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56207U -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56207U
CN204156207U CN201420519869.2U CN201420519869U CN204156207U CN 204156207 U CN204156207 U CN 204156207U CN 201420519869 U CN201420519869 U CN 201420519869U CN 204156207 U CN204156207 U CN 204156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upport
product
connecting portion
metal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198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俊岗
朱峰
朱俊岭
余建美
黄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oT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oT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oT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oT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198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56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56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5620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产品的底端,并与产品内的PCB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动触片、防滑垫及第一连接件,所述动触片、防滑垫及第一连接件呈环形套接设置在产品上,所述动触片与PCB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PCB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支架上,并与支架内的电源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金属件、塑胶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金属件、塑胶件及第二连接件依次套设在支架上,所述金属件与电源接口电性连接,并与动触片相接触,实现对产品的供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更为重要的是具备多角度旋转的功能,另外还可以对产品进行充电。

Description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产品与支架相连接后,能够多角度旋转并具备充电功能的一种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就现有的支架而言,一般的电子产品与支架采用凹凸点或磁铁与多功能防滑板方式来固定,通过多功能防滑板固定电子产品,其结构上有很大的缺陷,使用多次后凹凸点和多功能防滑板摩擦后就产生装配不牢,容易造成电子产品滑落的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日益普及,电子设备为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几乎每种电子设备都具有电池容量不够的难题,需要频繁充电,目前市场上出现较多的旋转支架产品,大多支架的作用是将电子设备固定住,此类支架大多应用到车载产品里面,
目前市场上面大多是此类产品,并没有一个在具备多功能旋转的情况下,还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支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架功能单一,以及不能进行充电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产品的底端,并与产品内的PCB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动触片、防滑垫及第一连接件,所述动触片、防滑垫及第一连接件呈环形依次套接设置在产品上,所述动触片与PCB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PCB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支架上,并与支架内的电源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金属件、塑胶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金属件为半圆形,所述金属件、塑胶件及第二连接件依次套设在支架上,所述金属件与电源接口电性连接,并与上述的动触片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电源接口电性连接,并与上述的第一连接件相接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磁性相吸,实现多角度旋转,所述动触片与金属件相接触,实现对产品的供电。
较佳的,所述的支架还包含有:支撑柱及底座,所述支撑柱内设置有电源接口和电池组件,所述支撑柱与底座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源接口上连接有两根导线,其中一根与金属件电性连接,另外一根与第二连接件电性连接,分别连接后实现对产品的供电。
较佳的,所述底座的底端设有一通孔,插入电源线与电源接口相连接,对产品进行充电。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磁铁,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金属。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金属,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磁性相吸,实现多角度旋转,所述动触片与金属件相接触,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接触,实现对产品的供电,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装置电池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具有360度旋转的功能,还具备对产品进行充电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连接结构爆炸图。
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爆炸图。
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214和第二连接部111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214设在产品的底端,并与产品内的PCB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4包括动触片213、防滑垫212及第一连接件210,所述动触片213、防滑垫212及第一连接件210呈环形依次套接设置在产品上,所述动触片213与PCB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0与PCB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111设在支架13上,并与支架13内的电源接口9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11包括金属件1、塑胶件4及第二连接件7,所述金属件1为半圆形,所述金属件1、塑胶件4及第二连接件7依次套设在支架13上,所述金属件1与电源接口9电性连接,并与上述的动触片213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接件7与电源接口9电性连接,并与上述的第一连接件210相接触,所述第一连接部214与第二连接部111相连接后,通过第一连接件210与第二连接件7磁性相吸,实现多角度旋转,所述动触片213与金属件1相接触,实现对产品的供电。
所述的支架13还包含有,支撑柱10及底座11,所述的支撑柱10内设置有电源接口9和电池组件(未标示),所述支撑柱10与底座11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源接口9上连接有两根导线,其中一根与金属件1相连接,另外一根与第二连接件7相连接,分别连接后实现对产品的供电。 
上述底座11的底端设有一通孔,插入电源线与电源接口9相连接,对产品进行充电。
所述第一连接件210为磁铁,所述第二连接件7为金属。
所述塑胶件4隔离金属件1与第二连接件7正负极相碰触,正负极碰触后会造成电源短路。
所述供电电压不超过12V。
参照图2所示,所述的一种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所述支撑柱10与所述底座11连接在一起,支撑柱10呈一圆柱形结构,其支架13整体外观似水杯形状,支撑柱10内设有电源接口9及电池组件,电源接口9上连接有两根导线,其中一根与正极相连,另外一根与负极相连,底座11的底端设有一通孔,其作用是用于接入DC母头,其目的为实现供电,另外支撑柱10还可以装置电池组件进行充电,支架13上设有金属件1、塑胶件4及第二连接件7依次套接在支架13上。
参照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实施例示意图,下面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具体实施例,详细如下所示: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如何操作,详细说明如下:
一:产品上设有动触片213、防滑垫212及第一连接件210,该第一连接件210设为磁铁,支架13上面设有金属件1、防滑垫4及第二连接件7,该第二连接件7设为金属,支撑柱10与底座11连接在一起,所述金属件1底端设有四个定位件2,所述塑胶件4一端设有四个卡槽3,另一端设有四个卡扣5,所述第二连接件7一端设有四个凹槽6,所述金属件1底端设置的四个定位件2,扣合在塑胶件4一端的四个卡槽内3,所述塑胶件4另一端设置的四个卡扣5,固定扣合在第二连接件7顶端的四个凹槽内6,所述第二连接件7底端固定装置在支架13上。
二:产品上设有动触片213、防滑垫212及第一连接件210,该第一连接件210设为金属,支架13上面设有金属件1、防滑垫4及第二连接件7,该第二连接件7设为磁铁,支撑柱10与底座11连接在一起,所述金属件1底端设有四个定位件2,所述塑胶件4一端设有四个卡槽3,所述金属件1底端设置的四个定位件2,扣合在塑胶件4一端的四个卡槽内3,所述塑胶件4另一端固定装置在第二连接件7内,第二连接件7底端固定装置在支架13上。
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将第一连接部214装置在第二连接部111上,就可实现多角度旋转,所述第一连接件210为金属,所述第二连接件7为磁铁,现在选择红外入侵探测器举例说明,将红外入侵探测器装置在第二连接部111上,首先将红外入侵探测器上面的第一连接件210与支架13上面的第二连接件7相接触,动触片213与金属件1正极接触,第一连接件210与第二连接件7负极接触,实现通电,支撑柱10内设有电源接口9及电池组件,在支撑柱10内没有电池组件的情况下,用户通过底座11底端的通孔插入电源线与电源接口9上的DC口相连接,对红外入侵探测器进行充电,或者直接装入电池,对红外入侵探测器进行供电,将红外入侵探测器上的第一连接件210与支架13上的第二连接件7磁性相吸后,可多角度旋转。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外观方面:简约大方,时尚新颖,改变以往惯有的支架13外观形式,特点鲜明,将给消费者带来十足的新鲜感和全新的体验;
2.结构方面:改变以往使用后装配不牢的缺陷,装配方式简单,容易操作,部件固定稳固;
3.材料方面:支架的头部采用金属不锈钢材质和POM材质;
4.功能方面:本实用新型在对电子设备进行固定的情况下,还可以360度旋转,另外支架13还可以进行供电,并且可以插电充电,还可以使用电池充电,具备兼容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产品的底端,并与产品内的PCB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动触片、防滑垫及第一连接件,所述动触片、防滑垫及第一连接件呈环形套接设置在产品上,所述动触片与PCB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PCB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支架上,并与支架内的电源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金属件、塑胶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金属件为半圆形,所述金属件、塑胶件及第二连接件依次套设在支架上,所述金属件与电源接口电性连接,并与上述的动触片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电源接口电性连接,并与上述的第一连接件相接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磁性相吸,实现多角度旋转,所述动触片与金属件相接触,实现对产品的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还包含有:支撑柱及底座,所述支撑柱内设置有电源接口和电池组件,所述支撑柱与底座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源接口上连接有两根导线,其中一根与金属件电性连接,另外一根与第二连接件电性连接,分别连接后实现对产品的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端设有一通孔,插入电源线与电源接口相连接,对产品进行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磁铁,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金属,第二连接件为磁铁。
CN201420519869.2U 2014-09-10 2014-09-10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56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9869.2U CN204156207U (zh) 2014-09-10 2014-09-10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9869.2U CN204156207U (zh) 2014-09-10 2014-09-10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56207U true CN204156207U (zh) 2015-02-11

