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3249U - 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03249U
CN204103249U CN201420386880.6U CN201420386880U CN204103249U CN 204103249 U CN204103249 U CN 204103249U CN 201420386880 U CN201420386880 U CN 201420386880U CN 204103249 U CN204103249 U CN 204103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arrester
electrode
clavate
drainage
drainag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68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学勇
曲家兴
薛增宏
刘君
赵沿江
朱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868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03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03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03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所述间隙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和引流电极,所述避雷器本体有两个电极,其中,第一电极与所述引流电极电连接,第二电极接地,所述引流电极为棒形引流电极。在所述间隙避雷器安装结构中,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高架绝缘导线交叉设置,在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的绝缘层上配有裸露的导电点,可采用穿刺线夹做此导电点,所述导电点正对着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绝缘导线上的导电点与所述棒形引流电极形成一对放电电极。本实用新型引流电极不用套置在绝缘子上,更换绝缘子时,不用拆卸引流电极,同理,更换引流电极时,不用拆卸绝缘子,有利于电气设施的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雷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环形外间隙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和引流电极,所述避雷器本体有两个电极,其中,第一电极与所述引流电极电连接,第二电极接地,所述引流电极为环形引流电极。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环形外间隙避雷器采用的是环形引流电极,环形引流电极要与用于固定绝缘导线的绝缘子固定连接,如果环形引流电极是封闭的环形引流电极,那么,在安装过程中,必须先将环形引流电极套置在绝缘子上,绝缘子不与环形引流电极接触,再安装绝缘导线。当环形引流电极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必须先拆掉绝缘导线,再拆掉出现问题的环形引流电极,然后将新的环形引流电极套置在绝缘子上,最后还要把拆掉的绝缘导线再安装在绝缘子上。同样,当绝缘子出现问题时需要更换时,必须同时拆掉绝缘导线和环形引流电极才能更换绝缘子。由此可见,外间隙避雷器采用封闭的环形引流电极不利于电气设施的维护。如果环形引流电极是开口的环形引流电极,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利于环形引流电极的拆装。但是,由于绝缘子的种类多种多样,对于每一种绝缘子都要配备与其相适应的环形引流电极,这给备件的存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现场调节环形引流电极与绝缘导线之间的间隙,对施工的技术要求较高,最终仍不利于电气设施的维护。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环形外间隙避雷器在投入运行后易发生环形引流电极歪倒在绝缘子上,不利于避雷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间隙避雷器,该外间隙避雷器的引流电极不用套置在绝缘子上,更换绝缘子时,不用拆卸引流电极,更换引流电极时,不用拆卸绝缘子,有利于电气设施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安装结构,在该外间隙避雷器安装结构中,引流电极不用套置在绝缘子上,更换绝缘子时,不用拆卸引流电极,更换引流电极时,不用拆卸绝缘子,有利于电气设施的维护。
就避雷器而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外间隙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和引流电极,所述避雷器本体有两个电极,其中,第一电极与所述引流电极电连接,第二电极接地,所述引流电极为棒形引流电极。
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连为一体或为一体件;该一体件的形状呈“T”字形、倒置的“L”字形或 “I”字形;所述“T”字形一体件的横杆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T”字形一体件的竖杆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所述 “T”字形一体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顶端,所述倒置的“L”字形一体件的横杆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倒置的“L”字形一体件的竖杆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所述倒置的“L”字形一体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顶端,所述“I”字形一体件的上部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I”字形一体件的下部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所述 “I”字形一体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顶端。
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的长度,所述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露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长度为26mm-30mm,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长度为118mm-122mm。
所述避雷器本体包括电阻阀片,所述两个电极通过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铅片与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铅片与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所述两个电极、两个铅片和所述电阻阀片通过芯体硫化材料密封粘接于绝缘外套内,所述两个电极的端头伸出所述绝缘外套。
所述电阻阀片为金属氧化锌电阻阀片,所述芯体硫化材料为DMC模压料,所述绝缘外套为有机复合材料外套。
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两个电极分别由电极头和电极座组成,所述电极座具有螺纹盲孔,所述电极座嵌入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两端,所述电极座的螺纹盲孔朝外,所述电极头为螺纹头,所述螺纹头的一端与所述螺纹盲孔螺纹连接,每一个所述螺纹头的另一端配有两个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外间隙避雷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引流电极为棒形引流电极的技术手段,所以,该外间隙避雷器的引流电极不用套置在绝缘子上,更换绝缘子时,不用拆卸引流电极,同理,更换引流电极时,不用拆卸绝缘子,有利于电气设施的维护。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连为一体或为一体件;该一体件的形状呈“T”字形、倒置的“L”字形或 “I”字形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作出不同种类的外间隙避雷器。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的长度,所述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露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长度为26mm-30mm,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长度为118mm-122mm的技术手段,所以,外间隙避雷器的结构紧凑,容易使棒形引流电极与绝缘导线相正对。