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89314U - 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以及辅助电源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以及辅助电源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89314U
CN204089314U CN201420526732.XU CN201420526732U CN204089314U CN 204089314 U CN204089314 U CN 204089314U CN 201420526732 U CN201420526732 U CN 201420526732U CN 204089314 U CN204089314 U CN 204089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output
circuit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267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翱
沈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ei Feng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EKANG BATTERY REPAIR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EKANG BATTERY REPAIR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EKANG BATTERY REPAIR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267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89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89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89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包括:反激式开关电源(10)以及主控制模块(30)。反激式开关电源(10)包括反激式变压器(T1)且反激式变压器(T1)的副边侧具有充电电压(HV)输出端,主控制模块(30)电连接反激式开关电源(10)。此外,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模块(40),其电压输入端电连接至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侧且具有多个工作电压(+12V、-12V、+5V)输出端以向主控制模块(30)供电。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助电源模块的设置及特定的连接位置,可有效提升整个电路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以及辅助电源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以及一种辅助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类型的蓄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其它照明设备中。蓄电池长期使用后或者使用不当时,蓄电池的容量会下降、内阻增大、放电能力下降,导致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报废,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现有技术中有提出一种电池修复设备,以对蓄电池的性能进行修复进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修复设备中采用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通常会设置单片机以及必要的电压电流采样电路模块及开关驱动电路模块等,然而这些电路所需的较低的直流工作电压通常是由反激式变压器副边侧来提供,其导致整个电池修复设备工作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其包括:反激式开关电源以及主控制模块;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反激式变压器且反激式变压器的副边侧具有充电电压输出端,主控制模块电连接反激式开关电源。此外,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模块,其电压输入端电连接至反激式变压器的原边侧、且辅助电源模块具有多个工作电压输出端以向主控制模块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辅助电源模块包括电压变换电路以及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电压变换电路电连接至反激式变压器的原边侧,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电连接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并具有上述多个工作电压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压变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和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过压保护电路;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电连接至所述反激式变压器的原边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第一工作电压输出端电连接电压变换电路的一个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接第一地电位;第二工作电压输出端电连接电压变换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接第一地电位,且还电连接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接第一地电位;第三工作电压输出端通过电压转换芯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工作电压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接第一地电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反激式开关电源还包括反馈调整单元,所述反馈调整单元电连接至所述充电电压输出端并电连接至所述主控制模块以接受控制信号的控制,所述反馈调整单元还通过光电耦合器电连接至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所述反激式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输出端依序通过电源开关元件及采用电阻接第二地电位;所述电源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及所述电源开关元件与采样电阻之间的节点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还包括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所述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电压输出端及所述主控制模块且由所述辅助电源模块向其供电,所述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包括依序串联的负载、防反接二极管、控制开关以及采样电阻或分流器;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防反接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第二端通过采样电阻或分流器接第三地电位,控制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一主