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6391U - 一种天然竹筒音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然竹筒音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06391U CN204206391U CN201420690507.XU CN201420690507U CN204206391U CN 204206391 U CN204206391 U CN 204206391U CN 201420690507 U CN201420690507 U CN 201420690507U CN 204206391 U CN204206391 U CN 2042063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rical shell
- bamboo tube
- audio amplifier
- median septum
- loudspea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天然竹筒音箱,包括筒体和喇叭,所述筒体是用两端开口的空心竹筒制成的,所述喇叭固定在中隔板上,固定有所述喇叭的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筒体内,在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顶底盖和第二顶底盖。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音质较好的、而且又轻便携带的、自然环保的、有效地结合了工艺品的美感和音箱的功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箱,尤其是涉及一种用天然竹筒制作的音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音箱的筒体选用的材料一般都是木材或者塑料,塑料是密度小而轻的材质,因此容易使得音箱音质颤音大,音效不好;木材则密度大音效较好但是体积过大而厚重,不方便携带安装;因此,一种竹制音箱应运而生。由于竹子的茎的横切面是由维管束构成,竹子纤维排列紧密、整齐且走向一致,因此,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厚度,对于制作音箱来说是十分理想的材料。而且竹子生长速度快,相对于木材而言,它是容易生长的且繁殖速度快的,因此可以大量满足人们使用竹子做音箱。
音箱的音质一直是人们对音箱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而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享受,人们对音箱的外观上的要求的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音箱的可摆设性的,以及作为工艺品的一种美感,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音箱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塑料外壳的音箱一旦损坏丢弃,塑料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一个方面是塑料外壳的音箱太过千篇一律,没有特殊性和工艺性而言,而且音质有待提高;木质音箱虽然环保,但是过于笨重,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向社会提供一种音质较好的、而且又轻便携带的、自然环保的、有效地结合了工艺品的美感和音箱的功能的天然竹筒音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天然竹筒音箱,包括筒体和喇叭,所述筒体是用两端开口的空心竹筒制成的,所述喇叭固定在中隔板上,固定有所述喇叭的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筒体内,在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顶底盖和第二顶底盖。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隔板上设有喇叭孔,所述筒体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出音孔,所述喇叭的喇叭口固定在所述中隔板上的所述喇叭孔处,所述中隔板固定在所述筒体内,且使得所述喇叭的喇叭口对应于所述第一出音孔的位置。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一端开口是倾斜的,所述中隔板上设有喇叭孔,所述第一顶底盖设在倾斜的开口处,所述第一顶底盖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出音孔,所述喇叭的喇叭口固定在所述中隔板上的所述喇叭孔处,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筒体的倾斜开口处,且使得所述喇叭的喇叭口对应于所述第二出音孔的位置,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倾斜开口基本平行。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是由竹筒剖切出来的半竹筒制成的,其径向截面为弧型。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侧壁或所述第二顶底盖上还设有通气孔。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内还设有隔音板。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外周表面是打蜡抛光面或所述筒体的外周表面上设有透明漆层。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外周表面设有用丝印、转印、镭雕或/和烫画工艺加工而成的文字或/和图案。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外径在55-80mm之间选择, 所述筒体的高度在100-300mm之间选择。