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9820U - 智能安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安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29820U
CN204129820U CN201420587493.9U CN201420587493U CN204129820U CN 204129820 U CN204129820 U CN 204129820U CN 201420587493 U CN201420587493 U CN 201420587493U CN 204129820 U CN204129820 U CN 204129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ed
information
personnel
control device
door cap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874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帆
张永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4205874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29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29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2982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安全系统,其包含出口、入口及隔离装置;所述出口,包含有第一开启门和内侧门;所述入口,包含有第二开启门和入口闸门;所述隔离装置与第一开启门及第二开启门,形成图书馆出入口的隔离区域;还包含管理装置,由管理装置控制出口处的第一开启门和内侧门开合及入口处的第二开启门和入口闸门,实现单人进出图书馆,从而实现无人值守区域的安全及人性化管理。

Description

智能安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出入口区域的安全检查及出入控制的智能管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在无人值守的物品馆(如、房间、仓库、图书馆、档案馆、阅览室等)出入口处的智能安全系统,为了便于理解,下文将以图书馆为例介绍本专利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背景技术
大多数图书馆出口区域已经设置了安全探测门,当探测到未借阅物品被带出时,安全探测门会发出警报声响,随后管理人员出面进行处理。此种方式,务必专门设置人员值守,如遇管理人员未在岗,极有可能发生物品丢失的事件。
针对此情况,申请人于201320662811.9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出口安全检测装置,实现了人性化,无需人员介入管理的出口安全检测装置。但其仅仅针对出口设置的安全检查装置,尚不能完全实现图书馆出入口区域的完全无人化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安全系统,尤其是一种用于房间、仓库、图书馆、档案馆、阅览室的出入口区域的智能管理及智能检查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该些场所的入口及出口的身份核查、安全管理功能,并可以实现这些场所的24小时工作,且无人值守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智能安全系统,其包含出口安全检测装置、入口安全检测装置及隔离装置;所述出口安全检测装置,包含有第一开启门,所述第一开启门上或旁侧设置有物品识别装置和人体感应装置;所述第一开启门与第二控制装置相连;所述入口安全检测装置,包含有第二开启门,所述第二开启门上或旁侧设置有身份识别装置或第三人体感应装置,所述第二开启门与第三控制装置相连;所述隔离装置与第一开启门及第二开启门,形成图书馆出入口的隔离区域;包含管理装置,所述管理装置与物品识别装置、人体感应装置、第二控制装置、身份识别装置、第三人体感应装置及第三控制装置相连接。
在第一种方案中,与出口安全检测装置相关的,所述管理装置包含第一接收装置、第二接收装置和第三指示装置;第一接收装置接收人体感应装置传递的人员是否到位信息;第二接收装置接收物品识别装置传递的物品状态信息;第三指示装置接收到第一接收装置的人员到位信息及第二接收装置物品正常的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交互,开启第一开启门。
在第一种方案中,与出口安全检测装置相关的,所述管理装置包含第五指示装置及第一提示装置,该第五指示装置接收到第一接收装置的人员到位信息及第二接收装置物品异常的信息,通知第一提示装置,该第一提示装置向被检测人员发出提示信息。
此外,在第一种方案中,与出口安全检测装置相关的,所述管理装置还包含第一归位指示模块,其接收第一接收装置的人员离位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交互,关闭第一开启门,或维持第一开启门关闭。