控制模块电连接;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还包括用于充电及放电切换的双刀双掷继电器,其一侧为同步运动且分别适于与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连接的正极弹簧片、负极弹簧片,另一侧为分别用于充电和放电的两组共四个触点;其中,用于充电的一组触点分别电连接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充电电压输出端和防反接二极管的正极,用于放电的一组触点电连接所述负载的远离防反接二极管的一端和第三地电位;双刀双掷继电器电连接上述多个工作电压输出端之一并电连接主控制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电流采样电路、电压采样电路、控制开关驱动电路以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其中,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中的采样电阻或分流器的两端,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的一第一引脚;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入端适于电连接电池,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的一第二引脚;控制开关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一第三引脚,输出端电连接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中的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继电器驱动电路电连接单片机的一第四引脚,输出端输出继电器控制信号至双刀双掷继电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主控制模块还包括旋转编码开关接口电路以及显示模块接口;其中,旋转编码开关接口电路电连接单片机的多个引脚,显示模块接口电连接单片机的另外多个引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辅助电源模块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至反激式变压器的原边侧的原边线圈的直流电压输入端或反激式变压器的原边侧的交流电压输入端。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辅助电源模块,其包括:电压变换电路和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其中,电压变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和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过压保护电路。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副边侧的至少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并具有多个工作电压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输出电压过压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开关和输出电压反馈电路。所述过压保护开关电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电路电连接至所述变压器副边侧的所述至少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之一并包括三端稳压二极管和光电耦合器,所述至少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之和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电路电连接者的一电压分压值与所述三端稳压二极管提供的基准电压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经过所述光电耦合器耦合至所述过压保护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第一工作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副边侧的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接第一地电位;所述多个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第二工作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副边侧的另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接第一地电位,且还电连接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接第一地电位;所述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第三工作电压通过电压转换芯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工作电压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接第一地电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压变换电路具有电压输入端,所述电压输入端适于接收100-350V的直流电压或85-250V的交流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辅助电源模块且辅助电源模块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在反激式开关电源中的反激式变压器原边侧,其通过单独的变压器将较高的直流或交流输入电压转换成较低的直流电压来为各个电路模块提供工作所需电压,而非利用反激式开关电源中的反激式变压器来获得较低的直流电压,因此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工作电压,进而可提升整个电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压变换电路的一种具体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可应用于电池修复仪,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包括反激式开关电源10、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主控制模块30以及辅助电源模块40。
反激式开关电源10包括反激式变压器T1,所述反激式变压器T1包括位于原边侧的原边线圈和辅助线圈、以及位于副边侧的副边线圈,所述副边线圈和所述原边线圈耦合,所述辅助线圈与所述副边线圈耦合。
在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侧,其通过接头J1与交流输入电压信号例如220V市电连接,输入的220V市电经过保险丝F1及共模电感L1后由桥式整流电路及滤波电容C39对其进行整流滤波得到310V左右的直流电压后传送至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输入端。在此,桥式整流电路由二极管D8、D9、D10及D11构成。
再者,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输出端依序通过电源开关元件Q11和采样电阻R77后接地电位GND1。更具体地,电源开关元件Q11为三端开关元件,例如为场效应晶体管;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源开关元件Q11的漏极,电源开关元件Q11的源极通过采样电阻R77电连接至地电位GND1;电源开关元件Q11的控制端电连接至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的控制端,本实施例中,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例如包括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芯片,或者PFM(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脉冲频率调制)芯片等控制芯片。电源开关元件Q11的源极和采样电阻R77之间的节点电连接至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的电流采样端。
