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82102U - 集成控制组件 - Google Patents

集成控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82102U
CN203982102U CN201420424316.9U CN201420424316U CN203982102U CN 203982102 U CN203982102 U CN 203982102U CN 201420424316 U CN201420424316 U CN 201420424316U CN 203982102 U CN203982102 U CN 203982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ontrol component
circuit board
integrated
printe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243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惠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uicheng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惠远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惠远 filed Critical 李惠远
Priority to CN2014204243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82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82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82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集成控制组件,包括支架,支架为中空的矩形结构,支架内设置有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上集成有继电器座、熔断器座、浪涌吸收保护器底座、电压信号转换器底座、铜排和插头座,插头座上设置有与外界连接的插头,支架的边框上设置有备用熔断器座。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功能多样、通用性强、适合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集成控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机械电控箱内的电器元件大多采用分立式安装,安装流程一般是工作人员先将各个元器件按图纸固定在某一块底板上,然后用导线按图纸把它们互相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控制电路。这样做的缺点是制作时间长,效率较低,制造成本较高,在控制箱内占用的空间也比较大,不适合大批量、流水线作业。
现有工程机械电控箱也有使用集成控制组件的,但现有集成控制组件,不论采用何种结构,一般都只集成了继电器和熔断器,功能较为单一,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集成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功能多样、通用性强、适合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的集成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控制组件,包括支架,支架为中空的矩形结构,支架内设置有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上集成有继电器座、熔断器座和插头座,插头座上设置有与外界连接的插头,所述支架的边框上设置有备用熔断器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还集成有浪涌吸收保护器底座。
进一步,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还集成有电压信号转换器底座。
进一步,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还集成有铜排。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座包括第一继电器座和第二继电器座,所述第一继电器座对应的继电器触点可承受的电流负载为10~30A;所述第二继电器座对应的继电器触点可承受的电流负载为17~60A。
进一步,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熔断器座是否熔断的指示灯。
进一步,所述插头座包括输入插头座和输出插头座。
进一步,所述插头座上设有区分输入插头座和输出插头座的项目代号和端子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支架上设置有备用熔断器座,可供用户更换,方便用户使用。
(2)印制电路板上集成有浪涌吸收保护器底座,浪涌吸收保护器底座上可集成浪涌保护器,吸收电路中瞬态高电压,使电路电压趋于稳定,从而保护设备。
(3)印制电路板上集成有电压信号转换器底座,电压信号转换器底座上可集成脉宽调制(PWM)信号与模拟电压信号转换器,能够将脉宽调制(PWM)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使信号能够在仅支持模拟电压输入的执行元件中传输,通用性强。
(4)印制电路板上集成有铜排,铜排可用于大电流回路,确保大电流的通过,从而提高集成控制组件承载负载的能力。
(5)将多种元器件集成在电路板上,功能多样,占用的空间较小,适合大批量、流水线作业,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印制电路板,3—第一继电器座,4—熔断器座,5—第二继电器座,6—插头座,7—浪涌吸收保护器底座,8—电压信号转换器底座,9—备用熔断器座,10—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支架1,支架1为中空的矩形结构,支架1的边框上设置有备用熔断器座9,支架1内设置有印制电路板2,印制电路板2上集成有第一继电器座3、第二继电器座5、熔断器座4、浪涌吸收保护器底座7、电压信号转换器底座8、铜排10和插头座6,插头座6包括输入插头座和输出插头座,插头座6上设有区分输入插头座和输出插头座的项目代号和端子号,插头座6上设置有与外界连接的插头;印制电路板2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熔断器座5是否熔断的指示灯,熔断器没有熔断时指示灯点亮,当熔断器熔断时指示熄灭。
第一继电器座3符合ISO 7588 (一种用于规定道路车辆继电器端子的功能配置及尺寸特性的一套国际标准)第一部分针脚定义,第一继电器座3对应的继电器触点可承受的电流负载为10~30A。
第二继电器座5符合ISO 7588第三部分针脚定义,第二继电器座5对应的继电器触点可承受的电流负载为17~60A。
铜排10用于大电流回路,可确保大电流的通过,通过铜排10,可提高集成控制组件承载负载的能力。
浪涌吸收保护器底座7,可集成浪涌保护器,吸收电路中瞬态高电压,使电路电压趋于稳定,达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电压信号转换器底座8,可集成脉宽调制(PWM)信号与模拟电压信号转换器,将脉宽调制(PWM)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一般的控制器只有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端口,没有模拟电压输出端口,而电控系统中某些执行元件仅支持模拟电压输入,脉宽调制(PWM)信号与模拟电压信号转换器将控制器的脉宽调制信号转换成执行元件能够识别的模拟电压信号,使信号能在控制器与执行元件间传输。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8)

