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7091U - 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7091U
CN204017091U CN201420443018.4U CN201420443018U CN204017091U CN 204017091 U CN204017091 U CN 204017091U CN 201420443018 U CN201420443018 U CN 201420443018U CN 204017091 U CN204017091 U CN 204017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outlet
air inlet
carbon
housing
div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430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宏
陆培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I HUILI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4430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7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7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7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上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相连通,壳体内设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所述壳体设置通气管道,进气口能通过通气管道与出气口相连通,二氧化碳吸收剂利用通气管道安装布置在壳体内,以使得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剂能充分吸收与进入壳体内气体中的所含的二氧化碳。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对二氧化碳进行充分吸收;当二氧化碳吸收剂失效时,二氧化碳传感器能即使感应并通过报警器报警,提醒医务人员及时更换;更换方便,降低麻醉中更换钠石灰时中断呼吸支持时间;避免钠石灰粉末污染呼吸管路,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装置,尤其是一种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与呼吸机配合使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存在对二氧化碳吸收不充分,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内的粉末存在污染呼吸机的情况。当需要更换二氧化碳吸收设备时,存在更换操作不方便,患者风险高等缺点。当二氧化碳吸收剂失效时不能及时发现(尤其是没有二氧化碳监测时),使患者可能面临二氧化碳蓄积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对二氧化碳进行充分吸收,当二氧化碳吸收剂失效时能够及时报警,避免二氧化碳重复吸入造成二氧化碳蓄积;能避免二氧化碳吸收剂粉末对呼吸机的污染,更换方便,成本低,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上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相连通,壳体内设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所述壳体设置通气管道,进气口能通过通气管道与出气口相连通,二氧化碳吸收剂利用通气管道安装布置在壳体内,以使得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剂能充分吸收与进入壳体内气体中的所含的二氧化碳;
所述壳体的进气口内设置用于对气体过滤且能阻挡二氧化碳吸收剂粉末掉落的进气口过滤膜,壳体的出气口内设置用于对气体过滤且能阻挡二氧化碳吸收剂粉末掉落的出气口过滤膜;所述进气口、出气口、进气口过滤膜、出气口过滤膜与壳体之间为不可拆分的一体结构。
所述壳体的出气口内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与超量报警器电连接。
所述超量报警器位于出气口的外壁上,二氧化碳传感器、超量报警器与壳体间采用可插拔分离的安装结构。
所述壳体上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相对应的内壁或外壁设置连接密封圈。
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位于壳体的两端部时,通气管道包括对称分布的第一隔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外侧的第二隔板,第一隔板邻近出气口的一端设有第一隔板通气孔,第二隔板邻近进气口的一端设有第二隔板通气孔,进气口通过第一隔板通气孔、第二隔板通气与出气口相连通。
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位于壳体的同一端时,出气口位于进气口的外侧;通气管道包括对称分布的第三隔板,第三隔板远离进气口的一端设有第三隔板通气孔,进气口通过第三隔板通气孔与相应的出气口相连通。
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位于壳体的两端部时,通气管道包括第四隔板以及第五隔板,第四隔板邻近进气口,第五隔板邻近出气口;第四隔板邻近出气口的端部设有第四隔板通气孔,第五隔板邻近进气口的端部设有第五隔板通气孔,进气口通过第四隔板通气孔、第五隔板通气孔与出气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壳体通过通气管道将二氧化碳吸收剂安装在壳体内,二氧化碳吸收剂通过进气口过滤膜、出气口过滤膜阻挡后,能够防止对呼吸机的污染;在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密封圈,增加密封性;在出气口内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与超量报警器连接,当通过出气口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超量时,超量报警器均能够报警,提醒医务人员及时更换失效的二氧化碳吸装置,其更换方便,成本低,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管道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管道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管道的第三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