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3331U - 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3331U
CN204013331U CN201420330633.4U CN201420330633U CN204013331U CN 204013331 U CN204013331 U CN 204013331U CN 201420330633 U CN201420330633 U CN 201420330633U CN 204013331 U CN204013331 U CN 204013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inverter
charger
power
effect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306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相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306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3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3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33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涉及太阳能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市电输入端、太阳能电池组以及充电电池,该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还设有PV充电器、AC充电器、逆变器以及继电器控制输出端,所述PV充电器、AC充电器和逆变器的一端口均电性连接至充电电池上,所述市电输入端连接至AC充电器的另一端口上,市电输入端同时还电性连接至继电器控制输出端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与PV充电器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也连接至上述的继电器控制输出端上,该继电器控制输出端还连接至用户负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智能化控制,确保太阳能利用最大化,也确保电池的持有量,同时保障用户的关键负载不间断供电,大大提高了输出供电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设备,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技术已越来越多应用于家庭以及边远地区,但目前的太阳能储能电站要么存在太阳能给电池充满后,多余的太阳能发电得不到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要么存在阴天或太阳能弱时,致使电池电量不足,致使电池损坏的问题。同时其电站没有实现智能化控制,难以满足边远山区供电和家庭常规供电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该系统不仅解决了充电电池饱满时,造成太阳能浪费的问题;也解决充电电池电量不足,致使电池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市电输入端、太阳能电池组以及充电电池,其改进之处在于:该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还设有PV充电器、AC充电器、逆变器以及继电器控制输出端,所述PV充电器、AC充电器和逆变器的一端口均电性连接至充电电池上,所述市电输入端连接至AC充电器的另一端口上,市电输入端同时还电性连接至继电器控制输出端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与PV充电器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也连接至上述的继电器控制输出端上,该继电器控制输出端还连接至用户负载。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逆变器包括一32位DSP芯片、以及与所述DSP芯片电性连接的电源监控及复位电路、AD采样电路、PWM输出控制及驱动电路、I/O引脚、通讯接口和烧写编程接口,所述PWM输出控制及驱动电路连接至逆变器的逆变功率部分,该逆变功率部分即连接至上述的充电电池上;所述继电器控制输出端包括一交流输出继电器切换电路,逆变功率部分还连接在交流输出继电器切换电路上。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I/O引脚由I/O信号输入端和I/O信号输出端构成,所述逆变器还包括有连接在I/O信号输入端上的电网频率电路、逆变频率电路、电源故障检测电路、风扇检测电路、同步信号电路和过流信号电路,以及连接在和I/O信号输出端上的风扇输出电路、外部信号电路、并网输出电路以及交流输出电路。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AD采样电路包括电池电压电路、电网电压电路、逆变电压电路、电池电流电路、电网电流电路、逆变电流电路、机内温度检测电路、散热片温度检测电路以及变压器温度检测电路。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DSP芯片上还连接有显示屏及按键输入端口、EEPROM存储电路以及辅助电源。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AC充电器包括市电充电功率部分,该市电充电功率部分由全桥整流电路、PFC功率因素校正电路以及LLC谐振电路构成,其中PFC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电感L1、电容C3以及二极管D2,LLC谐振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滤波电容C4、电容C5、电感L3以及变压器T1。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PV充电器包括连接在DSP芯片上的PV输入端以及连接在PV输入端上的充电功率部分,该充电功率部分即连接在充电电池上。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充电功率部分包括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电感L2以及滤波电容C2。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逆变器包括推挽升压电路和DC-AC逆变电路,其中,所述推挽升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0、场效应管Q11以及变压器TX1,所述DC-AC逆变电路包括一H4桥电路,该H4桥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7、场效应管Q8和场效应管Q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采用微机处理器控制,确保太阳能利用最大化,也确保电池的持有量,同时保障用户的关键负载不间断供电,大大提高了输出供电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详细的原理方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C充电器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PV充电器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具体的,该系统包括市电输入端10、太阳能电池组20以及充电电池30,太阳能电池组呈阵列排布,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进一步的,该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还设有PV充电器40、AC充电器50、逆变器60、以及继电器控制输出端70,其中,PV充电器40、AC充电器50和逆变器60的一端口均电性连接至充电电池30上,市电输入端10连接至AC充电器50的另一端口上,市电输入端10同时还电性连接至继电器控制输出端70上,太阳能电池组20与PV充电器40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50也连接至上述的继电器控制输出端70上,该继电器控制输出端70还连接至用户负载80。