1.一种集成控制组件,包括支架(1),支架(1)为中空的矩形结构,支架(1)内设置有印制电路板(2),印制电路板(2)上集成有继电器座、熔断器座(4)和插头座(6),插头座(6)上设置有与外界连接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边框上设置有备用熔断器座(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2)上还集成有浪涌吸收保护器底座(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2)上还集成有电压信号转换器底座(8)。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2)上还集成有铜排(10)。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座包括第一继电器座(3)和第二继电器座(5),所述第一继电器座(3)对应的继电器触点可承受的电流负载为10~30A;所述第二继电器座(5)对应的继电器触点可承受的电流负载为17~60A。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2)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熔断器座(5)是否熔断的指示灯。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6)包括输入插头座和输出插头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6)上设有区分输入插头座和输出插头座的项目代号和端子号。
CN201420424316.9U 2014-07-30 2014-07-30 集成控制组件 Active CN203982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4316.9U CN203982102U (zh) 2014-07-30 2014-07-30 集成控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4316.9U CN203982102U (zh) 2014-07-30 2014-07-30 集成控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82102U true CN203982102U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79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24316.9U Active CN203982102U (zh) 2014-07-30 2014-07-30 集成控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82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3627A (zh) 一种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过压保护控制方法及控制电路
CN102843032A (zh) 电压变换器及其在电压变换器中提供过压保护的方法
CN203456389U (zh)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
CN104734513A (zh) 电源转换装置
CN203982102U (zh) 集成控制组件
CN103715877A (zh) 关联于直流电压转换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电源供应装置
WO2014146776A8 (en) Switchgear assembly, d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dc power distribution board
CN102694471A (zh) 光伏逆变器辅助电源系统
CN202856595U (zh) 开关电源并联运行均流装置
CN104184205A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照明设备
CN107404224B (zh) 一种压接式igbt换流阀低电压电源装置
CN103312155A (zh) 稳压电路及电子装置
CN103354422B (zh) 恒流源变恒压源的转换电路
CN203722230U (zh) 一种简易式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CN206596270U (zh) 一种智能无线控制器
CN202475266U (zh) 一种降低了耐压等级的led驱动电源控制芯片
CN202975965U (zh) 直流电压转换电路
CN204145529U (zh) 一种主从式can总线模块
CN203786501U (zh) 一种二进制输入电路
CN103424598B (zh) 逆变系统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和逆变系统
CN104241976B (zh) 电源插座装置及电源插座装置的负载电流检测与表示方法
CN202837449U (zh) 一种智能插座测试台
CN213547371U (zh) 一种智能dc-dc电源模块
CN205232519U (zh) 一种车载led指示灯控制电路
CN103746343A (zh) 一种消防应急电源的开关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20

Address after: 410205, A145 building, headquarter building, Changsha Central Electric Power Software Park, 39 Jiao Shan Road,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hangsha, China

Patentee after: Hunan Huicheng Contro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005, Huamei 389 building, No. 2012 Wuyi Road, Hunan, Changsha

Patentee before: Li Huiyu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