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5939U - 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 - Google Patents

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05939U
CN204005939U CN201420355244.7U CN201420355244U CN204005939U CN 204005939 U CN204005939 U CN 204005939U CN 201420355244 U CN201420355244 U CN 201420355244U CN 204005939 U CN204005939 U CN 204005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ank
pipe
water
temperature
div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52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伟
胡俊华
何保兵
石峰
郭利民
许世勇
马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552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05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05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05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降温罐一侧的侧壁连接有降温罐进水管和反冲洗出水管,降温罐另一侧的侧壁连接有溢流管。降温罐底部连接有降温罐排污管,降温罐顶部连接有放散管,放散管上设有放散阀;降温罐内部侧壁连接有隔板;溢流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位于隔板一侧,降温罐进水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和反冲洗出水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位于隔板另一侧。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软水器反冲洗水的较低温度来降低降温罐内污水的温度。隔板等相关结构可使进入降温罐内温度相对较高的污水不会马上溢流出去,而是首先将溢流一侧的经过自然降温后的污水挤出,进一步降低了降温罐所排出污水的温度。

Description

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温罐。
背景技术
锅炉运行过程中,随着表面水分蒸发变成蒸汽输送掉,锅炉水表面盐分浓度增加,锅水电导率升高,不利于锅炉安全运行,就必须通过排掉部分锅炉表面的水,来降低或保持锅炉水盐分浓度,使水质满足锅炉运行需要。
锅炉表面排污是根据锅炉水电导率的大小进行自动排污水的,锅炉长期运行或水质较差,电导率达到设定点,排污电动阀打开,锅炉开始排污。蒸汽锅炉的污水压力较大,温度很高,至少在100℃以上,锅炉污水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排放点环境温度高,周边产生大量白色水雾,若直接用自来水降温又会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这就要求设计一种锅炉排污水热能利用系统。如果采用普通的换热系统来收集锅炉排污水的热能,在污水瞬时排量较大等情况下,不可避免会出现最终排放出去的污水温度过高、使排放点温度过高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排放点温度过高的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降温罐一侧的侧壁连接有降温罐进水管和反冲洗出水管,降温罐另一侧的侧壁连接有溢流管;降温罐底部连接有降温罐排污管,降温罐顶部连接有放散管,放散管上设有放散阀;
所述降温罐进水管、反冲洗出水管和降温罐排污管上分别设有阀门;
降温罐内部侧壁连接有隔板,隔板底端与降温罐底壁设有间隙,隔板顶端高于所述降温罐进水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和反冲洗出水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溢流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位于隔板一侧,降温罐进水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和反冲洗出水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位于隔板另一侧。
所述溢流管同侧的降温罐侧壁连接有自来水进水管,自来水进水管上设有自来水温控阀,溢流管连接处的降温罐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自来水温控阀。