本专利还提供另一个与出口安全检测装置相关的方案,其相对于第一种方案更加完善,具体而言,所述出口安全检测装置进一步包含有内侧门及设置在第一开启门及内侧门之间的遮挡侧壁;所述内侧门与第一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管理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一指示装置、第二指示装置和第四指示装置;其中,第一指示装置接收第一接收装置传递的人员离开或未到位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交互,维持第一开启门关闭,与第一控制装置交互,维持内侧门开启;其中,第二指示装置接收第一接收装置传递的人员到位信息,通知第一控制装置关闭内侧门,并通知第三指示装置或第四指示装置接收第二接收装置传递的物品状态信息;其中,第三指示装置接收到第二接收装置物品正常的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交互,开启第一开启门;其中,第四指示装置接收到第二接收装置物品异常的信息,与第一控制装置交互,开启内侧门。
本方案还进一步包含如下内容。
所述出口安全检测装置中第一开启门上馆外一侧设置有第四感应装置,所述管理装置中包含与之相应的第六接收装置,该第六接收装置将其接收到的人员离位信息传递至所述第一指示装置,该第一指示装置与第二控制装置交互,关闭第一开启门,与第一控制装置(交互,维持内侧门开启。
上述出口安全检测装置的方案可以实现一个人员的单独检测,防止多人同时出馆。
上述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均重点描述了出口安全检测装置对应的管理装置,而针对入口安全检测装置部分,本专利提供了第一种入口检测装置相关的方案,其具体为 所述管理装置包含第三接收装置、第五接收装置、第六指示装置、第二归位指示装置和第二提示装置;其中,该第三接收装置接收身份识别装置传递的身份状态是否正常的信息;其中,该第五接收装置接收第三人体感应装置的人员在位或离位信息;其中,第六指示装置接收到第三接收装置传递的身份状态正常的信息,与所述第三控制装置交互,开启第二开启门;其中,第二归位指示装置接收到第三接收装置传递的身份状态异常的信息,与所述第三控制装置交互,维持第二开启门关闭,并通知第二提示装置向接受检测人员发出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归位指示装置还可以接收第五接收装置传递的人员离位信息,与所述第三控制装置交互,关闭第二开启门。
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另一种与入口安全检测装置相关的方案,其相对于第一种入口安全检测装置,更加完善,具体而言,所述入口安全检测装置还包含有入口闸门,所述入口闸门与第四控制装置相连,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设置于入口闸门外侧,紧邻入口闸门的内侧区域设置有第二人体感应装置;相应的,所述管理装置还可以包含第三接收装置、第四接收装置和第五接收装置,第七指示装置、第八指示装置、第九指示装置、第十指示装置、第十一指示装置。
其中,该第三接收装置接收身份识别装置传递的身份状态是否正常的信息;第四接收装置接收第二人体感应装置的人员在位或离位信息,第五接收装置接收第三人体感应装置的人员在位或离位信息。
其中,第七指示装置接收到第三接收装置传递的身份状态正常的信息,与第三控制装置及第四控制装置交互,开启第二开启们和入口闸门,并通知第八指示装置接收第二人体感应装置的人员是否在位信息。
其中,第八指示装置接收第四接收装置传递人员到位信息,与第四控制装置交互,关闭入口闸门,并通知第九指示装置或第十指示装置接收第三人体感应装置的人员是否在位信息。
其中,第九指示装置接收到第五接收装置传递的人员离位信息,与第三控制装置交互,关闭第二开启门。
其中,第十指示装置接收第五接收装置传递的人员在位信息,超过指定进入时间,则与第三控制装置交互,关闭第二开启门,并与第四控制装置交互,开启入口闸门,并将人员在位信息超时未离开的信息发送至第十一指示装置。
其中,第十一指示装置接收第十指示装置传递的人员仍在位的信息,与第四接收装置交互,收到第四接收装置传递的人员离位信息,与第四控制装置交互,关闭入口闸门。
上述第十指示装置包含有第三提示装置,提示超过指定进入时间的在检人员及时离开入口区域。
进一步讲,本专利中隔离装置外侧设置有开启按钮,该开启按钮设置于权限识别装置中;相应的,所述管理装置中设置有开启装置,该开启装置接收开启按钮的信号,与第三控制装置和第四控制装置交互,开启第二开启门和入口闸门;该开启装置与第八指示装置至第十一指示装置相对接。
再次,本系统中设置有不间断供电系统、电源检测装置或火警报警装置,所述管理装置中设置有应急响应模块;该电源检测装置检测市电是否间断,并向不间断供电系统发送信息,不间断供电系统收到市电间断的指令后,向管理装置发送启动信号,或火警报警装置将火警信号发送管理装置;该应急响应模块接收UPS的信号或火警信号,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第三控制装置、第四控制装置交互,开启其控制的门,并发送逃生提示信息。
本系统中第一开启门及第二开启门处均设置有显示装置,显示管理装置的提示信息。
本系统中所述隔离装置为玻璃幕墙,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隔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全实现了入口及出口的人员检测问题,特别是采用入口及出口设置双层门及相应的管理装置,可以实现人员的逐一检测,逐一识别,逐一进入或出馆,有效的实现了在无人值守的图书馆的管理问题,保证了入馆均为受过检测的人员,保证了出馆物品均为受检测的物品,实现了系统的高效和安全,且可以实现图书馆的24小时开馆工作。
