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3430U -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 Google Patents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33430U
CN204133430U CN201420002709.0U CN201420002709U CN204133430U CN 204133430 U CN204133430 U CN 204133430U CN 201420002709 U CN201420002709 U CN 201420002709U CN 204133430 U CN204133430 U CN 204133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agnet
magnet unit
palm
agent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027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聘博
周赛新
王兵
梁国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an Dong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an Dong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an Dong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an Dong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027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33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33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334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该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包括主体装置和适配装置,主体装置设有第一电连接单元和第一磁性单元;适配装置设有第二电连接单元和第二磁性单元;其中,第一电连接单元和第二电连接单元通过第一磁性单元与第二磁性单元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体装置与适配装置的连接通过第一磁性单元与第二磁性单元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分离和连接,且适配装置与主体装置连接后同时作为主体装置的支撑件,非常实用。

Description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背景技术
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的种类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心电图、心率、血压、血氧、体温,此外还有血糖、呼出气体成分、心肺音、胎心等。根据被测者疾病的不同以及测量目的的不同,需要测量不同的生理参数组合。显然,如将所有的参数测量功能集成到一台机器是不现实的,首先成本和复杂度较高,其次体积和重量也会较大。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的种类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设备具有良好的弹性配置能力,从而针对不同的被测者以及不同的应用,配置成不同的生理参数测量组合。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测量参数的灵活组合,广泛采用的如下三种技术方案: 
1、插件箱机械固定式 
比较典型的是模块式多参数监护仪,如Philips公司的MP60模块式多参数监护仪,在主机上集成了一个专用的模块插件箱体,配置多个插槽,用于插入不同的参数测量模块。参数测量模块与扩展箱之间通过圆形电气连接器进行电气通讯和供电连接,测量模块与扩展箱之间通过特定机械栓锁结构进行固定。 
此固定方式结构复杂、需要预留模块空间从而占用体积大,且取出模块时需释放栓锁机构,操作繁琐,不适合家用手掌式小型测量仪。 
2、设备表面机械固定式 
在主机背面或侧面设计具有特定的栓锁固定机构与电气连接器,当扩展参数测量模块插入后即可与主机电气连接并获得机械固定。当取出时通常需要先释放栓锁装置。这种方案中,栓锁固定机构通常是沟槽、 卡扣等机构。 
与上述插件箱方案比,节省了空间,其缺陷在于仍然存在机械栓锁固定机构,故安装和取出时需要遵循特定的方式以及角度,造成使用不便。此外由于栓锁机构的存在,需要在设备表面以及扩展参数测量模块上预留空间,从而不利于实现小体积。表面栓锁机构的存在,还会对外观造成影响,栓锁机构带来的孔洞,还会给防水防尘造成影响。同时,活动的栓锁机构,也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容易导致故障。上述缺陷导致本方案也不适合在家用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中应用。 
3、连接器直连式 
此方式将参数测量扩展直接通过接插件进行扩展,比如MEDISANA公司推出的通过在手机的连接器上连接不同的测量模块来实现血糖、体温两种不同的测量功能。直接依靠连接器来实现电气连接以及固定,不需要额外的机械结构来固定参数扩展模块,故能实现小体积。但其缺陷是机械固定强度差,容易造成连接器损坏。对外置模块体积和重量很敏感,只适合体积和重量都很小的外置模块。