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喇叭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主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筒体是用两端开口的空心竹筒制成的,所述喇叭固定在中隔板上,固定有所述喇叭的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筒体内,在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顶底盖和第二顶底盖的结构,选用竹筒材质作为音箱筒体,由于竹子的茎的横切面是由维管束构成,竹子纤维排列紧密、整齐且走向一致,因此,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厚度,自然环保、耐用而且音效好,又轻便携带;所述喇叭固定在中隔板上,再将固定有所述喇叭的所述中隔板置于所述筒体内,再分别盖上所述第一顶底盖和第二顶底盖,这样能巧妙地将所述音箱制作成一个竹筒工艺品,外观大方而且融合了工艺性和音箱的功能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音质较好的、而且又轻便携带的、自然环保的、有效地结合了工艺品的美感和音箱的功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沿A-A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支撑脚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另外一种实施例的支撑脚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7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先参见图1,图1所揭示的为一种天然竹筒音箱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天然竹筒音箱,包括筒体1和喇叭2,所述筒体1是用两端开口的空心竹筒制成的,所述喇叭2固定在中隔板3上,固定有所述喇叭2的所述中隔板3设于所述筒体1内,在所述筒体1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顶底盖41和第二顶底盖42。选用竹筒材质作为音箱材料,自然环保且音效好,又轻便携带;所述喇叭2固定在所述中隔板3上,再将固定有所述喇叭2的所述中隔板3置于所述筒体1内,再分别盖上所述第一顶底盖41和第二顶底盖42,这样能巧妙地将所述音箱制作成一个竹筒工艺品,外观大方而且融合了工艺性和音箱的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音效更好,所述中隔板3上设有喇叭孔111,所述筒体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出音孔112,所述喇叭2的喇叭口22固定在所述中隔板3上的所述喇叭孔111处,所述中隔板3固定在所述筒体1内,且使得所述喇叭2的喇叭口22对应于所述第一出音孔112的位置。接通电源时,所述喇叭2纸盆振动发声,声音经所述第一出音孔112传出,外界的人听到声音。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音质,所述筒体1的侧壁11上还设有通气孔14。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声音沿其他方向传播影响音质,所述筒体1内还设有隔音板15。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天然竹筒音箱受潮发霉而影响音箱的寿命,所述筒体1的外周表面是打蜡抛光面或所述筒体1的外周表面上设有透明漆层(不可见),所述打蜡抛光面或透明漆层可以有效地阻止空气以及空气中水分渗入到所述筒体1。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得所述筒体1外表更加富有美感,所述筒体1的外周表面设有用丝印、转印、镭雕或/和烫画工艺加工而成的文字或/和图案。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精致便携,所述筒体1的外径在55-80mm之间选择, 所述筒体1的高度在100-300mm之间选择。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更广,所述喇叭2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主机连接。所述筒体1的侧壁11上还设有电线孔16,电线17一端连接所述喇叭2,另一端从所述电线孔16中引出与外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筒体1的一端开口是倾斜的,所述中隔板3上设有喇叭孔111,所述第一顶底盖41设在倾斜开口处,所述第一顶底盖4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出音孔113,所述喇叭2的喇叭口22固定在所述中隔板3上的所述喇叭孔111处,所述中隔板3设于所述筒体1的倾斜的开口处,且使得所述喇叭2的喇叭口22对应于所述第二出音孔113的位置,所述中隔板3与所述倾斜的开口基本平行。所述筒体1的一端开口是倾斜的开口,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具美感(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将所述筒体1的另外一端开口也设置成倾斜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第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筒体1是用两个两端开口的空心竹筒首尾相接而成的,在所述中隔板3上同时设置两个所述喇叭口22,固定两个所述喇叭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隔板上固定的两个喇叭可以是大小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相同的)。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方便搁置所述天然竹筒音箱,还包括底座9,所述底座9是由竹筒剖切出来的半竹筒制成的,其径向截面为弧型(如图5、图6所示)。所述底座9上设有母扣91,所述筒体1上设有与所述母扣91相对应的子扣92,所述底座9与所述筒体1是通过所述母扣91与所述子扣92的相互扣合连接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第四种实施方式与第二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心竹筒的两端开口均是平直开口,所述空心竹筒呈水平放置;所述通气孔14设在所述第二顶底盖42上。
为了方便搁置所述天然竹筒音箱,还包括底座9,所述底座9是由竹筒剖切出来的半竹筒制成的,其径向截面为弧型(如图5、图6所示)。所述底座9上设有母扣91,所述筒体1上设有与所述母扣91相对应的子扣92,所述底座9与所述筒体1是通过所述母扣91与所述子扣92的相互扣合连接的。
Claims (10)
