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7470U - 一种新型包装内衬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包装内衬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7470U
CN203997470U CN201420508573.0U CN201420508573U CN203997470U CN 203997470 U CN203997470 U CN 203997470U CN 201420508573 U CN201420508573 U CN 201420508573U CN 203997470 U CN203997470 U CN 203997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flap
top board
turnover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085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利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TIANDA PA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TIANDA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TIANDA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TIANDA PA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085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7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7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7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包装内衬,由展开的单一板片基材折叠而成,包括折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底板,折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侧板,第一顶板设于第一侧板的上侧,第一顶板的上侧设有第三侧板,第一侧板远离折板的一侧设有第二侧板,底板设于第一侧板的下侧,折板的上侧设有第二顶板,第二顶板的上侧设有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底板翻折后围绕所述折板,形成包装内衬结构。本实用新型由单一折板即可折合成形,整体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能方便根据内装物品的大小调节填充空间,并可盛装保护一些不规则形状的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包装内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包装内衬,尤其涉及一种单一折板即可折合成形的包装内衬结构。
背景技术
产品在出厂时都要通过包装盒来包装,以便在运输、销售过程中保障产品的安全。为进一步保证包装盒内产品的安全与稳定,包装盒厂家会在盒内设置与产品配套的内衬。内衬不仅可用来固定产品于包装盒内对应的位置,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减震和缓冲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内衬对产品纵向的支撑保护效果较差,在运输颠簸中内衬容易受压而变形,从而失去固定产品的作用,致使包装盒内产品因失去固定支撑而出现损坏;或者由于内衬本身体积过大,不利于储存运输,且不能根据内装物品的大小自由调节支撑与缓冲空间。因此,发明一种体积小,便于储存运输,能方便根据内装物品的大小调节填充空间的包装内衬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体积小,便于储存运输,能方便根据内装物品的大小调节填充空间的包装内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包装内衬,由展开的单一板片基材折叠而成,包括折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底板,所述折板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所述折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称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向着所述折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翻折;所述第一顶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所述第一顶板向着远离所述折板的方向翻折;所述第一顶板的上侧设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向着所述折板的方向翻折;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折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向着远离所述折板的方向翻折;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所述底板向着远离所述折板的方向翻折;
所述折板的上侧设有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向着所述折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翻折;所述第二顶板的上侧设有第四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向着所述折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翻折;
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底板翻折后围绕所述折板,形成包装内衬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及所述底板的翻折角度为90度,所述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顶板的宽度相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包装盒多为外形规则的长方体,而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及所述底板的翻折角度为90度使得该包装内衬翻折成型后,整体形状规则,可非常吻合的置于包装盒内;同时由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顶板的宽度相同,三者共同形成了所述第一侧板与包装盒内壁间的缓冲空间,不仅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稳定,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力冲击对置物区内放置的产品造成的损坏,也使得所述第一侧面的表面更加平整。
进一步,所述底板设有向着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延伸出的延伸片。
进一步,所述延伸片延伸出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顶板的宽度相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是所述延伸片增强了所述折板的缓冲能力,使所述折板对产品的支撑强度更高;所述延伸片延伸出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顶板的宽度相同使所述折板的表面相对于外部包装盒更加平整,有利于内部产品的存放。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折板的接触处为第一折线,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分别裁切至少一组第一裁切口,且每组包含二个所述第一裁切口,所述第一裁切口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折线上,且沿着所述第一侧板进行裁切,所述第一裁切口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在所述折板上还分别裁切至少一组第二裁切口,且每组包含二个所述第二裁切口,所述第二裁切口与所述第一裁切口起点相同,且沿着所述折板进行裁切,且所述第二裁切口的长度小于所述折板宽度的一半。
