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7182U - 一种纸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纸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7182U
CN203997182U CN201420471653.3U CN201420471653U CN203997182U CN 203997182 U CN203997182 U CN 203997182U CN 201420471653 U CN201420471653 U CN 201420471653U CN 203997182 U CN203997182 U CN 203997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ton
sidewall
mark
connection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716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志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a Sh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a Sh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a Sh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a Sh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716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7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7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7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纸箱,用于盛装电能计量器具,该纸箱的纸箱本体具有连接侧壁,其中,构成所述连接侧壁的两个连接板中,一者的连接边缘上设置有凸出的卡块,另一者的连接边缘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块配合卡紧的卡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纸箱,以卡紧连接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粘接方式,不仅实现了纸箱需要连接部分的彼此连接,还令连接强度得到了增加,使纸箱的抗压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纸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制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纸箱。
背景技术
纸箱包装是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包装形式,其中,盛放电能计量器具的纸箱主要用于计量中心在电能表、互感器到货、流转、配送过程中的包装、运输和存放。
目前,用于包装电能计量器具的纸箱,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为纸箱拆开后的平面结构图),该纸箱在折叠成型的过程中,各部分的连接均采用粘接的方式实现连接,且成型完成后,电能计量器具在放入到纸箱中时,还需要在电能计量器具底部设置纸托(又名纸浆模塑),用于辅助包装。
但是,现有的纸箱抗压强度较差,在一定压力下容易发生变形,不利于电能计量器具的安全运输和存放,发明人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导致纸箱抗压强度差的主要原因是:纸箱的各个部分中,以粘接方式实现连接的连接强度较差。
此外,用于辅助包装的纸托直接放置在纸箱中,纸托与纸箱之间并无其他连接结构实现两者的连接,纸托能够相对于纸箱发生位移,从而令电能计量器具在纸箱中的包装稳固性较差,存在电能计量器具损坏的风险。并且,可移动的纸托也不利于纸箱的防尘。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纸箱的抗压强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纸箱,该纸箱中需要相互连接的部分,通过配合卡紧的方式实现连接,从而提高了连接强度和连接牢固性,使纸箱的抗压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纸箱,用于盛装电能计量器具,该纸箱的纸箱本体具有连接侧壁,其中,构成所述连接侧壁的两个连接板中,一者的连接边缘上设置有凸出的卡块,另一者的连接边缘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块配合卡紧的卡口。
优选的,上述纸箱中,所述纸箱本体由瓦楞纸板折叠而成,且所述瓦楞纸板包括外侧纸、芯纸和内侧纸,所述外侧纸的重量为250g/m2,所述芯纸的重量为120g/m2,所述内侧纸的重量为170g/m2
优选的,上述纸箱中,所述纸箱本体的四个侧壁中,面积较小的两个相对侧壁均为外表面印刷有标识的标识侧壁,另两个面积较大的相对侧壁中的一者,为印刷有条码粘贴标识的条码侧壁。
优选的,上述纸箱中,两个所述标识侧壁上均设置有能够允许手指伸入的预开手孔。
优选的,上述纸箱中,所述预开手孔位于所述标识侧壁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且与所述标识侧壁的顶部边缘的距离为7cm。
优选的,上述纸箱中,所述预开手孔的尺寸为90mm×30mm。
优选的,上述纸箱中,所述纸箱本体的外形尺寸为585mm×465mm×185mm,所述纸箱本体的内腔尺寸为563mm×440mm×180mm。
优选的,上述纸箱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纸箱本体内,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电能计量器具的塑料底托。
