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91302U -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 Google Patents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91302U
CN204191302U CN201420523820.4U CN201420523820U CN204191302U CN 204191302 U CN204191302 U CN 204191302U CN 201420523820 U CN201420523820 U CN 201420523820U CN 204191302 U CN204191302 U CN 204191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divider
main body
chute
major trough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238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5238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91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91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913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属于栽培设施领域,特别是一容器栽培植物的设施;所述分流器解决了低水压、小流量水流分流的技术问题,其分流精度高,所需要的流量低;包括主体、支流槽和主槽,所述主体有主槽,主槽通过槽口连通支流槽,支流槽下侧有出水口;将分流器安装在自动供水器后,解决了自动供水器的水流分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制造成本低,可因地制宜取材,包括采用塑料、陶瓷、玻璃等材料制造,其结构简单容易维护;适合在种植领域推广。

Description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属于栽培设施领域,特别是一容器栽培植物的设施。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391006.1、201420391029.2和201420512607.3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申请号为201410350845.3的发明专利,分别公开了自动供水器和具有罩盒的自动供水器、以及具有阻力开关的自动供水器。
包括罩盒、浮标、支架、连杆、密封件、喷嘴和阻力开关;所述浮标的一端,其支点位置与罩盒的上盖的底部活动连接,其阻力点位置与连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杆设置在支架内侧,所述连杆上部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底部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喷嘴的嘴口正相对并紧配合,所述喷嘴喷口朝下设置在支架的上部。同时,罩盒壁有能透水透气的通孔。阻力开关安装在支架或浮标的动力端,其解决了自动供水器长期使用喷嘴容易堵死的问题。将上述对比文件的自动供水器安装在容器内,所述浮标随着容器内液面的自然升降而产生绕支点运动,同时联动连杆上容纳腔内的密封件对喷嘴喷口执行行打开或关闭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供水器对容器内植株的自动供水。
其不足之处如下:
由于在通常情况下自动供水器的喷嘴的喷口直径都是在1至3毫米之间,并且水压力很小,因此,从自动供水器喷嘴流出的水流都是单股且细小的水流,而现有技术中的分流装置无法分流如此细小流量的水流。相对于使用大型容器来植物栽培而言,往往是在单个容器内栽培多棵植珠,这时需要自动供水器提供的水均匀流向每一棵植株,否则会对植株的生长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流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分流器的自动供水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分流器,包括主体、支流槽和主槽,所述主体有主槽,主槽通过槽口连通支流槽,支流槽下侧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分流器有注流件,所述注流件包括位于主体上侧的开放式导流件或封闭式导流件,以及位于主体垂直壁侧或下侧或任意侧的注流件。
优选的,所述开放式导流件;包括支座,其下侧与主体可拆卸连接或与主体一体构件;其上侧与导流器一体构件,或其上侧有螺纹孔与接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封闭式导流件;包括密封罩,其下侧与主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密封,上侧有接口(或接头)。
优选的,包括一种适合可拆卸连接到接头的软管,所述软管外侧有定位件。
优选的,所述分流器有定位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分流器还包括强化分流件。
优选的,所述强化分流件包括浸润件,所述浸润件紧贴槽口底面由主槽延伸至支流槽。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浸润件的固定件。
一种自动供水器,包括支架、罩子和容纳腔,以及安装在支架或罩子的分流器。
