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2463U - 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22463U CN204022463U CN201420505591.3U CN201420505591U CN204022463U CN 204022463 U CN204022463 U CN 204022463U CN 201420505591 U CN201420505591 U CN 201420505591U CN 204022463 U CN204022463 U CN 2040224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delivery pipe
- import
- sterile
- sterile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包括若干组用于输送无菌液体的输送管路,每组输送管路均包括通过旁通管可相互切换输送的第一输送管与第二输送管,还包括用于第一输送管与第二输送管相互切换输送液体的切换组件,切换组件包括设于第一输送管上的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设于第二输送管上的第三阀门与第四阀门,其中,第一阀门与第三阀门均采用隔膜式气动阀,第二阀门与第四阀门均采用无菌型T型阀,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隔膜式气动阀及无菌型T型阀作为切换组件,使系统在建立无菌环境时不仅可以采用蒸汽或过热水杀菌还可以采用消毒剂杀菌,阀门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切换输送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饮料的生产线上,要实现无菌液体输送,首先需要将输送管路的商业无菌环境建立起来。建立商业无菌环境一般是通过蒸汽、或过热水、或消毒剂杀菌来实现的。现有的用于两种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的阀门为无菌型单座双密封阀门,此阀门可以应用于蒸汽或过热水高温杀菌的场合,但是由于阀门内部密封材质原因,不太适合应用于消毒剂杀菌场合,如长时间应用于消毒剂杀菌的这种场合后,会造成密封材质腐蚀老化,经常更换密封圈。此类阀门的成本较高,维护成本也很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产品的质量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环境密封性好的一种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若干组用于输送无菌液体的输送管路,每组输送管路均包括通过旁通管相互切换输送的第一输送管与第二输送管,每组所述输送管路中还包括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之间相互切换输送无菌液体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管上的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管上的第三阀门与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第三阀门均采用隔膜式气动阀,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第四阀门均采用无菌型T型阀,所述无菌型T型阀具有进口、出口及旁通口三个流道口,所述第二阀门的进口与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输送管线上,且所述第二阀门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一阀门的出液端上,所述第四阀门的进口与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输送管线上,且所述第四阀门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三阀门的出液端上,所述第二阀门的旁通口及所述第四阀门的旁通口分别连接在所述旁通管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无菌型T型阀的进口与出口在同一直线方向上,旁通口位于与进口相垂直的方向上。
优选地,所述系统中还包括用于建立无菌环境过程中对系统进行消毒的杀菌蒸汽管路,所述杀菌蒸汽管路与所述旁通管相连通,所述杀菌蒸汽管路上沿其管路输送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所述第六阀门与所述第七阀门分别位于所述杀菌蒸汽管路与所述旁通管相连通的连通处两侧,所述第七阀门位于所述第六阀门的输出端上,其中,所述第六阀门与第七阀门均采用了隔膜式气动阀,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八阀门均采用了气动角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系统中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输送液体过程中泄漏的屏蔽蒸汽管路,所述屏蔽蒸汽管路上沿其管路输送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九阀门、第十阀门、第八阀门,所述第九阀门、所述第十阀门均采用了气动角阀,且所述第十阀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阀门的输入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第七阀门的输出端相连。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采用了隔膜式气动阀及无菌型T型阀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无菌型单座双密封阀门,整体结构简单,阀门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且商业无菌环境的密封性好,液体在输送过程中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在建立无菌环境过程中采用蒸汽或过热水消毒时各阀门的开关情况;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在建立无菌环境过程中采用消毒剂消毒时各阀门的开关情况;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在正常输送液体时各阀门的开关情况;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在切换输送液体时各阀门的开关情况;
