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29421U - 身份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身份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29421U
CN204229421U CN201420659497.3U CN201420659497U CN204229421U CN 204229421 U CN204229421 U CN 204229421U CN 201420659497 U CN201420659497 U CN 201420659497U CN 204229421 U CN204229421 U CN 204229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acquisition device
veins
recognizer
identity acqui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594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 Fresh Hundred Million Data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 Fresh Hundred Million Data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 Fresh Hundred Million Data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594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29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29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29421U/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1110 priority patent/WO2016070620A1/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4Vascular patterns
    • G06V40/145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身份获取装置,包含壳体,壳体的顶部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该身份获取装置还包含:扣合在壳体上用于封闭开口的盖板;其中,盖板和壳体构成身份获取装置的底座;该身份获取装置还包含:设置在盖板上用于获取用户手掌静脉图像的手脉识别器,和部分引入底座内与手脉识别器相连的电源数据线。同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时,用户只需将手掌摆放在底座上方即可,通过位于盖板上的手脉识别器来获取用户手掌的静脉图像,并由后台的服务器根据该图像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由于手掌的特征较多,相对于指纹采集来说其成像的质量要求也就相对较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对图像的识别难度,因此相对于指纹采集来说,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身份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身份获取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获取用户手掌信息的身份获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身份识别的场合越来越多,认证技术的种类也日渐多样化。目前主要的身份识别方法有射频卡认证、指纹认证等方式,广泛应用于信息中心、金融部门、星级宾馆、智能化小区等。并且,随着近几年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为了保证用户在移动支付时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采用身份识别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虽然射频卡不需要直接接触就可以进行认证过程,但容易发生丢失、损坏、被仿制等情况,影响到安全性和方便性。而在采用指纹识别时,由于指纹的特征较少,所以对成像质量的要求就相对较高,而目前国内的一些指纹采集装置,由于各种技术的原因,在采集指纹时,时常会出现报错现象或指纹无法识别的现象,因此影响到用户在实际使用时的使用感受。
所以,为了能够克服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提供一种全新的身份获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身份获取装置,以克服目前指纹识别所带了的诸多问题,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身份获取装置,包含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
所述身份获取装置还包含:扣合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盖板;其中,所述盖板和所述壳体构成所述身份获取装置的底座;
所述身份获取装置还包含: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用于获取用户手掌静脉图像的手脉识别器,和部分引入所述底座内与所述手脉识别器相连的电源数据线;
其中,所述盖板对应所述手脉识别器形成用于对所述手脉识别器进行定位的定位孔,所述手脉识别器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定位孔内;
所述壳体内正对所述盖板上的定位孔设有用于对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内的手脉识别器进行支撑的托架,并在所述盖板扣合在所述壳体上后,所述托架直接顶住所述手脉识别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身份获取装置由于是由壳体和盖板构成的底座,以及设置在盖板上的手脉识别器组成。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只需将手掌摆放在底座上方即可,通过位于盖板上的手脉识别器来获取用户手掌的静脉图像,并将相关图像发送到后台的服务器,由后台的服务器将该图像与预存的图像进行匹配,以此实现用户的身份识别。由于手掌的静脉位于体表之下,图样更为复杂,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做假的难度,表现也更为安全、稳定,并且由于用户手掌的静脉受温度和其它外部冲击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从而使其具有高验证的准确度,降低了报错的现象,同时由于手掌的特征较多,相对于指纹采集来说其成像的质量要求也就相对较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系统对图像的识别难度,因此相对于指纹采集来说,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另外,由于手脉识别器是设置在盖板的定位孔中,通过定位孔可将整个手脉识别器完美的隐藏在盖板之中,避免暴露在盖板外,从而确保不会对底座的外观造成影响,而承托架可对位于盖板定位孔内的指纹识别器进行支撑,以增强手脉识别器安装后的牢固性,避免用户在携带过程中,因外部施加在盖板上的压力导致手脉识别器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或所述盖板上开设用于将所述电源数据线引入所述底座内部的开口。通过开口可在不影响整个底座外观的情况下,能够方便的将电源数据线引入底座内部。