优选的,上述纸箱中,所述塑料底托的四周侧壁上均设置有凸出其边缘的卡条,所述纸箱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卡孔,所述塑料底托通过所述卡条和所述条形卡孔的配合卡紧实现与所述纸箱本体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纸箱中,其纸箱本体具有连接侧壁,此连接侧壁即为由两块不同的连接板拼接形成的侧壁,这两块连接板中,一者的连接边缘上设置有凸出该连接边缘的卡块,而另一者的连接边缘上则对应开设有卡口,该卡口能够容纳卡块,并与卡块配合卡紧,从而通过卡紧连接的方式实现两块连接板的结合,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侧壁。当卡紧连接的部位受到压力时,相互配合且具有具体形状的卡块和卡口能够将压力向多个方向分散,并且其与呈线状粘接的方式相比,也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提高了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纸箱,以卡紧连接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粘接方式,不仅实现了纸箱需要连接部分的彼此连接,还令连接强度得到了增加,使纸箱的抗压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纸箱拆开后的平面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纸箱拆开后的平面俯视图(其中的虚线和点划线是添加的辅助说明的线条,以便于技术方案的描述和理解);
图3为塑料底托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以上图2和图3中:
连接板1、卡块2、卡口3、预开手孔4、塑料底托5、卡条6、条形卡孔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纸箱,该纸箱上需要相互连接的部分,通过配合卡紧的方式实现连接,从而提高了连接强度和连接牢固性,使纸箱的抗压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纸箱,用于盛装电能计量器具,该纸箱包括纸箱本体和塑料底托5,此纸箱本体具有连接侧壁,其中,构成连接侧壁的两个连接板1中,一者的连接边缘上设置有凸出的卡块2,另一者的连接边缘上,设置有能够与卡块2配合卡紧的卡口3。卡块2和卡口3配合卡紧的形式称之为子母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纸箱中,其纸箱本体具有连接侧壁和折叠侧壁(折叠侧壁为不需要进行连接操作,仅仅通过折叠即可成型的一体式侧壁,图2中画有预开手孔4的部分),此连接侧壁即为由两块不同的连接板1拼接形成的侧壁,这两块连接板1中,一者的连接边缘上设置有凸出该连接边缘的卡块2,而另一者的连接边缘上则对应开设有卡口3,该卡口3能够容纳卡块2,并与卡块2配合卡紧,从而通过卡紧连接的方式实现两块连接板1的结合,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侧壁,当卡紧连接的部位受到压力时,相互配合且具有具体形状的卡块2和卡口3能够将压力向多个方向分散,并且与呈线状粘接的方式相比,也增大了受力面积,其连接强度是传统粘接方式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纸箱,以子母扣连接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粘接方式,不仅实现了纸箱需要连接部分的彼此连接,还令连接强度得到了增加,使纸箱的抗压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此外,避免粘接的连接方式,还可为企业降低成本损耗20%以上。
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纸箱拆开后的俯视平面图,纸箱在成型时,先将上侧具有卡口3的两个水平条状部分折叠贴合,然后将贴合后形成的双层水平条状部分折起,使其处于竖直状体,再将其两端具有卡口3的部分(此具有卡口3的部分即为前面所说的连接板1,即图2中虚线框内的部分)对折,并使两端具有卡口3的部分与中间部分保持垂直;下侧具有卡块2的两个水平条状部分进行同样的操作,操作完成后,同一端的卡块2和卡口3会位于同一部位,令卡块2进入卡口3中,并相互卡紧,从而形成连接侧壁;最后再将位于连接侧壁外侧的部分(即图2中点划线框内的部分,其为位于中心的箱底左右两侧的部分,此两部分称之为覆盖侧壁)折起,并使塑料底托5上的卡条6贯穿连接侧壁和覆盖侧壁,从而在实现塑料底托5固定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连接侧壁和覆盖侧壁的连接,纸箱成型操作完成。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纸箱中,纸箱本体由瓦楞纸板折叠而成,优选采用中国国家标准(GB/T6543-2008和/或GB/T6544-2008)中的E、B高强瓦楞纸板,且瓦楞纸板包括外侧纸、芯纸和内侧纸,外侧纸的重量为250g/m2,芯纸的重量为120g/m2,内侧纸的重量为170g/m2。优选外侧纸采用上述中国国家标准中的A级纸,芯纸优选采用C级纸,内侧纸同样优选采用A级纸。
具体的,纸箱本体的四个侧壁中,面积较小的两个相对侧壁均为外表面印刷有标识的标识侧壁,另两个面积较大的相对侧壁中的一者,为印刷有条码粘贴标识的条码侧壁。面积较小的标识侧壁指的是图2中,上侧和下侧具有卡口3的两个水平条状部分的中间部位折叠而成的折叠侧壁。该标识侧壁上黑白印刷有“向上”、“小心轻放”、“怕湿”、“推放高度(8层)”以及36mm高的字母等标识。而面积相对较大的另两个侧壁为图2中的两个覆盖侧壁,条码粘贴标识的条码侧壁为两个覆盖侧壁中的一个,且粘贴标识印刷在在该条码侧壁的右上角,并且粘贴标识的印刷尺寸为80mm×60mm。进一步的,印刷有粘贴标识的区域上设置有透明塑料隔膜,以保护粘贴在此处的条码。为了搬运方便,两个标识侧壁上均设置有能够允许手指伸入的预开手孔4,预开手孔4贯穿标识侧壁的外层瓦楞纸板,但不贯穿内层瓦楞纸板。由于标识侧壁是由图2中两个水平条状部分折叠贴合形成的双层瓦楞纸板的侧壁,所以令预开手孔4贯穿位于标识侧壁外层的瓦楞纸板,而不贯穿内层的瓦楞纸板,就可以令纸箱本体起到防潮、防尘作用。虽然内层瓦楞纸板未被贯穿,但是其相应位置留有预开手孔4的切割痕迹,当需要对纸箱进行搬运时,操作人员只需用手对内侧瓦楞纸板留有切割痕迹的部位施加作用力,即可轻易贯穿内层瓦楞纸板,从而令操作人员可以使手指伸入到纸箱中,方便的对纸箱进行搬运。
优选的,预开手孔4位于标识侧壁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且与标识侧壁的顶部边缘的距离为7cm,并且,预开手孔4的尺寸为90mm×30mm。预开手孔4的此种设置方式,不仅便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搬运操作,还可以使纸箱受到的作用力能够更加均衡的分散到整个纸箱本体上,避免纸箱本体因局部受力过大而损坏,延长了纸箱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纸箱无上盖板,纸箱本体的外形尺寸优选为585mm×465mm×185mm,纸箱本体的内腔尺寸优选为563mm×440mm×180mm,误差不得大于±3mm。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纸箱中,还包括设置在纸箱本体内,用于支撑并固定电能计量器具的塑料底托5。该塑料底托5用于代替传统包装方式中的纸托,其与纸托的区别在于,塑料底托5上设置有能够与纸箱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即后续提到的卡条6),其与纸箱固定连接,而不能发生相对移动,从而起到防尘和稳固包装的作用。