为了避免连接器受力损坏,只适合在小心照看的情况下短时完成测量并随即取下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仪机械固定强度差、连接器容易损坏、使用时操作不简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包括主体装置和适配装置,该主体装置设有第一电连接单元和第一磁性单元;该适配装置设有第二电连接单元和第二磁性单元;其中,该第一电连接单元和该第二电连接单元通过该第一磁性单元与该第二磁性单元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该适配装置为数据适配线,该数据适配线包括适配本体和与该适配本体连接的导线,其中,该适配本体包括上端、下端、左端、右端,该上端设于该第二电连接单元和该第二磁性单元的上侧;该下端,设于该第二电连接单元和该第二磁性单元的下侧;该左端,设于该第二电连接单元和该第二磁性单元的左侧;该右端, 设于该第二电连接单元和该第二磁性单元的右侧;其中,该下端到该第二电连接单元的距离小于该主体装置的底端到该第一电连接单元的距离,该数据适配线与该主体装置形成该电性压接后,该数据适配线的下端相对该主体装置的底端具有高度差,以进一步作为该主体装置的背靠支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该主体装置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单元、第一存储单元、第一显示单元、第一电气接口单元、第一供电单元以及第一传感器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该主体装置设有第一定位单元;该适配装置设有第二定位单元;其中,在该第一电连接单元和该第二电连接单元通过该第一磁性单元与该第二磁性单元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时,通过该第一定位单元与该第二定位单元配合导向对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该主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电连接单元包括多个设于该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的连接触点;该适配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该第二电连接单元包括多个凸出于该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的弹性插针;或者,该连接触点为五个,采用上三下两或上两下三的排布方式,或者采用外四内一的排布方式;该弹性插针为五个,对应于该连接触点的排布方式设置,或者:该连接触点为四个,该弹性插针为四个,对应于该连接触点的排布方式设置,或者:该第一磁性单元为一个或多个磁铁;该第二磁性单元为一个或多个磁铁;其中,配对的该第一磁性单元的磁铁与该第二磁性单元极的磁铁性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该主体装置还包括第一加强磁性单元;该适配装置还包括第二加强磁性单元;其中,该第一加强磁性单元和该第二加强磁性单元分别设于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该第一加强磁性单元和该第二加强磁性单元中之一者为磁铁,另一者为磁铁或铁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该第一定位单元为设于该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一凹陷部,该第一磁性单元设于该第一凹陷部的内表面; 
该第二定位单元为设于该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二凹陷部,该第二磁性单元设于该第二凹陷部内并凸出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该第一磁性单元和该第二磁性单元呈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梯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该第一凹陷部具有开口大、底部小的渐变结构;该第二磁性单元为等周长圆柱体或具有顶端小、底端大的渐变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由于在主体装置中设第一磁性单元以及在适配装置设第二磁性单元,主体装置与适配装置的连接通过第一磁性单元与第二磁性单元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分离和连接,且适配装置与主体装置连接后同时作为主体装置的支撑件,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参数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扩展参数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参数测量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扩展参数测量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扩展参数测量装置的软件工作流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参数测量装置的主程序工作流程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外部连接管理子程序工作流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数据适配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所示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使用状态简单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数据适配线另一种外形结构简单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数据适配线另一种外形结构简单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数据适配线另一种外形结构简单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配合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适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适配底座的模块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工作方法流程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适配底座的程序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配合结构示意图。