气口设置连接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出气口设置连接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进气口、3-出气口、4-进气口过滤膜、5-出气口过滤膜、6-二氧化碳传感器、7-超量报警器、8-第一隔板、9-第一隔板通气孔、10-第二隔板、11-第二隔板通气孔、12-二氧化碳吸收剂、13-第三隔板、14-第三隔板通气孔、15-第四隔板、16-第四隔板通气孔、17-第五隔板、18-第五隔板通气孔以及19-连接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能使用方便,能对二氧化碳进行充分吸收,对于未充分吸收的二氧化碳能够及时报警,避免对呼吸机的污染,更换方便,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上的进气口2与出气口3,进气口2与出气口3相连通,壳体1内设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吸收剂12;所述壳体1设置通气管道,进气口2能通过通气管道与出气口3相连通,二氧化碳吸收剂12利用通气管道安装布置在壳体1内,以使得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剂12能充分吸收与进入壳体1内气体中的所含的二氧化碳。在壳体1的出气口3内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6,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6与超量报警器7电连接。
具体地,壳体1通过进气口2能够与呼吸机连接,壳体1通过出气口3能够将吸收过滤二氧化碳后的气体输出,二氧化碳吸收剂12位于通气管道内,进入的气体必须通过通气管道,且与通气管道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12充分接触后才能到达出气口3,以确保进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二氧化碳吸收剂12充分吸收。二氧化碳吸收剂12可以采用钠石灰、钙石灰等碱性材料,二氧化碳吸收剂12也可以采用其他本技术领域常用对于二氧化碳吸收的材料,具体材料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二氧化碳传感器6可以选用检测灵敏度高的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6能够对未被二氧化碳吸收剂12充分吸收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检测,当二氧化碳传感器6检测到有二氧化碳时,能够驱动超量报警器7进行报警。超量报警器7可以采用声光报警的形式,对于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在超量报警器7内设置二氧化碳的含量阈值,二氧化碳传感器6检测到二氧化碳的含量且所述含量超过超量报警器7内设置的阈值时,超量报警器7才会进行报警。当超量报警器7报警,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吸收剂12已大部分失效,已不能实现对二氧化碳气体的充分吸收,从而立刻实施更换操作,避免二氧化碳气体重复吸入造成二氧化碳蓄积,从而避免由此而导致的意外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超量报警器7位于出气口3的外壁上,二氧化碳传感器6、超量报警器7与壳体1间采用插拔分离的结构。对于二氧化碳传感器6、超量报警器7与壳体1之间采用插拔分离的结构,可以在壳体1内设置插槽等结构。当超量报警器7报警后,通过取出二氧化碳传感器6以及超量报警器7,且将取出的二氧化碳传感器6以及超量报警器7安装在新更换壳体1上。因二氧化碳传感器6价格昂贵,重复利用的二氧化碳传感器6以及超量报警器7可以降低成本。
为了避免二氧化碳吸收剂12对呼吸机造成的污染,所述壳体1的进气口2内设置用于对气体过滤且阻挡二氧化碳吸收剂12掉落的进气口过滤膜4,壳体1的出气口3内设置用于对气体过滤且阻挡二氧化碳吸收剂12掉落的出气口过滤膜5,二氧化碳传感器6位于出气口过滤膜5的上方。
所述进气口过滤膜4以及出气口过滤膜5能够允许气体通过,且能够阻止二氧化碳吸收剂12掉落或被吸收进入呼吸机内。进气口过滤膜4、出气口过滤膜6分别与进气口2、出气口3的大小相适应,进气口过滤膜4以及出气口过滤膜5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膜。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进气口2与出气口3外壁或内壁设置连接密封圈19,即可以在进气口2的内壁或外壁上设置连接密封圈19,也可以在出气口3的外壁或内壁上设置连接密封圈19,图7中示出了,在进气口2的外壁上设置了连接密封圈19,图8中示出了,在出气口3的内壁上设置连接密封圈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密封圈19,在与呼吸机内连接或外连接时增加连接的密封性,避免漏气。
所述进气口2、出气口3、进气口过滤膜4、出气口过滤膜5与壳体1装配后为一体结构,不破坏结构时不能对其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剂12进行更换。当现有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内二氧化碳吸收剂12失效无法再使用时,由于为不可拆卸的一体结构,不能用传统方法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12,避免了呼吸机使用时呼吸支持停顿时间过长导致的风险,也避免了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12带来的粉末污染呼吸机通道,同时也减少了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12的繁琐程序及二氧化碳吸收罐(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1)反复使用带来的交叉感染的几率。
所述进气口2与出气口3位于壳体1的两端或位于壳体1的同一端。当进气口2、出气口3在壳体1上的位置不同时,壳体1内的通气管道的具体实施结构也有所不同,下面根据进气口2、出气口3的不同位置,对通气管道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气口2与出气口3位于壳体1的两端部时,通气管道包括对称分布的第一隔板8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隔板8外侧的第二隔板10,第一隔板8邻近出气口3的一端设有第一隔板通气孔9,第二隔板10邻近进气口2的一端设有第二隔板通气孔11,进气口2通过第一隔板通气孔9、第二隔板通气孔11与出气口3相连通。