另外,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输入端还经由启动电阻R73电连接至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例如电连接至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中的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以向控制芯片提供一个启动电压来使控制芯片开始工作。反激式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通过整流二极管D15电连接至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例如也是电连接至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中的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从而维持控制芯片工作时所需的电压。
承上述,在反激式变压器T1的副边侧,其副边线圈电连接有整流滤波电路以对反激式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中流过的副边电流进行整流滤波,之后产生输出电压HV作为电池用充电电压。本实施例中,副边侧的整流滤波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等电子元件,其为常规电路,故不再详述。
另外,反激式开关电源10还包括反馈调整单元,电连接至充电电压HV输出端及主控制模块30中的单片机U9的PB2引脚以接收PWMB信号。具体地,反馈调整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U16A、分压电路、低通滤波电路、RC反馈式比较电路;所述分压电路由依序串联的分压电阻R89、R95组成,分压电阻R89和分压电阻R95相连接的一端还与运算放大器U16A的非反相输入端电连接,另一端与充电电压HV输出端电连接,分压电阻R95另一端接地电位AGND;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由电阻R91、R92、R93、R94、滤波电容C59组成,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主控制模块30中的单片机U9的PB2引脚以接收PWMB信号,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U16A的反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RC反馈式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87、电容C55,两者串联后并联在运算放大器U16A的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运算放大器U16A的输出端电连接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U2A的正极,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U2A的负极通过限流电阻R86接地电位DGND;此外,运算放大器U16A的输出端还通过电容连接至地电位DGND。在此,运算放大器U16A的输出端的信号可通过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U2A反馈至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U2B,再由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U2B入至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从而由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根据反馈信号对电源开关元件Q11的导通及关断状态进行控制以调节反激式开关电源10的输出能量,进而达成控制充电电压HV之目的,实现对电池的稳定充电。
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包括依序串联的负载M(可选用电阻丝)、同向并联的防反接二极管D22,D23及D24、控制开关例如场效应晶体管Q21、以及低温漂采样电阻R90。其中,场效应晶体管Q21的漏极与防反接二极管D22,D23及D24的负极电连接,其源极通过低温漂采样电阻R90连接地电位AGND,其栅极与主控制模块30中的控制开关驱动电路33的输出端电连接。低温漂采样电阻R90的两端与主控制模块30中的电流采样电路32的输入端电连接。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还包括一用于充电及放电切换的双刀双掷继电器K2,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2的一侧为同步运动且分别与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连接(通过接头J4连接)的正极弹簧片、负极弹簧片,另一侧为分别用于充电和放电的两组共四个触点。其中,用于充电的一组触点中:与正极弹簧片触碰的触点,连接所述反激式开关电源10的反激式变压器T1副边侧的充电电压HV输出端;与负极弹簧片触碰的触点,连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22,D23及D24的正极。用于放电的一组触点中:与正极弹簧片触碰的触点,连接负载远离防反接二极管D22,D23及D24的一端;与负极弹簧片触碰的触点,直接接地电位AGND。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2还并联有一吸收其反向电压的二极管D7,二极管D7的负极接+12V的工作电压,正极接所述主控制模块30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34的输出端以接收cd_fd控制信号。值得一提的是,双刀双掷继电器K2也可以采用手动按钮方式进行控制,而可不使用主控制模块30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34来控制;此外,低温漂采样电阻R90也可以替换成分流器。
主控制模块30主要包括单片机U9、电流采样电路31、电压采样电路32、控制开关驱动电路33,以及其他可选的电路例如继电器驱动电路34、旋转编码开关接口电路35及显示模块接口36等。具体地,单片机U9例如是ATmage8系列单片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采用其他微控制器。电流采样电路31的输入端电连接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中的低温漂采样电阻R90,其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U9的ADC7引脚,以将采样到的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值输入至单片机U9。电压采样电路32的输入端适于与电池连接(通过接头J2),其输出端与单片机U9的ADC6引脚电连接,以将采样到的电压值输入至单片机U9。需要说明的是,电流采样电路31和电压采样电路32可以分别是现有的差分式电压衰减电路及差分式电流采样电路,具体电路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控制开关驱动电路33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U9的PB1引脚,其输出端电连接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中的场效应晶体管Q21的栅极,其例如是包含多个三极管的反相放大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34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U9的PD7引脚,其输出端输出继电器K2的控制信号cd_fd,其例如包括三极管、电阻等电子元件。旋转编码开关接口电路35用于与旋转编码开关相接,其例如是旋转编码开关的抗干扰电路。显示模块接口36用于与显示模块例如液晶显示模块相接以显示电池充电或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及或电压信息,其电连接单片机U9的PD0,PD1及PD2等多个引脚。值得一提的是,单片机U9还可以连接蜂鸣器、指示灯、散热风扇、晶振电路等等,在此不再详细列举,具体连接哪些电路,则需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而定。
