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9838U -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9838U
CN204069838U CN201420402109.3U CN201420402109U CN204069838U CN 204069838 U CN204069838 U CN 204069838U CN 201420402109 U CN201420402109 U CN 201420402109U CN 204069838 U CN204069838 U CN 204069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al
breeding
row
bree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021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超庆
李军峰
程帅印
姚建波
方秋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Jiajiale Agriculture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Jiajiale Agriculture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Jiajiale Agriculture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Jiajiale Agriculture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021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69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9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983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设有复数个繁育单元,繁育单元设有两个繁育区间,构成两个繁育区间的四根立柱Ⅰ上设有顶部骨架,在每个繁育区间的顶部骨架上设有滑轨Ⅰ,两个繁育区间之间设有运输通道,运输通道上方通过连接件Ⅰ设有滑轨Ⅱ,在四根立柱及顶部骨架上设有将两个繁育区间均包括在内的塑料膜,塑料膜对应运输通道的位置设有进出口,复数个繁育单元间隔平行设置成一排,在繁育单元的外围设有整体外围桁架结构,构成整体外围桁架结构的立柱Ⅱ成阵列布设在繁育单元的外围,整体外围桁架顶部设有防火网和遮阳网,在整体外围桁架的四周立柱Ⅱ上还设有挡风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土地利用率高,且可提高生产效率,很适于大规模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食用菌繁育大棚,一类是属于结构简单、平面排列繁育的形式,因为这类大棚结构本身的特点,不适宜做得太大,对于需要较大繁育规模的食用菌繁育来说,需要重复设置多个较小这样的大棚才能满足使用,这样就会占据较大的土地面积,从而增加土地使用成本;另外一类是能够实现立体种植的,但是这一类的大棚又因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不适于较大规模的食用菌繁殖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结构简单合理,且单位空间利用率高,可满足大规模繁育食用菌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设有复数个繁育单元,所述繁育单元设有四列立柱Ⅰ,中间的两列立柱Ⅰ之间形成运输通道,两侧的两列立柱Ⅰ分别与相邻的一列立柱Ⅰ之间形成一个繁育区间,在四列立柱Ⅰ的顶端设有繁育区间的顶部骨架,在每个繁育区间上方的顶部骨架上均设有可支撑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的滑轨Ⅰ,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可在滑轨Ⅰ上滑动,在运输通道上方的两列立柱Ⅰ之间设有连接件Ⅰ,在连接件Ⅰ的下方纵向设有支撑食用菌生长袋运输吊架的滑轨Ⅱ,在四列立柱Ⅰ及顶部骨架上设有将两个繁育区间均包括在内的塑料膜,在塑料膜对应运输通道的位置,一端设有或两端均设有进出口,复数个繁育单元间隔设置成一排,每个繁育单元的两列立柱Ⅰ都与相邻繁育单元的两列立柱Ⅰ相平行,在复数个繁育单元的外围设有整体外围桁架结构,构成整体外围桁架结构的复数个立柱Ⅱ成阵列布设在每个繁育单元的外围,在整体外围桁架结构顶部设有防火网和遮阳网,在整体外围桁架位于最外侧的四周立柱Ⅱ上还设有挡风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繁育区间各自具有独立的顶部骨架,两个顶部骨架均包括设在构成该繁育区间的两列相对立柱Ⅰ顶端之间的三角形或弧形顶梁和设在两列相对立柱Ⅰ顶部内侧之间的横梁,滑轨Ⅰ固定设在横梁上。
所述的两个繁育区间也可以具有共同的顶部骨架,所述的顶部骨架包括整体顶梁和整体横梁,整体顶梁设在构成两个繁育区间的外侧的两列立柱Ⅰ顶端,整体呈弧形或三角形,整体横梁整体横跨四列立柱Ⅰ,并固定在相应的四根立柱Ⅰ上。
