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3138U - 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及电热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及电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33138U
CN204033138U CN201420219677.XU CN201420219677U CN204033138U CN 204033138 U CN204033138 U CN 204033138U CN 201420219677 U CN201420219677 U CN 201420219677U CN 204033138 U CN204033138 U CN 204033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enerating disc
leg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96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祝峰
李悟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196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33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33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331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及电热锅,所述发热盘包括本体、与本体固连的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的外壁向支脚中心方向凹陷形成隔热槽。从而发热盘通过支脚向下直接传递的热量减少,从而减少了能耗的浪费,从而提高了发热盘和电热锅的能效。本实用新型的电热锅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等厨房烹饪器具。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及电热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盘及电热锅,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及电热锅。
背景技术
电热锅,例如电压力锅、电饭锅,目前其节能环保已经是市场消费和宣传热点,高能效也是产品性能的主要指标。对于电热锅产品来说,更高的能效值,不单是卖点,也是产品技术含量的表现;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高能效的产品实实在在的为消费者节约使用成本,因此,高的能效产品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的追求。
目前电热锅提高能效的常用方法是在发热盘下方增加反射板,例如铝反射板,用来将发热盘向下辐射的热量反射回去,提高能量利用率。但是该方法需要增加反射板,存在增加成本,增加安装难度,且新增铝反射板本身会吸热,导致反射板本身会向外辐射大量热量,整体提高能效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增加成本、能效提高显著的发热盘及电热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包括本体、与本体固连的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的外壁向支脚中心方向凹陷形成隔热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支脚包括分隔开的至少两个子支脚,所述隔热槽形成在相邻两个子支脚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子支脚的内壁围绕形成第一装配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至少两个子支脚形成在凸台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底面向本体方向形成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对应所述第一装配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支脚底面向本体方向形成安装孔,所述隔热槽由支脚外壁凹陷延伸到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槽向背离本体方向延伸到支脚底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支脚底面向本体方向形成安装孔,所述隔热槽位于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本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盘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固定在本体上,所述支脚位于所述发热管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热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锅还包括上述提高能效的发热盘,所述发热盘通过所述支脚安装在锅体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发热盘支脚的外壁向支脚中心方向凹陷形成隔热槽,从而发热盘通过支脚向下直接传递的热量减少,从而减少了能耗的浪费,从而提高了发热盘和电热锅的能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热锅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发热盘的立体图;
图3为图2圆形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发热盘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热盘的立体图;
图6为图5圆形区域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热盘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发热盘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发热盘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锅盖;20:锅体; 21:外锅;
30:内胆;40:发热盘;41:本体;
42:发热管;43:支脚; 431:子支脚;
432:第一装配孔;433:第二装配孔;434:安装孔;
44:隔热槽;45: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锅,所述电热锅包括锅体20和锅盖10,所述锅盖10安装在锅体20上方,所述锅体20包括外锅21,所述外锅21内设有内胆30和发热盘40,所述发热盘40固定在所述外锅21上方,所述内胆30放置在发热盘40上,当电热锅工作时,所述发热盘40通电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内胆30,从而煮熟内胆30中的食物。
所述发热盘40包括本体41、发热管42和与本体41固连的支脚43,所述发热管42固定在本体41上,所述支脚43位于所述本体41与所述外锅21之间,所述发热盘40通过支脚43安装在外锅21上。为了减少所述发热盘40向外锅21传递的热量,提高能效,所述支脚43上设有隔热槽44,所述隔热槽44由支脚43的外壁向支脚43中心方向凹陷形成。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脚43的数目为3个,周向分布在在所述发热盘40的周缘,所述支脚43包括3个子支脚431,所述3个子支脚431直接固定在本体41的底部,所述三个子支脚431互相分隔开,所述隔热槽44的数量也为三个,所述隔热槽44形成在相邻两个子支脚43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槽44为贯通开槽,且横剖面近似呈“八”字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脚的数目还可以为2个、4个等其他数目,所述子支脚的数目也可以为2个、4个等其他数目,所述子支脚间分隔开,且隔热槽形成在相邻两个子支脚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个子支脚431呈三角形布置,并三个子支脚431的内壁围绕形成第一装配孔432,由于隔热槽44的存在,所述第一装配孔432为周向间断的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孔432为螺纹孔,所述外锅21对应所述第一装配孔432设有通孔,所述外锅21背离发热盘40的一侧设有螺钉(图中未示意),所述螺钉配合螺纹孔将发热盘40固定在外锅21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孔不限于螺纹孔,还可以为其他常规的孔,也即发热盘不限于通过螺纹孔和螺钉的搭配固定在外锅,发热盘还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方式固定在外锅上。
发热盘40在发热时,发热盘40主要热量传递给内胆30,但是,还有一部分热量通过支脚43直接传递给外锅21,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相邻子支脚431之间设有隔热槽44,从而发热盘40的热量只能从子支脚431处直接传递给外锅21,由于隔热槽44处中是空气,从而从隔热槽44处传递的热量会非常缓慢,因而减少了发热盘40直接传递给外锅21的热量,从而减少传递给外锅21的热量会传递给内胆30,从而提高了发热盘40的能效。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图4,所述子支脚431为板筋结构,具体说来,所述子支脚431为板状,从而可以减少子支脚431与外锅21的接触面积,显著降低子支脚431向外锅21传递的热量,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子支脚431靠近本体41的一端宽度要宽些,方便子支脚431稳定的固定在本体41上,所述子支脚431远离本体41的一端宽度要小些,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发热盘40向外锅21传递的热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子支脚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一般说来,发热管42呈圆周状固定在本体41上,发热管42所处的本体41区域和发热管42内侧的本体41区域温度会比较高,发热管42外侧的本体41区域温度会相对低些,为了进一步减少支脚43向外锅21传递的热量,所述支脚43固定在本体41上且位于所述发热管42的外侧,也即所述支脚43固定在本体41上相对发热管42远离中心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三个子支脚431的内壁围绕形成第一装配孔432,通过螺钉和第一装配孔432将发热盘40固定在外锅21上,然,由于相邻子支脚431之间存在隔热槽44,虽然隔热槽44的设置提高了发热盘40的能效,但是所述第一装配孔432为间断的螺纹孔,即隔热槽44所处的位置不存在螺纹,从而可能存在螺钉、第一装配孔432搭配不能稳定的固定发热盘40在外锅21上的问题,以下描述第二实施例来解决此问题。
