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2522U - 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2522U
CN204112522U CN201420550216.0U CN201420550216U CN204112522U CN 204112522 U CN204112522 U CN 204112522U CN 201420550216 U CN201420550216 U CN 201420550216U CN 204112522 U CN204112522 U CN 204112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base plate
diffusion block
block
absorp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02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艺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ound Doctor Acoustic Techniqu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ound Doctor Acoustic Techniqu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ound Doctor Acoustic Techniqu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ound Doctor Acoustic Techniqu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502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2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2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2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包括扩散装置及底座,扩散装置具有底板、至少两个第一扩散板及至少两个第二扩散板,底板具有表面和底面,第一扩散板的一侧边缘均连接于底板的表面,使得相邻的第一扩散板与底板之间均形成凹槽,凹槽内均设有所述第二扩散板,第二扩散板连接于相邻第一扩散板的两个侧壁,第二扩散板与底板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隔,至少两个第二扩散板处于不同的平面,所述底座具有固定板及至少两个支撑部,固定板具有表面及底面,各个支撑部连接于固定板的表面,各个支撑部之间具有间隔,扩散装置连接于支撑部的顶部,凹槽的侧部开口朝向于固定板的表面。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方便移动、能够多次利用。

Description

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声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声学中,声学扩散吸收是必不可少的,扩散体在不降低室内声能的基础上,使声音向多方向进行均匀扩散,从而增加了声音的空间感,吸声材料可以降低室内的混响时间,增加声音的清晰度,更富表现力。
一般的声学材料必须固定在墙面或固定面上,施工安装工艺复杂,安装完成后无法根据需要调整位置,并且安装的工期较长,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够便捷。并且,一般的声学材料安装完成后基本定型,很难进行二次或多次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方便移动、并且能够多次利用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一种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包括
扩散装置,所述扩散装置具有底板、至少两个第一扩散板及至少两个第二扩散板,所述底板具有表面和底面,所述第一扩散板的一侧边缘均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表面,且使得相邻的第一扩散板与底板的表面之间均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均设有所述第二扩散板,所述第二扩散板连接于相邻的第一扩散板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扩散板与所述底板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隔,至少两个第二扩散板处于不同的平面;
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固定板及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固定板具有表面及底面,各个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各个所述支撑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扩散装置连接于各个支撑部的顶部,所述凹槽的侧部开口朝向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的两个端部,并处于相向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部的顶部相对于所述固定板的高度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第一扩散板及第二扩散板均为长条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散板的长轴及第二扩散板的长轴均与所述底板的长轴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散板均垂直于所述底板,使得所述第一扩散板的外侧边均处于同一个平面内,各个所述第一扩散板之间的距离均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长轴方向上,第二扩散板的两端、第一扩散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底板的两端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扩散板均平行于所述底板,各个凹槽内的第二扩散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均不同,且所述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一扩散板的最外侧边缘到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中轴面两侧的第一扩散板、第二扩散板关于底板的中轴面呈对称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沿所述凹槽的径向方向上的两侧边缘连接有第一扩散板,该两个第一扩散板朝向外侧的一面均具有多个长条形的凹入部形成侧部扩散槽。