      进一步地,在顶梁和横梁之间与滑轨Ⅰ相应的部位设有直拉杆,并在直拉杆的侧部设有斜拉杆Ⅰ,斜拉杆Ⅰ的一端与对应的直拉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滑轨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斜拉杆Ⅰ由两段组成,每一段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挂钩,其中一个挂钩用于两段之间彼此连接,另一个挂钩分别与设在直拉杆和滑轨Ⅰ上的安装孔相连接的,其中的一段长度可调节。
进一步地,斜拉杆Ⅰ中可调节的一段设有一个连接件Ⅱ,该段的两个挂钩分别与连接件Ⅱ的两端相连接 ,其中一个挂钩与连接件Ⅱ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构成每个繁育区间的两列立柱Ⅰ的下端分别设在一根C型钢中,两根C形钢对应立柱Ⅰ的位置连接有地梁。
进一步地,在每列立柱Ⅰ的相邻两立柱Ⅰ之间还设有用于加固整个繁育单元的斜拉杆Ⅱ。
进一步地, 在由挡风板构成的外围桁架墙的下部设有可开关的通气窗。
进一步地,所述的遮阳网为三层,防火网为一层,遮阳网和防火网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可以立体种植的复数个相互独立的繁育单元和整体的带有遮阳网和防火网的外围桁架结构,结构紧凑,不同的繁育单元之间不会相互影响,而且在每个繁育单元的内顶上设置滑轨Ⅰ,用以支撑悬挂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从而可在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上设置众多的生长袋,该种设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棚内的空间,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
2、内部滑轨Ⅰ的设置采用两段并且长度可调节的斜拉杆结构设计,不仅拆装方便,而且这种结构增强了整个大棚的抗震性能,可延长整个大棚的使用寿命。
3、在每个繁育单元的相邻两个繁育区间设置运输通道,并在运输通道的上部通过连接件设置食用菌生长袋运输吊架用滑轨Ⅱ,使得生长袋的进入安放工序省时省力,从而可以提高本大棚使用时的工作效率。
4、由于采用复数个独立的繁育单元和与间隔设置在整个外围桁架结构外围的遮阳网和防火网结构,在大气高温时,外部的遮阳网将大部分的阳光反射回大气,从而可以保证在高温的环境下繁育单元内部的温度保持在适宜食用菌生长的范围内。在大气低温时,密闭的繁育单元可以吸收地面自身向内部反射的地面辐射,从而保证繁育单元内部空间的温度和湿度。另外在繁育单元与外部桁架结构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隔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外部空气的温度对繁育单元内部的影响。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俯视时对应的安装基础布置图。
图4为繁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4中Ⅰ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Ⅱ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Ⅲ处的放大图。
图9为顶部骨架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A、外围桁架结构,B、繁育单元,1、滑轨Ⅰ,2、滑轨Ⅱ,3、连接件Ⅰ,4、食用菌生长袋,5、塑料膜,6、遮阳网,7、防火网,8、立柱Ⅱ,9、顶梁,10、直拉杆,11、立柱Ⅰ,12、地梁,13、外排水沟,14、内排水沟,15、立柱Ⅱ8安装座,16、立柱Ⅰ基础安装点,17、斜拉杆Ⅱ,18、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19、纵梁,20、斜拉杆Ⅰ,20-1、连接件Ⅱ,21、连接座,22、安装板,23、食用菌生长袋运输吊架,24、横梁,25、加强杆,26、挡风板,27、U形螺栓,28、连接板,29、普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设有5个繁育单元,所述繁育单元设有四列立柱Ⅰ11(本说明书中设定:以图1所示的投影方向为基准,横为排,纵为列)。本实施例中每列立柱Ⅰ11为18根,采用直径为76mm的镀锌管制作而成,每列立柱Ⅰ11中相邻两根立柱Ⅰ11的距离设定为2米。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规模的大小选用不同的型材和不同的规格,并根据需要设置每列立柱Ⅰ11的数量,每列立柱Ⅰ11中相邻两根立柱Ⅰ11的距离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定。
中间的两列立柱Ⅰ11之间形成运输通道,本实施例中,此通道的宽度为0.8米,两侧的两列立柱Ⅰ分别与相邻的一列立柱Ⅰ之间形成一个繁育区间,本实施例中形成繁育区间的两列立柱Ⅰ之间的距离为3米。
在四列立柱Ⅰ的顶端设有繁育区间的顶部骨架,在每个繁育区间上方的顶部骨架上均纵向设有可支撑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18的滑轨Ⅰ1。 