优选的,所述容纳腔下侧有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解实用新型的分流器解决了低水压、小流量水流分流的技术问题, 其分流精度高,所需要水流量小。将分流器安装在自动供水器后,解决了自动供水器的水流分流的技术问题。其增加的技术特征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制造成本低,可因地制宜取材,包括采用塑料、陶瓷、玻璃、有机玻璃或耐蚀金属制造,其结构简单容易维护;适合在种植领域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分流器安装在自动供水器的支架上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a)、图3(b)和图3(c)是一种分流器的视图,其中,图3(a)是密封盖的立体视图;图3(b)是主体与支撑杆的立体视图;图3(c)是图3(b)另一种视角的视图;
图4(a)是一种分流器的立体视图;图4(b)是图4(a)的剖面图;
图5(a)是一种有卡钩的分流器的剖面图;图5(b)是一种接头20朝下的分流器的剖面图;
图6是分流器装在罩子上的立体视图;
图7(a)是一种分流器立体视图;图7(b)是图7(a)装有另外一种接头的立体视图;
图8是一种有密封罩的分流器的爆炸图;
图9 (a)是一种接头的立体视图;图9(b)是分流器的俯视图;
图10(a)是分流器的主视图;图10(b)、图10(c)和图10(d)分别是槽口的局部放大图;
图11(a)和图11(b)分别是分流器有定位连接件的立体视图;
图12(a)、图12(b)、图12(c)、图12(d)、图12(e)和图12(f)分别是具有多种注流方式的实施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首先描述背景技术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供水器,包括罩盒1、浮标18、支架5、连杆17、密封件13、喷嘴11和阻力开关。 
罩盒1由上盖3、下盖2和盒体组成,同时罩盒壁体有能通水通气的通孔4。上盖3上侧一端有与支架5可拆卸连接的构件,下侧一端有与浮标18支点活动连接的延伸构件。
浮标18的上侧的一端即支点位置有支点孔19与上盖3下侧的延伸构件活动连接;所述浮标18的上侧的阻力点位置有多个阻力孔14。
连杆17下部水平延伸至浮标18的阻力孔14并活动连接。其垂直上部有容纳腔15,容纳腔15内底部有密封件13,所述密封件13与喷嘴11正相对并紧配合。
支架5由盖子6和容纳槽7组成,二者可拆卸连接。支架5下部与罩盒的上盖3可拆卸连接。支架5上部有螺纹孔,喷嘴11喷口朝下并通过螺纹孔固定在支架5的上部。
阻力开关包括罩子10、连接杆33、阻力杆32和重锤31;连接杆33的一端穿过支架5的侧向开孔与连杆17活动连接,另一端与阻力杆32的动力点活动连接;阻力杆33的阻力点位置有螺纹孔,重锤31穿过螺纹孔配合螺母固定连接在阻力杆,并为阻力开关提供侧向阻力,阻力杆33的支点位置与支座34活动连接。罩子10内有凸台柱30以及与之相应的是支架上的凸台柱30,二者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将上述对比文件的实施例安装在容器内,所述浮标18随着容器内液面的自然升降而产生绕轴运动,同时联动连杆17上的密封件13对喷嘴11的嘴口执行打开或关闭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供水器对容器内植珠的自动浇水。
图1和图2所示是背景技术中多个优选实施例其中的一个,仅仅是为了说明方便,因此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同时,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比技术的所有实施例。
下面再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如前所述的自动供水器的容纳腔15下侧有正对分流器主槽的引流器(16)。
如图1至图4(b)所示,分流器是安装在支架5的盖子6上的。其包括主体28、主槽25、支流槽27、接头20、密封盖22及其接头21。
主体28中部有主槽25,主槽25通过槽口23连通多个支流槽27,支流槽27下侧有多个出水口即接头20,接头20可以与主体28一体构件,也可以是分别制造再可拆卸连接。所述槽口23由主槽25向支流槽27一侧向下延伸一定距离并形成斜坡。
密封盖22位于主体上侧,如图3(a)所示,密封盖22上侧与主槽25正相对处有接头21,其下侧伸出密封盖22一小截,接头21可以是单独制造再与密封盖22螺纹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与密封盖一体构件。密封盖22下侧有一对凸台柱30,其与主体28的凸柱相匹配,并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密封盖22下侧外沿周壁还有环形凸壁,其与主体28上侧的内侧凸壁相匹配。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密封盖22下侧环形凸壁也可以在内侧,其与主体28上侧的外侧凸壁相匹配;这样,主体28内侧的水就不易溢出。当然也可以视需要增加柔性密封件,以增加密封效果。
密封盖22也可以不存在,例如分流器安装在图1或图2的自动供水器,密封盖22完全可以不存在。此外,将本实用新型放在任何有水滴落的地方并且让水的落地点正对分流器的主槽25也可以进行分流工作。
主体28一侧有两个水平轴螺纹孔,螺钉26穿过支架的盖子6的相应通孔拧进主体28两个水平轴螺纹孔将分流器固定连接在支架5。当然,所述分流器的主体28或密封盖22也可以与支架5是一体结构。此外,将分流器捆绑在支架5上或胶水粘贴在支架5上也不需要主体的螺纹孔来固定分流器。