进一步,每组所述第一裁切口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沿着与所述第一折线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裁切;每组所述第二裁切口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沿着与所述第一折线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裁切。
进一步,所述第一裁切口与所述第二裁切口裁出的区域向着所述折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突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裁切口与所述第二裁切口裁出的区域向着所述折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突出,这一突出区域的形成可使得该区域在不需要放置产品的情况下,更有效的固定并保护其他区域放置的产品;此突出区域也可固定一些不规则形状的产品,使其在包装内衬内存放更加稳当,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单一折板即可折合成形,整体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能方便根据内装物品的大小调节填充空间,并可盛装保护一些不规则形状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平面展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平面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翻折结果正面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翻折结果正面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翻折结果背面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翻折结果背面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翻折结果透视立体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折板,101、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第一顶板,16、第二顶板,17、底板,18、延伸片,20、第一裁切口,21、第二裁切口,50、第一折线,51、第二折线,52,第三折线,53、第四折线,54、第五折线,55、第六折线,56、第七折线,57、第八折线,58、第九折线,59、第十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包装内衬,由展开的单一板片基材折叠而成,包括折板10、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一顶板15、第二顶板16和底板17,所述折板10具有第一表面101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01相对的第二表面10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翻折结果正面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翻折结果背面立体图。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折板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称的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折板10的连接处为第一折线50,所述第一侧板11沿着所述第一折线50向着所述折板10的所述第一表面101翻折;所述第一顶板15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上侧,所述第一顶板15与所述第一侧板11的连接处为第三折线52,所述第一顶板15沿着所述第三折线52向着远离所述折板10的方向翻折;所述第一顶板15的上侧设有第三侧板13,所述第三侧板13与所述第一顶板15的连接处为第四折线53,所述第三侧板13沿着所述第四折线53向着所述折板10的方向翻折;所述第一侧板11远离所述折板10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二侧板12的连接处为第二折线51,所述第二侧板12沿着所述第二折线51向着远离所述折板10的方向翻折;所述底板17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下侧,所述底板17与所述第一侧板11的连接处为第五折线54,所述底板17沿着所述第五折线54向着远离所述折板10的方向翻折;
所述折板10的上侧设有所述第二顶板16,所述折板10与所述第二顶板16的连接处为所述第六折线55,所述第二顶板16沿着所述第六折线55向着所述折板10的所述第二表面102翻折;所述第二顶板16的上侧设有第四侧板14,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二顶板16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七折线56,所述第四侧板14沿着所述第七折线56向着所述折板10的所述第二表面102翻折;
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三侧板13、所述第四侧板14、所述第一顶板15、所述第二顶板16和所述底板17翻折后围绕所述折板10,形成包装内衬结构。
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三侧板13、所述第四侧板14、所述第一顶板15、所述第二顶板16及所述底板17的翻折角度为90度,所述底板17、所述第二侧板12和所述第一顶板15的宽度相同。
为了增强所述折板10的缓冲能力,使所述折板10对产品的支撑强度更高,所述底板17设有向着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2的方向延伸出的延伸片18。
同时为了使所述折板10的表面相对于外部包装盒更加平整,有利于内部产品的存放,所述延伸片18延伸出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顶板16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延伸片18的形状可设为矩形或梯形。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平面展开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翻折结果正面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翻折结果背面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翻折结果立体透视图。以下将说明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差别之处,相同之处将不再进行赘述。
为了使一些外形不规则的物品也能在包装内衬中很好的放置,本实用新型特别做了如下改进: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折板10的接触处为第一折线50,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分别裁切至少一组第一裁切口20,且每组包含二个所述第一裁切口,所述第一裁切口20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折线上50,且沿着所述第一侧板11进行裁切,所述第一裁切口2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宽度;在所述折板10上还分别裁切至少一组第二裁切口21,且每组包含二个所述第二裁切口21,所述第二裁切口21与所述第一裁切口起点相同,且沿着所述折板10进行裁切,且所述第二裁切口21的长度小于所述折板10宽度的一半。
每组所述第一裁切口20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沿着与所述第一折线50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裁切;每组所述第二裁切口21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沿着与所述第一折线50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裁切。