本专利中设置的开启按钮,特别授权的人员可以开启入口,供宾客进入馆内。当然,本系统中还设置有应急响应模块,使得本系统可以达到消防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出口安全检测装置处人员到位且图书状态信息正常下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出口安全检测装置处人员到位且图书状态信息异常下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出口安全检测装置处设置的人体感应装置的另一种方式。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入口安全检测装置处的人员身份状态信息正常的工作流程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入口安全检测装置处的人员身份状态信息异常的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出口安全检测装置处人员到位且图书状态信息正常下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出口安全检测装置处人员到位且图书状态信息异常下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人员正常进入入口的工作流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人员未正常进入入口的工作流程图。
图10至图13为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中出口安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至图17为第三实施例中入口安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图书馆100的出入口区域的安全管理装置,图1显示了本方案中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其以俯视图的方式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构成,其包含出口安全检测装置10、入口安全检测装置20及隔离装置30,其中,所述出口安全检测装置10,包含有第一开启门11,所述第一开启门11上或旁侧设置有物品识别装置12和人体感应装置13,所述第一开启门11与第二控制装置相连14,所述旁侧是指,物品识别装置12尤其可以设置在人员在馆内靠近门的一侧,人体感应装置13可以设置在馆内一侧,也可以设置在馆外一侧,均可以达到检测人员离开的信息。所述入口安全检测装置20,包含有第二开启门21,所述第二开启门21上或旁侧设置有身份识别装置22和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所述旁侧是指,身份识别装置22尤其可以设置在人员第二开启门之前的一侧,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尤其可以设置在人员进入第二开启门21后而离开的一侧,当然也可以设置在人员进入一侧。所述第二开启门21与第三控制装置23相连。所述隔离装置30设置在第一开启门11及第二开启门21之间,及第一开启门11及第二开启门21与图书馆出入口处敞开的位置,隔离装置30与第一开启门11及第二开启门21形成了图书馆出入口处的隔离区域。
其中,所述物品识别装置12、人体感应装置13、第二控制装置14、身份识别装置22、第三控制装置23、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均连接至管理装置40。图1中的电脑示意性质的展示了管理装置,及其与所述各装置的连接关系,所述管理装置40能够接收所述各个检测装置传递的信息,依据检测结果判断人员和物品是否属于正常状态,并通过控制装置实现第一开启门11及第二开启门21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装置40包含第一接收装置41、第二接收装置42、第三指示装置45和第一归位指示装置59。其中,第一接收装置41接收人体感应装置13传递的人员是否到位信息。其中,第二接收装置42接收物品识别装置12传递的物品状态信息。其中,第三指示装置45接收到第一接收装置41的人员到位信息及第二接收装置42传递的物品状态正常的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开启第一开启门11。其中,第一归位指示装置59用于接收第一接收装置41的人员离位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关闭第一开启门11。
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装置40进一步包含第五指示装置47及第一提示装置49,该第五指示装置47接收到第一接收装置41的人员到位信息,但接收到第二接收装置42传递的物品状态异常的信息,此时第一开启门11不会被开启(不具备开启的条件),该第五指示装置47通知第一提示装置49,向接受检测人员发出提示信息或提示信号。在第一开启门11处设置有显示装置61,第一提示装置49的提示信息可以通过显示装置61显示,其可以为显示屏或警示灯,将提示信息或提示信后直观告知接受检测的人员。