如图3(a)~图3(c)或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主体28下侧有接耳44及其上有两个螺纹孔40,与接耳44相匹配的是支撑杆29,其上有两个通孔;二者通过螺钉26固定连接。当然,支撑杆29也可以与分流器是一体结构。此外,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支撑杆29可以与密封盖22是一体结构。支撑杆29通常插入栽培基质或泥土之中将分流器固定。
下面再描述分流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a)所示,支流槽27的出水口分别有接头45和接头46。接头45,外大内小方便软管35的插入,当软管35伸入到支流槽内时,由于软管35的弹性而被卡住。接头46外大内小方便软管35的插入,其内侧延伸一定距离有卡槽50,软管35端口有环形凸起卡件50,软管伸入接头46内即被卡在卡槽50。作为一种变化,接头45和接头46可以是与主体28一体构件,也可以是分别制造再可拆卸连接。如图所示,主体28下侧有卡钩38,可在容器壁(或其它类型的构件)设置相匹配的卡孔,即可将分流器固定在容器壁。
下面再描述分流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b)所示,引流槽下侧的接头20是垂直轴向设置的。支撑杆29与主体是一体结构,其上有长条形定位孔24,在将分流器固定在相应构件的同时可移动调整。相比如图5(a)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主槽25与支流槽27之间仅仅是一壁之隔,自然槽口无需斜坡。
以上所述分流器的主体是方形的。下面再描述圆形主体28的分流器的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是对比技术中另外一个实施例,所述阻力开关被设置在容纳槽的下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装在自动供水器的罩子10上,所述分流器可与罩子10是一体结构或可拆卸连接。
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分流器,包括主体28、主槽25、支流槽27以及支流槽的出水口。所述主体28是圆形构件,其周壁一侧有方形凸件及通孔40,用于将分流器固定在自动供水器。与主体28上侧的旋转轴同轴的是圆形主槽25;槽口23由内而外向下延伸一定距离形成斜坡将主槽25与支流槽27连通。引流槽27下侧有出水口即接头20,接头20与主体28一体结构或可拆卸连接。主体28上侧的支座41与主体一体结构或可拆卸连接;其上侧水平延伸壁有与主体28同转轴的接头21或接头42,所述接头21与支座一体结构或可拆连接。主体28的下侧有套筒39,用于与硬管37(图8所示)可拆卸连接,或与主体28是一体构件,所述硬管37也可以是实心件,或圆管之外的任意构件。
如图8所示的分流器,包括密封罩43,其上侧与主体同转轴处有接头21,接头21与主体28一体结构或可拆卸连接;其下内侧有螺纹。主体上侧外沿有外螺纹与密封罩的内螺纹相匹配,二者可拆卸连接,图8的其它构件与前述的其它构件雷同。
图9(a)是接头21的立体视图;可以看到,所述接头的出水口锥形收缩。图9(b)是分流器的俯视图。
下面再详细描述浸润件36,如图5(a)所示,浸润件36紧贴主槽25和槽口23的底部并延伸至支流槽27。螺钉26结合垫片47将浸润件固定在主槽25底部。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固定浸润件的方式还有多种,如用一个略小于主槽25的构件将浸润件卡在主槽内。
浸润件36是具有良好润湿效果的构件,其可以是棉纤维、化学纤维或高分子吸水材料结合导水纤维制造的构件。众所周知,水分子具一定的表面张力,当水滴落在某物体表面时,会由于水分子的张力而形成水珠,这种现象对本发明的分流器的分流是非常有害的,实践发现,由于注入主槽25后的水流没有水压,而且通常注水的流量很小,当水流量足够小时,水常常会因为自身的张力作用形成小水珠滚进支流槽27,这时候会发现小水珠因为细微的环境差异只滚进一部分支流槽27,从而造成分流失败。浸润件36由于自身的浸润作用,其与水接触不会形成水珠,实践发现,增加浸润件36后,在极小流量的情况下,也不会存在分流不匀的问题。
由前述得知,浸润件36的使用能产生更好的分流作用。实践中发现,解决分流的问题还有其它的替代方案。其一,利用表面张力大的材料来制造分流器的相应构件;表面张力大的材料其表面拥有更好的润湿效果,水滴在其上不易形成水珠;这些材料包括陶瓷、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塑料名称为PMMA)等等;其二,通常水长期流经某构件表面时,会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垢污,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手段是增加槽口23底部的表面粗糙度或增加一些小凸点或凹槽,以增加其表面纳垢的能力;如图10(a)~图10(d)所示,槽口23的底部增加了各种凸件48,其中图10(b)的凸件48是长条形构件,其纵向设置在槽口23的底部;图10(c)是长条形构件横向设置在槽口底部;图10(d)的凸件48是金字塔状构件;当然,所述凸件也可以是凹件,其实施是效果一样的;此外,前述凸件48的存在可增加槽口与水的表面接触面积,这也是对分流有益的效果。其三,当水长期流经某构件表面而且具有一定强度的光照时,其表面会形成一层绿藻;毫无疑问,绿藻的润湿效果较好,利用到分流器时可以提高分流效果;手段是让槽口23底部接受一定强度的光照,以利于绿藻的生成,如密封罩43或密封盖22可以采用可透光材料制造;其四,在槽口23底面粘附一层表面张力大的材料,如陶瓷粉或导水纤维与粘合剂的混合物,或高分子吸水树脂与一定比例的吸水纤维混合的材料(市场上的尿不湿就用到高分子吸水树脂类材料)粘附其上。
前述为提高分流效果而公开的方案(包括浸润件36),本实用新型定义为“强化分流件”
