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5068U -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45068U CN204145068U CN201420656321.2U CN201420656321U CN204145068U CN 204145068 U CN204145068 U CN 204145068U CN 201420656321 U CN201420656321 U CN 201420656321U CN 204145068 U CN204145068 U CN 2041450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xiliary relay
- power supply
- switch
- contactor
- normal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本装置在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除了可逆接触器的机械联锁特性之外,还增加第一控制回路和第二控制回路之间的电气联锁,从而在电源切换时仅需控制第一控制回路或第二控制回路即可。例如:通过第一控制回路关闭工作电源后,通过第二控制回路开启备用电源进行供电,控制回路之间存在电气联锁,避免两路电源同时供电的情况。控制电路里面的开关都为常用的开关器件非常轻便易用,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无需花费大力气去控制工作电源或备用电源的断路器,进而能够较为容易的实现双电源的备投切换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双电源切换装置是一种将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切换至另一个(备用)电源的开关电器,它利用机械装置或电动装置实现两路电源的切换操作,其工作机制是当工作电源出现故障或检修时,能手动或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图1所示,为一种常见的双电源切换装置,该装置是将两路电源的断路器并列布置,通过中间机械联锁装置的操作臂,能对断路器的操作手柄进行动作,两路断路器在同一时间只能一个处于合闸、一个处于分闸,从而实现双电源的备投切换控制。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于大负荷电源回路,需采用塑壳断路器或框架断路器。因断路器自身所带的操作手柄需要较大的机械力才能动作,造成机械联锁装置动作困难,容易出现卡死的情况。所以现在需要一种方式能够较为容易的实现双电源之间的备投切换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使用本装置能够较为容易的实现双电源之间的备投切换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
工作电源、备用电源、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和可逆接触器;
所述工作电源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相连,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相连,且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之间存在电气联锁;
所述可逆接触器的第一接触器一端连接所述工作电源,另一端连接负载,所述可逆接触器的第二接触器一端连接所述备用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所述第一接触器和所述第二接触器之间存在机械联锁。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回路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一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相连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一开关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开关并联;所述工作电源的L2相线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和工作电源的L3相线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回路包括:
与所述备用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二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四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相连的第三开关,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三开关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开关并联;所述备用电源的L2相线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备用电源的L3相线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和所述第二控制回路通过电缆相连的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回路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一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工作电源的L2相线相连的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工作电源的L3相线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第三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回路包括:
与所述备用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二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备用电源的L2相线相连的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备用电源的L3相线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第四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回路包括:
与工作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一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相连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一开关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开关并联,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并联的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工作电源的L2相线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的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工作电源的L3相线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第三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回路包括:与备用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二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四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相连的第三开关,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三开关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开关并联,与所述第二选择开关、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并联的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所述备用电源的L2相线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的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备用电源的L3相线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四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一熔断器;