降温罐连接有反冲洗出水管,可以将以往废弃不用的软水器反冲洗水通入降温罐,利用软水器反冲洗水的较低温度来降低降温罐内污水的温度。降温罐内隔板等相关结构,可以使进入降温罐内温度相对较高的污水不会马上溢流出去,而是首先将溢流一侧的存放了一段时间、并经过自然降温后的温度较低的污水挤出,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降温罐所排出污水的温度。自来水进水管、自来水温控阀等的设置,可以在锅炉排污量较大或锅炉需要的补水较少时,通过引入自来水而强制降低污水温度,从而百分之百避免排放的污水温度较高的情况,避免造成排放点环境温度高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降温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去掉连接管路后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去掉连接管路后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排污水热能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降温罐21一侧的侧壁连接有降温罐进水管29和反冲洗出水管27,降温罐21另一侧的侧壁连接有溢流管7。降温罐21底部连接有降温罐排污管32,降温罐21顶部连接有放散管37,放散管37上设有放散阀9;所述降温罐进水管29、反冲洗出水管27和降温罐排污管32上分别设有阀门,分别为冷出污水阀12、软污水阀10和降温罐排污阀6。
降温罐21内部侧壁连接有隔板41,隔板41底端与降温罐21底壁设有间隙,隔板41顶端高于所述降温罐进水管29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和反冲洗出水管27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溢流管7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位于隔板41一侧,降温罐进水管29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和反冲洗出水管27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位于隔板41另一侧。
所述溢流管7同侧的降温罐21侧壁连接有自来水进水管35,自来水进水管35上设有自来水温控阀8,溢流管7连接处的降温罐2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36,温度传感器36连接自来水温控阀8。
使用时,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锅炉排污水热能利用系统中。下面全面介绍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排污水热能利用系统的结构。
锅炉排污水热能利用系统包括软化水站、锅炉18、闪蒸罐19、换热器20和降温罐21;以流体(水或蒸汽)的流动方向为前向。
所述软化水站包括软水器22和水箱23,软水器22通过软水出水管24连接水箱23,水箱23连接有水箱出水管25和水箱连接管26;软水器22连接有反冲洗出水管27。
所述换热器20连接有锅炉供水管28、降温罐进水管29、闪蒸罐连接管30以及所述的水箱出水管25。
所述锅炉18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锅炉供水管28,锅炉18通过锅炉排污管31连接所述闪蒸罐19。
所述闪蒸罐19顶部通过所述水箱连接管26连接所述水箱23,闪蒸罐19的底部通过所述闪蒸罐连接管30连接换热器20。
所述降温罐21通过所述降温罐进水管29连接所述换热器20,降温罐21底部连接有降温罐排污管32,降温罐排污管32上设有降温罐排污阀6,降温罐排污管32连接所述污水池34,污水池34连接有污水排出管33,污水排出管33可以连接外置的污水站。所述降温罐21侧壁连接有溢流管7,溢流管7连接所述污水池34。
所述锅炉供水管28临近锅炉18的一端部设有锅炉补水阀14,锅炉供水管28临近换热器20的一端部设有热软水出水阀15;所述锅炉排污管31上设有锅炉排污阀1。
所述水箱连接管26临近水箱23的一端部设有止回阀11,所述水箱连接管26临近闪蒸罐19的一端部设有闪蒸汽阀16。
所述闪蒸罐连接管30上沿液体的流向依次设有疏水阀3和热进污水阀4。
所述降温罐进水管29上设有冷出污水阀12,所述反冲洗出水管27上设有软污水阀10。所述水箱出水管25上设有冷软水进水阀2。
所述溢流管7上方的降温罐21侧部连接有自来水进水管35,自来水进水管35上设有自来水温控阀8,溢流管7连接处的降温罐2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36,温度传感器36连接自来水温控阀8。也可以使温度传感器36先连接一电控装置,如PLC、单片机、集成电路等,然后使电控装置连接自来水温控阀8。电控装置为现有常规技术,图未示。
所述降温罐21顶部连接有放散管37,放散管37上设有放散阀9;所述闪蒸罐19的顶部一侧设有安全阀17,安全阀17通过放散连接管38与所述放散管37相连接。放散管37的管路往往较长,安全阀17通过放散连接管38与所述放散管37相连接,可以使闪蒸罐19与降温罐21两个设备共用一套放散管37,节省设备投资,简化管道铺设,满足排放需求。
所述反冲洗出水管27连接所述降温罐21的中上部。所述水箱出水管25和锅炉供水管28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管39,第一旁通管39上设有第一旁通阀13。
所述疏水阀3和热进污水阀4之间的闪蒸罐连接管30连接有第二旁通管40,第二旁通管40连接所述降温罐进水管29,第二旁通管40上设有第二旁通阀5。
所述降温罐21内部侧壁连接有隔板41,隔板41底端与降温罐21底壁设有间隙,隔板41顶端高于所述降温罐进水管29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和反冲洗出水管27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溢流管7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位于隔板41一侧,降温罐进水管29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和反冲洗出水管27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位于隔板41另一侧。
