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3759U - 一种热灸穴位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灸穴位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33759U
CN204033759U CN201420109876.5U CN201420109876U CN204033759U CN 204033759 U CN204033759 U CN 204033759U CN 201420109876 U CN201420109876 U CN 201420109876U CN 204033759 U CN204033759 U CN 204033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ayer
acupoint plaster
hot moxibus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098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学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NNY MEDICAL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UNNY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UNNY MEDICAL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UNNY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4201098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33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33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337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公开了一种热灸穴位贴,包含:一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发热部和设置于壳体底部的药品层;发热部位于药品层上方;壳体上具有透气孔,壳体上设有能够从壳体上揭下的封闭贴,封闭贴用于封闭透气孔;壳体的底部还有粘贴层,药品层暴露在粘贴层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使得穴位贴不仅可以在自发热的过程中,提升了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增强了药力,还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热灸穴位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特别涉及热灸穴位贴。
背景技术
穴位贴敷法历久弥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杂疗方·内加》即有记载,晋代后渐普遍使用,至20世纪70年代,“穴位贴敷法”被正式列为针灸法中的一种。200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定义:在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是使药物透过特异的腧穴皮肤,根据腧穴区角质层薄弱,低阻抗性,外敏性特化结构,富集神经末梢,经穴与内脏密切相关等,集药物与腧穴的共同作用达到整体治疗效果。
现今生活中,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穴位贴作为一种常用品广泛地应用在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一种疾病治疗手段,也因其使用方便常被用于家庭保健。穴位贴也就是“穴位贴敷法”的简便实施方法,通过穴位贴上的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透皮肤吸收,使局部的药物的浓度高于其余部位,产生疗效。但由于药物在常温下发挥效力较低,而且不易渗入人体,使得穴位刺激效果往往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灸穴位贴,使得穴位贴不仅可以在自发热的过程中,提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增强了药力,还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热灸穴位贴,包含: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热部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药品层;
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药品层上方;
所述壳体上具有透气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从所述壳体上揭下的封闭贴,所述封闭贴用于封闭所述透气孔;
所述壳体的底部还有粘贴层,所述药品层暴露在所述粘贴层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效果在于:利用发热材料制作发热部,当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后,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热灸穴位贴可以进行自发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同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加热药品层中的药品,使得药品作用渗入人体,提升“药物敷贴法”中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另外,壳体上可揭下的封闭贴便于用户保存未使用的热灸穴位贴,用户可在不需使用时不揭开封闭贴,使得发热部中的发热材料与空气隔绝,发热材料也就不能产生热量,此时可以常温保存,也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随时揭下封闭贴,使得发热部中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再利用粘贴层将穴位贴粘贴于相应的穴位上,即可开始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使得穴位贴不仅可以在自发热的过程中,提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增强了药力,还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粘贴层为对所述药品层暴露在所述粘贴层表面的暴露部分进行环绕的环状结构。粘贴层为环状结构的设计在不降低热灸穴位贴的粘贴效果的同时,使得粘贴层的面积减小,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粘贴层的底部有能够从所述粘贴层上揭下的保护贴纸。保护贴纸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在未使用时得以保存,使得粘贴层不会因为过多地暴露在空气中而失去粘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药品层外设有药品保护层。药品保护层可以保护药品层上的药品不移动掉落,尤其是在热灸穴位贴敷贴过程中避免由于用户移动造成的药品泄露,污染用户的衣物或者降低药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药品保护层上设有挥发孔。挥发孔使得药品层上的药品可以通过通透的孔洞与皮肤接触,在保护药品不移动掉落的同时,进一步增加药品对穴位的刺激作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分布在壳体顶部的透气孔更为集中,使得封闭贴只需对壳体的一个表面封闭即可将发热部与空气隔绝,尽量减少因空气进入造成的热灸穴位贴发热,以致于失效。同时,分布在壳体顶部的透气孔也更利于壳体内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在揭去封闭贴后快速起效发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孔分布的密度从中心向外降低。