与所述工作电源的L2相线相连的第二熔断器。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备用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三熔断器;
与所述备用电源的L2相线相连的第四熔断器。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相连的第一断路器;
与所述备用电源相连的第二断路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
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本装置在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除了利用可逆接触器机械联锁特性之外,还增加第一控制回路和第二控制回路之间的电气联锁,从而在电源切换时仅需控制第一控制回路或第二控制回路即可。例如:通过第一控制回路关闭工作电源后,通过第二控制回路开启备用电源进行供电,控制回路之间存在电气联锁,避免两路电源同时供电的情况。控制电路里面的开关都为常用的开关器件非常轻便易用,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无需花费大力气去控制工作电源或备用电源的断路器,进而能够较为容易的实现双电源的备投切换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
工作电源P1、备用电源P2、第一控制回路100、第二控制回路200和可逆接触器400;
所述工作电源P1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100相连,所述备用电源P2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200相连且所述第一控制回路100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200之间存在电气联锁;
所述可逆接触器400的第一接触器KM1一端连接所述工作电源P1,另一端连接负载300,所述可逆接触器400的第二接触器KM2一端连接所述备用电源P2,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300,所述第一接触器KM1和所述第二接触器KM2之间存在机械联锁。
可逆接触器400设有第一接触器KM1和第二接触器KM2,两个接触器之间有机械联锁,第一接触器KM1闭合时控制工作电源P1为负载300供电,第二接触器KM2闭合时控制备用电源P2为负载300供电,第一接触器KM1和第二接触器KM2的是否闭合由第一控制回路100和第二控制回路200决定,由于两个控制回路之间存在电气联锁,其中一个控制回路闭合后,另外一个控制回路必然断开,所以使得同一时刻仅有一个电源为负载供电,保证负载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本装置在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除了可逆接触器机械联锁特性之外,还增加第一控制回路和第二控制回路之间的电气联锁,从而在电源切换时仅需控制第一控制回路或第二控制回路即可,例如:通过第一控制回路关闭工作电源后,通过第二控制回路开启备用电源进行供电,控制回路之间存在电气联锁,避免两路电源同时供电的情况。控制电路里面的开关都为常用的开关器件非常轻便易用,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无需花费大力气去控制工作电源或备用电源的断路器,进而能够较为容易的实现双电源的备投切换控制。
此外,如图2所示,本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P1相连的第一断路器QF1;用来控制工作电源P1是否接入供电。
与所述备用电源P2相连的第二断路器QF2,用来控制备用电源P2是否接入供电。
第一控制回路100和第二控制回路200可以采用手动触发方式也可以采用自动触发方式,下面首先介绍手动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第一控制回路100和第二控制回路200的手动触发方式的电路结构图。
所述第一控制回路100包括:与所述工作电源P1的L1相线(以下简称C1)相连的第一选择开关SA1,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SA1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二开关SB2,与所述第二开关SB2相连的第一开关SB1,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线圈与所述第一开关SB1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开关SB1并联;所述工作电源P1的L2相线(以下简称C2)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所述工作电源P1的L3相线(以下简称C3)与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线圈和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回路200包括:
与所述备用电源P2的L1相线(以下简称C4)相连的第二选择开关SA2,与所述第二选择开关SA2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四开关SB4,与所述第四开关SB4相连的第三开关SB3,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线圈与所述第三开关SB3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开关SB3并联;所述备用电源P2的L2相线(以下简称C5)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M2的线圈相连,所述备用电源P2的L3相线(以下简称C6)与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线圈和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线圈相连。
手动模式下首先将第一选择开关SA1和第二选择开关SA2处于“手动”位置,正常情况下由P1供电,P2备用不上电,当工作电源P1上电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得电,位于第一控制回路100中K1的常开触点闭合,位于第二控制回路200中K1的常闭触点断开,在按下启动按钮SB1后,第一接触器KM1通电自锁,工作电源P1投入运行;按下停止按钮SB2后,第一接触器KM1断电复位,工作电源P1退出运行。
当工作电源P1故障或检修时,第一接触器KM1和第一中间继电器K1失电复位,工作电源P1退出运行,备用电源P2上电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得电,位于第二控制回路200中K2的常开触点闭合,位于第一回路100中常闭触点断开,在按下启动按钮SB3后,第二接触器KM2通电自锁,备用电源P2投入运行,按下停止按钮SB4后,第二接触器KM2断电复位,备用电源P2退出运行。
在用电要求不高、允许较长时间停电的场合,可以采用手动方式进行主备电源的切换,在用电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外接控制器进行自动切换主备电源。下面介绍自动控制主备电源切换的控制回路。如图5所示,为第一控制回路100和第二控制回路的电路结构图。