所述水箱连接管26与水箱23的连接部位处设有消音装置。消音装置为现有常规技术,图未示。所述锅炉供水管28上串联连接有除氧器42。
其中,所述软水器22、水箱23、闪蒸罐19、除氧器、消音装置和换热器20等均为现有常规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再详述。所述锅炉排污阀1最好采用锅炉18自动排污电磁阀(可以采用各种现有的电磁阀),在锅炉18内设置锅水电导率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为现有技术,图未示),该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电控装置,电控装置控制连接锅炉18自动排污电磁阀。当然,锅炉排污阀1也可以采用手动排污阀,并由人工操作。
所述闪蒸罐19和降温罐21上均安装有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所述降温罐21上安装有安全阀。上述部件均为本领域常规部件,图未示。
使用时,当锅炉18水电导率超过设定值时,锅炉排污阀1(人工或由电控装置控制自动)打开,锅炉18连续排污的污水经过锅炉排污阀1进入闪蒸罐19,高温高压污水在闪蒸罐19内闪蒸出闪蒸汽,闪蒸汽沿水箱连接管26依次通过闪蒸汽阀16和止回阀11输送到软化水站的水箱23里(闪蒸汽进入水箱23处最好加消音装置)用来加热软化水,再给锅炉18的补水,或通过换热器20把凉水加热用来洗澡、洗手等。
闪蒸罐19内的污水闪蒸后仍有相当高的温度,第二旁通阀5关闭后,在闪蒸罐19底部通过疏水阀33和热进污水阀4沿闪蒸罐连接管30进入换热器20。锅炉18的补水从软化水站的水箱23流出,第一旁通阀13关闭后,沿水箱出水管25经过冷软水进水阀2进入换热器20。锅炉18的补水在换热器20内吸收污水热量后依次通过热软水出水阀15和锅炉补水阀14,经锅炉供水管28输送给锅炉18(软化水进入锅炉18之前可以先进入除氧器42除氧再进入锅炉18,也就是说,优选在锅炉供水管28上串联一个除氧器42),从而提升锅炉18的进水温度、降低锅炉18的能源消耗。
热污水在换热器20内预热锅炉18的补水后,其温度得到降低变成低温污水;低温污水从换热器20流出,沿降温罐进水管29经冷出污水阀12进入降温罐21。当降温罐21内的水位达到溢流管7连接部位(溢流口)时,降温罐21内的水就会通过溢流管7排入室外污水池34,并在污水池34中得到进一步降温。
如果换热器20堵塞或换热器20需要维修,则分别将冷软水进水阀2和热软水出水阀15关闭,将第一旁通阀13打开,从而软化水就可以不经过换热器20,而是直接由水箱出水管25进入锅炉供水管28后给锅炉18补水。这种情况下,分别再将热进污水阀4和冷出污水阀12关闭,将第二旁通阀5打开,这样闪蒸罐19的污水可以不经过换热器20,而是直接通过第二旁通管40进入降温罐进水管29后排进降温罐21。
降温罐21内在进水口和溢流口之间垂直加装半圆形的所述隔板41,隔板41高度高于降温罐进水管29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和反冲洗出水管27与降温罐21的连接部位(即该两处进水口)即可,隔板41将降温罐21中下部分分割成两部分,隔板41底部不与罐体连接,隔板41两侧的水在隔板41底部连通。
污水进入降温罐21后积存在降温罐21底部。如果锅炉18需要的补水较少或污水瞬时排量较大,换热器20内污水热量不能很好(较多)地被锅炉18的补水吸收,污水温度可能还很高,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降温罐21内自然冷却, 并在降温罐21内与其底部积存的低温水混合后经溢流管7排入污水池34。
当污水量较少,不是连续排放时,降温罐21的隔板41作用为:隔板41进水一侧的高温污水可以将另一侧(溢流一侧)的低温污水由溢流口挤出,高温污水暂存在降温罐21内,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自然降温,当有新的污水流过来时就可以再次通过溢流管7排放,使得由溢流管7排放的污水具有较低的温度。
换热器20用来反冲洗设备的软化水不纯净,含盐浓度高,而且温度是常温,一般直接排入地沟,从而浪费了反冲洗水较低的温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将软化水站反冲洗后的污水经过反冲洗出水管27和软污水阀10排入降温罐21,与锅炉18排出的污水混合,从而起到再次降低锅炉18排出污水的温度的作用。
即使经过换热器20的污水温度仍较高,软化水站排出的反冲洗凉污水也较少,在降温罐21溢流一侧安装有一个自来水温控阀8,在罐体上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36。使用时,自来水进水管35与外置的自来水源(如自来水水龙头)相连接。当溢流管7进口处温度仍然较高时(此触发温度可以通过自来水温控阀8或与其连接的电控装置设定),自来水温控阀8自动打开,在降温罐21溢流口处通入自来水从而达到降低污水温度的目的;降温后的污水后排入污水池34。污水池34可以再次通过自然冷却或与其它室外污水混合冷却的方式,将锅炉18污水温度降的更低,然后可以将污水送往污水站处理。
降温罐21底部的排污管上安装有一个降温罐排污阀6,平时降温罐21罐体底部的降温罐排污阀6关闭,过一段时间后,可以打开底部降温罐排污阀6将罐体内沉淀的脏东西直接排掉。降温罐21顶部安装有一个放散阀9,与放散阀9连接的放散管37通向室外,可以平衡降温罐罐体内的压力和大气压力,有利于排水,并可以起到降温作用。
闪蒸罐19、降温罐21都还可以安装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附件。且闪蒸罐19的放散管优选作为放散连接管38与降温罐21的放散管37联通,放散管37直径足够大,只要满足放散需求,就可以共用一根放散管37排汽,节约设备投资,简化设备安装过程。