辅助电源模块40包括电压变换电路41和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如图2所示,电压变换电路41主要包括变压器T2和输出电压过压保护电路410。其中,变压器T2包括位于原边侧的原边线圈和辅助线圈、以及位于副边侧的二副边线圈,所述副边线圈和所述原边线圈耦合,所述辅助线圈与所述副边线圈耦合。变压器T2的原边线圈从反激式开关电源10中的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直流电压输入端接收直流电压例如310V左右(也即电压变换电路41具有电连接至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侧的直流电压输入端),该接收的直流电压例如还可进一步经过整流滤波后再输入至变压器T2的原边线圈的输入端,而变压器T2的原边线圈的输出端电连接至输出电压过压保护电路410中的过压保护开关U3。变压器T2的辅助线圈的一端电连接至过压保护开关U3的电源端VDD。变压器T2的二副边线圈分别输出-12V直流电压和+12V直流电压。此外,输出电压过压保护电路410除了包括过压保护开关U3之外,还包括输出电压反馈电路411,该输出电压反馈电路411电连接至+12V直流电压输出端。在输出电压反馈电路411中,电阻R4和R5并联后与电阻R6串联再电连接至变压器T2副边侧的+12V直流电压输出端,电阻R6和R4或R5之间的节点电压(也即+12V电压输出端上的电压分压值)与三端稳压二极管U5提供的基准电压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决定光电耦合器输入端U4A的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该相对大小关系再通过光电耦合器输出端U4B耦合至过压保护开关U3的反馈端FB,借此来控制过压保护开关U3的工作状态,达到过压保护之目的。其中,当该节点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光电耦合器输入端U4A的发光二极管将会点亮,其表示当前处于过压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变换电路41并不限于电连接至反激式开关电源10中的反激式变压器T1原边侧的原边线圈的直流电压输入端,也可以电连接至反激式变压器T1原边侧的交流电压输入端,例如连接至共模电感L1和由二极管D8、D9、D10及D11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之间以接收交流电压输入,然后利用自身的桥式整流电路对接收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变换电路41接收的直流输入电压的范围可为100-350V,接收的交流输入电压的范围可为85-250V。
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接收直流变换电路41输出的-12V电压和+12V电压之后提供+12V、+5V及-12V电压作为输出,这些电压作为主控制模块30、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以及反激式开关电源10中的反馈调整单元的工作用电压。如图1所示,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例如包括提供标准+5V工作电压的电压转换芯片U17、电阻R84、滤波电容C49,C54,C50,C53,C57及C58、稳压二极管Dz1。+12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压变换电路41的+12V电压输出端并通过并联的滤波电容C49及C54连接地电位DGND,并且+12V电压作为电压转换芯片U17的输入,电压转换芯片U17的输出端连接+5V电压输出端、且+5V电压输出端通过并联的滤波电容C57及C58接地电位DGND,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17的接地端连接地电位DGND。此外,-12V电压输出端通过电阻R84连接电压变换电路41的-12V电压输出端并通过并联的滤波电容C50及C53连接至地电位DGND。而且,-12V电压输出端还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接地电位DGND。
下面将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电路的一种工作过程进行简要说明如下:
充电过程:反激式开关电源10接入220V市电,双刀双掷继电器K的弹簧片切换到用于充电的一组触点,即正极弹簧片接反激式开关电源10的充电电压HV输出端,负极弹簧片接防反接二极管D22,D23及D24的正极;主控制模块30中的电压采样电路32采集电池的电压信号,处理后传送给单片机U9,由单片机U9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发出PWMB信号给反激式开关电源10的反馈调整单元;反馈调整单元处理接收到的PWMB信号后通过光电耦合器将信号传递给反激式开关电源10的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以控制电源开关元件Q11的开关频率,进而来调节反激式变压器T1的输出能量,从而达到控制电池充电电压HV之目的;同时,电流采样电路31采集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的充电电流信号,处理后反馈给单片机U9,由单片机U9根据该信号依前述步骤控制反激式变压器T1输出的充电电压HV的大小,实现对电池的稳定充电。
放电过程:双刀双掷继电器K2的弹簧片切换到用于放电的一组触点,即正极弹簧片接负载M,负极弹簧片接地AGND;此时,电池、负载M、防反接二极管D22,D23及D24、场效应晶体管Q21、低温漂采样电阻R90组成一个放电回路,通过负载M消耗电池储存的电量,此过程中,主控制模块30的工作原理与充电过程类似,故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辅助电源模块40产生的输出电压并不限于+5V、+12V及-12V,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通过增加辅助电源模块且辅助电源模块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在反激式开关电源中的反激式变压器原边侧,其通过单独的变压器将较高的直流或交流输入电压转换成较低的直流电压来为各个电路模块提供工作所需电压,而非利用反激式开关电源中的反激式变压器来获得较低的直流电压,因此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工作电压,进而可提升整个电路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包括:反激式开关电源(10)以及主控制模块(30),所述反激式开关电源(10)包括反激式变压器(T1)且所述反激式变压器(T1)的副边侧具有充电电压(HV)输出端,所述主控制模块(30)电连接所述反激式开关电源(10);
辅助电源模块(40),所述辅助电源模块(40)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侧、且所述辅助电源模块(40)具有多个工作电压(+12V、-12V、+5V)输出端以向主控制模块(30)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模块(40)包括电压变换电路(41)以及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41)电连接至所述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侧,所述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电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41)的多个输出端并具有所述多个工作电压(+12V、-12V、+5V)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41)包括变压器(T2)和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电压过压保护电路(410),所述变压器(T2)的原边线圈电连接至所述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