如图3所示,其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出口安全检测装置的人体感应装置的另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第四人体感应装置18设置在第一开启门11中或馆外人员离开一侧,用以检测人员离开图书馆,所述由管理装置中设置相应的第六接收装置(图中未标示)及与之对应的指示装置,接收装置接收该第四人体感应装置18的人员离位信息,将其传递至管理装置中的相应指示装置,所述相应指示装置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关闭第一开启门11。在本方案中,第一开启门11的开启动作仅仅在物品状态正常下开启,无需必须检测人员到位。
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装置包含第三接收装置48、第五接收装置52和第二归位指示装置60,该第三接收装置48接收入口处身份识别装置22传递的身份状态信息,该第五接收装置52接收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传递的人员是否在位的信息,所述管理装置40进一步包含第六指示装置50,其接收第三接收装置48传递的人员身份状态正常的信息,再与所述第三控制装置23交互,开启第二开启门21。当人员进入图书馆后,所述第五接收装置52接收到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传递的人员离位信息,将该信息传递至所述第二归位指示装置60,所述第二归位指示装置60与第三控制装置23交互,关闭第二开启门21。如图4b所示,所述管理装置中相应包含第二提示装置58,且在第二开启门处同样设置有显示装置61,当第二开启门无法开启时,即:第二归位指示装置60接收到第三接收装置48传递的人员身份状态异常的信息,通知第二提示装置58将提示信息发送至显示装置61上,告知入馆人员检查IC卡是否损坏而无法读取,此时第二开启门21保持关闭的状态。
本实施例及下述第二、三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装置(30)为玻璃幕墙或封闭墙体或其他隔离方式,玻璃幕墙为佳。
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并请结合图10至图13,其中,所述出口安全检测装置10,包含有第一开启门11和内侧门15,在第一开启门11及内侧门15之间的遮挡侧壁16,其可以为左侧壁和右侧壁,第一开启门11上或旁设置有物品识别装置12和人体感应装置13,本实施例中,所述物品识别装置12和人体感应装置13设置于遮挡侧壁16内,其可以分别设置于左侧壁及右侧壁中,也可以同时设置在一侧。内侧门15与第一控制装置17相连,第一开启门11与第二控制装置相连14。
本实施例中,入口安全检测装置2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包含有第二开启门21,第二开启门21旁侧设置有身份识别装置22和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所述第二开启门21与第三控制装置23相连。所述隔离装置30与第一开启门11及第二开启门21形成了图书馆出入口处的隔离区域。所述物品识别装置12、人体感应装置13、第一控制装置17、第二控制装置14、身份识别装置22、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和第三控制装置23均连接至管理装置40。管理装置40的功能是接收各个功能部件传递的信息,并根据现实情况对第一开启门11及第二开启门21实现开启或关闭控制。
如图6a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装置包含第一至第四接收装置及第一指示装置43、第二指示装置44、第三指示装置45、第四指示装置46、第六指示装置50及第二归位指示模块60。
其中,第一指示装置43接收第一接收装置41传递的人员离开或未到位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维持第一开启门11关闭,与第一控制装置17交互,开启内侧门15或维持内侧门15开启。
其中,第二指示装置44接收第一接收装置41传递的人员到位信息,通知第一控制装置17关闭内侧门15,并通知第三指示装置45或第四指示装置46接收第二接收装置42传递的物品状态信息。
其中,第三指示装置45接收到第二接收装置42物品正常的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开启第一开启门11。人员离开后,第一指示装置工作。
其中,第四指示装置46接收到第二接收装置42物品异常的信息,与第一控制装置17交互,开启内侧门15。人员离开后,第一指示装置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启门11的人员出馆一侧还可以设置一第四人体感应装置18,其可以设置在馆外,尤其是门顶靠离开的一侧,用于检测人员确实经过第一开启门11,管理装置中相应的设置有第六接收装置(未标示),用以接收其传递的人员在位或离位信息,所述第一指示装置43接收到人体感应装置13和第四人体感应装置18传递的人员离位的信息后,完成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关闭第一开启门11,与第一控制装置17交互,开启内侧门15。
