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1406U - 折叠箱 - Google Patents

折叠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1406U
CN204021406U CN201420283758.6U CN201420283758U CN204021406U CN 204021406 U CN204021406 U CN 204021406U CN 201420283758 U CN201420283758 U CN 201420283758U CN 204021406 U CN204021406 U CN 204021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se plate
header board
rear plate
top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837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景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mg Cond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mg Cond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mg Cond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mg Cond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837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21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1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14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箱,包括底板、两个侧板、顶板、后板及前板,前板与底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前板和底板通过第一连接圈穿过前板和底板上的第一连接孔相连接,以使前板可绕着第一连接圈对折于底板上,后板与底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后板和底板通过第二连接圈穿过后板和底板上的第二连接孔相连接,侧板和后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孔,侧板和后板通过第三连接圈穿过侧板和后板上的第三连接孔相连接,顶板与后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顶板与后板通过第四连接圈穿过顶板和后板的第四连接孔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箱折叠和打开都极为方便。

Description

折叠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折叠的折叠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箱子包括底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四个侧板以及与侧板相对的顶板,这种箱子大多数都是固定形状的,如今市场活跃,很多工业产品的搬运都需要大量的箱子,然而对空箱子进行运输或贮存,这种不能折叠的箱子无疑是对运输资源及贮存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对空箱子进行折叠并可以反复使用的折叠箱。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箱,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一端的后板、位于所述底板另一端的前板、两个相对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后板与所述前板之间的侧板、与所述底板相对且与所述后板连接的顶板,所述前板与所述底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前板和所述底板通过第一连接圈穿过所述前板和所述底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接,以使所述前板可绕着所述第一连接圈对折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后板与所述底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后板和所述底板通过第二连接圈穿过所述后板和所述底板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接,以使所述后板可绕着所述第二连接圈对折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侧板和所述后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孔,所述侧板和所述后板通过第三连接圈穿过所述侧板和所述后板上的所述第三连接孔相连接,以使所述侧板可绕着所述第三连接圈对折于所述后板上,所述顶板与所述后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顶板与所述后板通过第四连接圈穿过所述顶板和所述后板的所述第四连接孔相连接,以使所述顶板可绕着所述第四连接圈对折于所述后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的连接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插入槽,所述侧板靠近底板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插入所述插入槽的凸起部,用于将所述侧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底板相对应所述凸起部开设有当侧板绕着所述第三连接圈旋转时可使所述凸起部插入的插入开口,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叠脚,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叠脚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件,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于所述固定件相对应且可使所述叠脚穿过的开口,所述固定件内具有与所述叠脚相对应的且可使所述叠脚插入的固定槽,用于折叠箱间的重叠连接。 
通过叠脚及固定件的设置,可实现多组叠箱件的快速组装、快速分离,多组折叠箱在使用时通过叠脚和固定件的组装,解决了目前多组折叠箱叠堆运输中受到冲击时产生倾翻的问题,而且通过叠脚及固定件叠堆后的多组折叠箱体积较小,便于存放,节省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连接支架齐平,用于支撑所述底板。 
