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7420U - 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 - Google Patents

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47420U
CN204147420U CN201420460299.4U CN201420460299U CN204147420U CN 204147420 U CN204147420 U CN 204147420U CN 201420460299 U CN201420460299 U CN 201420460299U CN 204147420 U CN204147420 U CN 204147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body
armarium
bar band
shallow slot
cosmetic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602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Zhiwe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4602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47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47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47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包括能够发生塑性形变的条带本体,塑料层外表面上设置药物防渗层,塑料层外表面设置成浅槽状,构成浅槽状的浅槽槽底均匀设置半球状的凸部,凸部的高度小于浅槽的槽深,条带本体的厚度为1.2~1.5cm。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医疗设备,将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条带本体折成与人体各患处的生理曲线相一致,然后将修复液和康复液涂覆在药物防渗层上,迅速的将医疗设备贴附至疤痕处或者待护理皮肤处,从而实现大面积患处的治疗。

Description

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疤痕修复和美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在疤痕修复和美容过程中,需要向疤痕处或者待护理皮肤处涂覆一些修复液和康复液进行治疗,但是这些修复液和康复液的活性组份容易挥发,并且见光后容易分解,因此,在操作时,护理人员先将修复液和康复液涂覆在手指上,然后迅速的按压至疤痕处或者待护理皮肤处。虽然该方法可以缓解活性组分的挥发和分解,但是由于手指处的皮肤较为粗燥,这样大量的活性组分被医护人员手指吸收,造成药物的浪费,如用于修复疤痕的修复液,一瓶10ml修复液的售价就达到500元,由于医护人员的手指吸收,使得修复液的活性组分有效利用率不到50%,每次涂覆药液量就需增大,使得疤痕修复和美容的成本被成倍增加。另外,医护人员长期进行护理工作,手指吸收了大量的药物成分,会影响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单纯的采用按压方式涂覆药液,皮肤对药液的吸收效果较差。并且,由于人手指较小,对于较大的疤痕或者美容面积较大时,就无法进行有效操作,影响敷药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其可有效的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缓解活性组分的分解和挥发,提高修复液和康复液的利用率,降低疤痕修复和美容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发生塑性形变的条带本体,条带本体由软铁带以及软铁带一侧带面上设置弹性塑料层构成,塑料层外表面上设置药物防渗层,药物防渗层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构成,塑料层外表面设置成浅槽状,构成浅槽状的浅槽槽底均匀设置半球状的凸部,凸部的高度小于浅槽的槽深,条带本体的厚度为1.2~1.5cm。
具体的方案为:
药物防渗层为套设在条带本体上的防渗套构成,防渗套与条带本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配合,防渗套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构成。防渗套的套口处设置有松紧圈,条带本体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松紧圈的卡槽,卡槽的槽口指向为斜向上。药物防渗层为黑色。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医疗设备,将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条带本体折成与人体各患处的生理曲线相一致,然后将修复液和康复液涂覆在药物防渗层上,迅速的将医疗设备贴附至疤痕处或者待护理皮肤处,从而实现大面积患处的治疗。并且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构成的药物防渗层,其不会对活性组分进行吸收,因此其可以有效减少修复液和康复液的涂覆量和缓解活性组分的挥发和分解。
附图说明
图1、2、3、4、5为本实用新型5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发生弹性形变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2、3、4、5、6所示,亦即,一种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包括能够发生塑性形变的条带本体,条带本体由软铁带11以及软铁带11一侧带面上设置弹性塑料层12构成,塑料层12外表面上设置药物防渗层,药物防渗层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构成。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医疗设备,将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条带本体折成与人体各患处的生理曲线相一致,然后将修复液和康复液涂覆在药物防渗层上,迅速的将医疗设备贴附至疤痕处或者待护理皮肤处,从而实现大面积患处的治疗。并且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构成的药物防渗层,其不会对活性组分进行吸收,因此其可以有效减少修复液和康复液的涂覆量和缓解活性组分的挥发和分解,使用上述医疗设备直接进行一次敷压需要30min左右,可保证药物能够被皮肤有效吸收,如用于欣奕除疤的疤痕修复液的涂覆。软铁带11为纯度高的铁材构成,能够很好的发生塑性形变,保证条带本体能够任意变形以与人体患处身体曲线相一致,起到良好的敷压作用,保证治疗效果。具体操作时,条带本体的厚度可设置为1.2~1.5cm,条带本体的宽度和长度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定。
由于医护人员一般需要对多个患者进行护理,且不同患者之间的用药不同,为避免药物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传播和炎症,进一步的操作为,药物防渗层为套设在条带本体上的防渗套13构成,防渗套13与条带本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配合,防渗套13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构成。这样,针对每一患者使用时在条带本体上套设一新的防渗套13,涂覆药液进行敷压后将防渗套13取下,为另一患者进行护理时再套设上新的防渗套13。这样就避免了需要针对每位患者单独准备一医疗设备,且避免了粘附药液的医疗设备难以储放保存的问题。具体的操作为,防渗套13的套口处设置有松紧圈,条带本体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松紧圈的卡槽124,卡槽124的槽口指向为斜向上。
由于,修复液和康复液的活性组分为植物提取物,容易见光分解,因此,将药物防渗层设置为黑色,防止药物见光分解。
通过长期的使用发现,涂覆有药液的医疗设备按压病患处时,药液会受压迫的作用从条带本体与皮肤贴合处的四周边部溢出,这样使得被疤痕处或待护理处皮肤对药液的吸收量减小,反而周边的皮肤大量吸收药液。因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如图2所示,条带本体上塑料层12外表面设置成浅槽状,构成浅槽状的浅槽121槽底均匀设置半球状的凸部122,凸部122的高度小于浅槽121的槽深。这样就可以防止药液受压迫四溢,使得药液都能被疤痕处或待护理处皮肤所吸收,凸部122的设置可使得药液在疤痕处或待护理处的皮肤上均匀分布,保证治疗效果。
另外,由于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构成的防渗套13其弹性较差,因此一般将防渗套13的尺寸设置的较大于条带本体的板面尺寸,以便于防渗套13能够快速的套设在条带本体上,但是这样防渗套13套设在条带本体上后较为松散,容易滑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采取如图3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亦即,条带本体被防渗套13覆盖的塑料层12的外表面设置有抽气口14,抽气口14与吸气组件15相连接。通过在条带本体被防渗套13覆盖的外周壁上设置抽气孔以及吸气组件15,这样防渗套13套设在条带本体上后,启动吸气组件15使得防渗套13能够牢靠的贴附在条带本体的外表面上。具体操作时,可采用一橡胶气囊构成吸气组件15。套设防渗套13之前先挤压橡胶气囊,套设防渗套13后放松橡胶气囊,这样橡胶气囊就会吸附防渗套13牢靠的贴附在条带本体的外壁上,在使用时就不会出现滑动现象了。吸气口可沿塑料层12的厚度方向开设。
医护人员手指长时的按压会出现酸疼、乏力等症状,长期操作会对医护人员的指关节造成严重的损伤,形成职业病。修复液和康复液的活性组分为植物提取物,皮肤对其吸收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如图4所示,塑料层12内设置有加热组件16(加热片),加热组件至塑料层12外表面之间的塑料层12上均匀开设布热孔123,布热孔123的孔深方向与条带本体的厚度方向一致。通过加热组件微加热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加热组件16加热的温度不宜过大,温度过大会导致药液活性组分分解。因此,可进一步的设置一温度过高保护组件,在温度过高时,对加热组件进行自动断电。
另外,通过研究发现,塑料层12内设置超声发射组件17也可有效促进药物的吸收,如图5所示,条带本体上设置安装电源的卡口或连接电源的电源接头、按压开关以及连接线路,通过超声发射组件17发射出的超声波,促进皮肤对药液的吸收,大大缩短敷压的时间,约缩短4/5的敷压时间,降低医护人员的操作强度。超声发射组件17和加热组件可同时设置。
总之,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缓解活性组分的分解和挥发,提高修复液和康复液的利用率,降低疤痕修复和美容的成本,特别适用于大面积疤痕处的治疗或美容,保证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实用新型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发生塑性形变的条带本体,条带本体由软铁带以及软铁带一侧带面上设置弹性塑料层构成,塑料层外表面上设置药物防渗层,药物防渗层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构成,塑料层外表面设置成浅槽状,构成浅槽状的浅槽槽底均匀设置半球状的凸部,凸部的高度小于浅槽的槽深,条带本体的厚度为1.2~1.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药物防渗层为套设在条带本体上的防渗套构成,防渗套与条带本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配合,防渗套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防渗套的套口处设置有松紧圈,条带本体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松紧圈的卡槽,卡槽的槽口指向为斜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药物防渗层为黑色。
CN201420460299.4U 2014-08-14 2014-08-14 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 Active CN204147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60299.4U CN204147420U (zh) 2014-08-14 2014-08-14 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60299.4U CN204147420U (zh) 2014-08-14 2014-08-14 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47420U true CN204147420U (zh) 2015-02-11