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避雷器本体包括电阻阀片,所述两个电极通过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有利于避雷器的推广应用。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铅片与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铅片与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所述两个电极、两个铅片和所述电阻阀片通过芯体硫化材料密封粘接于绝缘外套内,所述两个电极的端头伸出所述绝缘外套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避雷器内部的稳定连接,确保避雷器本体外表面的绝缘性。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电阻阀片为金属氧化锌电阻阀片,所述芯体硫化材料为DMC模压料,所述绝缘外套为有机复合材料外套的技术手段,所以,大大提高了避雷器的性能价格比。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两个电极分别由电极头和电极座组成,所述电极座具有螺纹盲孔,所述电极座嵌入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两端,所述电极座的螺纹盲孔朝外,所述电极头为螺纹头,所述螺纹头的一端与所述螺纹盲孔螺纹连接,每一个所述螺纹头的另一端配有两个螺母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有利于更换电极和避雷器本体,大大降低避雷器的维护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螺纹头露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长度来微调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之间的距离。
就安装结构而言,为了解决上述另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外间隙避雷器安装结构中,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高架绝缘导线交叉设置,在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的绝缘层上配有裸露的导电点(可采用穿刺线夹做此导电点),所述导电点正对着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裸露的导电点与所述棒形引流电极形成一对放电电极。
所述外间隙避雷器的避雷器本体位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的下方,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交叉垂直,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中部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相正对,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60mm。
所述外间隙避雷器通过避雷器安装架与避雷器托架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与绝缘子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托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托架的顶面与所述绝缘子安装架的底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侧面与所述避雷器托架的侧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架侧面的固定安装孔和所述避雷器托架侧面的固定安装孔至少有一个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顶面的固定安装孔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侧面的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和/或所述避雷器托架侧面的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与所述避雷器安装架顶面的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避雷器的第二电极与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顶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外间隙避雷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高架绝缘导线交叉设置,在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的绝缘层上配置裸露的导电点(可采用穿刺线夹做此导电点),所述导电点正对着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裸露的导电点与所述棒形引流电极形成一对放电电极的技术手段,所以,在该外间隙避雷器安装结构中,引流电极不用套置在绝缘子上,更换绝缘子时,不用拆卸引流电极,同理,更换引流电极时,不用拆卸绝缘子,有利于电气设施的维护。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外间隙避雷器的避雷器本体位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的下方的技术手段,所以,方便对外间隙避雷器的安装和调试。再由于采用了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交叉垂直,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中部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相正对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大大提高绝缘导线的放电效果。又由于采用了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60mm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保证避雷器的伏秒特性曲线低于绝缘子的伏秒特性曲线10%,雷电过电压路径始终通过避雷器的回路。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外间隙避雷器通过避雷器安装架与避雷器托架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与绝缘子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托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托架的顶面与所述绝缘子安装架的底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侧面与所述避雷器托架的侧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架侧面的固定安装孔和所述避雷器托架侧面的固定安装孔至少有一个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顶面的固定安装孔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侧面的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和/或所述避雷器托架侧面的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与所述避雷器安装架顶面的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避雷器的第二电极与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顶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方便地调节外间隙避雷器相对于高架绝缘导线的空间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 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施方式第一种外间隙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第二种外间隙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方式第三种外间隙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方式外间隙避雷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和图2中外间隙避雷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外间隙避雷器1,包括避雷器本体11和引流电极12,所述避雷器本体11呈立置的圆柱体,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横置或斜置。