当底板上堆放有重物时,底板可能会由于重物对其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发生变形,这样不仅使得折叠箱的整体美观性受到影响,而且影响折叠箱的折叠,通过将连接支架设置为与第一支架齐平,使得连接支架可支撑底板,以避免底板由于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发生变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靠近前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加强所述顶板与所述前板之间连接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另一端朝着所述底板的方向弯曲延伸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前板的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板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顶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侧板不会向外倾翻。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后板长度的一半。 
通过将侧板的长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后板长度的半,使得两个侧板不会重叠的折叠于后板的两端,可减小折叠箱折叠后的体积,有益于减少折叠后的折叠箱的存放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后板的长度和所述前板的宽度均与所述底板的宽度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前板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对称设置于所述前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紧圈、第二锁紧圈及锁把,所述第一锁紧圈包括两相互平行的固定直杆,两个所述固定直杆通过弧形杆相连接,所述固定直杆固定于所述侧板的内壁上,所述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圈相对应的前板孔,所述弧形杆穿过所述前板孔伸出至所述前板的外侧,所述第二锁紧圈包括两个弧形部,所述弧形部内具有第一孔,所述弧形 部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弧形部固定于所述前板上的固定部,所述锁把包括锁紧杆及用于引导所述锁紧杆移动的手柄,所述手柄位于两个所述弧形部之间,所述锁紧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弧形部的第一孔内,所述弧形杆与所述前板围成可使锁紧杆移动至其内的第二孔,用于锁定前门和所述侧板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孔的尺寸大于所述锁紧杆的尺寸,以使所述手柄可沿着所述第二孔的中心方向移动。 
通过设置锁紧装置,既可实现前板与侧板的快速连接,使得前板不会发生倾翻,又可实现前板与侧板的快速分离,便于前板和侧板折叠于底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板、侧板、底板、后板、顶板均为平面板或由多根金属杆焊接而成的网状板。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箱结构新颖、加工简单,其不仅大大减少了折叠箱在回送的运输中的存放空间,并且折叠打开方便,同时降低了存放及运输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所述的折叠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图1中的A向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箱的顶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箱的后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箱的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箱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箱的前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箱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箱间的组装图; 
图10为图9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至图10中: 
1、顶板;11、顶板开口;12、固定件;13、第一限位件;2、后板;3、侧板;31、凸起部;32、第一锁紧圈;4、底板;41、插入开口;5、前板;51、第二锁紧圈;511、弧形部;512、第一固定部;513、第二固定部;52、前板孔;53、锁把;6、第四连接圈;61、第四连接孔;7、第三连接圈;71、第三连接孔;8、第一连接圈;81、第一连接孔;9、第二连接圈;91、第二连接孔;10、框架;101、第一支架;102、插入槽;103、第二限位件;104、叠脚;105、连接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包括底板4、位于底板4一端的后板2、位于底板4另一端的前板5、两个相对平行设置且位于后板2与前板5之间的侧板3、与底板4相对且与后板2连接的顶板1,前板5与底板4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61,前板5和底板4通过第一连接圈8穿过前板5和底板4上的第一连接孔61相连接,以使前板5可绕着第一连接圈8对折于底板4上,后板2与底板4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91,后板2和底板4通过第二连接圈9穿过后板2和底板4上的第二连接孔91相连接,以使后板2可绕着第二连接圈9对折于底板4上,侧板3和后板2 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孔71,侧板3和后板2通过第三连接圈7穿过侧板3和后板2上的第三连接孔71相连接,以使侧板3可绕着第三连接圈7对折于后板2上,顶板1与后板2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61,顶板1与后板2通过第四连接圈6穿过顶板1和后板2上的第四连接孔61相连接,以使顶板1可绕着第四连接圈6对折于后板2上。 
底板4远离顶板1的一侧设置有框架10,框架10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架101,两个第一支架10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两个第一支架101的连接支架105,第一支架101上设置插入槽102,侧板3靠近底板4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插入插入槽102的凸起部31,用于将侧板3固定于第一支架101上,底板4相对应凸起部31开设有当侧板3绕着第三连接圈7旋转时可使凸起部31插入的插入开口41,底板4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两个第一支架101上。 
通过凸起部31及插入槽102的设置,可使得侧板3可拆卸的固定于第一支架101上,另外通过插入孔的设置,且底板4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两个第一支架101上,使得侧板3的凸起部31可插入插入孔内,进而限制底板4无法在第一支架101上发生大距离的移动,使得底板4与侧板3可相当稳固的连接在一起。 
第一支架101的两端设置有叠脚104,顶板1靠近底板4的一侧且与叠脚10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件12,顶板1上设置有与固定件12相对应且可使叠脚104穿过的顶板开口11,固定件12内具有与叠脚104相对应的且可使另一个折叠箱的叠脚104插入的固定槽,用于折叠箱间的重叠连接。 
通过叠脚104及固定件12的设置,可实现折多组叠箱件的快速组装、快速分离,多组折叠箱在使用时通过叠脚104和固定件12的组装,解决了目前多组折叠箱叠堆运输中受到冲击时产生倾翻的问题,而且通过叠脚104及固定件12叠堆后的多组折叠箱体积较小,便于存放,节省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1与连接支架105齐平,用于支撑底板4。 