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通过在底板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扩散板,使得相邻的第一扩散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形成凹槽,在所述凹槽内均设有所第二扩散板,所述第二扩散板同时连接于相邻的第一扩散板的两个侧壁,且所述第二扩散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间隔,使得凹槽的深度不同,即形成一系列不同深度的藻井,若声波135°入射到水平放置的第二扩散板时,它就能在30°~150°之间以相等的强度将声波至不同方向扩散出去,若声波沿其他角度入射到水平放置的第二扩散板时,它能在相应的角度范围内以相等的强度将声波至不同方向扩散出去,避免引起声染色,声聚焦和驻波的声场问题,使音质更细腻、精确,能增加声音的空间感,可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同时,在所述扩散装置的底部连接有底座,通过底座的设计,使得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优质的声场环境,尤其是在一些临时的场所,要求声音的质量高,如演唱会、演播室、发布会等场所,不需要动用一颗螺丝钉去固定扩散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扩散装置与底座的匹配就能实现,并且可以任意的移动所述底座,实现扩散装置的任意角度的调整,使用方便,便轻松解决室内声场混响过长、声聚焦等多重声学缺陷。另外,在使用完毕之后,可以重新回收再次利用,充分节约资源,实现了循环利用的功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不需要另外的拆装等工序,随时搬运随时安置使用,节约了拆装的工序,节约了人力及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扩散装置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扩散装置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扩散装置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背面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正面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背面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无侧板时的俯视图。
100、扩散装置;110、第一扩散板;120、第二扩散板;130、底板;140、凹槽;150、扩散槽;200、底座;210、固定板;220、支撑部;230、支撑板;30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参见图1-图13,包括扩散装置100及底座200,
参见图1-图3,所述扩散装置100具有底板130、多个第一扩散板110及多个第二扩散板120,其中多个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底板130为长条状,所述第一扩散板110及第二扩散板120均为长条状,所述底板130具有表面和底面,所述第一扩散板110的一侧边缘(长轴方向上的一个侧边边缘)均连接于所述底板130的表面,所述底板130沿长轴方向上的两个侧边边缘也均连接有所述第一扩散板110,相邻的第一扩散板110与底板130的表面之间均形成凹槽140,所述凹槽140内均设有所述第二扩散板120,所述第二扩散板120连接于相邻的第一扩散板110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扩散板120与所述底板130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隔,至少两个第二扩散板120处于不同的平面;
所述第一扩散板110的长轴及第二扩散板120的长轴均与所述底板130的长轴平行,所述第一扩散板110均垂直于所述底板130,使得所述第一扩散板110的外侧边(长轴方向上远离所述底板130的侧边)均处于同一个平面内,各个所述第一扩散板110之间的距离均相同,也即各个所述第一扩散板110均匀分布于所述底板130上;沿长轴方向上,第二扩散板120的两端、第一扩散板110的两端均与所述底板130的两端对齐。所述第二扩散板120均平行于所述底板130,各个凹槽140内的第二扩散板120与所述底板130之间的距离均不同,且所述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一扩散板110的最外侧边缘到所述底板130之间的距离。所述底板130的中轴面两侧的第一扩散板110、第二扩散板120关于底板130的中轴面呈对称状。
所述底板130沿所述凹槽140的径向方向上的两侧边缘连接有第一扩散板110,该两个第一扩散板110朝向外侧的一面均具有多个长条形的凹入部形成侧部扩散槽150,所述扩散槽150的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扩散板110的长轴长度相同,形成三面开口的扩散槽150,所述扩散槽150呈长方体状,扩散槽150的的长度也可以为比所述第一扩散板110的长轴长度略短,形成一面开口的扩散槽150。
所述扩散装置100的外侧还设有边框,所述扩散装置100沿所述底板130的长轴方向的两端设有挡板300,所述挡板300匹配于所述所述扩散装置100沿所述底板130的长轴方向的截面形状,即长条状,长度为所述底板130的短轴长度,宽为所述第一扩散板110的短轴的长度。
参见图4-图7,所述底座200具有固定板210及两个支撑部220,所述固定板210具有表面及底面,各个所述支撑部220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10的表面,各个所述支撑部220之间具有间隔,两个所述支撑部220位于所述固定板210的表面的两个端部,并处于相向的位置,两个所述支撑部220的顶部相对于所述固定板210的高度一致;两个所述支撑部220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230,支撑板230的尺寸与所述扩散装置100长轴方向上的的侧面截面的尺寸一致,所述扩散装置100连接于各个支撑部220的顶部。
参见图13,所述第一扩散板110、第二扩散板120为一体式连接。
在使用前,所述扩散装置100与所述底座200处于分离模式,当需要使用时,将底座200置于预设的位置,并将支撑部220、支撑板230朝向上方,将所述扩散装置100的短轴的一端放置于所述支撑板230上即可工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通过在底板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扩散板,使得相邻的第一扩散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形成凹槽,在所述凹槽内均设有所第二扩散板,所述第二扩散板同时连接于相邻的第一扩散板的两个侧壁,且所述第二扩散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间隔,使得凹槽的深度不同,即形成一系列不同深度的藻井,若声波135°入射到水平放置的第二扩散板时,它就能在30°~150°之间以相等的强度将声波至不同方向扩散出去,若声波沿其他角度入射到水平放置的第二扩散板时,它能在相应的角度范围内以相等的强度将声波至不同方向扩散出去,避免引起声染色,声聚焦和驻波的声场问题,使音质更细腻、精确,能增加声音的空间感,可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同时,在所述扩散装置的底部连接有底座,通过底座的设计,使得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优质的声场环境,尤其是在一些临时的场所,要求声音的质量高,如演唱会、演播室、发布会等场所,不需要动用一颗螺丝钉去固定扩散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扩散装置与底座的匹配就能实现,并且可以任意的移动所述底座,实现扩散装置的任意角度的调整,使用方便,便轻松解决室内声场混响过长、声聚焦等多重声学缺陷。另外,在使用完毕之后,可以重新回收再次利用,充分节约资源,实现了循环利用的功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不需要另外的拆装等工序,随时搬运随时安置使用,节约了拆装的工序,节约了人力及时间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扩散装置,所述扩散装置具有底板、至少两个第一扩散板及至少两个第二扩散板,所述底板具有表面和底面,所述第一扩散板的一侧边缘均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表面,且使得相邻的第一扩散板与底板的表面之间均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均设有所述第二扩散板,所述第二扩散板连接于相邻的第一扩散板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扩散板与所述底板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隔,至少两个第二扩散板处于不同的平面;
