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92264U - 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92264U
CN204092264U CN201420572888.1U CN201420572888U CN204092264U CN 204092264 U CN204092264 U CN 204092264U CN 201420572888 U CN201420572888 U CN 201420572888U CN 204092264 U CN204092264 U CN 204092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capable
rear wall
experiment device
frame
animal experi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28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治伟
阮狄克
顾韬
李超
姚聪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Navy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Nav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Navy filed Critical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Navy
Priority to CN2014205728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92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92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922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其结构为三面框架结构体,底座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框架,左右两侧壁为直角三角形框架,后壁为长方形框架,在后壁另行装置两根立柱,在两根立柱朝向前面一侧自上而下分别装置头颈部夹持板、胸背部凹槽和臀部凹槽;在相当于实验动物前肢的高度设置左右两条前肢固定架,在底座上设置左右两条后肢固定架,前后肢固定架均为条板形结构,与底座相平行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头颈部运动合理限制,四肢及躯干固定在位牢靠以及相关部位可调节的优点。

Description

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实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在进行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时对实验动物实施限制、固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挥鞭样损伤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人的颈部发生挥鞭样运动所造成的损伤,多发生于汽车驾驶者或汽车乘坐者的头颈部。然而,医学界对挥鞭样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并未达成共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挥鞭样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开展挥鞭样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非常必要。然而,现有动物实验装置对于研究挥鞭样损伤存在以下不足:
1.缺少对实验动物头颈部运动幅度进行限制的装置。挥鞭样损伤主要是研究头颈部的损伤机制,实验动物需要在清醒或麻醉状态下进行实验。如果没有良好的限制颈部活动的结构,清醒的实验动物头颈部可以自主旋转,而麻醉的实验动物头颈部可以不受控制的晃动。一方面可以造成动物不必要的损伤,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2.对肢体及躯干实施固定的效果不佳。颈部挥鞭样损伤实验研究需要将实验动物头颈部反复暴露在加速度下,期间需要对实验动物的四肢和躯干实施有效而可靠的固定。现有固定装置不够敷帖,多采用简单的绷带或胶带临时固定,使得固定效果不够确实,绷带容易松弛或断裂,使得实验结果不均一,甚至造成实验动物的严重损伤。
3.缺少根据实验动物体态大小进行调节的功能。虽然实验动物的体重可以选择,但动物的体形或身材比例却难以控制。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还可能会长大。在实验装置不可调节的情况下,可能由于实验动物过大,而不能被放进实验装置;也可能由于实验动物过小而不够敷贴造成固定不牢靠。倘若出现这些情况,会造成实验动物不必要的损伤,甚至使实验无法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效果确实,颈部合理限制和可调节式结构的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为三面框架结构体,底座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框架;正面无框架;左右两侧壁为直角三角形框架,直角位于后下方。侧壁下边框与底座侧边框固定连接,侧壁竖边框与后壁侧边框固定连接,侧壁斜边框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本实验装置的后壁为长方形框架,后壁框架的下边框与底座后边框固定连接,后壁左右侧边框分别与两侧壁竖边框固定连接。在后壁框架范围内另行装置两根立柱,立柱上端高出后壁,立柱与后壁左右滑动连接,在两立柱与后壁框架结合处分别设置左右调节钮。
在两根立柱朝向前面一侧自上而下分别装置头颈部夹持板、胸背部凹槽、臀部凹槽。