当底板4上堆放有重物时,底板4可能会由于重物对其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发生变形,这样不仅使得折叠箱的整体美观性受到影响,而且影响折叠箱的折叠,通过将连接支架105设置为与第一支架101齐平,使得连接支架105可支撑底板4,以避免底板4由于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发生变形。 
顶板1靠近前板5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加强顶板1与前板5之间连接的第一限位件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3为两个,第一限位件13的一端固定于顶板1上,第一限位件13的另一端朝着底板4的方向弯曲延伸形成限位部,限位部位于前板5的外侧,用于限制前板5不会向外发生倾翻。 
侧板3的外侧且位于第一支架101靠近顶板1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03,用于限制侧板3不会向外倾翻。 
侧板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后板2长度的一半。通过将侧板3的长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后板2长度的一半,使得两个侧板3不会重叠的折叠于后板2的两端,可减小折叠箱折叠后的体积,有益于减少折叠箱折叠后的存放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前板5和后板2的宽度与底板4宽度相等。通过将前板5和底板4设置为与底板4相等,不仅可使得折叠箱折叠后的体积变小,还可使得折叠箱打开后具有够大的储物空间来搬运物品。 
本实施例的折叠箱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连接侧板3和前板5的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对称设置于前板5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紧圈32、第二锁紧圈51及锁把53,第一锁紧圈32包括两相互平行的固定直杆,两个固定直杆通过弧形杆相连接,固定直杆固定于侧板3的内壁上,前板5上设置有与第一锁紧圈32相对应的前板孔52,弧形杆穿过前板孔52伸出至前板5的外侧,第二锁紧圈51包括两个弧形部511,弧形 部511内具有第一孔,弧形部511上设置有用于将弧形部511固定于前板5上的固定部,固定部包括位于弧形部511两端的第一固定部512和第二固定部513,两个弧形部511通过第一固定部512相连接,锁把53包括锁紧杆及用于引导锁紧杆移动的手柄,手柄位于两个弧形部511之间,锁紧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弧形部511的第一孔内,第一孔的尺寸大于锁紧杆的尺寸,以使锁紧杆可沿着第二孔的中心方向移动,弧形杆与前板5围成可使锁紧杆移动至其内的第二孔,当折叠箱无需进行折叠时,锁紧杆靠近前板孔52的一端位于第二孔内,以使前板5和侧板3相连接,当折叠箱需要进行折叠时,手握手柄驱动锁紧杆远离第一锁紧圈32,使得锁紧杆靠近前板孔52的一端从第二孔内移出,使得前板5与侧板3无法连接,便可实现折叠箱的折叠。 
通过设置锁紧装置,既可实现前板5与侧板3的快速连接,使得前板5不会发生倾翻,又可实现前板5与侧板3的快速分离,便于前板5折叠于底板4上以及侧板3折叠于后板2上。 
在本实施例中,前板5、侧板3、底板4、后板2、顶板1均为平面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前板5、侧板3、底板4、后板2、顶板1还可为由多根金属杆焊接而成网状板。 
工作原理: 
当要将折叠箱进行折叠时,首先将锁紧杆从第一锁紧圈32的第一孔内移出,使得侧板3和前板5无法连接,并将框架10与侧板3分离,以便于侧板3进行折叠,随后将两个侧板3绕着第三连接圈7对折于后板2的两端且位于后板2的同一侧面上,紧接着将顶板1绕着第四连接圈6对折于后板2上且覆盖住两个侧板3,随后将后板2绕着第二连接圈9对折于底板4上,此时,后板2远离侧板3的侧面与底板4侧面相接触,最后将前板5绕着第一连接圈8对折于底 板4远离后板2的侧面上,这样折叠箱的折叠便完成了,其大大减少了折叠箱在回送的运输中的存放空间。当多个打开的折叠箱要进行重叠时,只要将一个折叠箱的叠脚104插入另一个折叠箱的固定件12的插入槽102即可。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一端的后板、位于所述底板另一端的前板、两个相对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后板与所述前板之间的侧板、与所述底板相对且与所述后板连接的顶板,所述前板与所述底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前板和所述底板通过第一连接圈穿过所述前板和所述底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接,以使所述前板可绕着所述第一连接圈对折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后板与所述底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后板和所述底板通过第二连接圈穿过所述后板和所述底板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接,以使所述后板可绕着所述第二连接圈对折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侧板和所述后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孔,所述侧板和所述后板通过第三连接圈穿过所述侧板和所述后板上的所述第三连接孔相连接,以使所述侧板可绕着所述第三连接圈对折于所述后板上,所述顶板与所述后板相靠近的边缘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顶板与所述后板通过第四连接圈穿过所述顶板和所述后板的所述第四连接孔相连接,以使所述顶板可绕着所述第四连接圈对折于所述后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的连接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插入槽,所述侧板靠近底板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插入所述插入槽的凸起部,用于将所述侧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底板相对应所述凸起部开设有当侧板绕着所述第三连接圈旋转时可使所述凸起部插入的插入开口,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叠脚,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叠脚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 