第一工作电压(+12V)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41)的一个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C49,C54)接第一地电位(DGND);所述多个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第二工作电压(-12V)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41)的另一个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C50,C53)接第一地电位(DGND),且还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而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接第一地电位(DGND);所述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第三工作电压(+5V)通过电压转换芯片(U17)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工作电压(+12V)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C57,C58)接第一地电位(DGN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式开关电源(10)还包括反馈调整单元,所述反馈调整单元电连接至所述充电电压(HV)输出端并电连接至所述主控制模块(30)以接受控制信号(PWMB)的控制,所述反馈调整单元还通过光电耦合器电连接至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所述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输出端依序通过电源开关元件(Q11)及采样电阻(R77)接第二地电位(GND1);所述电源开关元件(Q11)的控制端及所述电源开关元件(Q11)与所述采样电阻(R77)之间的节点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所述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电连接所述充电电压(HV)输出端及所述主控制模块(30)且由所述辅助电源模块(40)向其供电,所述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包括依序串联的负载(M)、防反接二极管(D22,D23,D24)、控制开关(Q21)以及采样电阻(R90)或分流器;控制开关(Q21)的第一端与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22,D23,D24)的负极电连接、第二端通过所述采样电阻(R90)或分流器接第三地电位(AGND),控制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主控制模块(30)电连接;所述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还包括用于充电及放电切换的双刀双掷继电器(K2),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2)的一侧为同步运动且分别适于与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连接的正极弹簧片、负极弹簧片,另一侧为分别用于充电和放电的两组共四个触点;其中,用于充电的一组触点分别电连接所述反激式开关电源(10)的所述充电电压(HV)输出端和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22,D23,D24)的正极,用于放电的一组触点分别电连接所述负载(M)远离所述防反接二极管(D22,D23,D24)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地电位(AGND);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2)电连接所述多个工作电压(+12V、-12V、+5V)输出端之一并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模块(3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模块(30)包括单片机(U9)、电流采样电路(31)、电压采样电路(32)、控制开关驱动电路(33)以及继电器驱动电路(34);所述电流采样电路(3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中的采样电阻(R90)或分流器的两端,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9)的一第一引脚(AD7);所述电压采样电路(32)的输入端适于电连接电池,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9)的一第二引脚(AD6);控制开关驱动电路(3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9)的一第三引脚(PB1),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及放电转换模块(20)中的所述控制开关(Q21)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34)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9)的一第四引脚(PD7),输出端输出继电器控制信号(cd_fd)至双刀双掷继电器(K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模块(30)还包括旋转编码开关接口电路(35)以及显示模块接口(36);所述旋转编码开关接口电路(35)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9)的多个引脚,所述显示模块接口(36)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9)的另外多个引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模块(40)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侧的原边线圈的直流电压输入端或所述反激式变压器(T1)的原边侧的交流电压输入端。
10.一种辅助电源模块(4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变换电路(41),所述电压变换电路(41)包括变压器(T2)和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电压过压保护电路(410);以及
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2)副边侧的至少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并具有多个工作电压((+12V、-12V、+5V))输出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辅助电源模块(4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压过压保护电路(410)包括:过压保护开关(U3)和输出电压反馈电路(411),所述过压保护开关(U3)电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2)原边线圈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电路(411)电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2)副边侧的所述至少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之一并包括三端稳压二极管(U5)和光电耦合器(U4A,U4B),所述至少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之和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电路(411)电连接者的一电压分压值与所述三端稳压二极管(U5)提供的基准电压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经过所述光电耦合器(U4A,U4B)耦合至所述过压保护开关(U3)。