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5805U - 转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45805U
CN204045805U CN201420354315.1U CN201420354315U CN204045805U CN 204045805 U CN204045805 U CN 204045805U CN 201420354315 U CN201420354315 U CN 201420354315U CN 204045805 U CN204045805 U CN 204045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arm
switching device
shell fragment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43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543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45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45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45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接装置,包括:连接线和收纳盒,连接线包括线体和设在线体两端的两个插头。收纳盒内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容纳腔和两个间隔开的容纳孔,每个容纳腔的一侧敞开以限定出开口,两个容纳孔分别与两个容纳腔一一对应地连通,线体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容纳孔以使两个插头分别位于两个容纳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使得连接线的两个插头的金属部分藏于收纳盒内,不会造成对其他物品的划伤且可避免其他物品对金属部分造成划伤,且便于连接线的携带。

Description

转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许多小型的电子设备,需要通过各种外接接口与其他电子设备发生关联才能实现既定的电子功能,比如通过USB接口、音频接口等。有些需要连接的设备具有不同的接口,则需要进行转接。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用于连接两个设备的连接线(也称为数据线或转接线)的金属部分(即连接线的两个插头)暴露在外易造成其他物品划伤,且暴露的金属部分同样容易被其他物品划伤,同时连接线不易随身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接装置,使得连接线的两个插头的金属部分不会造成对其他物品的划伤且可避免其他物品对金属部分造成划伤,便于连接线的携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包括线体和设在所述线体两端的两个插头;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容纳腔和两个间隔开的容纳孔,每个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敞开以限定出开口,所述两个容纳孔分别与所述两个容纳腔一一对应地连通,所述线体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容纳孔以使所述两个插头分别位于所述两个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通过设有收纳盒,连接线的两个插头可以收纳在相应的容纳腔内,从而使得连接线的两个插头的金属部分藏于收纳盒内,不会造成对其他物品的划伤且可避免其他物品对金属部分造成划伤,便于连接线的携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转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所述侧壁且延伸至相应的所述开口的通道,每个所述插头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可移动地配合在相应的所述通道内,且每个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侧壁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插头包括设有引脚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至少一个所述插头为无金属外被的USB插头且所述插头的第二表面 上设有可弹性变形的弹片,至少一部分所述弹片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伸出。 
具体地,所述弹片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在所述插头的第二表面上;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设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弯曲部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定位件,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配合的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在从所述插头的插入端到所述线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臂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沿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臂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臂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沿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二臂的第二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连接部上且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限定出限位空间,所述第三臂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限位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臂的一部分沿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弹片设在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弹片为金属件且为一个,所述金属件接地;或者所述弹片为金属件,所述插头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片,所述至少两个弹片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接地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插头中的其中一个为无金属外被的A型USB插头,所述两个插头中的另一个插头为micro USB插头,所述收纳盒上设有挂绳孔,所述挂绳孔邻近所述micro USB插头设置。