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9513U -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29513U
CN204129513U CN201420559328.2U CN201420559328U CN204129513U CN 204129513 U CN204129513 U CN 204129513U CN 201420559328 U CN201420559328 U CN 201420559328U CN 204129513 U CN204129513 U CN 204129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information
indoor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93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良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UJI ZHONGWA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UJI ZHONGWA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UJI ZHONGWA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593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29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29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2951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内环境控制模块、用于收集室内环境控制模块的信息的控制信息存储模块、以及用于处理收集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包括远程遥控装置,远程遥控装置包括声音识别模块、按键控制模块以及信息传递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采用室内控制节点作为组成无线网络的支点,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扩展性,使得控制系统无需使用通信装置,并且方便设计者调整室内组件的连接方式,对不同使用区域的环境进行区分,使得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设定环境,增设了能耗控制功能,使得控制系统更为节能环保,减少了电能等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生活质量上的追求也在不断进步,从20世纪中期人民期盼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现在的“手机、空调、洗衣机”,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追求是逐步提升的,到了21世纪初,尤其是近几年,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家庭概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家庭智能化的认知,它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而其中重要一部分就是能够针对家居环境进行监测控制。
市面上已经出现很多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但是它们仍有不足,一方面是这些系统往往结构复杂,需要配置大量的执行装置和通信装置,虽然现有技术中采用无线节点替代了这些通信装置,但是同时也导致控制系统的逻辑配置更为复杂,从而使得控制系统造价高昂,使用时的设定和维修也更繁琐;另一方面,现有的控制系统在启动时需要保持多个设备同时开启,导致电能浪费严重,提高了控制系统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内环境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设定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内环境控制模块、用于收集室内环境控制模块的信息的控制信息存储模块、以及用于处理收集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信息计算模块,还包括可移动的远程遥控装置,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包括声音识别模块、按键控制模块以及信息传递模块,所述的声音识别模块将识别后的声音遥控信号传送至信息传递模块,所述的按键控制将按键遥控信号传送至信息传递模块,所述的信息传递模块传输远程信号至室内环境控制模块;
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模块包括若干个室内组件、室内环境感应模块、用于感应人体的红外线感应器以及室内控制节点,所述的室内控制节点收集室内组件的功率信息、室内环境感应模块和红外线感应器的感应信息以及远程信号、并将功率信息、感应信息和远程信号传输至控制信息存储模块,所述的室内控制节点接收控制信息计算模块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分送至相对应的室内组件,所述的室内环境感应模块至少包括一个温度感应器和一个湿度感应器,所述的室内控制节点互相连接形成通信网络。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信息显示屏,所述的控制信息显示屏与控制信息计算模块整合形成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信息存储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将计算得出的能耗信息、室内环境信息以及设定的预期信息传输至控制信息显示屏。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装置固定设于室内的墙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装置为个人电脑,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个人控制模块,所述的个人控制模块传输修改信息至控制信息计算模块,所述的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将预期信息替换为修改信息、并传输相应的控制信息至室内控制节点。