第二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热盘的立体图,图5的结构与图2的结构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符号代表相同的元件,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点为还设置了凸台。
请合并参见图5-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41的底部设有凸台45,所述三个子支脚431形成在凸台45底部,所述相邻两个子支脚431之间形成隔热槽44,所述隔热槽44为底端敞开的开槽,所述凸台45呈圆台状,从而所述凸台45靠近本体41的顶面的面积要大于其底面面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台还可以为圆柱形。
另外,为了提高所述发热盘40固定到外锅21上的稳固性,所述凸台45的底面向本体41方向形成第二装配孔433,所述第二装配孔433与所述第一装配孔432对应,且所述第二装配孔433也为螺纹孔,所述发热盘40通过螺钉固定到外锅21上后,所述螺钉穿过第一装配孔432到达第二装配孔433,由于第二装配孔433为完整的螺纹孔,从而可以加强螺钉的稳定性,从而本实施例可以藉由螺钉、第一装配孔432、第二装配孔433将发热盘40稳定安装在外锅21上。
第三实施例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发热盘的立体图,图8的结构与图2的结构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符号代表相同的元件,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点为隔热槽。
请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脚43为常规的圆台型支脚,所述支脚43底面向本体41方向形成安装孔434,藉由螺钉和安装孔434将发热盘固定在外锅上,所述隔热槽44位于所述支脚43底部,并且隔热槽44由支脚43外壁凹陷延伸到安装孔434,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槽44向背离本体41方向延伸到支脚43底面,即所述隔热槽44为底端敞开的开槽,所述隔热槽44成“n”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槽还可以底端不敞口,即所述隔热槽呈“口”字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所述隔热槽44还可以位于所述安装孔434与所述本体41之间,所述隔热槽434可以侧向贯穿所述支脚43也可以不侧向贯穿所述支脚43,所述隔热槽434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槽还可以不延伸到所述安装孔。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槽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与本体之间,隔热槽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处,位于安装孔处的隔热槽可以由支脚外壁凹陷延伸到安装孔也可以不延伸到安装孔。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盘还不限于固定在外锅上,所述发热盘还可以固定在锅体的其他元件上,而且所述锅体还可以不包括外锅。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盘可应用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等厨房烹饪器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包括本体、与本体固连的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的外壁向支脚中心方向凹陷形成隔热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包括分隔开的至少两个子支脚,所述隔热槽形成在相邻两个子支脚之间。
3.如权利要求2之一所述的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子支脚的内壁围绕形成第一装配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至少两个子支脚形成在凸台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底面向本体方向形成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对应所述第一装配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底面向本体方向形成安装孔,所述隔热槽由支脚外壁凹陷延伸到安装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槽向背离本体方向延伸到支脚底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其特征在,所述支脚底面向本体方向形成安装孔,所述隔热槽位于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本体之间。
9.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固定在本体上,所述支脚位于所述发热管的外侧。
10.一种电热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锅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提高能效的发热盘,所述发热盘通过所述支脚安装在锅体上。
CN201420219677.XU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及电热锅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33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9677.XU CN204033138U (zh)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及电热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9677.XU CN204033138U (zh)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及电热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33138U true CN204033138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3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9677.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33138U (zh)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及电热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331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7296A (zh) * 2015-06-15 2016-02-03 陈元庆 生活电器发热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7296A (zh) * 2015-06-15 2016-02-03 陈元庆 生活电器发热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33138U (zh) 一种提高能效的发热盘及电热锅
CN201167844Y (zh) 一种电压力锅、电饭锅
CN203723877U (zh) 一种节能电热锅
CN204995196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CN204445299U (zh) 电炊具
CN103494507B (zh) 炊具用的锅体
CN203431953U (zh) 一种燃气灶具的接液盘和锅支架组件
CN201630965U (zh) 一种带圆底内胆的电压力锅
CN203676829U (zh) 一种适用于陶瓷内胆的电饭煲
CN204444768U (zh) 节能热对流取暖餐桌
CN203564068U (zh) 炊具用的锅体
CA2833220A1 (en) Energy-saving pot structure
CN205031006U (zh) 一种具有加热环套结构的电饭煲
CN204136463U (zh) 一种带反射板的榨油机加热锅
CN204260582U (zh) 一种环形发热底座
CN203493374U (zh) 一种提高能效的电热锅
CN203914500U (zh) 一种多功能节能锅
CN205481198U (zh) 一种节能型速热式铸造翅片底座
JP6267453B2 (ja) 液体加熱調理器
CN208598188U (zh) 上内胆和电饭煲
CN203633972U (zh) 一种新型陶瓷砂锅
CN203028938U (zh) 导热盘
CN201894550U (zh) 一种热水壶
CN205053721U (zh) 电加热式汤煮炉
CN208808215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陶瓷内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17 US 999 miles

Patentee after: JOYOUNG Co.,Ltd.

Address before: Xinsha Road,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12 250118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