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0562U -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30562U
CN204130562U CN201420335387.1U CN201420335387U CN204130562U CN 204130562 U CN204130562 U CN 204130562U CN 201420335387 U CN201420335387 U CN 201420335387U CN 204130562 U CN204130562 U CN 204130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piece
row
leading
assembly
o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353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河顺
姜言森
刘兴村
任现坤
张春艳
马继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UO PV HIGH-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UO PV HIGH-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UO PV HIGH-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UO PV HIGH-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353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30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30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305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电池片正负电极出线端电池片位于组件宽度二分之一处的相邻的两列,位于组件第二行与第一行之间的位置,有且只有电池片的出线端有汇流条与接线盒连接;从出线端正极电池片开始沿行或列的方向与下一电池片用焊带正负电极串联,如果连续的3片电池片在连接方向上的夹角呈90°,其中第二片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的焊接方向呈90°夹角。该实用新型涉及组件的连接方式与传统组件的连接方式相比,可以大大减少汇流条的使用,不但可以减少材料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组件的串阻,起到增加组件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是用汇流条、焊带将电池片串联而成。以一个60片6吋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为例,如图1所示,总汇流条的长度超过3m,串阻将超过40mΩ,这样汇流条上的电学损失将超过1.6W,考虑到焊点对串阻的影响,汇流条上的电学损失将远远超过1.6W。
多条汇流条的使用,不但会显著增加人力成本;而且,在组件的上下两端均有汇流条引出,这样会相应的增加玻璃、EVA、背板、铝合金等材料的使用量。
从外观上来看,汇流条的过多使用,影响组件的外观。
现在光伏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除了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外,降低成本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有之路。降低汇流条的使用量,不但可以增加太阳电池组件的成本,而且也可以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而采用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大大降低汇流条的使用量,不但可以减少材料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组件的串阻,起到增加组件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技术方案为,包括n行m列电池片,其中,n不小于2,m不小于2,电池片正负电极出线端电池片位于组件宽度二分之一处的相邻的两列,位于组件第二行与第一行之间的位置,有且只有电池片的出线端有汇流条与接线盒连接;从出线端正极电池片开始沿行或列的方向与下一电池片用焊带正负电极串联,如果连续的3片电池片在连接方向上的夹角呈90°,其中第二片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的焊接方向呈90°夹角。
优选的,包括10行6列电池片。
二极管的出线端与组件中距离正负电极出线端直线距离最近处电池片连接,在该电池片的背面由汇流条引出二极管出线端。
二极管的出线端位于组件第一行且组件宽度二分之一处相邻的两片电池片的任意一片,在该电池片的背面由汇流条引出二极管出线端。
组件中电池片第一行与第二行的行间距为2-50mm。组件中电池片列的间距为1-20mm。组件中电池片除第一行与第二行之外的其他行之间的间距为1-20mm。
优选的,组件中电池片第一行与第二行的行间距为8mm。组件中电池片列的间距为2mm。组件中电池片除第一行与第二行之外的其他行之间的间距为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涉及组件的连接方式与传统组件的连接方式相比,可以大大减少汇流条的使用,不但可以减少材料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组件的串阻,起到增加组件效率的目的。实验证明,采用传统版型(以1564mm*982mm尺寸,60片156mm*156mm组件为例),与传统组件的连接方法相比,可以降低串阻60mΩ,提高效率2.4W;另外该连接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组件尺寸,减少组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光伏组件的电池片背面连接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光伏组件的电池片正面连接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光伏组件的电池片背面连接示意图。
图中,2.焊带;3.正电极出线端汇流条;4. 负电极出线端汇流条;5. 二极管出线端汇流条;6.传统组件汇流条,11. 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的焊接方向呈90°夹角电池片;12. 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的焊接方向一致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该组件包括7行4列电池片。参照说明书附图图2,3,电池片正负电极出线端电池片位于组件宽度二分之一处的两侧相邻的列,位于组件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位置,有且只有电池片的出线端有正电极出线端汇流条3与负电极出线端汇流条4与接线盒连接。从出线端正极电池片开始沿行或列的方向与下一电池片用焊带2正负电极串联,如说明书附图图2、3所示将7行4列电池片都串联起来。如果连续的3片电池片在连接方向上的夹角呈90°,则第二片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2的焊接方向呈90°夹角,如说明书附图图2、3中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2的焊接方向呈90°夹角电池片11,其他为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2的焊接方向一致电池片12;二极管的出线端汇流条5与组件距离电池片的出线端有正电极出线端汇流条3与负电极出线端汇流条4直线距离最近处电池片连接,在该电池片的背面由二极管的出线端汇流条5引出二极管出线端。
二极管的出线端位于组件第一行且组件宽度二分之一处相邻的两片电池片的任意一片,在该电池片的背面由二极管的出线端汇流条5引出二极管出线端;组件第一行与第二行的行间距为20mm,其他行或列的间距为10mm。该实用新型涉及组件的连接方式与传统组件的连接方式相比,可以大大减少传统组件汇流条6的使用,不但可以减少材料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组件的串阻,起到增加组件效率的目的。