其中:1、第一输送管;11、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2、第二输送管;21、第三阀门;22、第四阀门;3、杀菌蒸汽管路;31、第五阀门;32、第六阀门;33、第七阀门;34、第八阀门;4、屏蔽蒸汽管路;41、第九阀门;42、第十阀门;5、旁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包括若干组用于输送无菌液体的输送管路,每组输送管路均包括由旁通管5连接的可相互切换输送无菌液体的第一输送管1与第二输送管2。每组输送管路中还设有用于第一输送管1与第二输送管2之间相互切换输送液体的切换组件,该切换组件包括设于第一输送管1上的第一阀门11与第二阀门12、设于第二输送管2上的第三阀门21与第四阀门22。其中,第一阀门11与第三阀门21采用了隔膜式气动阀;第二阀门12与第四阀门22采用了无菌型T型阀。无菌型T型阀包括进口、与进口在同一直线方向上的出口、位于与进口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旁通口。第二阀门12的进口与出口位于第一输送管1的输送管线上且进口位于第一阀门11的出液端,第四阀门22的进口与出口位于第二输送管2的输送管线上且进口位于第三阀门21的出液端,第二阀门12的旁通口及第四阀门22的旁通口分别连接在旁通管5的两端。
参见图1至图5所示,该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还包括用于建立无菌环境过程中对系统进行消毒的杀菌蒸汽管路3,杀菌蒸汽管路3与旁通管5相连通,杀菌蒸汽管路3上沿其管路输送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第六阀门32与第七阀门33分别位于杀菌蒸汽管路3与旁通管5相连通的连通处的两侧,且第七阀门33位于第六阀门32的输出端上。其中,第六阀门32与第七阀门33均采用了隔膜式气动阀,第五阀门31与第八阀门34采用了气动角阀。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系统中还包括用于防止第一输送管1与第二输送管2在输送液体过程中系统泄漏的屏蔽蒸汽管路4,屏蔽蒸汽管路4上沿其管路输送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九阀门41、第十阀门42、第八阀门34。其中,第九阀门41、第十阀门42均采用了气动角阀,且第十阀门42的输入端与第六阀门32的输入端相连、输出端与第七阀门33的输出端相连。
在本系统输送无菌液体前,需对系统建立无菌环境。参见图2、图3所示,本系统可通过蒸汽或过热水或消毒剂进行杀菌。当采用蒸汽或过热水杀菌时,参见图2所示,打开第一阀门11、第三阀门21,连通第二阀门12的进口与出口、连通第四阀门22的进口与出口,向第一输送管1与第二输送管2内分别通入蒸汽或过热水进行杀菌,打开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关闭其余阀门,向旁通管5内通入杀菌蒸汽进行杀菌,同时确保第二阀门12与第四阀门22的三个流道口受压均匀,延长无菌型T型阀的使用寿命。当采用消毒剂杀菌时,参见图3所示,打开第一阀门11、连通第二阀门12的进、出口,向第一输送管1内通入蒸汽进行消毒,打开第三阀门21、连通第四阀门22上的三个流道口,向第二输送管2通入消毒剂,打开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对第二输送管2、旁通管5及杀菌蒸汽管路3的排放端进行消毒剂消毒,打开第五阀门31关闭其余阀门,对其他管路通入蒸汽进行消毒。
在对整个输送系统杀菌后,即可进行无菌液体的输送。正常输送时,参见图4所示,打开第一输送管1上的第一阀门11、连通第二阀门12的进口与出口,打开第二输送管2上的第三阀门21、连通第四阀门22的进口与出口,分别通过第一输送管1与第二输送管2进行无菌液体的输送,打开第九阀门41、第十阀门42,关闭其余阀门,向系统内通入屏蔽蒸汽,以防在输送液体过程中系统出现泄漏导致无菌环境遭到破坏。
如需对第一输送管1与第二输送管2内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时,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如需将第二输送管2内的无菌液体切换至第一输送管1输送时,则关闭第一阀门11,打开第三阀门21,连通第二阀门12、第四阀门22的三个流道口,使第二输送管2内的无菌液体通过旁通管5切换至第一输送管1内,由第一输送管1进行输送。同时打开第九阀门41与第十阀门42,关闭其余阀门,向系统内通入屏蔽蒸汽,以防在输送液体过程中系统出现泄漏造成无菌环境被破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中,通过在输送管道上设置隔膜式气动阀及无菌型T型阀来完成输送管路间的切换输送,结构简单,在系统建立无菌环境时不仅可以采用蒸汽或过热水进行杀菌,还可采用消毒剂进行杀菌,材料成本低,维修方便,阀门使用寿命长、密封性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包括若干组用于输送无菌液体的输送管路,每组输送管路均包括通过旁通管(5)相互切换输送的第一输送管(1)与第二输送管(2),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输送管路中还包括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1)与所述第二输送管(2)之间相互切换输送无菌液体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管(1)上的第一阀门(11)与第二阀门(12)、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管(2)上的第三阀门(21)与第四阀门(22),所述第一阀门(11)与第三阀门(21)均采用隔膜式气动阀,所述第二阀门(12)与所述第四阀门(22)均采用无菌型T型阀,所述无菌型T型阀具有进口、出口及旁通口三个流道口,所述第二阀门(12)的进口与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管(1)的输送管线上,且所述第二阀门(12)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一阀门(11)的出液端上,所述第四阀门(22)的进口与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管(2)的输送管线上,且所