从而使得收纳盒的体积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体与每个所述插头的连接处设有止抵件,每个所述止抵件被构造成在相应的所述插头收纳在相应的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止抵件的朝向所述插头的侧壁止抵在所述收纳盒的后壁上。 
优选地,所述止抵件为可弹性变形的弹性件。 
可选地,每个所述止抵件形成为环形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接装置还包括挂绳部,所述挂绳部设在所述收纳盒的后壁上且位于所述两个容纳孔之间,所述挂绳部与所述收纳盒的后壁之间限定出挂绳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装置的剖面图; 
图2和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接装置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4和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转接装置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线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有弹片的插头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插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片的剖面图; 
图10-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转接装置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转接装置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转接装置100、 
连接线1、线体10、插头11、第一插头11a、第二插头11b、凸起12、第一表面110、第二表面111、定位件112、凹槽113、引脚114、 
收纳盒2、第一侧壁20、第二侧壁21、容纳腔22、第一容纳腔22a、第二容纳腔22b、容纳孔23、第一容纳孔23a、第二容纳孔23b、通道24、挂绳孔25、 
弹片3、连接部30、定位孔301、弯曲部31、第一臂310、第二臂311、第三臂312、凸出部313、限位件32、限位空间320、接地件33、 
挂绳部4、止抵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 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装置100。 
如图1-图5、图10-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装置100,包括:连接线1和收纳盒2,其中,连接线1包括线体10和设在线体10两端的两个插头11。具体地,两个插头11分别为第一插头11a和第二插头11b,线体1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插头11a,线体1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插头11b,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线1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第一插头11a为A型USB插头,第二插头11b为micro USB插头。使用连接线1的两个插头11分别与两个电子元件相连,可以实现两个电子元件之间的电连接。优选地,线体10内可以设有屏蔽件(图未示出),例如在线体10内的信号线(图未示出)上包裹导体,以保证两个插头11连接功能的独立可靠,避免受到其他电子元件的干扰。 
收纳盒2内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容纳腔22和两个间隔开的容纳孔23,每个容纳腔23的一侧敞开以限定出开口,两个容纳孔23分别与两个容纳腔22一一对应地连通,具体地,两个容纳腔22为第一容纳腔22a和第二容纳腔22b,两个容纳孔23为第一容纳孔23a和第二容纳孔23b,第一容纳腔22a与第一容纳孔23a连通,第二容纳腔22b与第二容纳孔23b连通,第一容纳腔22a和第二容纳腔22b彼此不导通,第一容纳孔23a和第二容纳孔23b不连通,简言之,一个容纳孔23只与一个容纳腔22连通,且两个容纳腔22之间彼此不连通。可选地,收纳盒2为塑料件。 
线体10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容纳孔23以使两个插头11分别位于两个容纳腔22内。具体地,线体10的第一端穿过第一容纳孔23a以使得第一插头11a位于第一容纳腔22a内,线体10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容纳孔23b以使得第二插头11b位于第二容纳腔22b内。其中,容纳腔22的结构应该保证每个插头11可全部收纳在容纳腔22内,且在需要使用插头11时,可将每个插头11通过开口从相应的容纳腔22内拉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收纳盒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0和第二侧壁21,第一侧壁20的一部分朝向第二侧壁21凹入以限定出两个间隔开的容纳腔22,第二侧壁21上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容纳孔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相对设置”指的是第一侧壁20和第二侧壁21之间不相连,且第一侧壁20和第二侧壁21间隔开,第一侧壁20和第二侧 壁21之间可以彼此平行也可以不平行。在图1、图2和图4的示例中,第一侧壁20和第二侧壁21彼此平行,收纳盒2形成为长方体形状。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连接线1可以采用任何方式设置在收纳盒2上,例如收纳盒2可以包括可拆卸的上壳体(图未示出)和下壳体(图未示出),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以限定出容纳腔22和容纳孔23,装配连接线1时,将上壳体从下壳体上拆卸下来,将线体10放置在容纳孔23内,且使得每个插头11与相应的容纳腔22对应设置。 