由于壳体内部的发热材料越往中心越难与空气接触到,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将透气孔的分布密度从中心向外侧降低,在封闭贴揭下后,发热材料可以更快更充分地与空气接触,更快速地起效发热。同时,外侧的低密度透气孔也避免了发热材料从透气孔中掉落,即避免了由于发热材料减少造成的热灸穴位贴的发热时间缩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孔呈圆环形分布。环形分布的透气孔使得壳体内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更均匀地接触,使得发热材料被更高效地利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或所述壳体为一底部带有凸缘的柱形结构。壳体为圆柱形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热灸穴位贴与人体接触的部分为圆形,更符合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穴位贴敷法”,使得药品对穴位的刺激更有效。壳体底部带有凸缘使得与人体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药品层及粘贴层的面积也更大,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粘贴效果更好,同时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热灸穴位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热灸穴位贴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粘贴层的斑马线设计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热灸穴位贴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热灸穴位贴,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包含: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发热部2和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药品层3;发热部2位于药品层3上方;壳体1上具有透气孔5,壳体1上设有能够从壳体1上揭下的封闭贴(图上未示出),封闭贴用于封闭透气孔5;壳体1的底部还有粘贴层4,药品层3暴露在粘贴层4的表面。
具体的说,粘贴层4的底部有能够从粘贴层4上揭下的保护贴纸,更具体的说,保护贴纸的面积要不小于粘贴层4的面积。保护贴纸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在未使用时得以保存,使得粘贴层4不会因为过多地暴露在空气中而失去粘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粘贴层4为对药品层3暴露在粘贴层4表面的暴露部分进行环绕的环状结构。粘贴层4为环状结构的设计在不降低热灸穴位贴的粘贴效果的同时,使得粘贴层4的面积减小,降低了生产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为底部带有凸缘的柱形结构,也就是俗称的“草帽”形,“帽檐”部分为药品层3和粘贴层4,较大的“帽檐”使得药品层3及粘贴层4的面积也更大,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粘贴效果更好,同时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效果。“帽盖”部分为发热部2,也就是发热材料所储存的位置,这样的形状使得发热材料可以被充足储存,可以延长本实施方式中热灸穴位贴的自发热时间,同时使得药品层3的药力被充分渗透。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热灸穴位贴壳体1还可根据需要设计为圆柱形、椭圆柱形。壳体1为圆柱形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热灸穴位贴与人体接触的部分为圆形,更符合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穴位贴敷法”,使得药品对穴位的刺激更有效。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热灸穴位贴壳体1也可以设计为方柱形,增加粘贴层4的面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热灸穴位贴与人体的粘贴效果更好,不易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热灸穴位贴壳体1还可设计为其他外形,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上述形状,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不同的形状,灵活多变地满足用户不同场合的需求,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可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此还需说明的是,除本实施方式中的环状结构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热灸穴位贴粘贴层4还可设计为斑马线状,如图3所示,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热部2中为发热材料,当揭下封闭贴,使得空气进入发热部2,发热材料即可与空气接触,自行发热。具体的说,发热材料可用铁粉,在与空气接触的过程中铁粉氧化,期间会释放大约96度的热量,如果需要加快发热过程,还可在铁粉中掺入活性炭,使得铁的氧化反应加速,发热速度更快。还有其他材料可在与空气接触的过程中自行发热,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热灸穴位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效果在于:利用发热材料制作发热部2,当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后,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热灸穴位贴可以进行自发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同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加热药品层3中的药品,使得药品作用渗入人体,提升“药物敷贴法”中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另外,壳体1上可揭下的封闭贴便于用户保存未使用的热灸穴位贴,用户可在不需使用时不揭开封闭贴,使得发热部2中的发热材料与空气隔绝,发热材料也就不能产生热量,此时可以常温保存,也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随时揭下封闭贴,使得发热部2中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再利用粘贴层4将穴位贴粘贴于相应的穴位上,即可开始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使得穴位贴不仅可以在自发热的过程中,提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增强了药力,还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本实施方式还可进一步优化,壳体1上的透气孔5位于壳体1的顶部,具体的说,透气孔5分布的密度可从中心向外降低。分布在壳体1顶部的透气孔5更为集中,使得封闭贴只需对壳体1的一个表面封闭即可将发热部2与空气隔绝,尽量减少因空气进入造成的热灸穴位贴发热,以致于失效。同时,分布在壳体1顶部的透气孔5也更利于壳体1内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在揭去封闭贴后快速起效发热。另外,由于壳体1内部的发热材料越往中心越难与空气接触到,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将透气孔5的分布密度从中心向外侧降低,在封闭贴揭下后,发热材料可以更快更充分地与空气接触,更快速地起效发热。