1.一种天然竹筒音箱,包括筒体(1)和喇叭(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是用两端开口的空心竹筒制成的,所述喇叭(2)固定在中隔板(3)上,固定有所述喇叭(2)的所述中隔板(3)设于所述筒体(1)内,在所述筒体(1)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顶底盖(41)和第二顶底盖(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竹筒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3)上设有喇叭孔(111),所述筒体(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出音孔(112),所述喇叭(2)的喇叭口(22)固定在所述中隔板(3)上的所述喇叭孔(111)处,所述中隔板(3)固定在所述筒体(1)内,且使得所述喇叭(2)的喇叭口(22)对应于所述第一出音孔(112)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竹筒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一端开口是倾斜的,所述中隔板(3)上设有喇叭孔(111),所述第一顶底盖(41)设在倾斜的开口处,所述第一顶底盖(4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出音孔(113),所述喇叭(2)的喇叭口(22)固定在所述中隔板(3)上的所述喇叭孔(111)处,所述中隔板(3)设于所述筒体(1)的倾斜的开口处,且使得所述喇叭(2)的喇叭口(22)对应于所述第二出音孔(113)的位置,所述中隔板(3)与所述倾斜的开口基本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竹筒音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9),所述底座(9)是由竹筒剖切出来的半竹筒制成的,其径向截面为弧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天然竹筒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侧壁(11)或所述第二顶底盖(42)上还设有通气孔(1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天然竹筒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还设有隔音板(1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天然竹筒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周表面是打蜡抛光面或所述筒体(1)的外周表面上设有透明漆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天然竹筒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周表面设有用丝印、转印、镭雕或/和烫画工艺加工而成的文字或/和图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天然竹筒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径在55-80mm之间选择, 所述筒体(1)的高度在100-300mm之间选择。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天然竹筒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2)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主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90507.XU CN204206391U (zh) | 2014-11-18 | 2014-11-18 | 一种天然竹筒音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90507.XU CN204206391U (zh) | 2014-11-18 | 2014-11-18 | 一种天然竹筒音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06391U true CN204206391U (zh) | 2015-03-11 |
Family
ID=52664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90507.XU Active CN204206391U (zh) | 2014-11-18 | 2014-11-18 | 一种天然竹筒音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0639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5039B (zh) * | 2016-04-18 | 2018-02-11 | 萬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 喇叭音箱 |
-
2014
- 2014-11-18 CN CN201420690507.XU patent/CN20420639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5039B (zh) * | 2016-04-18 | 2018-02-11 | 萬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 喇叭音箱 |
US10231040B2 (en) | 2016-04-18 | 2019-03-12 | Hsiu-Ping Lin | Speake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26196A (zh) | 声响产生系统、声响收录系统、声响产生方法、声响收录方法、声响调整方法、声响调整程序、声场调整系统、扬声器基座、家具、扬声器箱以及扬声器装置 | |
CN204206391U (zh) | 一种天然竹筒音箱 | |
CN103200473A (zh) | 一种集成功放于一体的音箱 | |
CN103581792A (zh) | 多重360度发声的共振便携式音响 | |
CN107690107A (zh) | 一种组合式无线音箱 | |
CN202818570U (zh) | 多重360度发声的共振便携式音响 | |
CN205356675U (zh) | 自适应旋转扬声器 | |
CN203691609U (zh) | 一种同轴单元组合设计木质音箱 | |
CN204206462U (zh) | 一种扩音座 | |
CN209151309U (zh) | 一种小箱体大声压三分频中高音同轴音箱 | |
CN202961886U (zh) | 一种具有语音功能的玩具平板机 | |
CN203912122U (zh) | 一种风扇喷泉音箱 | |
CN208940140U (zh) | 一种互联网式的木质音响 | |
CN201054745Y (zh) | 一种平板画框音箱 | |
CN207427376U (zh) | 一种一体式线性阵列音箱 | |
CN204350266U (zh) | 一种有源音箱结构 | |
CN207427415U (zh) | 一种一体式线性阵列音箱 | |
CN205987339U (zh) | 一种终端 | |
CN219555145U (zh) | 一种双面显示的智能透明音箱 | |
CN202514054U (zh) | 平板音响发音板 | |
CN209235188U (zh) | 一种隐藏式播放器桌子 | |
CN221769701U (zh) | 一种蓝牙音响画框 | |
CN201805536U (zh) | 英语诵读超重低音音箱 | |
CN213609790U (zh) | 一种可拆卸的听音盒 | |
CN218734945U (zh) | 一种聚声喇叭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