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5194U - 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5194U
CN204025194U CN201420362248.8U CN201420362248U CN204025194U CN 204025194 U CN204025194 U CN 204025194U CN 201420362248 U CN201420362248 U CN 201420362248U CN 204025194 U CN204025194 U CN 204025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ylinder
gas
protecgulum
middl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622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正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haozhun Auto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aozhun Auto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aozhun Auto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aozhun Auto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622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25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5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51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Devices, Intensifiers, Converters, And Tele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包括有第一前盖、第一中盖、第一后盖、油缸筒、增压缸筒、前活塞、前杆、增压活塞、增压杆、第二前盖、第二中盖、第二后盖、第一油筒、第二油筒、气液隔离活塞以及导向杆;通过由以上各部件组成气液分离型增压缸,工作过程中可实现气液隔离,结构简单,容易维修,制造成本低,储油量合理,且外型美观,值得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缸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
背景技术
增压缸是将一油压缸与增压器作一体式相结合,利用增压器的大小不同受压截面面积之比,以及帕斯卡能源守衡原理而工作。因为压力不变,当受压面积由大变小时,则压强也会随大小不同而变化的原理,从而达到将气压压力提高到数十倍的压力效果,以预压式增压缸为例:当工作气压压在液压油(或活塞)表面时,液压油会压缩空气作用而流向预压行程腔,此时液压油会迅速推动式件作位移,当工作位移遇到阻力大于气压压力时缸则停止动作,此时,增压缸的增压腔因为电信号(或气动信号)动作,开始增压从而达到成型产品的目的。
然而,目前的增压缸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加工比较麻烦、制造成本高、储油量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增压缸存在结构复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包括有第一前盖、第一中盖、第一后盖、油缸筒、增压缸筒、前活塞、前杆、增压活塞、增压杆、第二前盖、第二中盖、第二后盖、第一油筒、第二油筒、气液隔离活塞以及导向杆;
该第一前盖封盖住油缸筒的前端开口,该第一中盖封盖住油缸筒的后端开口和增压缸筒的前端开口,该第一后盖封盖住增压缸筒的后端开口;该前活塞可活动地设置于油缸筒内,前活塞与第一前盖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前活塞与第一中盖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彼此不相通;该增压活塞可活动地设置于增压缸筒内,增压活塞与第一中盖之间形成有第三腔体,增压活塞与第一后盖之间形成有第四腔体,该第三腔体与第四腔体彼此不相通,该前杆的一端与前活塞固定连接,前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前盖向外伸出,该增压杆的一端与增压活塞固定连接,增压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中盖伸入第二腔体中并与前杆正对;以及,该第一前盖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通道,该第一中盖上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四通道,该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均连通第二腔体,该第四通道连通第三腔体,该第一后盖上设置有连通第四腔体的第五通道;
该第二前盖封盖住第一油筒的前端开口,第二中盖封盖住第一油筒的后端开口以及第二油筒的前端开口,该第二后盖封盖住第二油筒的后端开口;该气液隔离活塞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油筒内,第二前盖与气液隔离活塞之间形成有第五腔体,气液隔离活塞与第二中盖之间形成有第六腔体,该第二中盖与第二后盖之间形成有第七腔体,该导向杆的一端与气液隔离活塞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中盖伸入第七腔体中;以及,该第二前盖上设置有连通第五腔体的第六通道,该第二中盖上设置有第七通道和第八通道,该第七通道连通第六腔体和第七腔体之间,该第八通道连通第六腔体与前述第二通道之间,该第二后盖上设置有连通第七腔体的第九通道,且该导向杆上设置有用于间接连通第七腔体和第九通道之间第十通道。
优选的,所述前杆的后端面轴向凹设有用于供增压杆前端插入的容置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前盖设置于一安装法兰上,该安装法兰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拉杆,该多个第一拉杆均穿过第一中盖而与第一后盖固定连接,且该多个第一拉杆均匀分布于油缸筒和增压缸筒的外侧面之外。
优选的,所述第二前盖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拉杆,该多个第二拉杆均穿过第二中盖而与第二后盖固定连接,且该多个第二拉杆均匀分布于第一油筒和第二油筒的外侧面之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由以上各部件组成气液分离型增压缸,工作过程中可实现气液隔离,结构简单,容易维修,制造成本低,储油量合理,且外型美观,值得推广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1、第一前盖                       12、第一中盖