该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100主要用于人体生理参数测量,如测量心率、血压、血氧、体温、血糖、呼出气体成分、心肺音、胎心等,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100包括主参数测量装置50和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主参数测量装置50具有多种常测的人体生理参数测量功能,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具有特定的人体生理参数测量功能,当主参数测量装置50不具有某一人体生理参数测量功能时,即可通过配合相应的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而获得该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的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主参数测量装置50包括第一电连接单元51和第一磁性单元52,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包括第二电连接单元61和第二磁性单元62,第一电连接单元51和第二电连接单元61通过第一磁性单元52与第二磁性单元62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磁性的吸合使得主参数测量装置50与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连接或拆卸时不需要费力进行插接等操作,操作简便。以下简单阐述主参数测量装置50与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磁性吸合的各个元件以及其连接关系。 
主参数测量装置50设有第一定位单元53,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设有第二定位单元63,其中,在第一电连接单元51和第二电连接单元61通过第一磁性单元52与第二磁性单元62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时,通过第一定位单元53与第二定位单元63配合导向对位。 
主参数测量装置50包括第一壳体54,第一电连接单元51包括多个设于第一壳体54的外表面的连接触点55。 
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包括第二壳体64,第二电连接单元61包括多个凸出于第二壳体64的外表面的弹性插针65。当然,在其他实例中, 亦可在主参数测量装置50表面设置弹性插针,而在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表面设置连接触点。 
本实施例中,连接触点55为五个,可采用上三下两的排布方式,或者采用外四内一的排布方式,采用外四内一的排布方式可进一步减小占用的面积。 
相应的,弹性插针65为五个,对应于连接触点55的排布方式设置。弹性插针65为弹性可伸缩结构,如采用现有的pogo pin(pogo弹性连接插针),弹性插针65和连接触点55压接在一起时能产生特定压接力并保证可靠接触。在其他实例中,连接触点亦可采用上两下三,或者设置4对弹性插针与连接触点来实现电性压接。 
第一磁性单元52可为一个或多个磁铁,第二磁性单元62可为一个或多个磁铁。配对的第一磁性单元52的磁铁与第二磁性单元62的磁铁极性相反。第一磁性单元52和第二磁性单元62可采用钕铁硼磁性材料,例如第一磁性单元52直径约为5毫米,厚度约为2毫米的圆盘状钕铁硼磁铁,第二磁性单元62直径约为5毫米,厚度约为6毫米的圆盘状钕铁硼磁铁。 
举例而言,图2中第一磁性单元52包括磁铁56和磁铁57,其中,磁铁56为南极朝外,磁铁57为北极朝外,图3中第二磁性单元62包括磁铁66和磁铁67,其中,磁铁66为南极朝外,磁铁67为北极朝外,将主参数测量装置50与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配合时,磁铁56与磁铁67异性吸合,磁铁57与磁铁66异性吸合。 
上述磁极的配置方式可避免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以相反的方向安装到主参数测量装置50上从而造成错误的电气连接无法工作。当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以相反的方向靠近主参数测量装置50时,由于同性相斥会产生很大的排斥力防止两者结合在一起。如此设置可使主参数测量装置50与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不需观察连接触点55与弹性插针65是否一一对准,操作简便,不会误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插针65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其根据实际电路需要而设置,其中,弹性插针65的排布方式也可以是直排、三角形、多边形等方式排布。连接接触点55的个数和排布对应 于弹性插针65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单元52和第二磁性单元62可呈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梯形等形状。 
主参数测量装置50还包括第一加强磁性单元(图未示),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还包括第二加强磁性单元(图未示),其中,第一加强磁性单元和第二加强磁性单元分别设于第一壳体54和第二壳体64的内表面,第一加强磁性单元和第二加强磁性单元中之一者为磁铁,另一者为磁铁或铁片。即可在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64的内表面对应增加一组磁吸配合。增加的磁吸配合可以是磁铁-磁铁方式,也可以是磁铁-铁片方式。该方式为无需凹坑与凸起配合的隐藏式结构,对于相对大尺寸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进一步加强了吸合的稳定强度,例如,在主参数测量装置50中,第一加强磁性单元与磁铁56、磁铁57构成三角形。 
主参数测量装置50或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上的加强磁性单元的设置不限定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三个或更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单元53为第一凹陷部,其设于第一壳体54的外表面,第一磁性单元52设于第一凹陷部的内表面,当然,第一磁性单元52亦可设于第一凹陷部的外表面,其中,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是指以第一壳体54为参考的主参数测量装置50的设备内侧和设备外侧,第二定位单元63为第二凹陷部,其设于第二壳体64的外表面,第二磁性单元62设于第二凹陷部内并凸出于第二凹陷部形成一凸台。 