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辅助电源模块(4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第一工作电压(+12V)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2)副边侧的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C49,C54)接第一地电位(DGND);所述多个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第二工作电压(-12V)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2)副边侧的另一个直流电压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C50,C53)接第一地电位(DGND),且还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而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接第一地电位(DGND);所述多工作电压提供电路的第三工作电压(+5V)通过电压转换芯片(U17)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工作电压(+12V)输出端并通过滤波电容(C57,C58)接第一地电位(DGND)。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辅助电源模块(4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41)具有电压输入端,所述电压输入端适于接收100-350V的直流电压或85-250V的交流电压。
CN201420526732.XU 2014-09-12 2014-09-12 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以及辅助电源模块 Active CN204089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26732.XU CN204089314U (zh) 2014-09-12 2014-09-12 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以及辅助电源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26732.XU CN204089314U (zh) 2014-09-12 2014-09-12 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以及辅助电源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89314U true CN204089314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8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26732.XU Active CN204089314U (zh) 2014-09-12 2014-09-12 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以及辅助电源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8931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2228A (zh) * 2015-09-10 2015-12-16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有限公司 智能充电器及其充电控制电路
CN105743188A (zh) * 2016-05-13 2016-07-06 信阳师范学院 铅酸电池组保护系统
CN116131628A (zh) * 2023-04-17 2023-05-16 深圳市力生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转灯控制系统、芯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2228A (zh) * 2015-09-10 2015-12-16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有限公司 智能充电器及其充电控制电路
CN105743188A (zh) * 2016-05-13 2016-07-06 信阳师范学院 铅酸电池组保护系统
CN116131628A (zh) * 2023-04-17 2023-05-16 深圳市力生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转灯控制系统、芯片
CN116131628B (zh) * 2023-04-17 2023-07-14 深圳市力生美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转灯控制系统、芯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8108B (zh) 带mos管切换和可复用dc-dc模块的led驱动器
CN102917503B (zh) 一种储能led驱动器系统
CN103269115B (zh) 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
CN204089314U (zh) 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以及辅助电源模块
CN111049222A (zh) 电源装置
CN102044981B (zh) 带有电容放电电路的开关电源
CN203313500U (zh) 一种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
CN103236733A (zh) 具有延时断电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
CN1738148A (zh) 电池充电器
CN202873150U (zh) 一种储能led驱动器系统
CN205319941U (zh) 双路电压转换控制芯片、双路电压转换器和电子式电能表
CN104735845A (zh) 一种高效60w led驱动电源
CN211266526U (zh) 电源装置
CN101197539A (zh) 电源电路
CN207098730U (zh) 一种太阳能独立发电控制器、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2841608U (zh) 具有高功率因数的led供电电路
CN204879473U (zh) 多功能手电筒
CN104505927A (zh) 反激式充电电路、反激式充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0464484C (zh) 一种功率因数预校正电源
Tulon et al. Designing a Bidirectional Isolated DC/DC Converter for EV with Power Back Operation for Efficient Battery Charging During Neutral Run
CN204068742U (zh) 小功率电源适配器驱动电路
CN203522266U (zh) 智能充电电源
CN103607110B (zh) 一种辅助绕组供电的快速开启开关电源
CN204089313U (zh) 充放电转换电路以及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
CN113394861A (zh) 基于动态调节的llc智能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5

Address after: 310030 Second Floor, No. 12 Xiyuan Road, Sandun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Lei Feng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30 No. 12 Xiyuan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DEKANG BATTERY REPAIR INSTRU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