作为优选,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模块还包括报警提醒模块,所述的室内环境感应模块还包括一氧化碳感应器和二氧化碳感应器,所述的报警提醒模块包括通话报警模块和声光提醒模块,所述的报警提醒模块接收室内控制节点传输的报警信号、并产生声光提醒或者与外界进行通话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合理,布局简单,采用室内控制节点作为组成无线网络的支点,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扩展性,使得控制系统无需使用通信装置,并且方便设计者调整室内组件的连接方式,同时,对不同使用区域的环境进行区分,使得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设定环境,更符合使用者的生活习惯,而且增设了能耗控制功能,使得控制系统更为节能环保,减少了电能等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内环境控制模块、用于收集室内环境控制模块的信息的控制信息存储模块、以及用于处理收集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信息计算模块,还包括可移动的远程遥控装置,远程遥控装置包括声音识别模块、按键控制模块以及信息传递模块,声音识别模块将识别后的声音遥控信号传送至信息传递模块,按键控制将按键遥控信号传送至信息传递模块,信息传递模块传输远程信号至室内环境控制模块。此种结构采用声音来控制室内组件,使用者只需要说出包含特定词汇的语句,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出操作指令,从而将操作指令转化为控制信号,以完成室内环境的调整。上述过程无需使用者操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使用效果。同时,对于声音遥控不理想的情况下,使用者还可以通过按键进行操作。
具体地,室内环境控制模块包括若干个室内组件、室内环境感应模块、用于感应人体的红外线感应器以及室内控制节点,室内控制节点收集室内组件的功率信息、室内环境感应模块和红外线感应器的感应信息以及远程信号、并将功率信息、感应信息和远程信号传输至控制信息存储模块,室内控制节点接收控制信息计算模块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分送至相对应的室内组件,室内环境感应模块至少包括一个温度感应器和一个湿度感应器,室内控制节点互相连接形成通信网络。
在此种结构中,室内控制节点作为接收/传输信息的中转站,控制相对应的室内环境控制模块,不同的室内控制节点具有不同的识别号,用于将信号传输至控制信息存储器时进行区分,控制信息计算器也会产生识别号以对应不同的室内控制节点,避免控制信号的重叠。
其中,支持通信协议的室内组件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室内控制节点连接,而不支持通信协议的室内组件可以通过连接线的方式与室内控制节点连接,此种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扩展性,使得控制系统后期的维护和改进更为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包含有多个室内环境控制模块,以对应不同的生活区域,例如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屋,需要至少五个室内环境控制模块,分别对应客厅、厨房、卫生间和两间卧室。由于使用者的生活习惯不同、认为适宜的环境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区域的独立控制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符合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使用效果。
同时,每一个室内环境控制模块均设有两套不同的初始参数,使得每一个区域对于有人活动和没有人活动均具有不同的环境状态,此时,红外线感应器的感应信息为初始参数切换的条件。也就是说,对于没有人的区域,室内环境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设定好的初始参数降低相应的室内组件的功率,或者关闭相应的室内组件,并且在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到使用者进入了该区域时,切换到另一个初始参数,重新开启被关闭的室内组件。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远程遥控作为控制方式,因此,为了提高控制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设定只有在接收到红外线传感器的感应信息的条件下,室内控制节点才会将信息传递模块的远程信号传送至控制信息存储模块,也就是说,使用者不能通过远程遥控装置控制非所处位置的区域,避免了使用者在不同区域的交界进行控制时控制系统会产生指令不合的情况。
具体地,还包括控制信息显示屏,控制信息显示屏与控制信息计算模块整合形成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信息存储模块相连,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将计算得出的能耗信息、室内环境信息以及设定的预期信息传输至控制信息显示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能够显示当前不同区域的室内环境信息、不同区域的设定信息、当前不同区域的能耗曲线以及当前控制系统的总能耗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使得使用者对室内环境和电能消耗一目了然,当然,这些信息只是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而已,设计者可以适当地增加显示方式或者显示信息以使得控制系统的状态更为清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声音控制直接调整不同区域的能耗方式,控制信息计算器能够根据声音遥控信号来判断需要调小功率或者关闭的室内组件,在保证区域内的室内组件正常工作的基础上,降低电能的消耗,使得控制系统的操作更符合使用者的习惯,更为智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控制装置可以固定设于室内的墙壁上,此时,使用者通过查看控制装置来了解当前控制系统的状态,通过远程遥控装置来调整控制系统的设定参数,或者调整室内环境控制模块的初始参数,甚至直接对室内组件进行控制。由于此种结构中,使用者不能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整个控制系统,因此,此种实施方式较适合于普通使用者的家居生活使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控制装置可以为个人电脑,控制装置还包括个人控制模块,个人控制模块传输修改信息至控制信息计算模块,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将预期信息替换为修改信息、并传输相应的控制信息至室内控制节点,此时,个人控制模块可以作为个人电脑中的软件被使用者使用,使用者直接通过个人电脑控制整个控制系统。在此种结构中,使用者能够将控制信息存储器中的各种信息转存至个人电脑中,以便后期的对比和维护。此种实施方式较适合与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的使用者,或者需要定期维护的商用的控制系统例如办公大楼、变电站等区域使用,当然,与前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此种实施方式的平台较高,成本也较高。
