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90357U - 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90357U
CN204090357U CN201420421924.4U CN201420421924U CN204090357U CN 204090357 U CN204090357 U CN 204090357U CN 201420421924 U CN201420421924 U CN 201420421924U CN 204090357 U CN204090357 U CN 204090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ge
inverter
heating element
upper cover
inver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219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锋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4219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90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90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903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外壳,其包括底板和上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发热元器件,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发热元器件相贴合。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外壳,其上盖的内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与发热元器件相贴合。这使得发热元器件上的热量能够通过凸起结构直接传递到逆变器的上盖上,并通过上盖与空气之间的自然对流进行散热,不易造成热量的积蓄,从而较好地提高了逆变器外壳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逆变器外壳的逆变器。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又称逆变电源装置,通过它可以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以满足不同用电器的要求。在逆变器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功率的消耗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热量的积蓄会导致逆变器内的电子和电气控制元件寿命缩短,进而引起产品稳定性降低。因此逆变器的散热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有的采用在逆变器内部设置专门的风机,以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这种散热方式使得逆变器的噪音较大。为了有效地减少逆变器的噪音,现有技术中也通常通过在逆变器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散热筋,利用散热筋与空气间的自然对流进行散热。虽然这种散热方式没有噪音,但是此时的热量不能直接传递到壳体上,因此其散热效果不好,易造成热量的积蓄,严重时逆变器将停止工作以进行热保护,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外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外壳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逆变器外壳,其包括底板和上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发热元器件,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发热元器件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发热元器件之间设置有导热绝缘垫。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上与所述发热元器件相贴合的面为第一贴合面,所述发热元器件上与所述凸起结构相贴合的面为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具有相同的轮廓特征。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上具有多个所述凸起结构,多个所述凸起结构分别与多个所述发热元器件一一对应地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为锥形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与所述发热元器件相贴合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凸起结构上与所述上盖相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延伸至所述上盖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盲孔为锥形盲孔,所述盲孔上与所述发热元器件相贴合的一端的横截面的轮廓周长小于所述盲孔上与所述上盖相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的轮廓周长。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筋。
一种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外壳,所述逆变器外壳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外壳,其上盖的内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与发热元器件相贴合。这使得发热元器件上的热量能够通过凸起结构直接传递到逆变器的上盖上,并通过上盖与空气之间的自然对流进行散热,不易造成热量的积蓄,从而较好地提高了逆变器外壳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外壳,该逆变器外壳为上述逆变器外壳,由于上述逆变器外壳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包含上述逆变器外壳的逆变器也应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内表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凸起结构与导热绝缘垫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左视图。
附图中标记:
1、逆变器  2、散热筋  3、上盖  4、凸起结构  5、导热绝缘垫
6、盲孔  7、外表面  8、内表面  9、逆变器支架  10、导线
11、插座  12、输入端插件  13、线束固定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外壳,包括底板和上盖3,其中底板上设置有发热元器件,上盖3的内表面8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凸起结构4,凸起结构4与发热元器件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外壳,由于其上盖3的内表面8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凸起结构4,且凸起结构4与发热元器件相贴合。这使得发热元器件上的热量能够通过凸起结构4直接传递到逆变器1的上盖3上,并通过上盖3与空气之间的自然对流进行散热,不易造成热量的积蓄,从而较好地提高了逆变器外壳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上盖3上的凸起结构4与发热元器件相贴合,使得发热元器件与凸起结构4之间没有活动间隙,从而使发热元器件不易出现晃动,进而较好地提高了逆变器1的抗振动能力。