13、第一后盖                       14、油缸筒
15、增压缸筒                       16、前活塞
17、前杆                           18、增压活塞
19、增压杆                         20、第二前盖
21、第二中盖                       22、第二后盖
23、第一油筒                       24、第二油筒
25、气液隔离活塞                   26、导向杆
27、安装法兰                       28、第一拉杆
29、第二拉杆                       101、第一腔体
102、第二腔体                      103、第三腔体
104、第四腔体                      105、第五腔体
106、第六腔体                      107、第七腔体
108、容置孔                        301、第一通道
302、第二通道                      303、第三通道
304、第四通道                      305、第五通道
306、第六通道                      307、第七通道
308、第八通道                      309、第九通道
310、第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第一前盖11、第一中盖12、第一后盖13、油缸筒14、增压缸筒15、前活塞16、前杆17、增压活塞18、增压杆19、第二前盖20、第二中盖21、第二后盖22、第一油筒23、第二油筒24、气液隔离活塞25以及导向杆26。
该第一前盖11封盖住油缸筒14的前端开口,该第一中盖12封盖住油缸筒14的后端开口和增压缸筒15的前端开口,该第一后盖13封盖住增压缸筒15的后端开口;该前活塞16可活动地设置于油缸筒14内,前活塞16与第一前盖11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101,前活塞16与第一中盖12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102,第一腔体101与第二腔体102彼此不相通;该增压活塞18可活动地设置于增压缸筒15内,增压活塞18与第一中盖12之间形成有第三腔体103,增压活塞18与第一后盖13之间形成有第四腔体104,该第三腔体103与第四腔体104彼此不相通,该前杆17的一端与前活塞16固定连接,前杆17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前盖11向外伸出,该增压杆19的一端与增压活塞18固定连接,增压杆1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中盖12伸入第二腔体102中并与前杆17正对;以及,该第一前盖11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101的第一通道301,该第一中盖12上设置有第二通道302、第三通道303以及第四通道304,该第二通道302和第三通道303均连通第二腔体102,该第四通道304连通第三腔体103,该第一后盖13上设置有连通第四腔体104的第五通道305。
该第二前盖20封盖住第一油筒23的前端开口,第二中盖21封盖住第一油筒23的后端开口以及第二油筒24的前端开口,该第二后盖22封盖住第二油筒24的后端开口;该气液隔离活塞25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油筒23内,第二前盖20与气液隔离活塞25之间形成有第五腔体105,气液隔离活塞25与第二中盖21之间形成有第六腔体106,该第二中盖21与第二后盖22之间形成有第七腔体107,该导向杆26的一端与气液隔离活塞25固定连接,导向杆2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中盖21伸入第七腔体107中;以及,该第二前盖20上设置有连通第五腔体105的第六通道306,该第二中盖21上设置有第七通道307和第八通道308,该第七通道307连通第六腔体106和第七腔体107之间,该第八通道308连通第六腔体106与前述第二通道302之间,该第二后盖22上设置有连通第七腔体107的第九通道309,且该导向杆26上设置有用于间接连通第七腔体107和第九通道309之间第十通道310。
以及,该前杆17的后端面轴向凹设有用于供增压杆19前端插入的容置孔108。
另外,该第一前盖11设置于一安装法兰27上,该安装法兰27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拉杆28,该多个第一拉杆28均穿过第一中盖12而与第一后盖13固定连接,且该多个第一拉杆28均匀分布于油缸筒14和增压缸筒15的外侧面之外,如此,使得第一前盖11、第一中盖12、第一后盖13、油缸筒14和增压缸筒15组装固定在一起。并且,该第二前盖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拉杆29,该多个第二拉杆29均穿过第二中盖21而与第二后盖22固定连接,且该多个第二拉杆29均匀分布于第一油筒23和第二油筒24的外侧面之外,如此,使得第二前盖20、第二中盖21、第二后盖22、第一油筒23和第二油筒24组装固定在一起。
工作时,通过第六通道306往第五腔体105内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推动气液隔离活塞25 活动,气液隔离活塞25将第六腔体106内的油液通过第八通道308和第二通道302压入到第二腔体102 内,油液推动前活塞16向前运动,在前活塞16前端的气体通过第一通道301排出,当前活塞16运动到所需位置时,停止对第六通道306供气,并同时对第五通道305供气,气体推动增压活塞18向前运动,同时增压活塞18将第三腔体103内空气通过第四通道304排出,增压杆19穿过第一中盖12插入到容置孔108中,此时增压杆19将第二通道302封闭,增压杆19继续插入增大油液的压力,继续推动前活塞16向前运动,使得前杆17对工件的压力增大;在完成增压操作之后,在第一通道301与第四通道304通入气体,第一通道301的气体进入第一腔体101推动前活塞16带动前杆17做后退运动,同时第四通道304的气体进入到第三腔体103内,推动增压活塞18带动增压杆19做后退运动,增压活塞18 将第四腔体104内的气体通过第五通道305排出,此时增压杆19不再封闭第二通道302,但是增压杆19并没有离开第一中盖12的中心孔,保证油液与气体分离,此时前活塞 16后退将油液通过第八通道308压入到第六腔体106内,油液推动气液隔离活塞25作后退运动,气液隔离活塞25将第五腔体105内的气体通过第六通道306排出,完成整个增压以及回复的操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是:通过由以上各部件组成气液分离型增压缸,工作过程中可实现气液隔离,结构简单,容易维修,制造成本低,储油量合理,且外型美观,值得推广使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前盖、第一中盖、第一后盖、油缸筒、增压缸筒、前活塞、前杆、增压活塞、增压杆、第二前盖、第二中盖、第二后盖、第一油筒、第二油筒、气液隔离活塞以及导向杆;
