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80939U - 一种虹吸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虹吸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80939U CN204080939U CN201420432825.6U CN201420432825U CN204080939U CN 204080939 U CN204080939 U CN 204080939U CN 201420432825 U CN201420432825 U CN 201420432825U CN 204080939 U CN204080939 U CN 2040809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ollecting well
- siphonic
- pond
- upstr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虹吸井,该虹吸井包括虹吸井上游水池、虹吸井下游水池以及设置在虹吸井上游水池和虹吸井下游水池之间的溢流堰;虹吸井上游水池与循环水排水管道相连通,虹吸井下游水池与虹吸井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虹吸井内设有热水回流通道,虹吸井外侧设有海水淡化取水泵房;热水回流通道的出水端与泵房进水流道或泵房前池相连通,海水淡化取水泵房通过取水管道与虹吸井上游水池相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虹吸井,对于位于北方冬季寒冷地区的电厂,可合理利用经凝汽器换热后升温的排水,减少电厂用电的消耗,降低电厂的运行成本;同时,可作为海水淡化的原水,节省反渗透进水水泵的扬程,节省海水淡化原水升温设施的费用,增加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虹吸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热水回流通道和海水取水泵房的虹吸井。
背景技术
电厂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由循环水泵、循环水供水管道、凝汽器、循环水排水管道和虹吸井等组成。虹吸井利用虹吸作用保持循环水排水管道中的负压,利用水流形成的适当真空,使凝汽器水室中的冷却水在负压状态下仍保持流动状态,降低循环水泵扬程,减少厂用电的消耗。虹吸井如图11所示,排水从循环水排水管道1进入虹吸井上游水池2,通过溢流堰3后进入虹吸井下游水池4,最终通过虹吸井排水管道5排入大海。对于位于北方冬季寒冷地区的电厂,需要向泵房前池或进水流道注入一部分热水,防止进水流道结冰。
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对运行温度有要求,一般反渗透膜最佳运行温度为25~30℃。随着进水温度降低,反渗透膜的水通量几乎线性下降,当海水温度低于一定值、反渗透膜前后压差不变时,产水量将大幅度降低。当海水温度过低时,为保证电厂对淡水水量的需求,即在海水淡化产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需采取增加反渗透膜前后压差,或者增加反渗透膜配置的数量等措施。增加前后压差反应在反渗透进水水泵扬程的增加,如果反渗透膜的前后压差过大,将会对膜造成损伤,降低膜的使用寿命,并且水泵扬程增加也将增加厂用电的消耗,增加电厂的运行成本。增加反渗透膜配置的数量,则将提高设备投资成本,且当海水温度高时,将造成产水量过大或出现设备闲置现象,使得工艺设计不合理。
虹吸井接收的排水是经凝汽器换热后升温的排水,对于位于北方冬季寒冷地区的电厂,可合理利用此部分热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虹吸井,使位于寒冷地区的电厂合理利用升温后的循环水排水,进一步减少电厂用电的消耗,降低电厂的运行成本;同时,可作为海水淡化取水泵房的原水,节省反渗透进水水泵的扬程,节省海水淡化原水升温设施的费用,增加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虹吸井,包括虹吸井上游水池、虹吸井下游水池以及设置在所述虹吸井上游水池和虹吸井下游水池之间的溢流堰;所述虹吸井上游水池与循环水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虹吸井下游水池与虹吸井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虹吸井内设有热水回流通道,所述热水回流通道的取水端与所述虹吸井上游水池相连通,所述热水回流通道的出水端与泵房进水流道或泵房前池相连通;所述虹吸井外侧设有海水淡化取水泵房;所述海水淡化取水泵房通过取水管道与所述虹吸井上游水池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溢流堰为实用堰。
进一步,所述热水回流通道设在所述实用堰内或实用堰上游。
进一步,所述溢流堰为薄壁堰。
进一步,所述热水回流通道设在薄壁堰上游,且虹吸井上游水池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热水回流通道的出水端设有闸门,所述热水回流通道的取水端设有热水回流取水口。
进一步,所述热水回流通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可内衬玻璃钢管、高密度聚乙烯管或耐海水腐蚀的金属管。
进一步,所述海水淡化取水泵房取水管道的入水端设有海水淡化吸水口。