较为详细的,结合图2,上述的逆变器60包括一32位DSP芯片,该芯片适合用于工业控制,电机控制等,用途广泛,应该相当于单片的升级版;运行时钟快,可达150MHz,处理性能可达150MIPS,每条指令周期6.67ns;IO口丰富,对用户一般的应用来说足够了。包括两个串口,具有12位的0-3.3v的AD转换等。另外,具有片内128k×16位的片内FLASH,18K ×16 位的SRAM,一般的应用系统可以不要外扩存储器。具有相互独立的epwm,ecap,eq 三个模块互相之间互不干扰,因此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复杂的信号输出;尤其是epwm相对于EV中的pwm输出功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照图2所示,逆变器60还包括所述DSP芯片电性连接的电源监控及复位电路、AD采样电路、PWM输出控制及驱动电路、I/O引脚、通讯接口和烧写编程接口,所述PWM输出控制及驱动电路连接至逆变器的逆变功率部分,该逆变功率部分即连接至上述的充电电池上;所述继电器控制输出端包括一交流输出继电器切换电路,逆变功率部分还连接在交流输出继电器切换电路上。其中,AD采样电路包括电池电压电路、电网电压电路、逆变电压电路、电池电流电路、电网电流电路、逆变电流电路、机内温度检测电路、散热片温度检测电路以及变压器温度检测电路。另外,DSP芯片上还连接有显示屏及按键输入端口、EEPROM存储电路以及辅助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I/O引脚由I/O信号输入端和I/O信号输出端构成,所述逆变器还包括有连接在I/O信号输入端上的电网频率电路、逆变频率电路、电源故障检测电路、风扇检测电路、同步信号电路和过流信号电路,以及连接在和I/O信号输出端上的风扇输出电路、外部信号电路、并网输出电路以及交流输出电路。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电路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2至图4所示,其中,图2为AC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AC充电器由全桥整流电路、PFC功率因素校正电路以及LLC谐振电路构成,其中PFC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电感L1、电容C3以及二极管D2,LLC谐振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滤波电容C4、电容C5、电感L3以及变压器T1。AC充电器采用PFC+LLC拓扑模式,PFC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应用降低无功功率损耗,减少大量的谐波会对电网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PFC功率因素校正电路输出通过PI算法稳压,解决LLC谐振电路输入电压范围窄的缺点;LLC拓扑具有转换效率高和EMI 干扰低等优点。
结合图3,为PV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该PV充电器包括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电感L2以及滤波电容C2;PV充电器采用BUCK降压模式,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互补驱动,控制简单、可靠,且转换效率高。
结合图4,为逆变器的主要原理图,逆变器包括推挽升压电路和DC-AC逆变电路,其中,所述推挽升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0、场效应管Q11以及变压器TX1,所述DC-AC逆变电路包括一H4桥电路,该H4桥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7、场效应管Q8和场效应管Q9;逆变器的电池输入升压采用成熟可靠的推挽升压模式,DC-AC采用H4桥电路,通过单极性倍频调制输出正弦波,具有输出滤波器小,电压总谐波小的优点。
具体的,结合上述电路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模式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当充电电池充满电时,DSP芯片控制继电器,用户负载80供电由市电切换成逆变器供电;当在阴天或太阳能弱时,充电电池由市电充电,保证电量,也确保用户随时可以;停电时,微机处理器控制用户负载由逆变器供电,实现不间断电源功能。工作状态如下:
1、充电电池大于一定量或充满时,用户负载由逆变器供电,这时逆变器的能量由太阳能电池组和充电电池提供,当PV较弱时,微机处理器控制AC充电器启动,确保充电电池电量的保障性,也使逆变器稳定供电的稳定性;
2、充电电池的电量较低、太阳能足够大时,充电电池由PV充电器充电,用户负载由市电提供,当充到一定量时,执行工作模式1;
3、充电电池量较低,太阳能很弱时,电池由PV充电器和AC充电器同时充电,用户负载由市电供电;
4、当市电断电时,微机处理器控制用户负载用逆变器供电,实现不间断电源功能;
5、用户可直接户外使用,系统智能切换到户外模式。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微机智能化控制,确保太阳能利用最大化,也确保电池的持有量,同时保障用户的关键负载不间断供电,大大提高了输出供电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它包括市电输入端、太阳能电池组以及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还设有PV充电器、AC充电器、逆变器以及继电器控制输出端,所述PV充电器、AC充电器和逆变器的一端口均电性连接至充电电池上,所述市电输入端连接至AC充电器的另一端口上,市电输入端同时还电性连接至继电器控制输出端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与PV充电器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也连接至上述的继电器控制输出端上,该继电器控制输出端还连接至用户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一32位DSP芯片、以及与所述DSP芯片电性连接的电源监控及复位电路、AD采样电路、PWM输出控制及驱动电路、I/O引脚、通讯接口和烧写编程接口,所述PWM输出控制及驱动电路连接至逆变器的逆变功率部分,该逆变功率部分即连接至上述的充电电池上;所述继电器控制输出端包括一交流输出继电器切换电路,逆变功率部分还连接在交流输出继电器切换电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O引脚由I/O信号输入端和I/O信号输出端构成,所述逆变器还包括有连接在I/O信号输入端上的电网频