下面描述图11(a)和图11(b)的实施方式。图11(a)和图11(b)是分流器有定位连接件的立体视图。如图所示,包括主体28、连接耳55、支座52和螺钉26。所述主体28下侧有一对连接耳55及通孔53(其中一只连接耳可以是螺纹孔);支座52上侧有通孔56,下侧有两个通孔53;安装时,支座52的上部嵌入连接耳53,螺钉26穿过连接耳55的通孔53和支座52上侧的通孔56并结合螺母活动连接,同时,所述分流器可绕螺钉26转动调节。两个通孔53用于将分流器固定到相应构件。当然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增加连接耳55与支座52的圆周接触面积,以增加其摩擦力。此外支座52或连接耳55可以与前述的密封盖22或密封罩是一体结构。
下面描述图12(a)~图12(f)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2(a)~图12(f)是具有多种注流方式的实施例剖面。
如前所述的方形密封盖22及其接头21和圆形密封罩43及其接头21或42,因其具有引导水流进入主槽25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定义为“密封式导流件”。
如前所述支座41及其接头21或42,本实用新型定义为“开放式导流件”。
所述的密封式或开放式导流件,其位于主体上侧,是从主槽25的上侧注水的。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多种注流方式。如图12(a)~图12(f)所示是具有多种注流方式的实施例剖面。
如图12(a)所示,包括主体28、密封盖22、主槽25、支流槽27、接头20和接头21;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密封盖22的上侧没有注水的接头21;所述注水的接头21垂直轴向设置于主槽25的底部;水流经接头21进入主槽25,再经槽口23进入支流槽27;支流槽27的底部有接头20,是支流槽的出水口。密封盖22与主体可拆卸连接;接头20或接头21可以与主体一体构件或可拆卸连接。
如图12(b)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2(a)所示的实施例基本雷同,不同之处是注水接头21水平轴向设置于主体28的垂直壁与主槽25连通。
如图12(c)所示,包括主体28、密封盖22、主槽25、支流槽27、套筒39、接头20和接头21;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主槽25和支流槽27分别位于主体28的两侧、槽口23有斜坡,水从垂直轴向的接头21进入主槽25经槽口23进入支流槽27再经接头20流出。套筒39用于与硬管37可拆卸连接或硬管37与主体28一体结构(请参考前述图7(a)和7(b)或图8的实施例)。 
如图12(d)所示,包括主体28、密封盖22、主槽25、支流槽27、套筒39、接头20和接头21;本实施例与图12(c)所示的实施例基本雷同,不同之处是注水接头21水平轴向设置于主体21的垂直壁与主槽25连通。
如图12(e)所示,包括主体28、密封盖22、主槽25、支流槽27、套筒39、接头20和接头21;所述主槽25和支流槽27分别位于主体28的两侧、槽口23有斜坡,水从套筒39(或硬管37)进入,经通孔60进入主槽25,再经槽口23进入支流槽27,再经接头20流出。套筒39(或硬管37)用于与硬管37可拆卸连接或硬管37与主体28一体结构(请参考前述图7(a)和7(b)或图8的实施例)。 
如图12(f)所示,包括主体28、密封盖22、主槽25、支流槽27、套筒39、接头20和接头21;本实施例与图12(a)所示的实施例基本雷同,不同之处是套筒39与主体是一体结构可拆卸连接,用于注水的接头21水平轴向设置于套筒39稍下侧,其与套筒39一体结构或可拆卸连接。此外,套筒39下侧有隔板61,用于阻隔水流。水从接头21进入经套筒39进入主槽25,经槽口23进入支流槽27再经接头20流出。
以上描述完实施例,下面再补充说明其它内容。                               
如前所述的接头20或接头21或接头42也可以是与软管连接的接头,也可以是与硬管连接的接头。
如前所述的分流器也可分流高压水流,只需加强相关组件的密封性和耐压性即可;例如部分组件采用金属制造。
如上所述的注流接头21或接口不一定绝对是垂直轴或水平轴的,其具体设置还应根据具体环境而灵活运用。
如前所述,接耳44及其支撑杆29、卡钩38、支撑杆29及其定位孔24、套筒39及其硬管37、支座52及其连接耳55和螺纹孔40用于将分流器固定在任意构件、或栽培基质或土壤。本实用新型将分流器的连接件定义为分流器的“定位连接件”。自然,所述定位连接件的定位方式有多种,例如,可在导流件的接头21或接头20的外露处设置外螺纹,将分流器固定到相应构件,总之,定位连接件是因具体的环境而变化的。
前述分流器的所有注流方式及其相应构件,本实用新型定义为分流器的“注流件”。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可分流小流量的水流的技术效果是相对于比技术而言的,通常情况下的实施例如下,假如,当注流件水的流量相当于从1-2毫米的孔径流出并且是低水压或者说水是以每秒三五滴的流量流出,以分流成6股水流计算,槽口23的宽度在2-4毫米之间,槽口的深度在5至10毫米为宜;自然,所述槽口23的宽和深之比是随着注水流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分流器用于分流大流量的水流时,自然需要相应增加其结构尺寸。
前述实施例的主体28及其密封盖22或密封罩43是圆柱形或方形,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主体28及其相关构件也可以是方形和圆形之外的任意几何形状,设置成什么形状主要视现实需要而定。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的整体或主体(28)或其部分构件可采用润湿效果好且耐候的包括陶瓷、玻璃、耐蚀金属(如不锈钢和黄铜等等)和塑料在内的材料制造,也可以是各种材料的相互组合应用。比如,一部分是陶瓷,一部分是塑料,又比如为强化分流效果,所述主槽25、支流槽27或槽口23的一部分可采用润湿效果好的材料制造,然后再安装到主体28形成的空腔内侧,也可以是先制造部分构件再放到模具型腔内注塑成型。