进一步地,室内环境控制模块还包括报警提醒模块,室内环境感应模块还包括一氧化碳感应器和二氧化碳感应器,报警提醒模块包括通话报警模块和声光提醒模块,报警提醒模块接收室内控制节点传输的报警信号、并产生声光提醒或者与外界进行通话报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自行设置通话报警模块中需要拨出的号码,而且声光提醒模块中的扬声器等组件可以在控制系统与使用者交互时使用,例如对使用者的设定参数进行回馈、对使用者不恰当的操作方式进行提醒等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室内控制节点是可移动式的,也就是说,室内控制节点既可以整合为一个室内控制集合,也可以安设在相对应的区域内部,而且,室内控制节点与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即控制装置——的连接方式或者室内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既可以是设立在无线网络上的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布线方式的有线网络连接,从而扩大了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有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卧室的房屋中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a)设计者在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卧室中均安装室内环境控制模块,将室内控制节点与室内组件、室内环境感应模块和报警提醒模块相连接,并将各个室内控制节点相互连接后再与控制信息存储模块连接,然后将个人控制模块安装在使用者的个人电脑中,设定好各个区域的两套初始参数,最后启动控制系统,完成安装;
b)如果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到使用者进入了某一区域,则转至步骤b11);如果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到使用者在某一区域停留,则转至步骤b21);如果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到使用者离开了某一区域,则转至步骤b31);
b11)当使用者进入到某一区域时,该区域的红外线感应装置将感应信息传递至室内控制节点,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同时也将感应信息传输至室内控制节点,室内控制节点将上述的感应信息均转入控制信息存储模块,转至步骤b12);
b12)控制信息存储模块将感应信息和设定的初始参数一起传入控制信息计算模块,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将需要调整的室内组件的控制信号连同识别号一起传输至最近的室内控制节点,转至步骤b13);
b13)控制信号通过室内控制节点的通信网络被相对应的室内控制节点接收,该室内控制节点将控制信号转传入对应的室内组件;
b21)在使用者处于某一区域时,室内环境感应模块会持续的将感应信息传递至室内控制节点,此时室内控制节点在T1时间后将最近的感应信息传递至控制信息存储模块;
b31)当处于某一区域中的使用者离开该区域时,红外线感应装置将感应信号传输至室内控制节点,室内控制节点将该感应信息转入控制信息存储模块,转至步骤b32);
b32)控制信息存储模块将感应信息传入控制信息计算模块,控制信息计算模块根据设定好的初始参数计算出需要降低功率或者关闭的室内组件的控制信号同识别号一起传输至最近的室内控制节点,转至步骤b33);
b33)控制信号通过室内控制节点的通信网络被相对应的室内控制节点接收,该室内控制节点将控制信号转传入对应的室内组件;
c)当使用者使用远程遥控装置时,声音识别模块将使用者发出的声音识别成操作指令,并将声音遥控信号传递至信息传递模块,或者按键控制模块将按键遥控信号传递至信息传递模块,信息传递模块将声音遥控信号和按键遥控信号整理成远程信号传输至最近的室内控制节点,转至步骤c1);
c1)室内控制节点根据同区域的红外线感应器的感应信息判断使用者是否处在该区域,如果是在该区域,那么室内控制节点立即将远程信号传输至控制信息存储模块,并接受控制信息计算模块传来的控制信号;如果不是在该区域,那么室内控制节点将远程信号放弃,并传输提醒信号至声光提醒模块,对使用者不恰当的操作进行提醒;
d)当室内控制节点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中包含了报警提醒信息时,室内控制节点将提醒信号传输至声光提醒模块,并判断是否收到了停止报警提醒的控制信号,如果是,则关闭声光提醒模块;如果没有,则转至步骤d1);
d1)在T2时间之后,传输报警信号至通话报警模块,在通话开始后接收声音识别模块中的声音信号,并将此声音信号通过通话传递至外界;
e)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将计算得出的能耗信息、室内环境信息以及设定的预期信息传输至控制信息显示屏;
f)控制信息计算模块接收个人控制模块传来的修改信息,并将修改信息一方面替换控制信息存储模块中存储的预期信息,另一方面将修改信息传输至控制装置内部的保存区域中,以便使用者后期的查看。
在上述的工作过程中,T1的优选值为30s~90s,T2的优选值为60s~180s。使用者可以通过声音识别模块、按键控制模块或者个人控制模块对T1和T2的值进行范围内的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内环境控制模块、用于收集室内环境控制模块的信息的控制信息存储模块、以及用于处理收集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动的远程遥控装置,所述的远程遥控装置包括声音识别模块、按键控制模块以及信息传递模块,所述的声音识别模块将识别后的声音遥控信号传送至信息传递模块,所述的按键控制将按键遥控信号传送至信息传递模块,所述的信息传递模块传输远程信号至室内环境控制模块;