优选地,第一凹陷部具有开口大、底部小的渐变结构,第二磁性单元62为等周长圆柱体或具有顶端小、底端大的渐变结构,可使第二磁性单元62与第一凹陷部容易配合。 
在优选实施例中,主参数测量装置50与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的磁性吸合力可在0.5牛顿到10牛顿的范围,优选为2-3牛顿,此吸合力既能维持数据适配线在测量时数据可靠,并且拆卸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参数测量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主参数测量装置50包括电连接的第一供电单元510、 第一电气接口单元511、第一存储单元512、第一处理器单元513、第一显示单元514、无线连接单元515以及第一传感器单元516。 
其中,无线连接单元515并非主参数测量装置50的必要元器件,其可根据实际需要情况而增减。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扩展参数测量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包括电连接的第二电气接口单元611和第二传感器单元612。 
在第一电连接单元51和第二电连接单元61通过第一磁性单元52与第二磁性单元62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后,第一电气接口单元511与第二电气接口单元611电气连接,第一供电单元510向第二传感器单元612供电。该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无需配备电源,进一步减小了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的体积,节约了成本。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扩展参数测量装置的软件工作流程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扩展参数测量装置的软件工作步骤如下: 
S40初始化: 
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得电启动,程序初始化; 
S41数据采集: 
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进行测量数据采集; 
S42数据处理: 
第二传感器单元612将采集的测量数据发送给第一处理器单元513处理; 
S43数据发送: 
将所处理的测量数据发送至主参数测量装置50。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参数测量装置的主程序工作流程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参数测量装置50的主程序工作步骤如下: 
S30初始化: 
开机启动主参数测量装置50,程序初始化; 
S31采集心电数据: 
对检测对象进行采集心电数据; 
S32数据处理: 
第一处理器单元513对第一传感器单元516所采集的心电数据进行处理; 
S33心率计算: 
第一处理器单元513对处理后的心电数据进行心率计算; 
S34心电波形显示:(与S33同步) 
第一处理器单元513对处理后的心电数据通过心电波形显示于第一显示单元514的屏幕;该步骤为可选步骤,在其他施实例中,可以不显示波形。 
S35:心率显示: 
第一显示单元514显示计算后的心率数据。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以采集心电数据为例阐述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主程序的主要工作步骤,其也可对血压、血氧、体温等人体生理参数进行测量,与主程序的主要工作步骤大体相似,此处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外部连接管理子程序工作流程图。 
主参数测量装置50主程序启动时,外部连接管理子程序同时启动进行工作。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外部连接管理子程序工作步骤如下: 
S50开始: 
主参数测量装置50得电开机,外部连接管理子程序启动,程序初始化; 
S51监测外部连接: 
主参数测量装置50的主程序监测是否有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连接; 
S52判断是否有磁吸装置: 
主参数测量装置50判断是否连接有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如果有连接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则进入下一步骤;如果没有连接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则返回步骤S51; 
S53类型判断: 
对连接后的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的类型进行判断,判断其是用于测量哪种人体生理参数; 
S54执行对应的软件功能: 
主参数测量装置50的主程序对不同类型的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执行对应的软件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有多种类型,比如有血糖扩展测量参数装置、血压扩展测量参数装置、血氧扩展测量参数装置、体温扩展测量参数装置等,在使用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进行检测时,需根据检测的项目选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不同的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检测的项目不一,需显示的结果也不一,故在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工作时主参数测量装置50需调用对应的软件功能进行工作。