本实施例中,两个繁育区间各自具有独立的顶部骨架,两个顶部骨架均包括三角形或弧形顶梁9和横梁24,顶梁9采用圆管制成,横梁24采用槽钢制作成。
三角形或弧形顶梁9设在构成该繁育区间的两列相对立柱Ⅰ11顶端之间,横梁24设在两列相对立柱Ⅰ11顶部内侧之间,在同一列相邻的连根立柱Ⅰ11之间连接有纵梁19,本实施例滑轨Ⅰ1通过U形连接装置固定设在横梁24上。所述的U形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向下扣在横梁24上的U形螺栓27和一块与两个U形螺栓27相连接的连接板28,本实施例中,在每个繁育区间上方的顶部骨架上均纵向设有四根可支撑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18的滑轨Ⅰ1,每两根为一组用于支撑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18设有四个滚轮组分别支撑在两个滑轨Ⅰ1上。实际应用中滑轨Ⅰ也可以根据需要而横向设置。滑轨Ⅰ1的数量不限定。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18可根据滚轮的设计结构或布置形式单独使用一根滑轨Ⅰ或其它数量的滑轨Ⅰ进行支撑。滑轨Ⅰ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只要与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18的滚轮结构相适应即可。本实施例中滑轨Ⅰ1选用C型型材,其开口朝下,通过普通螺栓29与连接板28固定连接。
滑轨Ⅰ1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连接在横梁24上,比如可以直接或通过连接件焊接在横梁24上。
    为了进一步增强稳固性,在顶梁9和横梁24之间与滑轨Ⅰ1相应的部位还设有直拉杆10,直拉杆10的两端分别直接焊接在顶梁9和横梁24上。
在直拉杆10的侧部设有斜拉杆Ⅰ20,斜拉杆Ⅰ20的一端与对应的直拉杆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滑轨Ⅰ1固定连接。
为了增强整个大棚的抗震性能,优选斜拉杆Ⅰ20由两段组成,并且其中的一段长度可调节。每一段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挂钩,其中一个挂钩用于两段之间彼此连接,另一个挂钩分别与设在直拉杆10和滑轨Ⅰ1上的安装孔相连接的。所述的安装孔可以设在固定连接在直拉杆10上的安装板22上 或滑轨Ⅰ1上的连接座21 上。以设在滑轨Ⅰ1上的连接座为例,其由两块板焊接成T形,T形板的底板固定在滑轨Ⅰ1上,另一块板上设置两个安装孔,分别与连接在相邻两根直拉杆10上的斜拉杆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直拉杆10由槽钢制作成,带有安装孔的安装板 22焊接在直拉杆10上。
斜拉杆Ⅰ20中可调节的一段设有一个连接件Ⅱ20-1,连接件Ⅱ20-1设有两个端部板,该段的两个挂钩分别与连接件Ⅱ20-1的两端部板相连接 ,其中一个挂钩与设在相应端部板上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当然也可以两个挂钩都与连接件Ⅱ20-1螺纹连接,两端可调节。
当然,如果选用的滑轨Ⅰ1刚度和强度是足够的,也可以不设置这些斜拉杆。
     在运输通道上方的两列立柱Ⅰ之间设有连接件Ⅰ3,在连接件Ⅰ3的下方纵向设有支撑食用菌生长袋运输吊架的滑轨Ⅱ2,滑轨Ⅱ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只要与食用菌生长袋运输吊架23的滚轮结构相适应即可。本实施例中滑轨Ⅱ2设置为两根采用C形的型材制作而成,每一个食用菌生长袋运输吊架23设有四个滚轮组,分别支撑在两根滑轨Ⅱ2上。当然,滑轨Ⅱ2的数量并不限定。食用菌生长袋运输吊架23可根据滚轮组的设计数量或布置形式的不同设单独使用一根滑轨Ⅱ或其它数量的滑轨Ⅱ进行支撑。在四列立柱Ⅰ11及顶部骨架上设有将两个繁育区间均包括在内的塑料膜5,本实施例在塑料膜对应运输通道的位置,两端均设有进出口,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需要仅在运输通道的一端设置进出口。进出口在需要的时候打开,平时不用的时候进行封闭。5个繁育单元间隔设置成一排,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繁育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米,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设置该距离。每个繁育单元的两列立柱Ⅰ都与相邻繁育单元的两列立柱Ⅰ相平行,在5个繁育单元的外围设有整体外围桁架结构,构成整体外围桁架结构的36根立柱Ⅱ8的设置如图3中对应的立柱Ⅱ8安装座位置所示,成阵列布设在每个繁育单元的外围,在整体外围桁架结构的顶部设有防火网7和遮阳网6,在整体外围桁架结构的四周立柱Ⅱ8上还设有挡风板26。本实施例整体外围桁架结构四周的立柱Ⅱ8与对应的立柱Ⅰ11之间的间隔为2米,这个间隔可以进一步降低桁架结构外大气对繁育单元内部的影响。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设置这个间隔的距离。