头颈部夹持板为左右两块,分别装置于两立柱上端。左右头颈部夹持板之间的距离由立柱左右移动进行调节。适宜的空间距离为,两侧头颈部夹持板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动物头部横径大小相当,保证实验动物的头颅能顺利置于两头颈部夹持板之间,又限制实验动物头部不能左右晃动。头颈部夹持板的上下宽度与实验动物头颈部高度大体相当,头颈部夹持板由后向前呈C形或L形伸展,前后宽度相当于实验动物头部前后径的1.5-2.0倍;头颈部夹持板与立柱滑动连接,在连接处设有上下调节钮。
胸背部凹槽是使用塑形板材制作的,与实验动物胸背部相适应的塑形支托物体,凹槽朝向前方,与立柱上下滑动连接,设有上下调节钮,可调节凹槽所在高度;同时凹槽可随立柱左右移动。
臀部凹槽是使用塑形板材制作的,与实验动物臀部相适应的塑形支托物体,凹槽朝向前方,下面接触底座,后面固定于立柱,可随立柱左右移动。
作为优化,胸背部凹槽和臀部凹槽沿后脊线一分为二, 分别固定在两根立柱上,左侧半凹槽固定在左侧立柱上,右侧半凹槽固定在右侧立柱上。如此结构便于根据实验动物体形进行调节。
在相当于实验动物前肢的高度设置左右两条前肢固定架,在底座上设置左右两条后肢固定架,分别用于实验动物前后肢的放置和固定。前后肢固定架均为条板形结构,与底座相平行水平设置。前肢固定架连接于胸背部凹槽,连接处设置上下调节件。
作为优化,前肢和后肢固定架分为2个节段,在两节段衔接处设置活动关节,关节远端的节段可以水平转动。如此结构可以根据实验动物四肢内收和外展情况,对固定架进行水平方向的内外调节,使实验动物四肢处于较为舒适的位置。
作为优化,在臀部凹槽后下方设置尾孔,安置实验动物的尾巴通过尾孔伸出,以防止尾部受伤。
胸背部凹槽、臀部凹槽、前肢和后肢固定架均采用可调节并自由粘贴的魔术贴作固定带对实验动物的相应部位实施固定。
本实用新型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将底座安装固定在加速度实验装置上,可以满意完成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动物实验固定装置相比有以下优点:
头颈部夹持板有效限制实验动物头颈部的旋转和侧屈运动,保证前屈和后伸运动自然进行。头颈部、胸背部和臀部固定部件都设有宽度或高度调节部件,可根据实验动物体形进行调节,使固定服帖、牢靠。躯干部在保持良好坐位的情况下,通过塑形凹槽实现肢体和躯干部良好贴服性,达到坚实的固定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头颈部运动合理限制,四肢及躯干固定在位牢靠以及相关部位可调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部件或部位为:1—头颈夹持板;2—胸背部凹槽;3—臀部凹槽;4—侧壁斜边框;5—前肢固定架;6—后肢固定架;7—头颈夹持板上下调节件;8—头颈部夹持板左右调节件;9—前肢固定架上下调节件;10—前肢固定架关节;11—四肢固定带;12—胸背部凹槽上下调节件;13—胸部交叉固定带;14—臀部T型固定带;15—后肢固定架关节;16—臀部凹槽固定孔;17—底座固定孔;18—尾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为三面框架结构体,底座为长方形框架,前后长,左右窄;正面无框架;左右两侧壁为直角三角形框架,直角位于后下方。侧壁下边框与底座侧边框固定连接,侧壁竖边框与后壁侧边框固定连接,侧壁斜边框4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本实验装置的后壁为长方形框架,高度大于宽度。后壁框架的下边框与底座后边框固定连接,后壁左右侧边框分别与两侧壁竖边框固定连接。在后壁框架范围内另行装置两根立柱,立柱上端高出后壁,立柱与后壁左右滑动连接,在两立柱与后壁框架结合处分别设置左右调节钮8,在确定立柱左右位置后用以固定立柱。本实用新型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使用时,将实验动物背靠后壁,头部在上,臀部置于底座上。
在两根立柱朝向前面一侧自上而下分别装置头颈部夹持板1、胸背部凹槽2、臀部凹槽3。
头颈部夹持板1为左右两块,分别装置于两立柱上端。两侧头颈部夹持板1之间的距离由立柱左右移动进行调节。两侧头颈部夹持板1适宜的空间距离为,与实验动物头部横径大小相当,保证实验动物的头颅能顺利置于两头颈部夹持板1之间,又限制其头部不能左右晃动。头颈部夹持板1的上下宽度与实验动物头颈部高度大体相当,头颈部夹持板1由后向前呈L形伸展,前后宽度相当于实验动物头部前后径的2.0倍。如此结构保证实验动物头部在严重前屈时不至于滑出左右头颈部夹持板之外;头颈部夹持板与立柱滑动连接,设有上下调节钮7,在选定了头颈部夹持板的高度时将头颈部夹持板与立柱固定。使用时头颈部夹持板贴附于实验动物两颊部,使实验动物的头部可以在前后方向上运动,相当于低头和仰头,但不能左右侧头和转头。头颈部夹持板使用透明材料制作,便于观察实验动物头部状态和头颈部运动。
在后壁内侧上部沿中线纵行装置胸背部凹槽2,胸背部凹槽2的高度相当于实验动物的肩部到腰部的距离,胸背部凹槽2的宽度和凹槽的深度以适于支托实验动物胸背部为度。胸背部凹槽2与立柱上下滑动连接,设有上下调节钮12,在选定了胸背部凹槽2的高度时将胸背部凹槽2与立柱固定。通过上下调节钮12的调节还可缩短或延长胸背部凹槽2与臀部凹槽3之间的距离,用于在实验动物身长发生变化时进行调节。
在后壁内侧下部沿中线纵行装置臀部凹槽3,在选定臀部凹槽3位置后通过臀部凹槽固定孔16固定在底座之上,其高度与实验动物的臀部相适应,其宽度和凹槽的深度以适于支托实验动物臀部部为度。臀部凹槽3的后下方设有动物尾孔18,实验动物尾巴从尾孔穿出,保护其不受挤压损伤。
胸背部凹槽2和臀部凹槽3均使用塑形板材制作,塑制成与实验动物对应部位相适应的造型。
在相当于实验动物前肢的高度设置左右两条前肢固定架5,在底座上设置左右两条后肢固定架6,分别用于实验动物前后肢的放置和固定。前后肢固定架5、6均为条板形结构,与底座相平行水平设置。前肢固定架5连接于胸背部凹槽2,连接处设置上下调节件9,可调节前肢固定架5的高低。后肢固定架6平置于底座上。前后肢固定架5、6均分为2个节段,在每个节段衔接处设置活动关节10、15,关节远端的节段可以水平转动,适应实验动物四肢内收和外展的情况,使实验动物四肢处于较为舒适的位置。
胸背部凹槽2、臀部凹槽3、前肢和后肢固定架5、6均设置可调节并自由粘贴的魔术贴作固定带11对实验动物的相应部位实施固定。胸部设交叉固定带13,臀部设T型固定带14。

Claims (10)