而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类型的判断可由其内部软件设置来识别,比如ID码,也可通过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的硬件进行识别,比如可通过检测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的大小、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磁石的大小、磁石的磁性范围、弹性插针65的个数、检测用于电连接的信号端子是否被短路连接等来识别扩展测量参数装置60的类型。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配合结构示意图。该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主要用于人体生理参数测量,如测量心率、血压、血氧、体温、血糖、呼出气体成分、心肺音、胎心等,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200包括主体装置10、适配装置,本实施例中,适配装置为数据适配线20。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似,不同的是: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与数据适配线20的外形及工作性能部分不同。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1以及图12,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 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数据适配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9中所示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使用状态简单示意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主体装置10包括第一电连接单元11和第一磁性单元12,数据适配线20包括第二电连接单元21和第二磁性单元22,第一电连接单元11和第二电连接单元21通过第一磁性单元12与第二磁性单元22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磁性的吸合使得主体装置10与数据适配线20连接或拆卸时不需要费力进行插接等操作,操作简便。以下简单阐述主体装置10与数据适配线20磁性吸合的各个元件以及其连接关系。 
如图11所示,数据适配线20包括适配本体23和与适配本体23连接的导线24,其中,适配本体23包括上端231、下端232、左端233以及右端234,上端231设于第二电连接单元21和第二磁性单元22的上侧,下端232设于第二电连接单元21和第二磁性单元22的下侧,左端233设于第二电连接单元21和第二磁性单元22的左侧,右端234设于第二电连接单元21和第二磁性单元22的右侧,其中,下端232到第二电连接单元21的距离小于主体装置10的底端101到第一电连接单元11的距离,数据适配线20与主体装置10形成电性压接后,数据适配线20的下端232相对主体装置10的底端101具有高度差,以在与主体装置10连接时进一步作为主体装置10的背靠支撑件。从而可以在充电或者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进行连接的同时,方便地观看到主体装置10的显示。 
请一并参阅图12,主体装置10与数据适配线20配合后,主体装置10的下端101的侧边沿1011和数据适配线20的底部232的侧边沿2011均与承截面接触,为使数据适配线20具有较好的支撑功能,数据适配线20的适配本体23设计成具有一定的相对厚度,数据适配线的下端232侧边沿2011与主体装置10的底部101侧边沿1011有一定的高度落差,可使主体装置10与数据适配线20组装后,数据适配线20对主体装置10形成相对稳定的倾斜支撑,并在一定倾角范围内可稳定立于承截面,便于观察装配后的主体装置10的屏幕。 
数据适配线20的下端侧边沿2011可呈多种形状。如图13所示, 数据适配线20的下端呈直角梯形。数据适配线20的下端可设置成平面或非平面,设置成非平面时,如图14、图15所示,数据适配线20的下端可设置成V型、弧形镂空状。 
主体装置10设有第一定位单元13,数据适配线20设有第二定位单元25,其中,在第一电连接单元11和第二电连接单元21通过第一磁性单元12与第二磁性单元22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时,通过第一定位单元13与第二定位单元25配合导向对位。 
主体装置10包括第一壳体14,第一电连接单元11包括多个设于第一壳体14的外表面的连接触点15。 
适配装置20包括第二壳体26,第二电连接单元21包括多个凸出于第二壳体26的外表面的弹性插针27。 
本实施例中,连接触点15为五个,可采用上三下两的排布方式,或者采用外四内一的排布方式,采用外四内一的排布方式可进一步减小占用的面积。 
相应的,弹性插针27为五个,对应于连接触点55的排布方式设置。弹性插针27为弹性可伸缩结构,如采用现有的pogo pin,弹性插针27和连接触点15压接在一起时能产生特定压接力并保证可靠接触。在其他实例中,连接触点亦可采用上两下三,或者设置4对弹性插针与连接触点来实现电性压接。 
第一磁性单元12可为一个或多个磁铁,第二磁性单元22可为一个或多个磁铁。配对的第一磁性单元12的磁铁与第二磁性单元22的磁铁极性相反。第一磁性单元12和第二磁性单元22可采用钕铁硼磁性材料,例如直径约为5毫米,厚度约为2毫米的圆盘状钕铁硼磁铁。 
举例而言,图10中第一磁性单元12包括磁铁16和磁铁17,其中,磁铁16为南极朝外,磁铁17为北极朝外。图11中第二磁性单元22包括磁铁28和磁铁29,其中,磁铁28为南极朝外,磁铁29为北极朝外。将主体装置10与数据适配线20配合时,磁铁16与磁铁29异性吸合,磁铁17与磁铁28异性吸合。 
上述磁极的配置方式可避免数据适配线20以相反的方向安装到主体装置10上从而造成错误的电气连接无法工作。当测量数据适配线20 以相反的方向靠近主体装置10时,由于南北极同性相斥,会产生很大的排斥力防止两者结合在一起。如此设置可使主体装置10与适配装置20不需观察连接触点15与弹性插针27是否一一对准,操作简便,不会误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插针27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其根据实际电路需要而设置,其中,弹性插针27的排布方式可以是直排、三角形、多边形等方式排布。接触点15的个数和排布对应于弹性插针27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单元12和第二磁性单元22可呈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梯形等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施例中,第一定位单元13为第一凹陷部,其设于第一壳体14的外表面,第一磁性单元12设于第一凹陷部的内表面,第二定位单元23为第二凹陷部,其设于第二壳体26的外表面,第二磁性单元22设于第二凹陷部内并凸出于第二凹陷部形成一凸台。 