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固定板及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固定板具有表面及底面,各个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各个所述支撑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扩散装置连接于各个支撑部的顶部,所述凹槽的侧部开口朝向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的两个端部,并处于相向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部的顶部相对于所述固定板的高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第一扩散板及第二扩散板均为长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板的长轴及第二扩散板的长轴均与所述底板的长轴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板均垂直于所述底板,使得所述第一扩散板的外侧边均处于同一个平面内,各个所述第一扩散板之间的距离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沿长轴方向上,第二扩散板的两端、第一扩散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底板的两端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散板均平行于所述底板,各个凹槽内的第二扩散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均不同,且所述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一扩散板的最外侧边缘到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轴面两侧的第一扩散板、第二扩散板关于底板的中轴面呈对称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沿所述凹槽的径向方向上的两侧边缘连接有第一扩散板,该两个第一扩散板朝向外侧的一面均具有多个长条形的凹入部形成侧部扩散槽。
CN201420550216.0U 2014-09-23 2014-09-23 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Active CN204112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0216.0U CN204112522U (zh) 2014-09-23 2014-09-23 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0216.0U CN204112522U (zh) 2014-09-23 2014-09-23 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2522U true CN204112522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29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0216.0U Active CN204112522U (zh) 2014-09-23 2014-09-23 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25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8406A (zh) * 2020-06-01 2020-10-23 深圳易科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声音扩散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8406A (zh) * 2020-06-01 2020-10-23 深圳易科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声音扩散装置
CN111818406B (zh) * 2020-06-01 2022-04-15 深圳易科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声音扩散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3679B2 (en) Collaborative workstation system with interchangeable mobile workstations
CA2384534A1 (en) Snap-fit panel connection apparatus
CN204112522U (zh) 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CN204112521U (zh) 移动式声学扩散吸收装置
CN203760622U (zh) 扩容天线的抱杆结构
CN211037617U (zh) 一种装饰板材端部自锁装置
EP3952338A1 (en) Mid-range speaker
CN204781922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转角模板
CN203760631U (zh) 火箭型天线的结构
JP6970539B2 (ja) 外壁パネルの作製方法および開口設備地組架台
CN205408091U (zh) 镜像式低频辐射器条形音箱
CN105744437B (zh) 水平全向强声器
CN204681573U (zh) 一种线性阵列有源音箱
KR20140032683A (ko) 가설 방음판의 후면판넬 및 상기 가설 방음판
CN205883540U (zh) 一种非对称式扩声全频音箱
CN216340599U (zh) 一种板材连接结构
CN204652654U (zh) 一种号筒式微型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CN109996146B (zh) 音箱以及声音扩散系统
CN211229265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装饰板
KR102022185B1 (ko) 거푸집용 목재 지지대 고정구
CN217734670U (zh) 一种便携式装饰板安装结构
CN214658414U (zh) 一种声学反射装饰板
CN104405119A (zh) 一种宽度可调整的装修脚手架
CN216810445U (zh) 一种室内隔音墙板
CN214510123U (zh) 一种圆形拼装式会议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450 No. 12 Huashan Road, Shi 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sound doctor acoustic techniqu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50 Mount Huangshan Road, Dalong industrial area, Dalong street, Guangzhou, Guangdong, 4, No. 4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ound doctor acoustic techniqu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