进一步,所述取水管道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取水管道的出水端通过母管与多个并排设置的泵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虹吸井上游水池内设有热水回流通道,使电厂在低温条件下运行时,将一部分循环水排水通过室外直埋的热水回流管道回流至泵房前池或进水流道,防止循环水进水流道结冰,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循环水取水温度,避免机组出现过冷现象,保证核电厂经济、安全运行;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虹吸井外侧设有海水淡化取水泵房,在电厂低温条件下运行时,直接从虹吸井上游水池取水作为海水淡化的原水,节省反渗透进水水泵扬程、节省海水淡化原水升温设施费用、增加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降低电厂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C-C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另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E-E的剖面图;
图7是图5中F-F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G-G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中H-H的剖面图;
图11是现有技术中虹吸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循环水排水管道 2-虹吸井上游水池 3-溢流堰
4-虹吸井下游水池 5-虹吸井排水管道 6-热水回流通道
7-闸门 8-热水回流取水口 9-海水淡化取水泵房
10-海水淡化吸水口 11-取水管道 1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水回流通道和海水淡化取水泵房的虹吸井。该虹吸井包括虹吸井上游水池2、虹吸井下游水池4以及设置在虹吸井上游水池2和虹吸井下游水池4之间的溢流堰3。虹吸井上游水池2与循环水排水管道1相连通,虹吸井下游水池4与虹吸井排水管道5相连通。
虹吸井内设有热水回流通道6,热水回流通道6的取水端与虹吸井上游水池相连通,热水回流通道的出水端与泵房进水流道或泵房前池相连通。
虹吸井的外侧设有海水淡化取水泵房9,该海水淡化取水泵房9通过取水管道11与虹吸井上游水池2相连通。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溢流堰3采用实用堰;如图2、3所示,热水回流通道6设置在该实用堰的上游,虹吸井上游水池2的底部。热水回流通道6一端设有的热水回流取水口8,热水回流通道6另一端设有热水回流出水口。为了控制热水回流通道6的出水量,热水回流出水口处设有闸门7。
如图4所示,海水淡化取水泵房9取水管道11的入水端设有海水淡化吸水口10,取水管道11的出水端与多个并排设置的泵体相连通。为了控制取水管道11的出水量,取水管道11上设有控制阀门12。
如图5-7所示,为了节省布置的空间,热水回流通道6布置在实用堰内,热水回流通道6的热水回流取水口8穿过实用堰与虹吸井上游水池2相连通。
实施例2
如图8-10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溢流堰3采用薄壁堰,热水回流通道6设置在薄壁堰上游,虹吸井上游水池2的底部。
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闸门7材质需根据水质特点选取。
热水回流通道6的材质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可内衬玻璃钢管、高密度聚乙烯管或其它耐海水腐蚀的金属管,需根据水质、地质特点综合确定管材。
热水回流通道6的尺寸、热水回流取水口8的尺寸、位置以及取水口距虹吸井上游水池2底板的高度需根据虹吸井、室外直埋热水回流管道、泵房的具体布置情况以及厂址参数潮位、水质、气象、热水回流量等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优化确定,以保证虹吸井堰前水位相对平稳,尽可能减小热水回流对水位产生的波动影响。
综上所述,具有热水回流通道的虹吸井可以合理有效利用经凝汽器热交换后的循环水排水,回流至泵房,防止泵房进水流道结冰,降低融冰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循环水水温,避免机组出现过冷现象,保证机组经济、安全运行;同时也可作为海水淡化的原水,节省反渗透进水水泵扬程、节省海水淡化原水升温设施费用、增加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降低电厂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虹吸井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创新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虹吸井,包括虹吸井上游水池(2)、虹吸井下游水池(4)以及设置在所述虹吸井上游水池(2)和虹吸井下游水池(4)之间的溢流堰(3);所述虹吸井上游水池(2)与循环水排水管道(1)相连通,所述虹吸井下游水池(4)与虹吸井排水管道(5)相连通,其特征是:所述虹吸井内设有热水回流通道(6),所述热水回流通道(6)的取水端与所述虹吸井上游水池(2)相连通,所述热水回流通道(6)的出水端与泵房进水流道或泵房前池相连通;所述虹吸井外侧设有海水淡化取水泵房(9);所述海水淡化取水泵房(9)通过取水管道(11)与所述虹吸井上游水池(2)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井,其特征是:所述溢流堰(3)为实用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虹吸井,其特征是:所述热水回流通道(6)设在所述实用堰内或实用堰上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井,其特征是:所述溢流堰(3)为薄壁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虹吸井,其特征是:所述热水回流通道(6)设在薄壁堰