件,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相对应且可使所述叠脚穿过的顶板开口,所述固定件内具有与所述叠脚相对应的且可使所述叠脚插入的固定槽,用于折叠箱间的重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连接支架齐平,用于支撑所述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靠近前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加强所述顶板与所述前板之间连接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另一端朝着所述底板的方向弯曲延伸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前板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顶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侧板不会向外侧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后板长度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前板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对称设置于所述前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紧圈、第二锁紧圈及锁把,所述第一锁紧圈包括两相互平行的固定直杆,两个所述固定直杆通过弧形杆相连接,所述固定直杆固定于所述侧板的内壁上,所述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圈相对应的前板孔,所述弧形杆穿过所述前板孔伸出至所述前板的外侧,所述第二锁紧圈包括两个弧形部,所述弧形部内具有第一孔,所述弧形部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弧形部固定于所述前板上的固定部, 所述锁把包括锁紧杆及用于引导所述锁紧杆移动的手柄,所述手柄位于两个所述弧形部之间,所述锁紧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弧形部的第一孔内,所述弧形杆与所述前板围成可使锁紧杆移动至其内的第二孔,用于锁定前门和所述侧板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孔的尺寸大于所述锁紧杆的尺寸,以使所述手柄可沿着所述第二孔的中心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侧板、底板、后板、顶板均为平面板或由多根金属杆焊接而成网状板。 
CN201420283758.6U 2014-05-29 2014-05-29 折叠箱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21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3758.6U CN204021406U (zh) 2014-05-29 2014-05-29 折叠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3758.6U CN204021406U (zh) 2014-05-29 2014-05-29 折叠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1406U true CN204021406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61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8375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21406U (zh) 2014-05-29 2014-05-29 折叠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2140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2463A1 (zh) * 2018-04-03 2019-10-10 厦门新技术集成有限公司 拼装式收纳箱
CN114811319A (zh) * 2022-05-12 2022-07-29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 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测量装置
US11421823B2 (en) 2017-08-30 2022-08-23 New-Tec Integration (Xiamen) Co., Ltd. Box made of single-layer plastic composite board
US11540631B2 (en) 2017-08-30 2023-01-03 New-Tec Integration (Xiamen) Co., Ltd. Composite structural board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1823B2 (en) 2017-08-30 2022-08-23 New-Tec Integration (Xiamen) Co., Ltd. Box made of single-layer plastic composite board
US11540631B2 (en) 2017-08-30 2023-01-03 New-Tec Integration (Xiamen) Co., Ltd. Composite structural board
US11684159B2 (en) 2017-08-30 2023-06-27 New-Tec Integration (Xiamen) Co., Ltd. Composite structural board
US11754224B2 (en) 2017-08-30 2023-09-12 New-Tec Integration (Xiamen) Co., Ltd. Single-layer plastic composite board
WO2019192463A1 (zh) * 2018-04-03 2019-10-10 厦门新技术集成有限公司 拼装式收纳箱
US11608208B2 (en) 2018-04-03 2023-03-21 New-Tec Integration (Xiamen) Co., Ltd. Assemblable storage box
CN114811319A (zh) * 2022-05-12 2022-07-29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 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测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1406U (zh) 折叠箱
CN205098606U (zh) 一种连体自锁式折叠包装箱
CN104648748A (zh) 一种酒类包装盒
CN203581658U (zh) 新型鞋盒
CN202987686U (zh) 易封装包装盒
CN204433243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4015873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衣架
CN203033053U (zh) 一种折叠盒
JP5773522B2 (ja) ハンガーボックス
CN202987678U (zh) 易折包装袋
CN205814132U (zh) 一种叠衣配件盒
CN209038076U (zh) 可变体积包装盒
CN203997178U (zh) 折叠纸盒坯件及纸盒
CN207253009U (zh) 一种便携式旅行包
CN203033046U (zh) 一种折叠盒的折叠板
CN205240130U (zh) 一种三隔间盘式折叠纸盒
CN204056514U (zh) 一种一体化的收纳箱
CN207523296U (zh) 信用卡名片盒
CN210972309U (zh) 一种经济管理凭证存放箱
CN203284643U (zh) 晾衣架
CN206923829U (zh) 一种新型插锁式盒子
CN109969559A (zh) 一种纺织面料的防褶皱输送装置
CN209382516U (zh) 一种储物纸盒
CN215041601U (zh) 一种质量管理用文件夹
CN204056529U (zh) 可折叠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