本实施例中,入口安全检测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基本相同,不在赘述。
请参参阅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中出口安全检测装置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及工作流程是相同,并请结合图14至图17,本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入口检测装置,以下管理装置处,仅仅涉及到关于入口检测装置的相关装置的描述。具体而言,其包含有第二开启门21和入口闸门24,所述第二开启门21与第三控制装置23相连,所述入口闸门24与第四控制装置25相连。入口闸门24外侧(馆外方向)设置身份识别装置22,入口闸门24与第二开启门21之间的内侧区域设置有第二人体感应装置26。
所述管理装置(针对入口安全检测装置部分)包含第三接收装置48、第四接收装置51和第五接收装置52,第七指示装置53、第八指示装置54、第九指示装置55、第十指示装置56、第十一指示装置57。
其中,该第三接收装置48接收身份识别装置22传递的身份状态是否正常的信息;第四接收装置51接收第二人体感应装置26的人员在位或离位信息,第五接收装置52接收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的人员在位或离位信息。
其中,第七指示装置53接收到第三接收装置48传递的身份状态正常的信息,与第三控制装置23及第四控制装置25交互,开启第二开启们21和入口闸门24,并通知第八指示装置54接收第二人体感应装置26的人员是否在位信息,其交互方式可以将人员信息或人员到位信号传递至第八指示装置54。所述的人员信息,可以为读者ID,如读者在身份识别装置出刷取IC卡后传递的即将进入图书馆人员的读者身份信息,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信息或指令的传递方式。
其中,第八指示装置54接收第四接收装置51传递的人员信息或人员到位信号,并与第四控制装置25交互,关闭入口闸门24,并通知第九指示装置55或第十指示装置56接收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的人员是否在位信息。
其中,第九指示装置55接收到第八指示装置54的指令,及第五接收装置52传递的人员离位信息,与第三控制装置23交互,关闭第二开启门21。
其中,第十指示装置56接收到第八指示装置的指令,接收第五接收装置52传递的人员在位信息,超过指定进入时间,则与第三控制装置23交互,关闭第二开启门21,并与第四控制装置25交互,开启入口闸门24,并通知第十一指示装置57接收第二人体感应装置26的人员是否在位信息。此第十指示装置56的设置能够允许人员决定临时离开入口,管理装置中设置有时间设定装置,该时间设定装置允许人员以超出正常进入入口时间来达到离开入口的目的。假设正常进入入口的时间为50s,该时间设定装置可以将进入时间设定为60s,超过该时间,管理装置认为人员并不打算进入图书馆,则由第十指示装置关闭第二开启门,打开入口闸门。第十指示装置包含有第三提示装置,提示超过指定进入时间的在检人员及时离开入口区域,该第三提示装置与第二开启门处设置的显示装置连接。
其中,第十一指示装置57接收第四接收装置51传递的人员装置离位信息,与第四控制装置25交互,关闭入口闸门24。
上述第十指示装置和第十一指示装置共同协作达到允许进入入口闸门,但又决定不进入图书馆的人员离开的功能。
上述第七指示装置至第九指示装置共同协作达到人员逐一进入图书馆的目的,而本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而言,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多人同时入馆,防止可能发生的尾随事件,保证完成所有人馆人员的身份检测和身份记录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开启按钮70,该开启按钮外部设置有权限识别装置71,该权限识别装置71可以在具有较高使用权限的人的操作下打开,例如:管理员,负责人等,其可以为具有密码输入装置、指纹识别装置或其他身份识别装置的保险箱。当有宾客访问图书馆或图书馆遭遇紧急事件(如防火演习等),管理员使用其权限打开开启按钮。
相应的,所述管理装置中设置有与之对接的开启装置,该开启装置接收开启按钮70的指令,与第三控制装置和第四控制装置交互,开启第二开启门21和入口闸门24。然后,整个入口安全检查装置进入到正常的后续流程,即该开启装置代替第七指示装置与第八指示装置至第十一指示装置相对接,其提供了一种权利高于普通入馆人员的开启装置。
此外,由于本系统装置采用了封闭且无人值守的设计,当遭遇火灾、地震等灾难事件时,智能安全系统中设置有不间断供电系统(UPS)、电源检测装置,当遭遇突发事件时,电源检测装置检测到市电(普通供电)间断后,UPS启动,并将UPS启动后的信号发送至管理装置。或者和系统中设置火警报警装置,如智能火警报警装置,其可以在市电未断,但检测到火警信息后,将火警信号传递给管理装置。相应的管理装置中设置有应急响应模块,该应急响应模块接收UPS的信号或火警信号,与上述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第三控制装置、第四控制装置交互,开启所有门,并通过门处及馆内设置的显示装置发送逃生提示信息,使得馆内人员及时离开,使得本系统可以达到消防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包含多个入口安全检查装置或出口安全检查装置,以便同时处理多人进出图书馆的需求。其所述第一开启门、第二开启门、内侧门及入口闸门可以采用任意一种可以实现其功能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开启门和第二开启门必须为封闭门。 