同时,外侧的低密度透气孔5也避免了发热材料从透气孔5中掉落,即避免了由于发热材料减少造成的热灸穴位贴的发热时间缩短。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透气孔5还可呈圆环形分布。环形分布的透气孔5从外观上看整齐美观,更使得壳体1内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更均匀地接触,使得发热材料被更高效地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热灸穴位贴,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如图4所示,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药品层3外设有药品保护层6。药品保护层6可以保护药品层3上的药品不移动掉落,尤其是在热灸穴位贴敷贴过程中避免由于用户移动造成的药品泄露,污染用户的衣物或者降低药效。药品保护层6的设计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热灸穴位贴更易被用户携带使用,拓展了穴位敷贴的适用场合,在用户需要使用的时候,随时随地进行使用,大大方便了治疗时间有限的用户的使用,利于弘扬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穴位贴敷法”。
值得说明的是,药品保护层6上还可增设挥发孔7。挥发孔7使得药品层3上的药品可以通过通透的孔洞与皮肤接触,在保护药品不移动掉落的同时,进一步增加药品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此外,药品保护层6上的挥发孔7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孔洞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热灸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灸穴位贴包含: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热部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药品层; 
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药品层上方;所述药品层外设有药品保护层, 
所述壳体上具有透气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从所述壳体上揭下的封闭贴,所述封闭贴用于封闭所述透气孔; 
所述壳体的底部还有粘贴层,所述药品层暴露在所述粘贴层的表面; 
其中,所述粘贴层为对所述药品层暴露在所述粘贴层表面的暴露部分进行环绕的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灸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的底部有能够从所述粘贴层上揭下的保护贴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灸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品保护层上设有挥发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灸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灸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分布的密度从中心向外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灸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呈圆环形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灸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形; 
或所述壳体为一底部带有凸缘的柱形结构。 
CN201420109876.5U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热灸穴位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33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9876.5U CN204033759U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热灸穴位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9876.5U CN204033759U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热灸穴位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33759U true CN204033759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34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0987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33759U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热灸穴位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337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1060A (zh) * 2016-12-31 2017-03-22 李功强 便携式微型熏蒸器
CN106726494A (zh) * 2016-12-22 2017-05-31 云南贝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灸疗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6494A (zh) * 2016-12-22 2017-05-31 云南贝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灸疗器
CN106511060A (zh) * 2016-12-31 2017-03-22 李功强 便携式微型熏蒸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33759U (zh) 一种热灸穴位贴
CN204932208U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保健按摩手套
CN104720130B (zh) 一种具有保健丰乳和防治乳腺疾病功能的胸罩
CN201658747U (zh) 远红外舒肝贴
CN203154349U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热敷药贴
CN204733983U (zh) 带药物熏蒸和按摩功能的鞋垫
CN205434425U (zh) 中药热奄包
CN108525132A (zh) 一次性使用的保健用新型远红外护颈
CN202892390U (zh) 艾灸服
CN204352166U (zh) 一种穴位按摩棒
CN105853213A (zh) 一种新型医疗用埋针
CN112691287A (zh) 一种自发热肩颈贴
CN206566237U (zh) 含有人参的中药外敷膏药贴
CN207477688U (zh) 一种腕关节专用艾灸贴
CN205649632U (zh) 一种蕲艾温灸贴
CN202052208U (zh) 磁性穴道刺激装置
CN205127148U (zh) 远红外线磁疗药物敷贴
CN204133844U (zh) 一种医用耳穴贴
CN201783081U (zh) 一种新型内科用外敷中药治疗装置
CN205084002U (zh) 一种用于人体俞穴和耳穴的揿针磁性载药贴
CN204617079U (zh) 一种具有保健丰乳和防治乳腺疾病功能的胸罩
CN203954477U (zh) 一种自修复新材料的保健腰带
CN204521985U (zh) 一种新型的透气穴位贴
CN200940183Y (zh) 一种磁性印花织物
CN106039243A (zh) 一种中药足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