如图5所示,为了自动控制主备电源的切换还增加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100和所述第二控制回路200通过电缆相连的控制器500。在具体实现时,由于控制器500多采用微机控制系统,在高次谐波污染严重的电力场合下,控制器50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易受干扰,导致控制器500不能正常发出控制指令,会造成装置的误动作,所以本实用新型将控制器500通过较长的电缆线与第一控制回路和第二控制回路相连,使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回路100和第二控制回路200之间保持较长的距离,以便免受高次谐波的干扰。
所述第一控制回路100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P1的L1相线C1相连的第三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线圈,与所述工作电源P1的L2相线C2相连的第三中间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所述工作电源P1的L3相线C3与第一接触器KM1的线圈和第三中间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相连,所述控制器500与所述第三中间继电器K3的线圈相连;
当需要使用工作电源P1时,控制器500控制第三中间继电器K3的线圈得电,使位于L1相线C1上的常开触点闭合,位于L2相线C2上的常闭触点断开,供电回路C1-C3导通,使工作电源P1为负载供电。
所述第二控制回路200包括:
与所述备用电源P2的L1相线C4相连的第四中间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四中间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二接触器KM2的线圈,与所述备用电源P2的L2相线C5相连所述第四中间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所述备用电源P2的L3相线与第二接触器KM2的线圈和第四中间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相连,所述控制器500与所述第四中间继电器K4的线圈相连。
当需要使用工作电源P2时,控制器500控制第四中间继电器K4的线圈得电,使位于L1相线C4上的常开触点闭合,位于L2相线C5上的常闭触点断开,供电回路C4-C6导通,使备用电源P2为负载供电。
以上图3和图4是手动模式、图5是自动模式,下面提供控制回路手自一体的电路结构图,如图6所示;
所述第一控制回路100包括:
与工作电源P1的L1相线C1相连的第一选择开关SA1,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SA1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二开关SB2,与所述第二开关SB2相连的第一开关SB1,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线圈与所述第一开关SB1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开关SB1并联,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SA1、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所述第二开关SB2和所述第一开关SB1并联的第三中间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
工作电源P1的L2相线C2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的第三中间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所述工作电源P1的L3相线与第三中间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第一接触器KM1的线圈相连,所述控制器500与所述第三中间继电器K3的线圈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回路200包括:
与备用电源P2的L1相线C4相连的第二选择开关SA2,与所述第二选择开关SA2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四开关SB4,与所述第四开关SB4相连的第三开关SB3,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线圈与所述第三开关SB3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开关SB3并联,与所述第二选择开关SA2、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所述第四开关SB4和所述第三开关SB3并联的第四中间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
备用电源P2的L2相线C5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线圈相连,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线圈相连的第四中间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所述备用电源P2的L3相线与第四中间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和第二接触器KM2的线圈相连,所述控制器500与所述第四中间继电器K4的线圈相连。
手动模式时选择开关SA1、SA2处于“手动”位置,处理过程与上述手动执行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自动模式时选择开关SA1、SA2处于“自动”位置,选择开关SA1和SA2的辅助触点断开,通过该辅助触点(无源干接点)连入控制器的数字量输入模块,检测目前装置所处的运行模式(手动/自动),由控制器判断是否执行自动运行模式的程序,防止自动/手动模式同时运行造成设备的误操作。具体执行过程与上述自动控制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将本装置形成模块,可省去电路的内部接线,方便安装维护,本装置中的控制点以无源干接点的形式对外引出,如K3、K4,有利于控制系统的扩展。
为了保护本装置,如图6所示,还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P1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一熔断器FU1;
与所述工作电源P1的L2相线相连的第二熔断器FU2。
与所述备用电源P2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三熔断器FU3;
与所述备用电源P2的L2相线相连的第四熔断器FU4。
此外将本装置完成之后可将本装置放置于DIN导轨上,方便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具备的电路保护功能:
1)缺相保护:在工作电源P1处于上电状态时,当出现C1相断电,C1至C3回路切断,接触器KM1失电复位,P1将退出运行;当出现C2相断电,C2至C3回路切断,中间继电器K1失电复位,通过常开触点K1切断C1至C3回路,接触器KM1失电复位,P1将退出运行;当出现C3相断电,C1至C3回路、C2至C3回路均切断,P1也将退出运行。因此,C1、C2、C3任何一个相断电时,工作电源P1都不能投入运行,从而保证电源品质。备用电源P2的缺相保护原理同上。
2)失压和欠压保护:当工作电源P1的电压因故障等原因降低至正常值的80%或消失时,接触器KM1和中间继电器K1的吸合电磁力将下降或消失,KM1和K1的触点将复位,切断C1至C3回路、C2至C3回路,从而使P1退出运行。当工作电源P1的电压恢复正常时,接触器KM1不能自行闭合,必须再次按下启动按钮SB1后才能投入运行,从而避免电源恢复后P1突然得电造成的设备和人身事故。备用电源P2的失压和欠压保护原理同上。
3)过载和短路保护:供电回路的进线断路器QF1、QF2能实现负载的过载和短路保护,熔断器FU1~FU4实现控制回路的短路保护。