由于凸起结构4与发热元器件相贴合,使得发热元器件上的电流很有可能经过凸起结构4传递到上盖3上,从而使得逆变器外壳带电,进而对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电流传递到上盖3上,凸起结构4与发热元器件之间可以设置有导热绝缘垫5,这使得发热元器件上的热量能够较好地传递到上盖3上,而电流则不会被传递,从而较好地保证了逆变器外壳在进行散热的同时,也不会对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具体地,凸起结构4上与发热元器件相贴合的面为第一贴合面,发热元器件上与凸起结构4相贴合的面为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可以具有相同的轮廓特征。这样就使得发热元器件通过第二贴合面和第一贴合面的完全贴合,能够较好地将热量传递到凸起结构4上,不会出现由于发热元器件上一部分面未贴合,而使发热元器件上的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导致热量积聚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上盖3的内表面8上具有多个凸起结构,多个凸起结构可以分别与多个发热元器件一一对应地相贴合。这样就使得多个发热元器件上的热量均能够通过多个凸起结构较好地传递到上盖3上,从而较好地保证了逆变器1内不会积聚过多的热量,进而使得逆变器1能够较好地工作。凸起结构4的具体数量、形状、尺寸以及位置等参数可根据实际应用场合确定,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为了使凸起结构4便于加工,凸起结构4可以为锥形结构,凸起结构4上与发热元器件相贴合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凸起结构4上与上盖相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积。
虽然,凸起结构4上可以设置有通孔,通孔贯穿至上盖3的外表面7。此时就使得传递到凸起结构4上的热量,能够通过通孔与空气进行对流散热,从而较好地提高了逆变器外壳的散热效果。但是,此时使得逆变器内容易进水,从而影响逆变器的使用寿命。为了能够提高逆变器外壳的散热效果,同时使得逆变器内不会进水,凸起结构4与上盖3的内表面8相连接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盲孔6,盲孔6延伸至上盖3的外表面7。此时通过盲孔6的内壁与空气的接触,能够有效地提高上盖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凸起结构4与发热元器件相贴合的一端上没有开孔,使得凸起结构4能够较好地对发热元器件起到稳固作用。且在凸起结构4与发热元器件之间设置导热绝缘垫5时,凸起结构4能够使导热绝缘垫5较平整地贴合在发热元器件上,从而能够较好地防止导热绝缘垫5发生变形。
为了进一步提高逆变器外壳的散热效果,盲孔6可以为锥形盲孔,盲孔6上与发热元器件相贴合的一端的横截面的轮廓周长小于盲孔6上与上盖3相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的轮廓周长。由于此时进一步增加了盲孔6的内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盲孔6的内壁的散热面更大,更多的热量能够被传递到空气中,从而使得逆变器外壳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当然,凸起结构也可以为实心结构,此时的凸起结构同样能够较好地提高逆变器外壳的散热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逆变器外壳的散热效果,上盖3的外表面7上可以设置有散热筋2。散热筋2的具体数量、形状、尺寸以及位置等参数可根据实际应用场合确定,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1,通过逆变器支架9安装到车体上,逆变器1的一端通过导线10与插座11相连,逆变器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10与输入端插件12相连,其中导线10通过线束固定卡扣13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外壳,该逆变器外壳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逆变器外壳,由于上述逆变器外壳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上述逆变器外壳的逆变器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逆变器外壳,其包括底板和上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发热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发热元器件相贴合;所述凸起结构上与所述发热元器件相贴合的面为第一贴合面,所述发热元器件上与所述凸起结构相贴合的面为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具有相同的轮廓特征;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发热元器件之间设置有导热绝缘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上具有多个所述凸起结构,多个所述凸起结构分别与多个所述发热元器件一一对应地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锥形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与所述发热元器件相贴合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凸起结构上与所述上盖相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延伸至所述上盖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为锥形盲孔,所述盲孔上与所述发热元器件相贴合的一端的横截面的轮廓周长小于所述盲孔上与所述上盖相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的轮廓周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筋。 
7.一种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外壳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外壳。 
CN201420421924.4U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90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1924.4U CN204090357U (zh)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1924.4U CN204090357U (zh)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90357U true CN204090357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8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2192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90357U (zh)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903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5288A (zh) * 2020-05-09 2020-07-28 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5288A (zh) * 2020-05-09 2020-07-28 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CN111465288B (zh) * 2020-05-09 2023-05-16 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90357U (zh) 一种逆变器外壳和一种逆变器
CN206041827U (zh) 一种防辐射电源适配器装置
CN204205350U (zh) 开关柜智能驱潮装置
CN205002177U (zh) 一种ih电磁线盘支架
CN203939734U (zh) 一种多功能风扇
CN202333518U (zh) 一种电力控制柜
CN202567393U (zh) 一种电热式麻将席
CN204739642U (zh) 一种电磁灶及电磁灶的机芯散热结构
CN204358835U (zh) 一种取暖器
CN205758040U (zh) 一种冬夏两用的茶几
CN202135321U (zh) 功放机
CN204577927U (zh) 高效散热的配电柜
CN204307123U (zh) 电香薰炉
CN102721135A (zh) 一种电脑用增香加湿杯
CN203598099U (zh) 一种安全节能型暖手宝
CN203399441U (zh) 一种镀有涂层的逆变器外壳
CN202534464U (zh) 一种温控变压器
CN202153471U (zh) 内置加热装置的干式变压器
CN201185266Y (zh) 一种电热锅用防水插座
CN202303583U (zh) 电磁炉进风口防护装置
CN205680940U (zh) 一种配电组合式低压开关柜
CN206595730U (zh) 一种防水型热水壶充电底座
CN106325411A (zh) 一种侧装有散热风扇的机箱
CN207559308U (zh) 一种智能散热配电柜
CN205807825U (zh) 一种暖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