Family

ID=52514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19869.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56207U (zh) 2014-09-10 2014-09-10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562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1510A (zh) * 2014-09-10 2014-12-10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1510A (zh) * 2014-09-10 2014-12-10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CN104201510B (zh) * 2014-09-10 2016-04-06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83521U (zh) 电子烟磁吸式充电装置
CN203933098U (zh) 组合式移动电源
CN204245744U (zh) 一种旋转式展柜
CN204156207U (zh)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CN104201510B (zh) 产品与支架的连接结构
CN205433217U (zh) 宿舍床铺多功能挂篮
US20130043830A1 (en) Mouse Charging System
CN202842663U (zh) 手机充电袋
CN202586004U (zh) 一种展示系统的导电装置
CN204103080U (zh) 一种不锈钢车充
CN203933129U (zh) 快速充电充电宝
CN205509542U (zh) 复合式充电器
CN205565116U (zh) 可折叠电源插排
CN203645380U (zh) 用于电动车或者摩托车的手机充电器
CN20243482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电源转换器
CN203416022U (zh) 叠加式充电移动电源
CN203014499U (zh) 一种调压式移动储电装置
CN202221915U (zh) 多功能充电器
CN202444154U (zh) 直充插座
CN204927639U (zh) 插座转换器
CN202423774U (zh) 嵌入式电池充电插座
CN203180584U (zh) 一种外置usb插头的充电器
CN202906152U (zh) Usb墙面充电插座
CN206226076U (zh) 一种便携的智能移动电源
EP2555083A1 (en) Mouse charg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