优选地,第一凹陷部具有开口大、底部小的渐变结构,第二磁性单元22具有顶端小、底端大的渐变结构。可使第二磁性单元22与第一凹陷容易配合。 
在优选实施例中,主体装置10与数据适配线20的磁性吸合力可在0.5牛顿到10牛顿的范围,优选为2-3牛顿,此吸合力既能维持数据适配线20在测量时数据可靠,并且拆卸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适配线20可以为USB数据线或充电数据线。 
本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主程序的主要工作步骤和外部连接管理子程序的主要工作步骤可参考第一实例,此处不再重复叙述。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配合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300与第二实施例大体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适配装置为适配底座20’。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300包括主体装置10’、适配底座20’。 
请一并参阅图17与图18,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主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 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适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7与图18所示,主体装置10’包括第一电连接单元11’和第一磁性单元12’,适配底座20’包括第二电连接单元21’和第二磁性单元22’,该第一电连接单元11’和该第二电连接单元21’通过该第一磁性单元12’与该第二磁性单元22’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磁性的吸合使得主体装置10’与适配底座20’连接或拆卸时不需要费力进行插接等操作,操作简便。以下简单阐述主体装置10’与适配底座20’磁性吸合的各个元件以及其连接关系。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适配底座20’包括主体部23’、收容区24’、承载部231’以及支撑部232’。 
该收容区开设于该主体部23’上,该承载部231’设于该收容区24’的底部233’,用于承载该主体装置10’的底端101’,该支撑部232’设于该收容区的背部234’,用于支撑该主体装置10’的背部102’。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装置10’设有第一定位单元13’,适配底座20’设有第二定位单元25’,其中,在第一电连接单元11’和第二电连接单元21’通过第一磁性单元12’与第二磁性单元22’吸合形成电性压接时,通过第一定位单元13’与第二定位单元25’配合导向对位。 
主体装置10’包括第一壳体14’,第一电连接单元11’包括多个设于第一壳体14’的外表面的连接触点15’。 
适配底座20’包括第二壳体26’,第二电连接单元21’包括多个凸出于第二壳体26’的外表面的弹性插针27’。 
本实施例中,连接触点15’为五个,可采用上三下两的排布方式,或者采用外四内一的排布方式,采用外四内一的排布方式可进一步减小占用的面积。 
相应的,弹性插针27’为五个,对应于连接触点15’的排布方式设置,弹性插针27’为弹性可伸缩结构,如采用现有的pogo pin,弹性插针27’和连接触点15’压接在一起时能产生特定压接力并保证可靠接触。在其他实例中,连接触点亦可采用上两下三,或者设置4对弹性插针与连接触点来实现电性压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性单元12’可为一个或多个磁铁,第二磁性单 元22’可为一个或多个磁铁。配对的第一磁性单元12’的磁铁与第二磁性单元22’的磁铁极性相反。第一磁性单元52和第二磁性单元62可采用钕铁硼磁性材料,例如第一磁性单元52直径约为5毫米,厚度约为2毫米的圆盘状钕铁硼磁铁,第二磁性单元62直径约为5毫米,厚度约为6毫米的圆盘状钕铁硼磁铁。 
举例而言,图17中第一磁性单元12’包括磁铁16’和磁铁17’,其中,磁铁16’为南极朝外,磁铁17’为北极朝外。图18中第二磁性单元22’包括磁铁28’和磁铁29’,其中,磁铁28’为南极朝外,磁铁29’为北极朝外。主体装置10’与适配底座20’配合时,磁铁16’与磁铁29’异性吸合,磁铁17’与磁铁28’异性吸合。 
上述磁极的配置方式可避免适配底座20’以相反的方向安装到主体装置10’上从而造成错误的电气连接无法工作。当测量适配底座20’以相反的方向靠近主体装置10’时,由于同性相斥,会产生很大的排斥力防止两者结合在一起。如此设置可使主体装置10’与适配底座20’不需观察连接触点15’与弹性插针27’是否一一对准,操作简便,不会误装。 
上述的弹性插针27’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其根据实际电路需要而设置,其中,弹性插针27’的排布方式也可以是直排、三角形、多边形等方式排布。连接接触点15’的个数和排布对应于弹性插针27’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施例中,第一磁性单元12’和第二磁性单元22’可呈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梯形等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单元13’为第一凹陷部,其设于第一壳体14’的外表面,第一磁性单元12’设于第一凹陷部的内表面,第二定位单元23’为第二凹陷部,其设于第二壳体26’的外表面,第二磁性单元22’设于第二凹陷部内。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单元12’可设于第一凹陷背后,或者第一磁性单元12’可设于第一凹陷部的底部,第一磁性单元12’的厚度小于第一凹陷部的深度,仍形成一凹陷,第二磁性单元22’设于第二凹陷部并凸出于第二凹陷部形成一凸台。 