请再次查看图10至图13所示,其为本专利中出入安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含框架及设置在框架两侧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物品识别装置包含射频识别天线及阅读器,及贴在物品上的射频识别标签。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左侧壁及/或右侧壁上,左侧壁及/或右侧壁除射频识别天线设置的区域外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人体感应装置为红外感应器或电容感应器,其设置在框架的上端或设置在侧壁上。
请查看图14至图17,其为本专利中入口安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上无需设置物品检测装置,故,可以取消出口处的侧壁的设计,而直接采用第一箱体28和第二箱体29,是两个箱体成为入口的身份识别装置、人体感应装置及入口闸门的载体。所述第一箱体28和第二箱体29可以形成进入通道,其可以设置为任意的造型,以匹配不同风格的职能区域。

Claims (14)

1.一种智能安全系统,用于出入口区域安全控制和管理,其特征在于:包含出口安全检测装置(10)、入口安全检测装置(20)及隔离装置(30);
所述出口安全检测装置(10),包含有第一开启门(11),所述第一开启门(11)上或旁侧设置有物品识别装置(12)和人体感应装置(13);所述第一开启门(11)与第二控制装置相连(14);
所述入口安全检测装置(20),包含有第二开启门(21),所述第二开启门(21)上或旁侧设置有身份识别装置(22)和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所述第二开启门(21)与第三控制装置(23)相连;
所述隔离装置(30)与第一开启门(11)及第二开启门(21),形成出入口的隔离区域;
包含管理装置(40),所述管理装置(40)与物品识别装置(12)、人体感应装置(13)、第二控制装置(14)、身份识别装置(22)、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第三控制装置(23)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装置(40)包含第一接收装置(41)、第二接收装置(42)和第三指示装置(45);
其中,第一接收装置(41)接收人体感应装置(13)传递的人员是否到位的信息;
其中,第二接收装置(42)接收物品识别装置(12)传递的物品状态信息;
其中,第三指示装置(45)接收到第一接收装置(41)的人员到位信息及第二接收装置(42)物品正常的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开启第一开启门(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装置(40)包含第五指示装置(47)及第一提示装置(49),该第五指示装置(47)接收到第一接收装置(41)的人员到位信息及第二接收装置(42)物品状态异常的信息,通知第一提示装置(49),该第一提示装置(49)向被检测人员发出提示信息或提示信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装置(40)包含第一归位指示模块,其接收第一接收装置(41)的人员离位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关闭第一开启门(11),或维持第一开启门(11)关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装置(40)包含第一归位指示模块,其接收第一接收装置(41)的人员离位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关闭第一开启门(11),或维持第一开启门(11)关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安全检测装置还包含有内侧门(15)及设置在第一开启门(11)及内侧门(15)之间的遮挡侧壁(16);所述内侧门(15)与第一控制装置(17)相连;
所述管理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一指示装置(43)、第二指示装置(44)和第四指示装置(46);
其中,第一指示装置(43)接收第一接收装置(41)传递的人员离开或未到位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维持第一开启门(11)关闭,与第一控制装置(17)交互,维持内侧门(15)开启;
其中,第二指示装置(44)接收第一接收装置(41)传递的人员到位信息,通知第一控制装置(17)关闭内侧门(15),并通知第三指示装置(45)或第四指示装置(46)接收第二接收装置(42)传递的物品状态信息;
其中,第三指示装置(45)接收到第二接收装置(42)物品正常的信息,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开启第一开启门(11);