并且,所述开口的大小和形状分别与所述电源数据线的截面大小和形状相同。使得电源数据线在通过开口引入底座内后,可通过开口对电源数据线施加一定的卡合力,从而有效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因电源数据线受到过大的拉扯力而导致与手脉识别器之间出现脱离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为一个带有镂空的环状结构,且所述托架上还具有一个用于将所述电源数据线引入所述托架镂空处的缺口,从而使得整个身份获取装置在实际装配时,可通过缺口将电源数据线引入托架的镂空处,使得电源数据线与手脉识别器之间的连接更为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为一个能够贴合用户手掌掌心的曲形板,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盖板的一侧的形状与所述盖板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使得用户在手持身份获取装置的过程中,盖板能够与用户的手掌完美贴合,使得用户在握持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用户手持携带。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进行密封。通过密封圈可增强壳体与盖板之间扣合后的密封性,使其在使用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防滑垫抵住台面,且所述防滑垫可采用例如橡胶、硅胶等防滑材料进行制作,以此保证底座能够与台面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有效降低身份获取装置掉落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一个用于将所述壳体竖直固设在墙体上的支架。通过支架来提高底座在与墙体进行安装后的牢固性,防止底座从墙体上出现掉落现象。
并且,为了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所述手脉识别器包含摄像头或红外探测器、与所述摄像头或红外探测器连接的处理器。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摄像头或红外探测器捕捉用户手掌的静脉图像,并将相关图像信息上传给处理器,由处理器将获得的图像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发送打后台的服务器,以此实现整个手脉识别器的图像处理。而所述电源数据线的接口可采用USB接口或串口COM接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身份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身份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身份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掌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身份获取装置,如图1所示,包含壳体1,壳体1的顶部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本实施方式的身份获取装置还包含:扣合在壳体1上用于封闭开口的盖板3。其中,盖板3和壳体1构成身份获取装置的底座。
本实施方式的身份获取装置还包含:设置在盖板3上用于获取用户手掌静脉图像的手脉识别器4,和部分引入底座内与手脉识别器4相连的电源数据线(图中未标示)。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的身份获取装置由于是由壳体1和盖板3构成的底座,以及由设置在盖板3上的手脉识别器4组成。使得整个身份获取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只需将手掌摆放在底座的上方即可,通过位于盖板3上的手脉识别器4来获取用户手掌的静脉图像,并将相关图像发送到后台的服务器,由后台的服务器将该图像与预存的图像进行匹配,以此实现用户的身份识别。由于手掌的静脉位于体表之下,图样更为复杂,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做假的难度,表现也更为安全、稳定,并且由于用户手掌的静脉受温度和其它外部冲击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从而使其具有高验证的准确度,降低了报错的现象,同时由于手掌的特征较多,相对于指纹采集来说其成像的质量要求也就相对较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系统对图像的识别难度,依次相对于指纹采集来说,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壳体1或盖板3上还开设有一个用于将电源数据线引入底座内部的开口6,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6是开设在壳体1上的。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通过开口6可方便的将电源数据线引入至底座内。并且,为了保证电源数据线与手脉识别器4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上的开口6的大小和形状分别与电源数据线的截面大小和形状相同,使得电源数据线在通过开口6引入至底座内后,可通过开口6对电源数据线施加一定的卡合力,从而有效避免了用户在使用时,因电源数据线受到过大的拉扯力而导致与手脉识别器4之间出现脱离的现象。
另外,为了防止身份获取装置在使用时,因人为因素掉落到地面上,给手脉识别器4造成损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在壳体1的底部设置防滑垫(图中未标示),通过防滑垫抵住台面,且该防滑垫可采用例如橡胶、硅胶等防滑材料进行制作,以此保证底座1能够与台面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有效降低身份获取装置掉落的风险。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将整个壳体1的底部采用防滑材料进行制作,从而可在保证底座具有一定摩擦力的同时,还不会对底座的整体外观造成过多影响。
另外,为了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身份获取装置当作门禁系统进行使用,还可在壳体1的底部设置一个用于将壳体1竖直固设在墙体上的支架(图中为标示),通过支架来提高底座在与墙体进行安装后的牢固性,防止底座从墙体上出现掉落现象。