避雷器本体11的侧面上分布有多个伞形片。所述避雷器本体11有两个电极13、14,其中,第一电极13与所述引流电极12电连接,第二电极14接地,所述引流电极12为棒形引流电极。从图1、图2和图5中可以看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呈圆柱体。当然,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也可以是呈棱柱体,如四棱柱体或六棱柱体。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引流电极为棒形引流电极的技术手段,所以,该外间隙避雷器的引流电极不用套置在绝缘子上,更换绝缘子时,不用拆卸引流电极,同理,更换引流电极时,不用拆卸绝缘子,有利于电气设施的维护。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改进,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与所述避雷器本体11的第一电极13连为一体,当然也可以是一体件。该一体件的形状呈“T”字形、倒置的“L”字形或 “I”字形;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T”字形一体件的横杆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所述“T”字形一体件的竖杆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13,所述 “T”字形一体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本体11的顶端。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倒置的“L”字形一体件的横杆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所述倒置的“L”字形一体件的竖杆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13,所述倒置的“L”字形一体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本体11的顶端。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I”字形一体件的上部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所述“I”字形一体件的下部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13,所述 “I”字形一体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本体11的顶端。所述 “T”字形的一体件可以通过在棒形引流电极12的中部钻孔,将第一电极13的一端插入该钻孔中焊接而成。所述倒置的 “L”字形的一体件可以将棒状导体弯拆90度制成。所述“I”字形一体件可以是一个棒状导体。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连为一体或为一体件;该一体件的形状呈“T”字形、倒置的“L”字形或 “I”字形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作出不同种类的外间隙避雷器。
作为本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的长度大于所述避雷器本体11第一电极13的长度,所述避雷器本体11第一电极13露出所述避雷器本体11的长度a为26mm-30mm。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避雷器本体11第一电极13露出所述避雷器本体11的长度a为28mm。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的长度为118mm-122mm,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的长度为120mm。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的长度,所述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露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长度为26mm-30mm,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长度为118mm-122mm的技术手段,所以,外间隙避雷器的结构紧凑,容易使棒形引流电极与绝缘导线相正对。
作为本实施方式再进一步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避雷器本体11包括电阻阀片15,所述两个电极13、14通过所述电阻阀片15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避雷器本体包括电阻阀片,所述两个电极通过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有利于避雷器的推广应用。
作为本实施方式再进一步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电极13通过第一铅片16与所述电阻阀片15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14通过第二铅片17与所述电阻阀片15电连接,所述两个电极13、14、两个铅片16、17和所述电阻阀片15通过芯体硫化材料19密封粘接于绝缘外套18内,所述两个电极13、14的端头伸出所述绝缘外套18。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铅片与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铅片与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所述两个电极、两个铅片和所述电阻阀片通过芯体硫化材料密封粘接于绝缘外套内,所述两个电极的端头伸出所述绝缘外套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避雷器内部的稳定连接,确保避雷器本体外表面的绝缘性。
作为本实施方式又进一步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电阻阀片15为金属氧化锌电阻阀片,所述芯体硫化材料19为DMC模压料,所述绝缘外套18为有机复合材料外套。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有机复合材料为硅橡胶。
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电阻阀片为金属氧化锌电阻阀片,所述芯体硫化材料为DMC模压料,所述绝缘外套为有机复合材料外套的技术手段,所以,大大提高了避雷器的性能价格比。
作为本实施方式还进一步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避雷器本体11的两个电极13、14分别由电极头131、141和电极座132、142组成,所述电极座132、142具有螺纹盲孔(即非透螺纹孔),所述电极座132、142嵌入所述避雷器本体11的两端,所述电极座132、142的螺纹盲孔朝外,所述电极头131、141为螺纹头,所述螺纹头131、141的一端与所述螺纹盲孔螺纹连接,每一个所述螺纹头131、141的另一端配有两个螺母133、143。从图4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二电极14的螺纹头141上位于两个螺母143之间还配有两个垫圈144。
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两个电极分别由电极头和电极座组成,所述电极座具有螺纹盲孔,所述电极座嵌入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两端,所述电极座的螺纹盲孔朝外,所述电极头为螺纹头,所述螺纹头的一端与所述螺纹盲孔螺纹连接,每一个所述螺纹头的另一端配有两个螺母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有利于更换电极和避雷器本体,大大降低避雷器的维护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螺纹头露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长度来微调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之间的距离。