具体地,当需要使用插头11与外界设备的接口装配时,可通过推动线体10将插头11从相应的容纳腔22内推出(如图2和图4中所示的状态),当无需使用插头11时,可以通过拉动线体10使得插头11位于相应的容纳腔22内(如图1中所示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装置100,通过设有收纳盒2,连接线1的两个插头11可以收纳在相应的容纳腔22内,从而使得连接线1的两个插头11的金属部分藏于收纳盒2内,不会造成对其他物品的划伤且可避免其他物品对金属部分造成划伤,便于连接线1的携带。 
下面参考图1、图6-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转接装置100。 
如图1所示,转接装置100包括连接线1和收纳盒2,收纳盒2内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容纳腔22、两个间隔开的容纳孔23,每个容纳腔22与相应的容纳孔23连通,线体10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容纳孔23以使得两个插头11分别位于两个容纳腔22内。 
如图1所示,第一插头11a为无金属外被的A型USB插头,第二插头11b为micro USB插头,第一容纳腔22a的容积大小应该略大于第一插头11a的体积,以避免第一插头11a在第一容纳腔22a内晃动,第二容纳腔22b的容积大小应该略大于第二插头11b的体积,以避免第二插头11b在第二容纳腔22a内晃动。收纳盒2上设有挂绳孔25,挂绳孔25邻近micro USB插头11b设置,即挂绳孔25位于第二容纳腔22b和第二侧壁21之间。从而通过设有挂绳孔25可以便于转接装置100的存放,且使得收纳盒2的体积小。 
每个插头11包括设有引脚114的第一表面110和与第一表面110相对的第二表面111,第一插头11a为无金属外被的USB插头,第一插头11a的第二表面111上设有两个可弹性变形的弹片3,至少一部分弹片3从第二表面111远离第一表面110伸出,即至少一部分弹片3与第一表面1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表面111与第一表面110之间的距离。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二插头11b也可为无金属外被的USB插头且设置有弹片3,简言之,至少一个插头11为无金属外被的USB插头且插头11的第二表面111上设有可弹性变形的弹片3。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弹片3的个数不限于此,弹片3可以只为一个。 
当第一插头11a插入到USB接口时,弹片3受到USB口的挤压时会发生弹性变形,使 得弹片3对USB口会产生反弹力,因而第一插头11a也会受到反弹力的反作用力,从而增加了引脚114与USB口接触的紧密度,增加第一插头11a与USB口接触的可靠性,也就是说,通过设有弹片3可以增加插头11与USB口连接时的结合力,使得插头11与USB口连接的时候能够长时间保证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出现连接失效现象,大大提高了连接的寿命和可靠性。同时由于设置弹片3的插头11为无金属外被的USB插头,从而使得插头11的厚度小,例如传统插头的厚度为4.5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11的厚度可以为2.45mm,使得插头11小巧便利。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表面111上设有凹槽113,弹片3设在凹槽113内。从而可以减少插头11的厚度。 
如图7-图8所示,弹片3包括:连接部30和弯曲部31,连接部30设在插头11的第二表面111上。弯曲部31设在连接部30上,弯曲部31的一部分从第二表面111远离第一表面110伸出。即弯曲部31的一部分与第一表面1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表面111与第一表面110之间的距离。从而在保证弹片3弹力的前提下,提高弹片3的连接可靠性。其中,弯曲部31可由连接部30的一部分冲压形成。 
第二表面111上设有定位件112,连接部30上设有与定位件112配合的定位孔301,定位件112形成为方形的凸块,定位孔301形成为方形的通孔,从而便于弹片3的装配。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301和定位件112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定位件112可以形成为圆形的凸块,定位孔301可以形成为圆形孔且定位件112和定位孔301之间过盈配合,只要保证定位孔301和定位件112之间的装配关系使得弹片3不会从插头11上掉落即可。 
如图9所示,弯曲部31包括第一臂310、第二臂311和第三臂312,第一臂310的第一端与连接部30相连,在从插头11的插入端到线体10的方向上(即如图9中所示的从右到左的方向上),第一臂310的第二端从第一臂310的第一端沿远离第一表面110的方向倾斜延伸(如图9中所示向上倾斜延伸),第二臂311的第一端与第一臂310的第二端相连,第二臂311的第二端从第二臂311的第一端沿朝向第一表面110的方向延伸(如图9中所示向下延伸),第三臂312与第二臂311的第二端相连,第三臂312沿远离第一表面110的方向倾斜延伸(如图9中所示向上倾斜延伸)。 
换言之,弹片3的前方(如图9中所示的右端)指的是靠近插头11的插入端的方向,弹片3的后方(如图9中所示的左端)指的是与前方相反的方向,弹片3的前部指的是弹片3整体靠近前方的部份,可以理解为前方三分之一是前部,中间三分之一是中部,后方三分之一是后部。弹片3包括前低后高的弯曲部31,具体地,弯曲部31设于弹片3整体的中前部,倾斜部分起到导向作用,且可以使插拔更容易。 
弯曲部31前端向下弯曲延伸成第一臂310,第一臂310的下部固定于连接部30上, 固定的方式一般是压入或者注塑时一次成型,起到辅助固定与支撑的作用,避免弹片3前端过于单薄,影响使用寿命。弯曲部31后端向下弯曲延伸成第二臂311和第三臂31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弯曲部31,可以保证弹片3在变形前即拥有很好的预压,拥有足够的弹力,同时可以保证弹片3的变形空间,有足够的变形行程,能够吸收多余的装配公差,保证插拔配合的准确性,即可以保证弹片3的强度和弹力,还可以避免在插头11与USB口插拔时弹片3受到USB口的刮蹭,从而避免弹片3失去弹力。 