其中,第四指示装置(46)接收到第二接收装置(42)物品异常的信息,与第一控制装置(17)交互,开启内侧门(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安全检测装置中第一开启门(11)上馆外一侧设置有第四感应装置(18),所述管理装置中包含与之相应的第六接收装置,该第六接收装置将其接收到的人员离位信息传递至所述第一指示装置(43),该第一指示装置(43)与第二控制装置(14)交互,关闭第一开启门(11),与第一控制装置(17)交互,维持内侧门(15)开启。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装置包含第三接收装置(48)、第五接收装置(52)、第六指示装置(50)、第二归位指示装置(60)和第二提示装置(58);
其中,该第三接收装置(48)接收身份识别装置(22)传递的身份状态是否正常的信息;
其中,该第五接收装置(52)接收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的人员在位或离位信息;
其中,第六指示装置(50)接收到第三接收装置(48)传递的身份状态正常的信息,与所述第三控制装置(23)交互,开启第二开启门(21);
其中,第二归位指示装置(60)接收到第三接收装置(48)传递的身份状态异常的信息,与所述第三控制装置(23)交互,维持第二开启门关闭,并通知第二提示装置(58)向接受检测人员发出提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归位指示装置(60)还接收第五接收装置(52)传递的人员离位信息,与所述第三控制装置(23)交互,关闭第二开启门(21)。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安全检测装置还包含有入口闸门(24),所述入口闸门(24)与第四控制装置(25)相连,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2)设置于入口闸门(24)外侧,紧邻入口闸门(24)的内侧区域设置有第二人体感应装置(26);
所述管理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三接收装置(48)、第四接收装置(51)和第五接收装置(52),第七指示装置(53)、第八指示装置(54)、第九指示装置(55)、第十指示装置(56)、第十一指示装置(57);
其中,该第三接收装置(48)接收身份识别装置(22)传递的身份状态是否正常的信息;第四接收装置(51)接收第二人体感应装置(26)的人员在位或离位信息,第五接收装置(52)接收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的人员在位或离位信息;
其中,第七指示装置(53)接收到第三接收装置(48)传递的身份状态正常的信息,与第三控制装置(23)及第四控制装置(25)交互,开启第二开启们(21)和入口闸门(24),并通知第八指示装置(54)接收第二人体感应装置(26)的人员是否在位信息;
其中,第八指示装置(54)接收第四接收装置(51)传递人员到位信息,与第四控制装置(25)交互,关闭入口闸门(24),并通知第九指示装置(55)或第十指示装置(56)接收第三人体感应装置(27)的人员是否在位信息;
其中,第九指示装置(55)接收到第五接收装置(52)传递的人员离位信息,与第三控制装置(23)交互,关闭第二开启门(21);
其中,第十指示装置(56)接收第五接收装置(52)传递的人员在位信息,超过指定进入时间,则与第三控制装置(23)交互,关闭第二开启门(21),并与第四控制装置(25)交互,开启入口闸门(24),并将人员仍位且超时未离开的信息发送至第十一指示装置(57); 
其中,第十一指示装置(57)接收第十指示装置(56)传递的人员仍在位的信息,与第四接收装置交互,收到第四接收装置传递的人员离位信息,与第四控制装置(25)交互,关闭入口闸门(2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指示装置包含有第三提示装置,提示超过指定进入时间的在检人员及时离开入口区域。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
隔离装置(30)外侧设置有开启按钮(70),该开启按钮(70)设置于权限识别装置(71)中;
相应的,所述管理装置中设置有开启装置,该开启装置接收开启按钮(70)的信号,与第三控制装置和第四控制装置交互,开启第二开启门(21)和入口闸门(24);
该开启装置 与第八指示装置至第十一指示装置相对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有不间断供电系统、电源检测装置或火警报警装置,所述管理装置中设置有应急响应模块;
其中,该电源检测装置检测市电是否间断,并向不间断供电系统发送信息,不间断供电系统收到市电间断的指令后,向管理装置发送启动信号;
其中,所述火警报警装置检测火警信号;
其中,该应急响应模块接收UPS的信号或火警信号,与相应的控制装置交互,开启其控制的门,并发送逃生提示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至7或10至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30)为玻璃幕墙。
14.如权利要求1至7或10至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启门、第二开启门处均设置有显示装置(61),显示管理装置的各类提示信息。