Claims (2)

1.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其特征在于:
降温罐一侧的侧壁连接有降温罐进水管和反冲洗出水管,降温罐另一侧的侧壁连接有溢流管;降温罐底部连接有降温罐排污管,降温罐顶部连接有放散管,放散管上设有放散阀;
所述降温罐进水管、反冲洗出水管和降温罐排污管上分别设有阀门;
降温罐内部侧壁连接有隔板,隔板底端与降温罐底壁设有间隙,隔板顶端高于所述降温罐进水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和反冲洗出水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溢流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位于隔板一侧,降温罐进水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和反冲洗出水管与降温罐的连接部位位于隔板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同侧的降温罐侧壁连接有自来水进水管,自来水进水管上设有自来水温控阀,溢流管连接处的降温罐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自来水温控阀。
CN201420355244.7U 2014-06-30 2014-06-30 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 Active CN204005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5244.7U CN204005939U (zh) 2014-06-30 2014-06-30 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5244.7U CN204005939U (zh) 2014-06-30 2014-06-30 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05939U true CN204005939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45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5244.7U Active CN204005939U (zh) 2014-06-30 2014-06-30 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05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3880B (zh) 锅炉排污水热能利用系统
CN202644252U (zh) 蒸汽烫斗尾汽余热回收装置
CN105649146A (zh) 回收热能废水和净化生活水的节能节水加热淋浴一体机
CN102518184B (zh) 一种洗浴热水综合回收利用装置
CN201131642Y (zh) 一种即热式饮水机
CN201779767U (zh) 温泉废水余热综合回收热泵加温系统
CN102603109B (zh) 节能型住宅的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
CN206160340U (zh) 一种热交换冷却水系统
CN204005931U (zh) 锅炉排污水热能利用系统
CN204005939U (zh) 热能利用系统用降温罐
CN208059044U (zh) 双源热泵多层建筑双水箱分置分层供水的热水系统
CN110230810A (zh) 无蒸汽排放节能除氧器
CN216393810U (zh) 一种步进式加热无承压下热交换凉白开水恒温饮水机
CN102767505A (zh) 一体式压缩空气热能回收装置
CN206486921U (zh) 一种智能环保型房屋用水系统
CN205156719U (zh) 一种空气冷却器集水装置
CN204151122U (zh) 水洗釜加热系统
CN203940758U (zh) 洗手池废水热量回收装置
CN202442491U (zh) 一种生活废水余热利用装置
CN204081053U (zh) 一种具有海水淡化取水泵房的虹吸井
CN205965084U (zh) 一种烟气冷凝提水系统
CN210662805U (zh) 一种火电厂锅炉排污水综合利用装置
CN219640447U (zh) 一种常压锅炉循环系统
CN204385032U (zh) 废热回收污水处理系统
CN201983501U (zh) 带回水装置的热泵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50000 Yulin South Road, Henan, Zheng Dong, No. 16 South Road, Zhengzhou

Patentee after: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0000 Zhengzhou agricultural road, Henan, No. 29

Patentee before: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