具体地,两个第一隔板8的一端分别与进气口2相连接,两个第一隔板8间形成进气口2进气后的第一通气通道,第一隔板8与第二隔板10之间形成第二通气通道,第一通气通道与第二通气通道之间通过第一隔板通气孔9相连通。第二隔板8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三通气通道,通过第三通气通道与出气口3相连通,进入第二通气通道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隔板通气孔11进入第三通气通道,直至通过出气口3逸出。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10的高度可以与壳体1的厚度相对应,二氧化碳吸收剂12可以通过上述第一通气通道、第二通气通道以及第三通气通道安装在壳体1内,当气体在壳体1内时,能够实现二氧化碳吸收剂12的充分接触,提高二氧化碳吸收的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进气口2与出气口3位于壳体1的同一端时,出气口3位于进气口2的外侧;通气管道包括对称分布的第三隔板13,第三隔板13远离进气口2的一端设有第三隔板通气孔14,进气口2通过第三隔板通气孔14与相应的出气口3相连通。
具体地,壳体1的一端设置一个进气口2以及两个出气口3,两个出气口3对称分布于进气口2的外侧,在进气口2内设置进气口过滤膜4,在每个出气口3内设置出气口过滤膜5。两个第三隔板13与进气口2相对应,通过两个第三隔板13,能够在壳体1内形成第四通气通道,两个第三隔板13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五通气通道,第四通气通道与第五通气通道能通过第三隔板通气孔14相连通。二氧化碳吸收剂12通过第四通气通道以及第五通气通道安装在壳体1内,当气体在第四通气通道以及第五通气通道内流动时,能够与二氧化碳吸收剂12充分接触。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进气口2与出气口3位于壳体1的两端部时,通气管道包括第四隔板15以及第五隔板17,第四隔板15邻近进气口2,第五隔板17邻近出气口3;第四隔板15邻近出气口3的端部设有第四隔板通气孔16,第五隔板17邻近进气口2的端部设有第五隔板通气孔18,进气口2通过第四隔板通气孔16、第五隔板通气孔18与出气口3相连通。
具体地,进气口2与出气口3位于壳体1的两端,且进气口2、出气口3均不在壳体1的轴线上,第四隔板15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六通气通道,通过进气口2进入的气体经过进气口过滤膜4后,首先进入第六通气通道内。第四隔板15与第五隔板17之间形成第七通气通道,第五隔板17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八通气通道。进入第六通气通道内的气体通过第四隔板通气孔16进入第七通气通道内,第七通气通道内的气体经过第五隔板通气孔18进入第八通气通道内,由第八通气通道与出气口3相连通后,便于气体逸出。二氧化碳吸收剂12通过第六通气通道、第七通气通道以及第八通气通道安装在壳体1内,第四隔板15以及第五隔板17在壳体1内设置的高度与壳体1的厚度相一致,确保气体在壳体1内沿着设定的路线流动,确保气体与二氧化碳吸收剂12的充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1通过通气管道将二氧化碳吸收剂12安装在壳体1内,二氧化碳吸收剂12通过进气口过滤膜4、出气口过滤膜5阻挡后,能够防止对呼吸机的污染,在出气口3内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6,二氧化碳传感器6与超量报警器7连接,当通过出气口3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或超量的二氧化碳时,超量报警器7均能够报警,从而及时更换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避免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重复吸入患者体内导致意外,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作为模块式更换,减少了传统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12的繁琐程序及由此导致的风险;通过壳体内设置呼吸通道,使二氧化碳吸收剂12对呼出气体充分接触,使二氧化碳进行充分吸收,更换方便,成本低,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

Claims (7)

1.一种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上的进气口(2)与出气口(3),进气口(2)与出气口(3)相连通,壳体(1)内设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吸收剂(12);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设置通气管道,进气口(2)能通过通气管道与出气口(3)相连通,二氧化碳吸收剂(12)利用通气管道安装布置在壳体(1)内,以使得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剂(12)能充分吸收与进入壳体(1)内气体中的所含的二氧化碳;
所述壳体(1)的进气口(2)内设置用于对气体过滤且能阻挡二氧化碳吸收剂(12)粉末掉落的进气口过滤膜(4),壳体(1)的出气口(3)内设置用于对气体过滤且能阻挡二氧化碳吸收剂(12)粉末掉落的出气口过滤膜(5);所述进气口(2)、出气口(3)、进气口过滤膜(4)、出气口过滤膜(5)与壳体(1)之间为不可拆分的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的出气口(3)内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6),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6)与超量报警器(7)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超量报警器(7)位于出气口(3)的外壁上,二氧化碳传感器(6)、超量报警器(7)与壳体(1)间采用可插拔分离的安装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上的进气口(2)与出气口(3)相对应的内壁或外壁设置连接密封圈(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口(2)与出气口(3)位于壳体(1)的两端部时,通气管道包括对称分布的第一隔板(8)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隔板(8)外侧的第二隔板(10),第一隔板(8)邻近出气口(3)的一端设有第一隔板通气孔(9),第二隔板(10)邻近进气口(2)的一端设有第二隔板通气孔(11),进气口(2)通过第一隔板通气孔(9)、第二隔板通气(11)与出气口(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口(2)与出气口(3)位于壳体(1)的同一端时,出气口(3)位于进气口(2)的外侧;通气管道包括对称分布的第三隔板(13),第三隔板(13)远离进气口(2)的一端设有第三隔板通气孔(14),进气口(2)通过第三隔板通气孔(14)与相应的出气口(3)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口(2)与出气口(3)位于壳体(1)的两端部时,通气管道包括第四隔板(15)以及第五隔板(17),第四隔板(15)邻近进气口(2),第五隔板(17)邻近出气口(3);第四隔板(15)邻近出气口(3)的端部设有第四隔板通气孔(16),第五隔板(17)邻近进气口(2)的端部设有第五隔板通气孔(18),进气口(2)通过第四隔板通气孔(16)、第五隔板通气孔(18)与出气口(3)相连通。