4)来电保护:当工作电源P1投入运行且备用电源进线断路器QF2处于闭合状态时,如果备用电源突然上电,中间继电器K2将得电,使工作电源控制回路的常闭触点K2断开,切断C1至C3回路,工作电源P1将退出运行;当备用电源P2投入运行且工作电源进线断路器QF1处于闭合状态时,如果工作电源突然上电,中间继电器K1将得电,使备用电源控制回路的常闭触点K1断开,切断C4至C6回路,备用电源P2将退出运行;当P1和P2同时上电且QF1、QF2均处于闭合状态时,中间继电器K1、K2均得电,对应的常闭触点K1、K2均断开,两者的控制回路均被切断,P1和P2均不能投入运行。因此,该装置在运行中不会出现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同时供电的情况,防止供电事故的发生。
5)接触器故障保护:如果接触器KM1(或KM2)的触头出现熔焊故障(触头不能分断),另一组接触器的触头因机械联锁将无法闭合,同时该组接触器的控制回路被对方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切断,接触器将不能得电吸合,从而避免同时供电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以下几个优点:
a)电路简单,维护方便,使用的元器件成本低,实际工程应用的经济性好。
b)模块化控制器对切换控制回路进行模块化,采用标准DIN导轨安装,不需要专门的安装底板,布置在控制柜内时,安装灵活、方便,能有效节省柜内空间。
c)由基本电气元器件组成,电路的安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在对用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使用,同时能适应电能质量较差的场合。
d)本装置采用手动切换控制模块采用手动/自动两种模式进行控制:在用电要求不高、允许较长时间停电的场合,可以采用手动方式进行主备电源的切换;在用电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外接控制器进行自动切换,应用上方便、灵活。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电源、备用电源、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和可逆接触器;
所述工作电源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相连,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相连,且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与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之间存在电气联锁;
所述可逆接触器的第一接触器一端连接所述工作电源,另一端连接负载,所述可逆接触器的第二接触器一端连接所述备用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所述第一接触器和所述第二接触器之间存在机械联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一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相连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一开关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开关并联;所述工作电源的L2相线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和工作电源的L3相线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回路包括:
与所述备用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二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四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相连的第三开关,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三开关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开关并联;所述备用电源的L2相线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备用电源的L3相线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和所述第二控制回路通过电缆相连的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一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工作电源的L2相线相连的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工作电源的L3相线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第三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回路包括:
与所述备用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二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备用电源的L2相线相连的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备用电源的L3相线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第四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回路包括:
与工作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一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相连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一开关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开关并联,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并联的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工作电源的L2相线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的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工作电源的L3相线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第三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第三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回路包括:与备用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二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相连的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相连的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的第四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相连的第三开关,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与所述第三开关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开关并联,与所述第二选择开关、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并联的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所述备用电源的L2相线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与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的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所述备用电源的L3相线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第四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四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相连。