述第四阀门(22)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三阀门(21)的出液端上,所述第二阀门(12)的旁通口及所述第四阀门(22)的旁通口分别连接在所述旁通管(5)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型T型阀的进口与出口在同一直线方向上,旁通口位于与进口相垂直的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中还包括用于建立无菌环境过程中对系统进行消毒的杀菌蒸汽管路(3),所述杀菌蒸汽管路(3)与所述旁通管(5)相连通,所述杀菌蒸汽管路(3)上沿其管路输送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所述第六阀门(32)与所述第七阀门(33)分别位于所述杀菌蒸汽管路(3)与所述旁通管相连通的连通处两侧,所述第七阀门(33)位于所述第六阀门(32)的输出端上,其中,所述第六阀门(32)与第七阀门(33)均采用了隔膜式气动阀,所述第五阀门(31)与所述第八阀门(34)均采用了气动角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中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输送管(1)与所述第二输送管(2)输送液体过程中泄漏的屏蔽蒸汽管路(4),所述屏蔽蒸汽管路(4)上沿其管路输送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九阀门(41)、第十阀门(42)、第八阀门(34),所述第九阀门(41)、所述第十阀门(42)均采用了气动角阀,且所述第十阀门(4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阀门(32)的输入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第七阀门(33)的输出端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05591.3U CN204022463U (zh) | 2014-09-03 | 2014-09-03 | 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05591.3U CN204022463U (zh) | 2014-09-03 | 2014-09-03 | 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22463U true CN204022463U (zh) | 2014-12-17 |
Family
ID=52062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05591.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22463U (zh) | 2014-09-03 | 2014-09-03 | 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2246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29709A (zh) * | 2014-09-03 | 2014-12-24 |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
-
2014
- 2014-09-03 CN CN201420505591.3U patent/CN20402246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29709A (zh) * | 2014-09-03 | 2014-12-24 |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
CN104229709B (zh) * | 2014-09-03 | 2016-08-31 |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97722A (zh) | 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103752555A (zh) | 一种用于洗瓶机的cip-sip系统 | |
CN204022463U (zh) | 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 |
CN104229709A (zh) | 无菌液体切换输送系统 | |
CN205492445U (zh) | 一种超高压灭菌装置 | |
CN108120560A (zh) | 净水装置密封性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套件 | |
CN203051985U (zh) | 一种化工流体输送用聚乙烯双套管 | |
CN204729816U (zh) | 快换接头 | |
CN108547957B (zh) | 用高压阻隔介质阻断阀门气体物料内漏的双体阀门及方法 | |
CN205155451U (zh) | 一种管道泄漏引流装置 | |
CN102966821B (zh) | 一种三通式法兰 | |
CN209569542U (zh) | 一种流体分配系统 | |
CN205241656U (zh) | 一种无菌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 |
CN205956641U (zh) | 用于液体输送设备中的快装式盲板 | |
CN202612945U (zh) | 一种新型三通 | |
CN105413299A (zh) | 一种自清洁并联过滤系统 | |
CN203587298U (zh) | 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203695513U (zh) | 用于洗瓶机的cip-sip系统 | |
CN205332686U (zh) | 一种洁净设备干燥置换系统 | |
CN104455512A (zh) | 一种软化水装置中的水阀 | |
CN204783220U (zh) | 分流式汽车排气歧管 | |
CN202733452U (zh) | 一种防盗防泄漏输油管道 | |
CN206478445U (zh) | 双管道并联长距离输送管线 | |
CN209587303U (zh) | 并联式快速驱动的执行器手动应急操作系统 | |
CN109695824B (zh) | 一种阀阵结构及应用该阀阵结构的制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31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