为了加固整个繁育单元,构成每个繁育区间的两列立柱Ⅰ11的下端分别设在一根C型钢中,制成一体。C型钢可以由多段连接而成。两根C形钢对应立柱Ⅰ11的位置连接有地梁12,这样的结构也便于设置地膜以防止地面对细菌或地气繁育区间的不良影响。
在每列立柱Ⅰ11的相邻两立柱Ⅰ之间设有用于加固整个繁育单元的斜拉杆Ⅱ17,本实施例斜拉杆Ⅱ17采用与斜拉杆Ⅰ20相同的结构。
在由挡风板构成的外围桁架墙的下部设有可开关的通气窗,通气窗设在下部,便于大棚在使用过程中,采用顶部水淋方式降温时,外部空气可以由此进入。进入的空气到达顶部被降温后再从棚内的四周对流到下部空间,在通气窗处可根据需要加装防护网。
遮阳网7优选设置三层,防火网为一层,遮阳网7和防火网6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桁架顶部的遮阳网7和防火网6间隔均匀设置,间隔距离为0.5米。当然间隔可以不是均匀的,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这个距离的大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繁育单元的两个繁育区间具有共同的顶部骨架,如图9所示,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顶部骨架包括整体横梁24’和整体顶梁9’,整体顶梁9’由圆管制作而成,整体呈弧形或三角形,两端与四列立柱Ⅰ11中最外侧的两列立柱Ⅰ对应相连接。整体横梁24’整体横跨四列立柱Ⅰ11,并固定在相应的四根立柱Ⅰ11上,本实施例为了使整个繁育单元更加稳固,还在整体横梁24’的上方,相邻的两根直拉杆10支架设有加强杆25,加强杆25的两端分与相应的整体顶梁9’和整体横梁24’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Ⅰ指的就是整体横梁24’在运输通道上方的那部分,,也就是说,滑轨Ⅱ2可以直接固定在整体横梁24’设在运输通道上方的那一段上,当然,也可以根据高度的需要另外设置连接件Ⅰ。
图3为大棚的安装基础示意图,如图所示,外围桁架的立柱Ⅱ8与图3中所示的立柱Ⅱ安装座15相对应固定安装,立柱Ⅰ11与图3中所示的立柱Ⅰ基础安装点16对应安装,当然安装的时候在基础安装点16上还设有安装座,立柱Ⅰ11实际是与相应的安装座对应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在繁育单元的每个繁育区间内可设置内排水沟14,在繁育单元的外部,外围桁架的内部设置外排水沟13,用于排出使用过程中进入大棚内的雨水或者别的地表水。

Claims (10)

1.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其特征在于:设有复数个繁育单元,所述繁育单元设有四列立柱Ⅰ(11),中间的两列立柱Ⅰ(11)之间形成运输通道,两侧的两列立柱Ⅰ分别与相邻的一列立柱Ⅰ之间形成一个繁育区间,在四列立柱Ⅰ的顶端设有繁育区间的顶部骨架,在每个繁育区间上方的顶部骨架上均设有可支撑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18)的滑轨Ⅰ(1),食用菌生长袋滑动吊架(18)可在滑轨Ⅰ(1)上滑动,在运输通道上方的两列立柱Ⅰ之间设有连接件Ⅰ,在连接件Ⅰ的下方纵向设有支撑食用菌生长袋运输吊架的滑轨Ⅱ(2),在四列立柱Ⅰ(11)及顶部骨架上设有将两个繁育区间均包括在内的塑料膜(5),在塑料膜对应运输通道的位置,一端设有或两端均设有进出口,复数个繁育单元间隔设置成一排,每个繁育单元的两列立柱Ⅰ都与相邻繁育单元的两列立柱Ⅰ相平行,在复数个繁育单元的外围设有整体外围桁架结构,构成整体外围桁架结构的复数个立柱Ⅱ(8)成阵列布设在每个繁育单元的外围,在整体外围桁架顶部设有防火网(7)和遮阳网(6),在整体外围桁架结构的四周立柱Ⅱ(8)上还设有挡风板(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繁育区间各自具有独立的顶部骨架,两个顶部骨架均包括设在构成该繁育区间的两列相对立柱Ⅰ(11)顶端之间的三角形或弧形顶梁(9)和设在两列相对立柱Ⅰ(11)顶部内侧之间的横梁(24),滑轨Ⅰ(1)固定设在横梁(2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繁育区间具有共同的顶部骨架,所述的顶部骨架包括整体顶梁(9’) 和整体横梁(24’),整体顶梁(9’)设在构成两个繁育区间的外侧的两列立柱Ⅰ(11)顶端,整体呈弧形或三角形,整体横梁(24’)整体横跨四列立柱Ⅰ,并固定在相应的四根立柱Ⅰ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其特征在于:在顶梁(9)和横梁(24)之间与滑轨Ⅰ(1)相应的部位设有直拉杆(10),并在直拉杆(10)的侧部设有斜拉杆Ⅰ(20),斜拉杆Ⅰ(20)的一端与对应的直拉杆(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滑轨Ⅰ(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拉杆Ⅰ(20)由两段组成,每一段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挂钩,其中一个挂钩用于两段之间彼此连接,另一个挂钩分别与设在直拉杆(10)和滑轨Ⅰ(1)上的安装孔相连接的,其中的一段长度可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其特征在于:斜拉杆Ⅰ中可调节的一段设有一个连接件Ⅱ(20-1),该段的两个挂钩分别与连接件Ⅱ(20-1)的两端相连接 ,其中一个挂钩与连接件Ⅱ(20-1)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其特征在于:构成每个繁育区间的两列立柱Ⅰ(11)的下端分别设在一根C型钢中,两根C形钢对应立柱Ⅰ(11)的位置连接有地梁。