6.如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一熔断器;
与所述工作电源的L2相线相连的第二熔断器。
7.如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备用电源的L1相线相连的第三熔断器;
与所述备用电源的L2相线相连的第四熔断器。
8.如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工作电源相连的第一断路器;
与所述备用电源相连的第二断路器。
9.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56321.2U CN204145068U (zh) | 2014-11-05 | 2014-11-05 |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56321.2U CN204145068U (zh) | 2014-11-05 | 2014-11-05 |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45068U true CN204145068U (zh) | 2015-02-04 |
Family
ID=52421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56321.2U Active CN204145068U (zh) | 2014-11-05 | 2014-11-05 |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45068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59053A (zh) * | 2016-05-31 | 2016-10-26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
CN106329702A (zh) * | 2015-06-24 | 2017-01-11 | 无锡阿比利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
CN107147204A (zh) * | 2017-05-22 | 2017-09-08 | 许昌许继晶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直流电源切换装置以及直流供电电源 |
CN107196200A (zh) * | 2017-06-30 | 2017-09-22 | 华核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操控检修的高低压控制柜 |
CN110429944A (zh) * | 2019-07-15 | 2019-11-08 | 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通信中心 | 一种用于中频发信机的天线交换器及系统 |
CN115498755A (zh) * | 2022-11-02 | 2022-12-20 |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的监测报警方法 |
-
2014
- 2014-11-05 CN CN201420656321.2U patent/CN20414506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9702A (zh) * | 2015-06-24 | 2017-01-11 | 无锡阿比利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
CN106059053A (zh) * | 2016-05-31 | 2016-10-26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
CN107147204A (zh) * | 2017-05-22 | 2017-09-08 | 许昌许继晶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直流电源切换装置以及直流供电电源 |
CN107147204B (zh) * | 2017-05-22 | 2019-08-06 | 许昌许继晶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直流电源切换装置以及直流供电电源 |
CN107196200A (zh) * | 2017-06-30 | 2017-09-22 | 华核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操控检修的高低压控制柜 |
CN110429944A (zh) * | 2019-07-15 | 2019-11-08 | 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通信中心 | 一种用于中频发信机的天线交换器及系统 |
CN115498755A (zh) * | 2022-11-02 | 2022-12-20 |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的监测报警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45068U (zh) |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 |
CN203788042U (zh) | 可实现双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 |
CN103219749A (zh) | 一种动态切换逆变单元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 |
CN201708581U (zh) | 双电源自动切换回路 | |
CN207652128U (zh) | 一种双电源不间断供电系统 | |
CN202906494U (zh) | 一种动态切换逆变单元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 |
CN204761145U (zh) | 一种用于ups自动切换备用回路的控制装置 | |
CN111371168A (zh) | 一种双回路电源自动控制系统 | |
CN201528221U (zh) | 提高eps系统使用寿命的三路电源自动切换线路 | |
CN206313698U (zh) | 一种变频与工频切换电路冷风机 | |
CN205666679U (zh) | 一种旁路自动切换型的ups | |
CN104426232A (zh) | 一种离网型光伏储能系统及智能转换控制方法 | |
CN208539651U (zh) | 自动切换式双电源配电箱 | |
CN102868214A (zh) | 一种小型水电站备用电源自动转换箱 | |
CN207442464U (zh) | 一种企业自备电厂的发电机解列减载控制系统 | |
CN202872458U (zh) | 高速切换装置 | |
CN203071647U (zh) | 一种低压开关柜自动投复装置 | |
CN202798126U (zh) | 一种plc不间断供电自动切换系统 | |
CN206117293U (zh) | 一种工业炉风机双电源变频器互备控制电路 | |
CN209982170U (zh) | 一种ups故障切换装置 | |
CN203774865U (zh) | 一种用于风机供电的双电源切换电路及高压变频器 | |
CN112271755A (zh) | 基于ups负载的光储一体逆变器并离网切换电路及方法 | |
CN206894347U (zh) | 一种给煤机控制电源 | |
CN206422387U (zh) | 一种单元配电柜母联联动系统 | |
CN106684856B (zh) | 一种低压电力系统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