优选的,塑料底托5的四周侧壁上均设置有凸出其边缘的卡条6,纸箱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卡孔7,塑料底托5通过卡条6和条形卡孔7的配合卡紧实现与纸箱本体的固定连接,从而对位于纸箱内的电能计量器具起到防尘和稳固包装的作用。该种连接结构的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实现,为优选实施方式。当然,在能够实现固定连接的前提下,塑料底托5与纸箱本体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连接,例如使用连接件等方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纸箱,用于盛装电能计量器具,该纸箱的纸箱本体具有连接侧壁,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连接侧壁的两个连接板中,一者的连接边缘上设置有凸出的卡块,另一者的连接边缘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块配合卡紧的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箱本体由瓦楞纸板折叠而成,且所述瓦楞纸板包括外侧纸、芯纸和内侧纸,所述外侧纸的重量为250g/m2,所述芯纸的重量为120g/m2,所述内侧纸的重量为170g/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箱本体的四个侧壁中,面积较小的两个相对侧壁均为外表面印刷有标识的标识侧壁,另两个面积较大的相对侧壁中的一者,为印刷有条码粘贴标识的条码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标识侧壁上均设置有能够允许手指伸入的预开手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开手孔位于所述标识侧壁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且与所述标识侧壁的顶部边缘的距离为7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开手孔的尺寸为90mm×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箱本体的外形尺寸为585mm×465mm×185mm,所述纸箱本体的内腔尺寸为563mm×440mm×18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纸箱本体内,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电能计量器具的塑料底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底托的四周侧壁上均设置有凸出其边缘的卡条,所述纸箱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卡孔,所述塑料底托通过所述卡条和所述条形卡孔的配合卡紧实现与所述纸箱本体的固定连接。
CN201420471653.3U 2014-08-20 2014-08-20 一种纸箱 Active CN203997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1653.3U CN203997182U (zh) 2014-08-20 2014-08-20 一种纸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1653.3U CN203997182U (zh) 2014-08-20 2014-08-20 一种纸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7182U true CN203997182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7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71653.3U Active CN203997182U (zh) 2014-08-20 2014-08-20 一种纸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7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36871U (zh) 一种四提篮式包装盒
CN203997182U (zh) 一种纸箱
CN203439465U (zh) 一种折叠成型缓冲包装盒
CN105314201A (zh) 一种瓶罐手提包装盒
CN209410584U (zh) 具有独立分隔的纸塑结合成型包装盒
CN104015977A (zh) 一种快捷简易塑胶拼接包装盒
CN208377283U (zh) 新型酒包装盒
CN208560012U (zh) 零施胶、易装卸、便携式的快递包装盒
CN203439370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1919277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仿手工盒
CN205312092U (zh) 一种带保护条的粘贴式包装箱提手
CN213110109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纸箱子
CN201195607Y (zh) 可折叠书式包装盒
CN204056773U (zh) 一种月饼包装盒
CN214777231U (zh) 三角折叠包装盒
CN210392117U (zh) 新型泡壳背板锁扣
CN203845133U (zh) 无需粘胶的折叠蛋糕盒
CN203832867U (zh)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CN201010146Y (zh) 一种一体成型的盖体结构
CN210618747U (zh) 一种半球体透明折叠展示罩盒
CN201139170Y (zh) 折叠式木片便当盒
CN207902912U (zh) 包装盒结构
CN203558276U (zh) 一种贴背胶纸治具
CN202130644U (zh) 包装盒
CN214608556U (zh) 一种具有倒扣固定结构的包装纸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Zhili