如图1至图5所示,就安装结构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外间隙避雷器1安装结构中,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与高架绝缘导线2交叉设置,在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的绝缘层22上配有裸露的导电点23。作为一种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导电点23由穿刺线夹23制成,所述穿刺线夹23夹持在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的绝缘层22外,所述穿刺线夹23的穿刺针24穿透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的绝缘层22并与该绝缘层22内的金属导线21电连接。这样,对绝缘层22的破坏很小,可防止雨水流入高架绝缘导线2内。当然,也可以是将高架绝缘导线2的绝缘层22开口,裸露的金属导线21形成所述导电点23(参见图2)。所述导电点23正对着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上的导电点23与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形成一对放电电极。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电点23的尺寸为6.5mm×12mm。从图1、图2和图5中可以看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位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的下方,所述导电点23位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的下侧并正对着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的上侧。从图3中可以看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位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的右方,所述导电点23位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的右侧并正对着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的左侧。
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高架绝缘导线交叉设置,在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的绝缘层上配有裸露的导电点,所述导电点正对着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导电点处裸露的导线与所述棒形引流电极形成一对放电电极的技术手段,所以,在该外间隙避雷器安装结构中,引流电极不用套置在绝缘子上,更换绝缘子时,不用拆卸引流电极,同理,更换引流电极时,不用拆卸绝缘子,有利于电气设施的维护。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改进,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所述外间隙避雷器的避雷器本体11位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的下方,当然,也可以是所述外间隙避雷器的避雷器本体11位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的上方、左方或右方。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交叉垂直,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的中部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相正对(参见图1和图3),所述棒形引流电极12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60mm。
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外间隙避雷器的避雷器本体位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的下方的技术手段,所以,方便对外间隙避雷器的安装和调试。再由于采用了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交叉垂直,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中部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相正对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大大提高绝缘导线的放电效果。又由于采用了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60mm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保证避雷器的伏秒特性曲线低于绝缘子的伏秒特性曲线10%,雷电过电压路径始终通过避雷器的回路。采用外间隙,避雷器额定电压由17kV降低到15kV,降低残压,提高保护性能。
作为本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外间隙避雷器1通过避雷器安装架4与避雷器托架5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5与绝缘子安装架6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5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托架5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托架5的顶面与所述绝缘子安装架6的底面通过绝缘子3底部的螺杆和螺母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架4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4的侧面设置有两个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4的侧面与所述避雷器托架5的侧面通过两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5侧面的固定安装孔是一个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51。当然,也可以是所述避雷器托架5的侧面设置有两个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4的侧面设置有一个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4的侧面与所述避雷器托架5的侧面通过两个螺栓固定连接。还可以是所述避雷器托架5的侧面设置有一个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4的侧面也设置有一个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4的侧面与所述避雷器托架5的侧面通过两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架4顶面的固定安装孔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41,所述避雷器托架5侧面的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51长度方向与所述避雷器安装架4顶面的固定安装孔41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避雷器的第二电极14与所述避雷器安装架4的顶面通过避雷器主体底部的螺纹头141、垫圈144和螺母143固定连接。
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外间隙避雷器通过避雷器安装架与避雷器托架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与绝缘子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托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托架的顶面与所述绝缘子安装架的底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侧面与所述避雷器托架的侧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架侧面的固定安装孔和所述避雷器托架侧面的固定安装孔至少有一个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顶面的固定安装孔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侧面的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和/或所述避雷器托架侧面的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与所述避雷器安装架顶面的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避雷器的第二电极与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顶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方便地调节外间隙避雷器相对于高架绝缘导线的空间位置。

Claims (10)