所述第一裁切口20与所述第二裁切口21裁出的区域向着所述折板10的所述第一表面101突出,如图2所示,上述区域中所述第一裁切口20远离所述第一折线50的一端之间设有第八折线57,所述第二裁切口21远离所述第一折线50的一端之间设有第十折线59,所述第九折线58设于所述第八折线57和所述第十折线59之间,上述区域即根据所述第八折线57、第九折线58、第十折线59翻折而成,这一突出区域的形成可使得该区域在不需要放置产品的情况下,更有效的固定并保护其他区域放置的产品;此突出区域也可固定一些不规则形状的产品,使其在包装内衬内存放更加稳当,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由展开的单一板片基材折叠而成后,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将本实用新型摆放于包装盒内;所述第一侧板11翻折围绕所述折板10,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置物区,使用者可将需要保护的产品摆放于所述置物区内,本实用新型即可在产品的运输及储存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包装内衬,由展开的单一板片基材折叠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折板(10)、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一顶板(15)、第二顶板(16)和底板(17),所述折板(10)具有第一表面(101)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01)相对的第二表面(102);
所述折板(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称的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一侧板(11)向着所述折板(10)的所述第一表面(101)翻折;所述第一顶板(15)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上侧,所述第一顶板(15)向着远离所述折板(10)的方向翻折;所述第一顶板(15)的上侧设有第三侧板(13),所述第三侧板(13)向着所述折板(10)的方向翻折;所述第一侧板(11)远离所述折板(10)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侧板(12),所述第二侧板(12)向着远离所述折板(10)的方向翻折;所述底板(17)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下侧,所述底板(17)向着远离所述折板(10)的方向翻折;
所述折板(10)的上侧设有所述第二顶板(16),所述第二顶板(16)向着所述折板(10)的所述第二表面(102)翻折;所述第二顶板(16)的上侧设有第四侧板(14),所述第四侧板(14)向着所述折板(10)的所述第二表面(102)翻折;
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三侧板(13)、所述第四侧板(14)、所述第一顶板(15)、所述第二顶板(16)和所述底板(17)翻折后围绕所述折板(10),形成包装内衬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三侧板(13)、所述第四侧板(14)、所述第一顶板(15)、所述第二顶板(16)及所述底板(17)的翻折角度为90度,所述底板(17)、所述第二侧板(12)和所述第一顶板(15)的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7)设有向着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2)的方向延伸出的延伸片(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片(18)延伸出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顶板(16)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折板(10)的接触处为第一折线(50),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分别裁切至少一组第一裁切口(20),且每组包含二个所述第一裁切口,所述第一裁切口(20)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折线上(50),且沿着所述第一侧板(11)进行裁切,所述第一裁切口(2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宽度;在所述折板(10)上还分别裁切至少一组第二裁切口(21),且每组包含二个所述第二裁切口(21),所述第二裁切口(21)与所述第一裁切口起点相同,且沿着所述折板(10)进行裁切,且所述第二裁切口(21)的长度小于所述折板(10)宽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裁切口(20)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沿着与所述第一折线(50)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裁切;每组所述第二裁切口(21)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沿着与所述第一折线(50)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裁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型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裁切口(20)与所述第二裁切口(21)裁出的区域向着所述折板(10)的所述第一表面(101)突出。
CN201420508573.0U 2014-09-04 2014-09-04 一种新型包装内衬 Active CN203997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8573.0U CN203997470U (zh) 2014-09-04 2014-09-04 一种新型包装内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8573.0U CN203997470U (zh) 2014-09-04 2014-09-04 一种新型包装内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7470U true CN203997470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7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8573.0U Active CN203997470U (zh) 2014-09-04 2014-09-04 一种新型包装内衬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74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6828A (zh) * 2021-05-18 2021-08-27 印铠熠 包装盒、内孔可调节的纸内衬及纸内衬成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6828A (zh) * 2021-05-18 2021-08-27 印铠熠 包装盒、内孔可调节的纸内衬及纸内衬成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03103U (zh) 一种多用途水果托盘
CN203997470U (zh) 一种新型包装内衬
CN203921439U (zh) 包装盒折叠缓冲结构
CN201890458U (zh) 一种大型机箱产品包装体内托板
CN203819635U (zh) 一种包装盒
CN105346855A (zh) 一种具有非对称缓冲结构的滑板产品包装展示盒
CN202213852U (zh) 包装结构
CN203997469U (zh) 一种用于包装盒内的内衬
CN203997468U (zh) 一种包装内衬
CN214609183U (zh) 一种防磕碰的抗震手机包装盒
CN201751306U (zh) 一种包装盒内盒
CN204642655U (zh) 球形摄像头的内衬包装结构
CN211618398U (zh) 应用于易碎物品的缓冲包装裁片及包装结构
CN203497374U (zh) 一种包角结构
CN210708343U (zh) 防变形包装箱
CN103213769B (zh) 桥式瓷碟保护架
CN203529106U (zh) 圆底烧瓶运输包装衬垫
CN201942129U (zh) 投影机纸垫包装结构
CN204297236U (zh) 一种吸顶灯的包装材料结构
CN205854749U (zh) 具有高抗压结构的轻薄型瓦楞纸箱
CN205854755U (zh) 具有高抗压结构的纸箱
CN204384027U (zh) 一种包装衬垫
CN204473411U (zh) 一片式折叠成型包装内衬
CN203714479U (zh) 一种电池包装箱
CN201309676Y (zh) 一种防震包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