优选地,第一凹陷部具有开口大、底部小的渐变结构,第二磁性单 元22’具有顶端小、底端大的渐变结构。可使第二磁性单元22’与第一凹陷部容易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主体装置10’的模块结构、主程序主要工作步骤或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主参数测量装置50模块结构、主程序主要工作步骤,此处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19,图19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适配底座的模块示意图; 
适配底座20’内部结构包括电连接的第三供电单元210、第三电气接口单元211、第三存储器单元212、第三处理器单元213、第三显示单元214、无线模块215。其中,第三显示单元214可为一个LED或者为一个显示屏。 
本实施例中,无线模块215可为WIFI无线连接单元,适配底座20’可通过WIFI无线连接到Internet网络上。主体装置10’的数据通过电气连接端口即弹性插针27’传送到适配底座20’,再经由WIFI无线连接单元发送到Internet,从而实现数据的上传或共享。适配底座20’的第三存储器单元212用于存储初始WIFI无线连接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以及密码。当适配底座20’通电时,适配底座20’内第三处理器单元213从第三存储器单元212中获取WIFI无线连接单元的配置数据,用于自动连接到WIFI网络。 
本实施例中,无线模块215可进一步包括蓝牙无线连接单元(图未示)。蓝牙无线连接单元用于与主体装置10’内的蓝牙无线连接单元进行连接,在当主体装置10’与适配底座20’分离时,两者间的连接方式由电气连接自动切换到蓝牙无线连接,从而维持主体装置10’与适配底座20’之间的数据连通。当主体装置10’再次装配到适配底座20’时,连接方式由蓝牙无线连接自动切换回电气连接。或者,根据用户的模式设定,始终通过蓝牙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WIFI无线连接单元也可以是GSM、3G、4G或其他无线连接类型。上述蓝牙无线连接单元也可以是Zigbee、工科医频段私有无线连接类型或其他低功耗无线连接类型。 
本实施例中的主体装置10’与适配底座20’的磁性吸合力可在0.5牛顿到10牛顿的范围,优选为2-3牛顿,此吸合力既能维持扩展参数测量装置60在测量以及携带过程中的可靠固定,并且拆卸方便。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工作方法流程图;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300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初始化: 
启动主体装置10程序初始化; 
S21建立通讯连接: 
主体装置10与适配底座20建立通讯连接; 
S22数据信息发送: 
主体装置10向适配底座20发送数据信息; 
S23适配底座工作: 
对需要接收的数据信息适配底座20进入其程序工作。 
请参阅图21,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适配底座的程序工作流程图。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的适配底座的程序工作步骤如下: 
S60初始化: 
适配底座20’得电启动,程序初始化; 
S61是否电气连接: 
适配底座20’监控电气连接端口是否电气连接; 
S62判断是否有数据发送: 
适配底座20’判断主体装置10’是否有数据任务发送; 
S63:数据接收 
若主体装置10’发送数据,则适配底座20’电气接收主体装置10’发送的数据,若没有则返回S61; 
S64数据发送: 
适配底座20’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模块215传送到Internet或 第三存储器单元21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由于在主体装置中设第一磁性单元以及在适配装置设第二磁性单元,主体装置与适配装置的连接通过第一磁性单元与第二磁性单元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分离和连接,且适配装置与主体装置连接后同时作为主体装置的支撑件,非常实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用语仅是根据需要采用的文字符号,在实务中并不限于此,并且该文字符号可以互换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装置,设有第一电连接单元和第一磁性单元;
适配装置,设有第二电连接单元和第二磁性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装置为数据适配线,所述数据适配线包括适配本体和与所述适配本体连接的导线,其中,所述适配本体包括:
上端,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上侧;
下端,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下侧;
左端,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左侧;
右端,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右侧;
其中,所述下端到所述第二电连接单元的距离小于所述主体装置的底端到所述第一电连接单元的距离,所述数据适配线与所述主体装置形成所述电性压接后,所述数据适配线的下端相对所述主体装置的底端具有高度差,以进一步作为所述主体装置的背靠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单元、第一存储单元、第一显示单元、第一电气接口单元、第一供电单元以及第一传感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中所述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装置设有第一定位单元;
所述适配装置设有第二定位单元;
其中,在所述第一电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吸合形成电性压接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配合导向对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电连接单元包括多个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的连接触点;