具体地,第一臂310的倾斜角度可以为20°-30°,以使得第一臂310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便于插头11的插拔。其中,弯曲部31与第二表面111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的范围为1mm-1.5mm。 
如图9所示,弹片3还包括限位件32,限位件32设在连接部30上且与连接部30之间限定出限位空间320,第三臂312的自由端延伸至限位空间320内。从而可以避免弯曲部31翻起,保证弯曲部31的可靠性。其中,可通过对连接部30的一部分进行冲压以限定出定位孔301和限位件32。 
为了进一步增加弹片3的变形空间,增加弹片3的变形行程,第一臂310的一部分沿远离第二表面111的方向凸出以形成凸出部3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容纳腔22的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且延伸至相应的开口的通道24,每个插头11上设有凸起12,凸起12可移动地配合在相应的通道24内,且每个凸起12的高度大于侧壁的厚度,即每个凸起12从通道24内伸出以使得使用者可以接触到凸起12,使用者可以通过推动凸起12将相应的插头11从相应的容纳腔22内推出。从而便于将每个插头11从容纳腔22内推出。具体地,如4所示,每个凸起12的表面上可以设有用于指示推动方向的标识。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插头11的凸起12设在第一表面11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弹片3为金属件且为一个,金属件接地。从而不仅可以保证弹片3的弹性,且可以保证插头11与USB口配合时连接功能安全可靠,避免静电对连接两侧的电子元件的损坏。其中,当弹片3为至少两个时,应该是至少两个弹片3中的其中一个接地,以由于避免两个弹片3同时接地而影响插头11的电子性能。优选地,在至少两个弹片3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接地件33,该接地件33可以通过线体10中的地线或者电子元件中的地线实现接地的功能,即设有接地件33的弹片3可以实现接地的功能,没有设置接地件33的弹片3就无法实现接地的功能,从而避免两个弹片3发生同时接地的风险(在金属弹片同时接地的情况下,如果插头插反,会造成短路)。 
其中,接地件3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如图8中所示,接地件33的宽度小于连接部30的宽度,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只要保证接地件33可以与电子元件中的地 线或者线体10中的地线相连实现接地功能即可。实际应用中,接地件33是用户看不到的,被封装在插头11内部。 
下面参考图10-图1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转接装置100。 
本具体实施例与上述具体实施例中不同的是连接线1上还设有止抵件5、挂绳孔25的位置不同,转接装置100的其他结构例如收纳盒的形状、弹片的设置和形状等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线体10与每个插头11的连接处设有止抵件5,每个止抵件5被构造成在相应的插头11收纳在相应的容纳腔22内时止抵件5的朝向插头11的侧壁止抵在收纳盒2的后壁上。每个止抵件5形成为环形件,从而可以提高连接线1的外观美观性。 
具体而言,止抵件5为可弹性变形的弹性件,例如止抵件5为塑料件,从而便于止抵件5通过容纳孔23。止抵件5的尺寸的最大值大于容纳孔23的直径,当拉动线体10以使得插头11收纳在容纳腔22内时,止抵件5经过容纳孔23到达收纳盒2的后侧且止抵件5的朝向插头11的侧壁止抵在收纳盒2的后壁上,从而可以限制收纳在容纳腔22内的插头11的移动自由度,可以避免收纳在容纳腔22内的插头11从容纳腔22内掉出。 
转接装置100还包括挂绳部4,挂绳部4设在收纳盒2的后壁上且位于两个容纳孔23之间,挂绳部4与收纳盒2的后壁之间限定出挂绳孔25。从而通过设有挂绳孔25可以便于转接装置100的存放,且使得收纳盒2的体积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 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包括线体和设在所述线体两端的两个插头;
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容纳腔和两个间隔开的容纳孔,每个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敞开以限定出开口,所述两个容纳孔分别与所述两个容纳腔一一对应地连通,所述线体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容纳孔以使所述两个插头分别位于所述两个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所述侧壁且延伸至相应的所述开口的通道,每个所述插头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可移动地配合在相应的所述通道内,且每个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侧壁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插头包括设有引脚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至少一个所述插头为无金属外被的USB插头且所述插头的第二表面上设有可弹性变形的弹片,至少一部分所述弹片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在所述插头的第二表面上;