该第一前盖封盖住油缸筒的前端开口,该第一中盖封盖住油缸筒的后端开口和增压缸筒的前端开口,该第一后盖封盖住增压缸筒的后端开口;该前活塞可活动地设置于油缸筒内,前活塞与第一前盖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前活塞与第一中盖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彼此不相通;该增压活塞可活动地设置于增压缸筒内,增压活塞与第一中盖之间形成有第三腔体,增压活塞与第一后盖之间形成有第四腔体,该第三腔体与第四腔体彼此不相通,该前杆的一端与前活塞固定连接,前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前盖向外伸出,该增压杆的一端与增压活塞固定连接,增压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中盖伸入第二腔体中并与前杆正对;以及,该第一前盖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通道,该第一中盖上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四通道,该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均连通第二腔体,该第四通道连通第三腔体,该第一后盖上设置有连通第四腔体的第五通道;
该第二前盖封盖住第一油筒的前端开口,第二中盖封盖住第一油筒的后端开口以及第二油筒的前端开口,该第二后盖封盖住第二油筒的后端开口;该气液隔离活塞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油筒内,第二前盖与气液隔离活塞之间形成有第五腔体,气液隔离活塞与第二中盖之间形成有第六腔体,该第二中盖与第二后盖之间形成有第七腔体,该导向杆的一端与气液隔离活塞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中盖伸入第七腔体中;以及,该第二前盖上设置有连通第五腔体的第六通道,该第二中盖上设置有第七通道和第八通道,该第七通道连通第六腔体和第七腔体之间,该第八通道连通第六腔体与前述第二通道之间,该第二后盖上设置有连通第七腔体的第九通道,且该导向杆上设置有用于间接连通第七腔体和第九通道之间第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杆的后端面轴向凹设有用于供增压杆前端插入的容置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盖设置于一安装法兰上,该安装法兰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拉杆,该多个第一拉杆均穿过第一中盖而与第一后盖固定连接,且该多个第一拉杆均匀分布于油缸筒和增压缸筒的外侧面之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盖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拉杆,该多个第二拉杆均穿过第二中盖而与第二后盖固定连接,且该多个第二拉杆均匀分布于第一油筒和第二油筒的外侧面之外。
CN201420362248.8U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5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2248.8U CN204025194U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2248.8U CN204025194U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5194U true CN204025194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65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6224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5194U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251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6005A (zh) * 2018-01-30 2018-05-08 东莞市巨力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压油装置及油气隔离型气液增压缸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6005A (zh) * 2018-01-30 2018-05-08 东莞市巨力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压油装置及油气隔离型气液增压缸
CN108006005B (zh) * 2018-01-30 2024-01-12 江西意哥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压油装置及油气隔离型气液增压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3590B (zh) 加压空气驱动式活塞往返运动型油压泵
CN100569409C (zh) 液压成形设备
CN204025194U (zh) 一种气液分离型增压缸
CN105570207B (zh) 一种连续式多级增压方法及其增压缸结构
CN106050760B (zh) 四活塞气水增压缸
CN202690578U (zh) 一种快速油缸
CN204551652U (zh) 一种具有气动手感的排水阀启动开关
CN203308811U (zh) 一种新型油气隔离式自动补油排气型增压缸
CN204572619U (zh) 一种多级伸缩缸
CN202690555U (zh) 一种増压油缸
CN202062593U (zh) 一种带气动装置的家用电器用压缩机减震垫模具
CN202971410U (zh) 一种双行程气缸
CN104632759A (zh) 一种属具快换油缸
CN204664274U (zh) 气弹簧用活塞杆组件
CN201836005U (zh) 套筒式油缸压送土砂泵
CN206429479U (zh) 一种磁耦式无杆气缸
CN205578381U (zh) 油气隔离增压缸结构
CN203453173U (zh) 一种钢轨闪光焊机推瘤油缸
CN105370645B (zh) 一种新型顺序动作液压缸
CN201934880U (zh) 黄油枪
CN204775277U (zh) 一种用于车辆制动的缓解装置
CN103982474A (zh) 新型气液增力缸
CN107387353B (zh) 超高压水泵
CN202718949U (zh) 大吨位油缸
CN203488952U (zh) 气动式润滑脂加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