并且,为了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手脉识别器4可采用摄像头或红外探测器,而电源数据线的接口可采用USB接口或串口COM接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手脉识别器4仅以摄像头和红外探测器为例进行说明,而电源数据线的接口也仅以USB接口和COM接口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手脉识别器4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识别设备进行代替,而电源数据线的接口也可采用其他的接口进行代替,在此就不再进行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身份获取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2所示,盖板3对应手脉识别器4形成用于对手脉识别器4进行定位的定位孔(图中未标示),手脉识别器4设置在盖板3的定位孔内,通过定位孔对手脉识别器4在盖板3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通过定位孔可使得整个手脉识别器4可以有效的隐藏在盖板3之中,避免暴露在盖板3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底座的一体性,使得整个底座的外观更加简洁。
并且,如图2所示,在壳体1内正对盖板3上的定位孔设有用于对设置在定位孔内的手脉识别器4进行支撑的托架7,并在盖板3扣合至壳体1上后,托架7可直接顶住手脉识别器4。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设置在壳体1内的托架7对安装在盖板3定位孔内的手脉识别器4进行支撑,以增强手脉识别器4安装后的牢固性,避免用户在携带过程中,因外部施加在盖板上的压力导致手脉识别器的损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7为一个带有镂空的环状结构,且托架7上还具有一个用于将电源数据线引入托架7镂空处的缺口8,从而使得整个身份获取装置在实际装配时,可通过缺口8将电源数据线引入托架7的镂空处,因此使得电源数据线与手脉识别器4之间的连接更为方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3为一个能够贴合用户手掌掌心带有曲面的曲形板,而壳体1连接盖板3的一侧的形状与盖板3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使得用户在手持身份获取装置时,盖板3能够与用户的手掌完美贴合,使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用户手持携带。
另外,为了能够使得盖板3与壳体1扣合后具有较强的密封性能,可在盖板3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处加装密封圈(图中未标示)进行密封。通过密封圈来增强壳体1与盖板3之间扣合后的密封性,使得整个身份获取装置在使用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身份获取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板3上还设有一个用于承托用户手掌的掌托9。
具体的说,如图5和图6所示,该掌托9具有一个镂空部10,且该镂空部10的形状与盖板3上定位孔的形状相同,并且该镂空部10的边缘向外凸起形成一圈用于插入盖板3定位孔内的环状嵌入部11。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适当加大定位孔的直径,使得手脉识别器4与定位孔之间形成一圈能够被盖板3的环状嵌入部9-4插入的环状槽体(图中未标示),在装配时,可将盖板3的嵌入部9-4直接插入该环状槽体中,从而使得位于定位孔内的手脉识别器4能够从盖板3上的镂空部10中完全暴露出来。用户在使用时,只需将手掌放置在掌托9上即可,通过掌托9对用户的手掌进行支撑,以避免手脉识别器4在获取用户手掌的静脉图像时,因手掌抖动而造成的成像失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脉识别器4在获取用户手掌静脉图像时的准确率。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掌托9制作成一半圆形的结构,使得整个掌托9的两端分别构成用于支撑手指的第一承托部9-1和用于支撑手腕的第二承托部9-2,其中第一承托部上形成多个用于放置手指的内凹面9-3,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凹面的数量为3个,分别对应用户的十指、中指和无名指,由此使得整个掌托9在对用户的手掌进行承托时能够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可以对手掌提供更好的支撑力,进一步降低了手脉识别器4在获取用户手掌静脉图像时,手掌出现抖动现象的概率。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身份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
所述身份获取装置还包含:扣合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盖板;其中,所述盖板和所述壳体构成所述身份获取装置的底座;
所述身份获取装置还包含: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用于获取用户手掌静脉图像的手脉识别器,和部分引入所述底座内与所述手脉识别器相连的电源数据线;其中,所述盖板对应所述手脉识别器形成用于对所述手脉识别器进行定位的定位孔,所述手脉识别器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定位孔内;
所述壳体内正对所述盖板上的定位孔设有用于对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内的手脉识别器进行支撑的托架,并在所述盖板扣合在所述壳体上后,所述托架直接顶住所述手脉识别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盖板上开设用于将所述电源数据线引入所述底座内部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身份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大小和形状分别与所述电源数据线的截面大小和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设有防滑垫抵住台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竖直固设在墙体上的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为一个带有镂空的环状结构,且所述托架上还具有一个用于将所述电源数据线引入所述托架镂空处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一个能够贴合用户手掌掌心的曲形板,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盖板的一侧的形状与所述盖板的形状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份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身份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脉识别器包含摄像头或红外探测器、与所述摄像头或红外探测器连接的处理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身份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数据线的接口为USB接口或串口COM接口。
CN201420659497.3U 2014-11-05 2014-11-05 身份获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9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9497.3U CN204229421U (zh) 2014-11-05 2014-11-05 身份获取装置