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设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弯曲部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定位件,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配合的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在从所述插头的插入端到所述线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臂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沿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臂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臂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沿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二臂的第二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连接部上且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限定出限位空间,所述第三臂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限位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的一部分沿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弹片设在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为金属件且为一个,所述金属件接地;或者所述弹片为金属件,所述插头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片,所述至少两个弹片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接地件。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插头中的其中一个为无金属外被的A型USB插头,所述两个插头中的另一个插头为micro USB插头,所述收纳盒上设有挂绳孔,所述挂绳孔邻近所述micro USB插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与每个所述插头的连接处设有止抵件,每个所述止抵件被构造成在相应的所述插头收纳在相应的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止抵件的朝向所述插头的侧壁止抵在所述收纳盒的后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件为可弹性变形的弹性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止抵件形成为环形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绳部,所述挂绳部设在所述收纳盒的后壁上且位于所述两个容纳孔之间,所述挂绳部与所述收纳盒的后壁之间限定出挂绳孔。
CN201420354315.1U 2014-05-28 2014-06-27 转接装置 Active CN204045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4315.1U CN204045805U (zh) 2014-05-28 2014-06-27 转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79831.2 2014-05-28
CN201420279831 2014-05-28
CN201420354315.1U CN204045805U (zh) 2014-05-28 2014-06-27 转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45805U true CN204045805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4315.1U Active CN204045805U (zh) 2014-05-28 2014-06-27 转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458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4946A (zh) * 2021-09-10 2021-12-07 四川奇力韦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多用途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4946A (zh) * 2021-09-10 2021-12-07 四川奇力韦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多用途连接器
CN113764946B (zh) * 2021-09-10 2024-03-12 深圳市德柯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多用途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3452B (zh) 連接器
US8113858B1 (en) Cable connector having switching function
JP3178073U (ja) 複数の伝送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8430679B1 (en) Rotatable power strip
TWI382613B (zh) 電連接器
US20130122752A1 (en) Connector
CN201576863U (zh) 电连接器
CN204045805U (zh) 转接装置
CN204361349U (zh) 卡缘连接器
US2012009453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nforcedd locking portion
US727596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326167B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线缆连接器
CN203707446U (zh) 电连接器
CN203800240U (zh) 微型射频连接器
CN202178436U (zh) 电源连接器的插座与插头
CN201699247U (zh) 三芯矩形电连接器及其插头、插座
CN104966952B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04333291U (zh) 端子装置
CN204271362U (zh) 一种带凸肋结构的连接器
CN201285939Y (zh) 电连接器
CN202712606U (zh) 电连接器
US20110034064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US20120134525A1 (en) Audio interface
CN204720592U (zh) 壁挂架组件及其夹线型连接器
CN202111269U (zh) 光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