如前所述,主槽25预留的深宽比例与具体的实施情况相关,主槽25深度大宽度大则容积大,此时由注水件注入的水流会相对平稳地流向各支流槽27,从而有利于均匀地分流,反之亦然。另外,容积大的主槽25有利于水中杂质的沉积以防止杂质堵塞槽口23。此外,为防止杂质堵塞,也可在注流件的前置处设置过滤件。
以上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28)、主槽(25)和支流槽(27),所述主体(28)有主槽(25),主槽(25)通过槽口(23)连通支流槽(27),支流槽(27)下侧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8)包括注流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流件包括位于主体(28)上侧的开放式导流件或封闭式导流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8)包括强化分流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分流件包括浸润件,所述浸润件紧贴槽口(23)底面由主槽(25)延伸至支流槽(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浸润件的固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8)或导流件包括分流器的定位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或6或7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的整体或其中的部分构件采用润湿效果好或耐候的包括陶瓷、玻璃、耐蚀金属和塑料在内的材料制造。
9.一种自动供水器,包括容纳腔(15),其特征在于,它安装了权利要求1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分流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5)下侧有引流器(16)。
CN201420523820.4U 2014-09-12 2014-09-12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91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23820.4U CN204191302U (zh) 2014-09-12 2014-09-12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23820.4U CN204191302U (zh) 2014-09-12 2014-09-12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91302U true CN204191302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49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2382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91302U (zh) 2014-09-12 2014-09-12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91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37980B2 (en) System for infiltrating and irrigating water into soil
CN205161394U (zh) 一种节水农业灌溉的滴灌装置
CN103141361B (zh) 一种平板叠合结构的抗堵塞毛细滴灌器
CN204191302U (zh)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CN206776277U (zh) 一种大棚滴灌装置
CN105393898A (zh)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CN208425256U (zh) 一种高效节水的林业育苗培养装置
CN206082891U (zh) 一种苹果种植滴灌系统用滴灌管道
CN204070015U (zh)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CN202043509U (zh) 一种新型树木渗透滴灌装置
CN203523473U (zh) 根灌器
CN206674793U (zh) 一种鸽用饮水器
CN210127479U (zh) 一种透水式生态护坡
CN206713669U (zh) 一种滴灌阀
CN202918760U (zh) 简易节水环保种植装置
CN105454005A (zh) 分流器及其自动供水器
CN203569574U (zh) 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边坡护理装置
CN206760297U (zh) 一种节水滴灌器
CN209339094U (zh) 一种防渗漏水利防洪用护坡
CN207340907U (zh) 一种用于高温季节行道树的滴灌装置
CN109699453A (zh) 一种滴灌管
CN206564992U (zh) 一种地埋式出水栓
CN201119336Y (zh) 一种节水、节肥植物栽培器
CN213847816U (zh) 一种水土保持种植箱
CN219343431U (zh) 一种新型市政园林排水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