PCT/CN2015/081110 WO2016070620A1 (zh) 2014-11-05 2015-06-09 身份获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9497.3U CN204229421U (zh) 2014-11-05 2014-11-05 身份获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29421U true CN204229421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27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5949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9421U (zh) 2014-11-05 2014-11-05 身份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29421U (zh)
WO (1) WO20160706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0620A1 (zh) * 2014-11-05 2016-05-12 亿百葩鲜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身份获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6987B (zh) * 2007-12-25 2011-05-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线掌纹、手掌静脉图像身份识别方法及其专用采集仪
CN101493884B (zh) * 2008-01-24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多光谱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CN202887212U (zh) * 2012-10-10 2013-04-17 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掌静脉采集装置
CN203102317U (zh) * 2013-01-24 2013-07-31 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掌静脉采集与识别装置
CN204229420U (zh) * 2014-11-05 2015-03-25 亿百葩鲜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手掌静脉图像获取装置
CN204229421U (zh) * 2014-11-05 2015-03-25 亿百葩鲜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身份获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0620A1 (zh) * 2014-11-05 2016-05-12 亿百葩鲜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身份获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70620A1 (zh)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3742A (zh) 智能挂锁、智能挂锁的开锁方法及智能挂锁系统
CN204229420U (zh) 手掌静脉图像获取装置
CN105093911B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029760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229421U (zh) 身份获取装置
CN102624742A (zh) 一种增强移动设备和家庭智能终端之间通信安全的方法
CN207513345U (zh) 一种组合式隐藏滑盖指纹锁
CN206471250U (zh) 防水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9610108U (zh) 一种智能指纹解锁雨伞
CN205122939U (zh) 一种传输电能和数据的装置
CN103593596A (zh) 一种用于采集外部生物特征的usb key
CN201805553U (zh) 一种无线数据卡
CN204206662U (zh) 有防水结构的手持终端机
CN204576518U (zh) 指纹加密装置
CN204206666U (zh) 一种温感变色的手持电子设备
CN204166902U (zh) 一种多功能u盘装置
CN202524458U (zh) 基于指纹与导航键重合的手机信息安全保护系统
CN205864525U (zh) 一种通过压力传感器及计时器进行解锁的手机
CN205121588U (zh) 移动终端虹膜采集装置、识别装置及识别系统
CN208477570U (zh) 一种通过蓝牙控制加密的u盘
CN211653700U (zh) 带有移动无线上网功能与加密狗功能的移动存储设备
CN212130178U (zh) 智能锁防水主板组件
CN206162539U (zh) 置于usb内部和usb插口表面的指纹解锁装置
CN109717564A (zh) 一种智能指纹解锁雨伞及其设置使用方法
CN107203486A (zh)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专用计算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24

Address after: 200131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Chines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168 Mei Sheng Road 7 South Building Room S705-9A

Patentee after: Zhouji (Shanghai) Electronic Commer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18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Shen Mei Road 99 Lane No. 1-9 Building 1 room 485

Patentee before: GENUIN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6

Address after: 201209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Road No. 1398 Building 1 room 101A

Patentee after: DEEPBLU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31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Chines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168 Mei Sheng Road 7 South Building Room S705-9A

Patentee before: Zhouji (Shanghai) Electronic Commerce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