上游,且虹吸井上游水池(2)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虹吸井,其特征是:所述热水回流通道(6)的出水端设有闸门(7),所述热水回流通道(6)的取水端设有热水回流取水口(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虹吸井,其特征是:所述热水回流通道(6)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可内衬玻璃钢管、高密度聚乙烯管或耐海水腐蚀的金属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虹吸井,其特征是:所述海水淡化取水泵房(9)取水管道(11)的入水端设有海水淡化吸水口(1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虹吸井,其特征是:所述取水管道(11)上设有阀门(1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虹吸井,其特征是:所述取水管道(11)的出水端通过母管与多个并排设置的泵体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32825.6U CN204080939U (zh) | 2014-08-01 | 2014-08-01 | 一种虹吸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32825.6U CN204080939U (zh) | 2014-08-01 | 2014-08-01 | 一种虹吸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80939U true CN204080939U (zh) | 2015-01-07 |
Family
ID=52173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32825.6U Active CN204080939U (zh) | 2014-08-01 | 2014-08-01 | 一种虹吸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8093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02414A (zh) * | 2015-08-05 | 2015-10-28 | 启东市佳宝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耐高温合金 |
CN107083790A (zh) * | 2017-04-28 | 2017-08-22 |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 | 电厂用的海水取用装置以及其施工方法 |
-
2014
- 2014-08-01 CN CN201420432825.6U patent/CN2040809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02414A (zh) * | 2015-08-05 | 2015-10-28 | 启东市佳宝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耐高温合金 |
CN107083790A (zh) * | 2017-04-28 | 2017-08-22 |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 | 电厂用的海水取用装置以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00125B (zh) | 海水吸取的方法及输送装置 | |
CN203197017U (zh) | 棒材穿水冷却装置的供水及回水系统 | |
CN204080939U (zh) | 一种虹吸井 | |
CN203364316U (zh) | 地表水自然冷却系统 | |
CN102410686A (zh) | 一种低温冷却水循环系统 | |
CN204080938U (zh) | 具有热水回流通道的虹吸井 | |
CN100460769C (zh) | 沿海地下含水层传递海洋冷量的地区性建筑空调系统 | |
CN204611732U (zh) | 一种排污扩容器 | |
CN101619946A (zh) | 海水养殖用热交换器 | |
CN203758059U (zh) | 一种太阳能防冻排空系统 | |
CN201546685U (zh) | 一种标准化气井生产装置 | |
CN204081053U (zh) | 一种具有海水淡化取水泵房的虹吸井 | |
CN204254733U (zh) | 一种太阳能与空气能复合的热水供应系统 | |
CN205156210U (zh) | 带辅助冷源的海洋冷冻水集中供冷系统 | |
CN201787264U (zh) | 一种农田低压管道浮球定额给水栓 | |
CN204359143U (zh) | 中频炉节能水冷系统 | |
CN202532584U (zh) | 一种余热供热循环水系统 | |
CN206328485U (zh) | 电镀用热泵加热系统 | |
CN204555473U (zh) | 电厂海水直流冷却系统 | |
CN205857296U (zh) | 全自动断水应急储水无电控制装置 | |
CN202432789U (zh) | 一种低温冷却水循环系统 | |
CN105240970B (zh) | 一种带辅助冷源的海洋冷冻水集中供冷系统和集中供冷方法 | |
CN204100589U (zh) | 一种自动回收热水管道中冷水的装置 | |
CN202747666U (zh) |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上下水装置 | |
CN202002377U (zh) |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出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