1.一种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三面框架结构体,底座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框架;正面无框架;左右两侧壁为直角三角形框架,直角位于后下方;侧壁下边框与底座侧边框固定连接,侧壁竖边框与后壁侧边框固定连接,侧壁斜边框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后壁为长方形框架,后壁框架的下边框与底座后边框固定连接,后壁左右侧边框分别与两侧壁竖边框固定连接;在后壁框架范围内另行装置两根立柱,立柱上端高出后壁,立柱与后壁左右滑动连接;在两根立柱朝向前面一侧自上而下分别装置头颈部夹持板、胸背部凹槽和臀部凹槽;在相当于实验动物前肢的高度设置左右两条前肢固定架,在底座上设置左右两条后肢固定架,前后肢固定架均为条板形结构,与底座相平行水平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立柱与后壁框架结合处分别设置左右调节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颈部夹持板由后向前呈C形或L形伸展,前后宽度相当于实验动物头部横径的1.5-2.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颈部夹持板与立柱滑动连接,在连接处设有上下调节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胸背部凹槽和臀部凹槽均使用塑形板材制作成与对应部位相适应的造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胸背部凹槽与立柱上下滑动连接,设有上下调节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肢固定架连接于胸背部凹槽,连接处设置上下调节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肢或后肢固定架分为2-3个节段,在每个节段衔接处设置活动关节,关节远端的节段可以水平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臀部凹槽后下方设置尾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胸背部凹槽、臀部凹槽、前肢和后肢固定架均设置有可调节并自由粘贴的魔术贴,用于对实验动物的相应部位实施固定。
CN201420572888.1U 2014-10-06 2014-10-06 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92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2888.1U CN204092264U (zh) 2014-10-06 2014-10-06 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2888.1U CN204092264U (zh) 2014-10-06 2014-10-06 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92264U true CN204092264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60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288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92264U (zh) 2014-10-06 2014-10-06 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922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3932A (zh) * 2016-05-29 2016-1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生物力学造模机
CN109223022A (zh) * 2018-08-03 2019-01-18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用于动物拍摄ct的支架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3932A (zh) * 2016-05-29 2016-1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生物力学造模机
CN109223022A (zh) * 2018-08-03 2019-01-18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用于动物拍摄ct的支架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98170U (zh) 一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装置
CN105194804A (zh) 放疗用下肢固定装置
CN204092264U (zh) 挥鞭样损伤动物实验装置
CN208989536U (zh) 急诊科用头部固定器
CN205084311U (zh) 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CN202682114U (zh) 自动颈椎牵引治疗椅
CN208229071U (zh) 辅助转位椅
US2675856A (en) Balancing and walking device
CN206950257U (zh) 一种骨折复位锁定器
CN203154112U (zh) 一种康复轮椅
CN205108927U (zh) 腿部拉伸训练器
CN203493850U (zh) 一种abs床头三摇骨科床
CN205698329U (zh) 一种床用下肢康复器
CN210872554U (zh) 多功能辅助器
CN210903745U (zh) 一种重症患者多功能监护床
CN209530005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CN204133743U (zh) 新型瘫痪病人护理床
CN111298376A (zh) 一种脑瘫综合康复护理训练辅具
CN205126522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牵引按摩床
CN204798298U (zh) 一种神经科用折叠式下肢训练器
CN209137249U (zh) 一种产科产前大腿运动装置
CN203802627U (zh) 拉簧式颈椎、腰椎牵引器
CN203802699U (zh) 轮椅弹簧踩脚板
CN209004477U (zh) 一种辅助下肢康复用康复医疗床
CN203793157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椅背角度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