所述适配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单元包括多个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的弹性插针;
或者:
所述连接触点为五个,采用上三下两或上两下三的排布方式,或者采用外四内一的排布方式;
所述弹性插针为五个,对应于所述连接触点的排布方式设置,
或者:所述连接触点为四个,所述弹性插针为四个,
对应于所述连接触点的排布方式设置,
或者:
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为一个或多个磁铁;
所述第二磁性单元为一个或多个磁铁;
其中,配对的所述第一磁性单元的磁铁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相应磁铁的极性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装置还包括第一加强磁性单元;
所述适配装置还包括第二加强磁性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加强磁性单元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加强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加强磁性单元中之一者为磁铁,另一者为磁铁或铁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磁性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为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磁性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并凸出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陷部具有开口大、底部小的渐变结构;
所述第二磁性单元为等周长圆柱体或具有顶端小、底端大的渐变结构。
CN201420002709.0U 2014-01-02 2014-01-02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33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02709.0U CN204133430U (zh) 2014-01-02 2014-01-02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02709.0U CN204133430U (zh) 2014-01-02 2014-01-02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33430U true CN204133430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10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02709.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33430U (zh) 2014-01-02 2014-01-02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334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5873A (zh) * 2014-01-02 2014-05-28 深圳源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5873A (zh) * 2014-01-02 2014-05-28 深圳源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及其工作方法
CN103815873B (zh) * 2014-01-02 2016-04-06 深圳源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0821B (zh)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及其工作方法
CN109431495A (zh) 一种心电检测系统
CN104605822A (zh) 承载体和床垫
CN109995110A (zh) 一种连接器、电子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4133430U (zh)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CN204133429U (zh)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CN103815873B (zh)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及其工作方法
CN204133431U (zh) 手掌式多参数测量仪
CN204858116U (zh) 磁力式耳机插头及其应用于执行资料传输之生理量测装置
CN206059865U (zh) 电池包转换装置及具有该电池包转换装置的电气组件
CN210228155U (zh) 血氧检测仪
KR101711174B1 (ko) 스마트 플러그 소켓 장치
CN213602064U (zh) 能够防水的电连接结构及包括其的手持检测设备
US20220230034A1 (en) Adaptable tracking tag
CN214207412U (zh) 腕带和腕带设备
CN210276160U (zh) 一种定位手环
KR20150081521A (ko) 흡입력을 이용하는 핀 블록
CN216021071U (zh) 一种心电测试装置
CN210009021U (zh) 一种便携式血压血糖仪装置
CN112542709A (zh) 插接件、电连接机构和电子产品
KR101713043B1 (ko) 스마트 플러그 소켓 장치
CN218416417U (zh) 一种物联网噪声测量装置
CN210897892U (zh) 一种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KR101713039B1 (ko) 스마트 플러그 소켓 장치
CN211355471U (zh) 无线胎儿监护传感器、传感器基座和胎儿监护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