Family

ID=5250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60299.4U Active CN204147420U (zh) 2014-08-14 2014-08-14 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47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9527A (zh) 一种石墨烯壮药止痛贴及其制备方法
CN204147420U (zh) 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
CN204147419U (zh) 用于疤痕修复及美容的医疗设备
CN204147421U (zh) 用于疤痕修复及美容的节约用药的医疗设备
CN204337505U (zh) 促进药物吸收的疤痕修复及美容用医疗设备
CN204275284U (zh) 促进药物快速吸收的医疗设备
CN104208807B (zh) 用于疤痕修复及美容的节约用药的医疗设备
CN204147411U (zh) 疤痕修复和美容用医疗指套
CN204147412U (zh) 用于疤痕修复的指套
CN105749417A (zh) 一种用于疤痕修复的医疗设备
CN203953949U (zh) 一种膏药贴
CN204233603U (zh) 药液敷压医疗指套
CN203874277U (zh) 一种中药理疗装置
CN205698759U (zh) 皮下注射皮肤固定器
CN104147685B (zh) 疤痕修复和美容用医疗指套
CN105664350A (zh) 一种用于美容的指套
CN205144870U (zh) 一种专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敷贴
CN105664349A (zh) 美容用新型指套
CN105749409A (zh) 用于疤痕修复的指套
CN105056331A (zh) 一种功能性敷贴
CN105749410A (zh) 疤痕修复用新型指套
CN105664351A (zh) 用于疤痕修复节约成本的医疗指套
CN105749411A (zh) 一种疤痕修复用新型医疗指套
CN201744069U (zh) 新型中医按摩手套
CN203369944U (zh) 一种治疗压疮的集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25

Address after: 511457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Nansha District Jin Road No. 26 room 1108, Ginza - Jin Sha Square Park

Patentee after: Wang Zhiwei

Address before: Sanhe Village to town list 246650 Anhui city of Anqing province Yuexi County

Patentee before: Wang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