实施例2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该组件包括10行6列电池片。电池片正负电极出线端电池片位于组件宽度二分之一处的两侧相邻的列,位于组件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位置,有且只有电池片的出线端有正电极出线端汇流条3与负电极出线端汇流条4与接线盒连接。从出线端正极电池片开始沿行或列的方向与下一电池片用焊带2正负电极串联成一个电池片组。将该组件中10行6列电池片串联起来。如果连续的3片电池片在连接方向上的夹角呈90°,则第二片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2的焊接方向呈90°夹角,如说明书附图图2、3中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2的焊接方向呈90°夹角电池片11,其他为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2的焊接方向一致电池片12;二极管的出线端汇流条5与组件距离电池片的出线端有正电极出线端汇流条3与负电极出线端汇流条4直线距离最近处电池片连接,在该电池片的背面由二极管的出线端汇流条5引出二极管出线端。
二极管的出线端位于组件第一行且组件宽度二分之一处相邻的两片电池片的任意一片,在该电池片的背面由二极管的出线端汇流条5引出二极管出线端;组件第一行与第二行的行间距为8mm,其他行或列的间距为2mm。该实用新型涉及组件的连接方式与传统组件的连接方式相比,可以大大减少传统组件汇流条6的使用,不但可以减少材料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组件的串阻,起到增加组件效率的目的。
采用传统版型(以1564mm*982mm尺寸,60片156mm*156mm组件为例),与传统组件的连接方法相比,可以降低串阻60mΩ,提高效率2.4W;另外该连接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组件尺寸,减少组件成本。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行m列电池片,其中,n不小于2,m不小于2,电池片正负电极出线端电池片位于组件宽度二分之一处的相邻的两列,位于组件第二行与第一行之间的位置,有且只有电池片的出线端有汇流条与接线盒连接;从出线端正极电池片开始沿行或列的方向与下一电池片用焊带正负电极串联,如果连续的3片电池片在连接方向上的夹角呈90°,其中第二片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焊带的焊接方向呈90°夹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10行6列电池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二极管的出线端与组件中距离正负电极出线端直线距离最近处电池片连接,在该电池片的背面由汇流条引出二极管出线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二极管的出线端位于组件第一行且组件宽度二分之一处相邻的两片电池片的任意一片,在该电池片的背面由汇流条引出二极管出线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组件中电池片第一行与第二行的行间距为2-50m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组件中电池片第一行与第二行的行间距为8m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组件中电池片列的间距为1-20mm。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组件中电池片列的间距为2m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组件中电池片除第一行与第二行之外的其他行之间的间距为1-20mm。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组件中电池片除第一行与第二行之外的其他行之间的间距为2mm。
CN201420335387.1U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30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5387.1U CN204130562U (zh)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5387.1U CN204130562U (zh)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30562U true CN204130562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6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35387.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30562U (zh)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305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2394A (zh) * 2014-06-23 2014-09-17 山东力诺光伏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2394A (zh) * 2014-06-23 2014-09-17 山东力诺光伏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62824B1 (en) Circuit stack structure of photovoltaic assembly
CN104362190A (zh) 一种太阳电池用叉指状电极
US20130152993A1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104009107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4029832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结构
CN204130562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
CN204243052U (zh) 一种太阳电池用叉指状电极结构
CN103545386A (zh) 太阳能电池电极形状
CN104052394B (zh)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CN203733815U (zh) 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2683441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JP5485434B1 (ja) 太陽電池セル
CN204145400U (zh) 耐高压光伏组件
CN104051559A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连接方法
CN203521440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3984344U (zh) 一种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及其接线盒
CN104022731A (zh) 一种聚光光伏发电导光漏斗模块
CN202888195U (zh) 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片
CN204257669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3984343U (zh) 一种环保型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03896282U (zh) 一种聚光光伏发电导光漏斗
CN203941916U (zh) 一种低遮光率太阳能电池片
CN203733816U (zh) 多栅太阳能电池片
CN210403751U (zh) 一种头尾焊带折弯光伏组件
CN204792853U (zh) 宽距太阳能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1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