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模块包括若干个室内组件、室内环境感应模块、用于感应人体的红外线感应器以及室内控制节点,所述的室内控制节点收集室内组件的功率信息、室内环境感应模块和红外线感应器的感应信息以及远程信号、并将功率信息、感应信息和远程信号传输至控制信息存储模块,所述的室内控制节点接收控制信息计算模块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分送至相对应的室内组件,所述的室内环境感应模块至少包括一个温度感应器和一个湿度感应器,所述的室内控制节点互相连接形成通信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信息显示屏,所述的控制信息显示屏与控制信息计算模块整合形成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信息存储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将计算得出的能耗信息、室内环境信息以及设定的预期信息传输至控制信息显示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固定设于室内的墙壁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为个人电脑,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个人控制模块,所述的个人控制模块传输修改信息至控制信息计算模块,所述的控制信息计算模块将预期信息替换为修改信息、并传输相应的控制信息至室内控制节点。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模块还包括报警提醒模块,所述的室内环境感应模块还包括一氧化碳感应器和二氧化碳感应器,所述的报警提醒模块包括通话报警模块和声光提醒模块,所述的报警提醒模块接收室内控制节点传输的报警信号、并产生声光提醒或者与外界进行通话报警。
CN201420559328.2U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29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9328.2U CN204129513U (zh)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9328.2U CN204129513U (zh)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29513U true CN204129513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9328.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29513U (zh)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2951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528A (zh) * 2014-09-26 2014-12-24 浙江诸暨众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4792936A (zh) * 2015-03-25 2015-07-22 西南科技大学 多节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421544A (zh) * 2022-11-04 2022-12-02 深圳市虎一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528A (zh) * 2014-09-26 2014-12-24 浙江诸暨众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4792936A (zh) * 2015-03-25 2015-07-22 西南科技大学 多节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421544A (zh) * 2022-11-04 2022-12-02 深圳市虎一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88060U (zh) 通过语音控制的穿戴式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201708814U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CN100573383C (zh) 基于电话和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201594190U (zh) 智能家居系统
CN103412553B (zh) 一种智能调控方法及系统
CN201707582U (zh) 家居智能控制系统
CN102117062A (zh) 智能家居系统
CN101776907A (zh) 家居智能控制系统
CN208299817U (zh) 一种支持多种协议的智能网关
CN103023733A (zh) 一种智能家居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5407020A (zh) 一种基于无线远程控制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CN203490530U (zh) 一种基于Zigbee智能家居系统
CN103346939A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终端
CN204462676U (zh)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104407579A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CN204129513U (zh)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TWM526148U (zh) 智慧型居家監測系統
CN205176631U (zh) 智能家居系统
CN109976184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
CN202995447U (zh) 基于物联网的家居智能控制系统
CN104216309B (zh) 一种具有智能待机通断电功能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4536758U (zh) 一种基于arm的可交互式室内环境监测控制与异常报警系统
CN111930017A (zh) 一种控制智能家居的方法及设备
CN203825455U (zh) 一种家居监控系统
CN110554613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18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Xihu District legend City Gem court 5 unit 1801 room

Patentee after: Xu Jie

Address before: 3118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Zhuji City Tao Street Genta Road No. 111 room 402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ZHUJI ZHONGWA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