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其特征在于:在每列立柱Ⅰ(11)的相邻两立柱Ⅰ之间还设有用于加固整个繁育单元的斜拉杆Ⅱ(17)。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其特征在于: 在挡风板构成的外围桁架墙的下部设有可开关的通气窗。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阳网为三层,防火网为一层,遮阳网和防火网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
CN201420402109.3U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69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02109.3U CN204069838U (zh)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02109.3U CN204069838U (zh)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9838U true CN204069838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62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02109.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69838U (zh)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698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7858A (zh) * 2014-07-21 2014-10-01 洛阳佳嘉乐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7858A (zh) * 2014-07-21 2014-10-01 洛阳佳嘉乐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69840U (zh)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CN202068776U (zh) 一种梯田式培养架
CN205232977U (zh) 一种光伏生态大棚
CN104067858B (zh) 一种食用菌繁育大棚
CN104067859B (zh) 一种食用菌繁育大棚
CN105638312A (zh) 一种大跨度高强度连体大棚
CN201830697U (zh) 一种墙面隔离分段垂直拉丝绿化装置
CN204069838U (zh) 一种食用菌高效繁育大棚
CN204069839U (zh) 一种食用菌繁育大棚
CN104082039B (zh) 一种食用菌繁育大棚
CN203182197U (zh) 一种景观雨伞架
CN210381990U (zh) 可自动滴灌的绿植墙
CN104206210A (zh) 一种多功能大跨高强度联栋连体大棚
CN205025154U (zh) 一种330kV GIS配电装置场地刚接风帆式构架
CN106171658A (zh) 一种柔性结构大棚
CN208016473U (zh) 一种具有组合式骨架的光伏农业大棚
CN214402375U (zh) 一种大跨度条网结构
CN205357401U (zh) 一种大跨度高强度连体大棚
CN210130207U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食用菌出菇床架
KR102188856B1 (ko) 다중 비닐하우스의 시공방법
CN105978446A (zh) 农业光伏设施
CN107939613B (zh) 聚风发电用堆叠式塔架系统
CN202565848U (zh) 连体温室大棚棚架
CN105594513A (zh) 一种钢结构大棚
CN205829525U (zh) 农业光伏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71000 Henan province Luoyang city Longmen District Town Village Garden Luolong fudamei planting base

Patentee after: LUOYANG JIAJIA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471000 Henan province Luoyang city Longmen District Town Village Garden Luolong fudamei planting base

Patentee before: Luoyang Jiajiale Agriculture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2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