Inventor after: Wang Sike

Inventor after: Lei Ming

Inventor after: Liu Heng

Inventor after: Shi Hong

Inventor after: Cai Wenjia

Inventor after: Zhou Dan

Inventor after: Yao Peng

Inventor after: Zeng Wenji

Inventor before: Zhu Zhil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U ZHILI TO: ZHU ZHILI WANG SIKE LEI MING LIU HENG SHI HONG CAI WENJIA ZHOU DAN YAO PENG CENG WENJI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DASH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23

Owner nam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

Effective date: 201506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23

Address after: 100031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mpany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Da Sh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804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Huangdu Town Road No. 318 spring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Da Shi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hi Hong

Inventor after: Zhu Zhili

Inventor after: Cai Wenjia

Inventor after: Liu Heng

Inventor after: Zhou Dan

Inventor after: Yao Peng

Inventor after: Zeng Wenji

Inventor after: Wang Sike

Inventor after: Lei Ming

Inventor before: Zhu Zhili

Inventor before: Wang Sike

Inventor before: Lei Ming

Inventor before: Liu Heng

Inventor before: Shi Hong

Inventor before: Cai Wenjia

Inventor before: Zhou Dan

Inventor before: Yao Peng

Inventor before: Zeng Wenj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U ZHILI WANG SIKE LEI MING LIU HENG SHI HONG CAI WENJIA ZHOU DAN YAO PENG CENG WENJI TO: SHI HONG ZHU ZHILI CAI WENJIA LIU HENG ZHOU DAN YAO PENG CENG WENJI WANG SIKE LEI 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