CN201420587493.9U 2014-10-11 2014-10-11 智能安全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29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7493.9U CN204129820U (zh) 2014-10-11 2014-10-11 智能安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7493.9U CN204129820U (zh) 2014-10-11 2014-10-11 智能安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29820U true CN204129820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6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7493.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29820U (zh) 2014-10-11 2014-10-11 智能安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298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2065A (zh) * 2014-10-11 2015-01-14 北京理工大学 智能安全系统
CN107293017A (zh) * 2017-06-28 2017-10-24 苏州见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社区门禁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2065A (zh) * 2014-10-11 2015-01-14 北京理工大学 智能安全系统
CN107293017A (zh) * 2017-06-28 2017-10-24 苏州见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社区门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0923B (zh) 民用爆炸品生产行业的门禁式定员监控系统
CN205050228U (zh) 基于虹膜识别的银行金库门禁系统
US2003021013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security
CN105225394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楼宇监控方法
JP2004021310A (ja) セキュリティ管理システム
TWI522970B (zh) 電子標籤保全裝置
CN105335806A (zh) 一种监狱防尾随的通道及其管理方法
CN204129820U (zh) 智能安全系统
CN201936366U (zh) 监狱门禁监控装置及系统
KR101597218B1 (ko) 아이디 정보와 환자 정보를 이용한 수용자 호출 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A2858827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erting and tracking with improved confidentiality
CN104282065B (zh) 智能安全系统
US8471676B1 (en) Security door control system
KR20140019640A (ko) 무선태그를 이용한 이동감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보안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이동감지방법
CN204029017U (zh) 一种监狱防尾随的通道
EP3445927B1 (en) System for allowing buildings evacuation in case of earthquak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210466514U (zh) 一种智能无人安检通道系统
EP310983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mart incident analysis in control system using floor maps
CN106355722A (zh) 一种监狱门禁控制系统及方法
KR101414960B1 (ko) 자동출입통제 시스템 및 이를 운영하는 방법
CN104899996A (zh) 一种基于rfid的寝室楼安防系统
TWM504309U (zh) 電子標籤保全裝置
CN204360190U (zh) 放射源仓库监控系统
CN110689654B (zh) 一种公寓安防系统
CN206179051U (zh) 一种校园用智能监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71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