率电路、逆变频率电路、电源故障检测电路、风扇检测电路、同步信号电路和过流信号电路,以及连接在和I/O信号输出端上的风扇输出电路、外部信号电路、并网输出电路以及交流输出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D采样电路包括电池电压电路、电网电压电路、逆变电压电路、电池电流电路、电网电流电路、逆变电流电路、机内温度检测电路、散热片温度检测电路以及变压器温度检测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SP芯片上还连接有显示屏及按键输入端口、EEPROM存储电路以及辅助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C充电器包括市电充电功率部分,该市电充电功率部分由全桥整流电路、PFC功率因素校正电路以及LLC谐振电路构成,其中PFC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电感L1、电容C3以及二极管D2,LLC谐振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滤波电容C4、电容C5、电感L3以及变压器T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V充电器包括连接在DSP芯片上的PV输入端以及连接在PV输入端上的充电功率部分,该充电功率部分即连接在充电电池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功率部分包括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电感L2以及滤波电容C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推挽升压电路和DC-AC逆变电路,其中,所述推挽升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0、场效应管Q11以及变压器TX1,所述DC-AC逆变电路包括一H4桥电路,该H4桥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7、场效应管Q8和场效应管Q9。
CN201420330633.4U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 Active CN204013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0633.4U CN204013331U (zh)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0633.4U CN204013331U (zh)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3331U true CN204013331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5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30633.4U Active CN204013331U (zh)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33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7476A (zh) * 2015-04-21 2015-07-08 福建农林大学 家用太阳能发电配电装置的接线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7476A (zh) * 2015-04-21 2015-07-08 福建农林大学 家用太阳能发电配电装置的接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0270B (zh) 一种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接入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741133A (zh) 具有网侧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光网混合供电不间断电源
CN103066679B (zh) 一种通用型通信基站太阳能风能集中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i et al. Design of wind-solar and pumped-storage hybrid power supply system
CN202405863U (zh) 混合逆变装置
CN202333830U (zh) 分布式电源系统蓄电池储能变流器
CN103138291A (zh) 一种风力发电智能单相并网控制器
CN102510086B (zh) 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
CN103633727A (zh) 混合电力光伏储能系统逆控一体机
CN103928962A (zh) 利用光伏能源实现节能的在线ups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47043A (zh) 一种led集中式直流微网供电系统及供电控制方法
Citro et al. Overview of power processing structures for embedding Energy Storage in PV power converters
CN202997585U (zh) 一种家用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CN104333036A (zh) 一种多源协调控制系统
CN106329576A (zh) 一种新型光伏离并网的逆变装置
CN104253475A (zh) 一种离网光伏vrlab储能控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3859575U (zh) 混合电力光伏储能系统逆控一体机
CN103187794B (zh) 混合逆变装置
CN202121531U (zh) 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
CN204013331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系统
CN103368249B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供电的系统和方法
CN104300575A (zh) 一种结合储能电池的小功率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CN201656848U (zh) 一种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接入系统
CN206041845U (zh) 一种光伏正弦波逆变电源稳压控制系统
CN205429863U (zh) 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9th floor, building 1, kaidar group center building, No. 168, Tongsha Road, Xinwe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2 Dezheng Road, Shilong Community, Innovation World Sino-T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Factory Building A2, West of Building 13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