CN201420443018.4U 2014-08-06 2014-08-06 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Active CN204017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3018.4U CN204017091U (zh) 2014-08-06 2014-08-06 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3018.4U CN204017091U (zh) 2014-08-06 2014-08-06 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7091U true CN204017091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57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43018.4U Active CN204017091U (zh) 2014-08-06 2014-08-06 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709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1077A (zh) * 2015-01-09 2015-04-15 高宏 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
CN104740744A (zh) * 2015-04-02 2015-07-01 无锡市人民医院 螺旋叶片式二氧化碳吸收罐
CN109395227A (zh) * 2018-12-17 2019-03-01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CN115675799A (zh) * 2022-11-16 2023-0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监测吸收剂罐中二氧化碳吸收剂使用状态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1077A (zh) * 2015-01-09 2015-04-15 高宏 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
CN104740744A (zh) * 2015-04-02 2015-07-01 无锡市人民医院 螺旋叶片式二氧化碳吸收罐
CN104740744B (zh) * 2015-04-02 2017-11-21 无锡市人民医院 螺旋叶片式二氧化碳吸收罐
CN109395227A (zh) * 2018-12-17 2019-03-01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外置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CN115675799A (zh) * 2022-11-16 2023-0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监测吸收剂罐中二氧化碳吸收剂使用状态的系统及方法
CN115675799B (zh) * 2022-11-16 2023-05-1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监测吸收剂罐中二氧化碳吸收剂使用状态的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17091U (zh) 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US1134475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service life of a filter with a respirator filter sampling port assembly
CN205307712U (zh) 低氧呼吸训练装置
CN211133471U (zh) 一种麻醉科室用麻醉废气抽除装置
CN104740744A (zh) 螺旋叶片式二氧化碳吸收罐
CN205411777U (zh) 吸痰器
CN104784802A (zh) 二氧化碳吸收罐
CN202724392U (zh) 数字化杂交手术室麻醉废气排放监控系统
CN211374671U (zh) 一种用于地下管网危险气体的监测装置
CN203107918U (zh) 一种麻醉废气吸附过滤器
CN203694311U (zh) 气管切开术的防烟呼吸器
CN211132587U (zh)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罐
CN202569135U (zh) 用于呼吸面罩的二氧化碳清除器
CN206762581U (zh) 一种用于手术室内的麻醉废气净化装置
CN206518787U (zh)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CN111569222B (zh) 一种呼吸机用呼吸阀组件结构
CN204563243U (zh) 螺旋叶片式二氧化碳吸收罐
CN210080326U (zh) 一种麻醉废气负压吸收排放系统
CN204073013U (zh) 一种麻醉呼吸回路结构
CN208893508U (zh) 一种医疗用呼吸过滤器
CN202105346U (zh) 一种过滤式呼吸防毒面具滤毒失效报警装置
CN204619109U (zh) 二氧化碳吸收罐
CN219539177U (zh) 麻醉机的吸收过滤装置
CN201001898Y (zh) 麻醉废气吸附过滤器
CN205580945U (zh) 一种玻璃纤维生产厂房粉尘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2

Address after: 214072 Standard Building A1, 7th Floor, Liyuan Development Zone,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AI HUILIANG

Address before: 214023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Wuxi people's Hospital, No. 299 Qingyang Road, Nanchang District, Wuxi,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Gao 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