于所述凹槽内,在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预设角度时,所述挡柱与所述凹槽的侧壁抵触。
可选的,前述的插接孔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阻尼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插接孔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插孔为耳机插孔、数据线插孔或电源插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插接孔、主板以及导线。
所述插接孔包括:
主体,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圆弧面。
旋转体,其包括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插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弧面配合的第二圆弧面。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滑动配合下,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
所述主板以及导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的边角上设有容纳区。
所述插接孔设置在所述容纳区内,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导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板以及所述插孔。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插接孔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插接孔将插孔设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部上,旋转体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体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圆弧面的滑动配合下,设置有插孔的旋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使得所述插接孔的插孔的方向能够调节,从而使插入电子设备插孔内的插头的方向可以随着插孔的方向调节而调节,使位于插头端上的导线相对电子设备的位置可调节化,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插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上耳机的插孔方向无法调节、耳机接头处的耳机线只能在固定方向延伸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插接孔及电子设备,以在使其插孔的方向能够进行调节,从而提高其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接孔包括:
主体,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圆弧面。
旋转体,其包括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插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弧面配合的第二圆弧面。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滑动配合下,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上述的插接孔、主板以及导线。
所述主板以及导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的边角上设有容纳区。
所述插接孔设置在所述容纳区内,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导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板以及所述插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插接孔将插孔设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部上,旋转体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体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圆弧面的滑动配合下,设置有插孔的旋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使得所述插接孔的插孔的方向能够调节,从而使插入电子设备插孔内的插头的方向可以随着插孔的方向调节而调节,使位于插头端上的导线相对电子设备的位置可调节化,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用性。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插接孔及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插接孔,其包括:主体1以及旋转体2。所述主体1包括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连接的固定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第一圆弧面111。所述旋转体2包括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插孔2a,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弧面配合111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圆弧面111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滑动配合下,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的插接孔将插孔设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部上,旋转体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体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圆弧面的滑动配合下,设置有插孔的旋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使得所述插接孔的插孔的方向能够调节。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插接孔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为球面,使所述旋转体可以相对于所述主体做多方向的旋转。如图1所示,或者所述第一圆弧面111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为轴面,使所述旋转体可以相对于所述主体以所述轴面的轴线旋转。
具体的,为了便于生产,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插接孔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其中当所述第一圆弧面111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为轴面时,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为轴,所述第一圆弧面11为所述轴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部12设置在所述轴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轴套,所述第二圆弧面为所述轴套的内表面,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外壁上。这种结构的插接孔的结构较为简单,适于大批量的生产,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为了限定所述旋转体与所述主体之间的旋转角度,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插接孔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体1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13,所述旋转体2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21,在所述旋转体2相对于所述主体1旋转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3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1抵触。具体的,预设角度可采用90度,适用于安装在手机的直角边上。
具体的,为了便于生产,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插接孔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3为设置在所述主体1上的挡柱。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1为设置在所述旋转体2内的凹槽。所述挡住位于所述凹槽内,在所述旋转体2相对于所述主体1旋转预设角度时,所述挡柱与所述凹槽的侧壁抵触,使所述旋转体上的挡柱只能够在所述主体上的凹槽侧壁之间旋转,以限定所述所述旋转体与所述主体之间的旋转角度。
进一步的,为了保持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稳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插接孔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阻尼连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插接孔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插孔为耳机插孔、数据线插孔或电源插孔。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插接孔200、主板以及导线。所述插接孔200包括:主体以及旋转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圆弧面。所述旋转体包括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插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弧面配合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滑动配合下,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所述主板以及导线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所述壳体100的边角上设有容纳区。所述插接孔设置在所述容纳区内,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导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板以及所述插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出的电子设备的插接孔的插孔的方向能够调节,从而使插入电子设备插孔内的插头的方向可以随着插孔的方向调节而调节,使位于插头端上的导线相对电子设备的位置可调节化,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插接孔,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圆弧面;
旋转体,其包括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插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弧面配合的第二圆弧面;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滑动配合下,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为球面,
或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为轴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孔,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为轴面时,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轴,所述第一圆弧面为所述轴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轴的两端;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轴套,所述第二圆弧面为所述轴套的内表面,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插接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
所述旋转体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
在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挡柱;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旋转体内的凹槽;
所述挡柱位于所述凹槽内,在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预设角度时,所述挡柱与所述凹槽的侧壁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插接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阻尼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插接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孔为耳机插孔、数据线插孔或电源插孔。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插接孔、主板以及导线;
所述主板以及导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的边角上设有容纳区;
所述插接孔设置在所述容纳区内,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导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板以及所述插孔。
CN201420620636.1U 2014-10-24 2014-10-24 插接孔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31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20636.1U CN204231612U (zh) 2014-10-24 2014-10-24 插接孔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20636.1U CN204231612U (zh) 2014-10-24 2014-10-24 插接孔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31612U true CN204231612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29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2063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31612U (zh) 2014-10-24 2014-10-24 插接孔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31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98312U (zh) 带有充电数据功能的耳机装置
CN204441911U (zh) 一种无线充电保护壳
CN204231612U (zh) 插接孔及电子设备
CN206559062U (zh) 一种充电器
CN204062352U (zh) 绕线式便携通讯设备支架
CN103581779A (zh) 一种旋转耳机
CN203661249U (zh) 耳机转接头
CN203261453U (zh) 一种防盗耳机插接装置
CN207117728U (zh) 一种可360度旋转充电的手机支架
CN205071077U (zh) 终端线路转接头以及终端
CN206498053U (zh) 一种带耳机插孔的数据线
CN205179307U (zh) 音控耳机连接线
CN205847517U (zh) 一种便于整理的耳机插头
CN204720647U (zh) 一种插座
CN203839578U (zh) 一种翻转插头
CN204090105U (zh) 一种可折叠耳机
CN204271415U (zh) 主板上的usb连接器
CN204130845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3589368U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04390144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新型usb结构
CN204231625U (zh) 带收纳槽的耳机
CN204010680U (zh) 一种u盘
CN203387642U (zh) 一种可插耳机式耳机
CN204231626U (zh) 带收纳孔的耳机
CN206212239U (zh) 具有绕线结构的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