1.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和引流电极,所述避雷器本体有两个电极,其中,第一电极与所述引流电极电连接,第二电极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电极为棒形引流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连为一体或为一体件;该一体件的形状呈“T”字形、倒置的“L”字形或 “I”字形;所述“T”字形一体件的横杆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T”字形一体件的竖杆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所述 “T”字形一体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顶端,所述倒置的“L”字形一体件的横杆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倒置的“L”字形一体件的竖杆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所述倒置的“L”字形一体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顶端,所述“I”字形一体件的上部为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I”字形一体件的下部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第一电极,所述 “I”字形一体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的长度,所述避雷器本体第一电极露出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长度为26mm-30mm,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长度为118mm-12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本体包括电阻阀片,所述两个电极通过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铅片与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铅片与所述电阻阀片电连接,所述两个电极、两个铅片和所述电阻阀片通过芯体硫化材料密封粘接于绝缘外套内,所述两个电极的端头伸出所述绝缘外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阀片为金属氧化锌电阻阀片,所述芯体硫化材料为DMC模压料,所述绝缘外套为有机复合材料外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两个电极分别由电极头和电极座组成,所述电极座具有螺纹盲孔,所述电极座嵌入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两端,所述电极座的螺纹盲孔朝外,所述电极头为螺纹头,所述螺纹头的一端与所述螺纹盲孔螺纹连接,每一个所述螺纹头的另一端配有两个螺母。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外间隙避雷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高架绝缘导线交叉设置,在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的绝缘层上配有裸露的导电点,所述导电点正对着所述棒形引流电极,所述的裸露的导电点与所述棒形引流电极形成一对放电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间隙避雷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间隙避雷器的避雷器本体位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的下方,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交叉垂直,所述棒形引流电极的中部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相正对,所述棒形引流电极与所述高架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60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间隙避雷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间隙避雷器通过避雷器安装架与避雷器托架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与绝缘子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托架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托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托架的顶面与所述绝缘子安装架的底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侧面与所述避雷器托架的侧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安装架侧面的固定安装孔和所述避雷器托架侧面的固定安装孔至少有一个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顶面的固定安装孔是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所述避雷器安装架侧面的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和/或所述避雷器托架侧面的长条形可调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与所述避雷器安装架顶面的固定安装孔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避雷器的第二电极与所述避雷器安装架的顶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CN201420386880.6U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 Active CN204103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6880.6U CN204103249U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6880.6U CN204103249U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03249U true CN204103249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7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6880.6U Active CN204103249U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032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8808A (zh) * 2019-09-06 2020-01-0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架空线路用防单相接地式防雷穿刺绝缘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8808A (zh) * 2019-09-06 2020-01-0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架空线路用防单相接地式防雷穿刺绝缘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7253A (zh) 外间隙防雷装置
CN203250598U (zh) 防雷耐张绝缘子
CN201359893Y (zh) 防雷悬式绝缘子
CN204103249U (zh) 一种外间隙避雷器及其安装结构
CN203871821U (zh) 用于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装置
CN204333600U (zh) 一种高压供电线路的防雷装置
CN202333561U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内用的触头盒
CN101699573A (zh) 架空线路绝缘导线用避雷器绝缘子
CN210349489U (zh) 一种多重串联间隙雷击闪络保护器
CN204884740U (zh) 带计数器的10kV线路瓷横担绝缘子防雷保护装置
CN204288988U (zh) 一种750kV避雷器
CN201498967U (zh) 角型过电压保护器
CN205140639U (zh) 悬式防雷绝缘子
CN205141649U (zh) 一种过电压保护器
CN104682311A (zh) 防雷击架空线路
CN207967594U (zh) 一种直型后接避雷器
CN204142876U (zh) 一种氧化锌避雷器泄漏电流测量辅助装置
CN206727419U (zh) 一种自带固定外间隙型避雷器
CN203135372U (zh) 防雷保护装置
CN203289052U (zh) 架空线路绝缘导线用外置柱式限压器
CN203826910U (zh) 一种10kV配变支柱型穿刺接地复合氧化锌避雷器
CN202586316U (zh) 一种角型过电压保护器
CN204537777U (zh) 防闪络并联间隙上招弧角
CN204230632U (zh) 一种新型间隙避雷器
CN205385198U (zh) 一种10kV线路串并联一体式间隙雷击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