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6469U -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76469U
CN203976469U CN201420202506.6U CN201420202506U CN203976469U CN 203976469 U CN203976469 U CN 203976469U CN 201420202506 U CN201420202506 U CN 201420202506U CN 203976469 U CN203976469 U CN 203976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endid attire
bed mud
cage
recycled
sure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025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蕾
乔毅
黄秀玲
王英丽
邓颖辉
杨浩文
钟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e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025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76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76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7646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包括一连接支架、安装在连接支架上的内部中空的若干盛装笼;各盛装笼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的通孔;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数量若干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互交叉设置;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一盛装笼连接。另外,通过设置一浮漂及一连接线,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支架、浮漂固定,该浮漂与连接线用于在循环使用该装置时,方便找到及拖拽该装置。该装置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可循环使用、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污染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用水量不断增大,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农田径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一些水体几乎沦为纳污河。污染物浓度远远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大部分水体长期处于黑臭状态,严重影响了水体沿岸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水体污染物大量淤积,底泥厚度不断增加,水体过水断面减少,影响水体排洪、泄洪以及航运功能。黑臭底泥也是水体重要的内源污染,通过耗氧、释放有机污染物和N、P营养盐等,使上覆水体水质恶化。削减底泥对水体修复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规模底泥治理一般都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原位生物氧化法。
物理法包括如疏浚、覆盖等。疏浚主要通过人工机械方式清除污染水体中的底泥,以达到去除底泥中污染物质、增大水体环境容量的目的,但该法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而且对水体生态系统扰动较大,清理出来的底泥易造成二次污染。覆盖是将清洁的沙、底泥、砾石或人造地基材料覆盖于污染底泥上面,使污染底泥与水体隔离,从而防止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体迁移的原位固定技术,此种方法降低了水深,破坏了底栖生态系统,在浮泥较多或水动力强度较大的水域应用效果较差,寻找大量清洁覆盖材料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化学法是通过向底泥中添加化学药剂使底泥中的污染物固化或无害化,从而减少沉积物的环境影响,但添加的化学药剂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
由于物理法与化学法均可能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因此目前最常用的是原位生物氧化法,原位生物氧化法是通过添加微生物促进底泥分解,快速去除水体中的氮、磷营养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原位生物修复是近年来兴起的最新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以其投资小、见效快、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原位生物氧化法虽然能削减底泥,但是不同区域内分别需要投入微生物药剂,从而增加了修复费用。且传统的微生物附着基质,如软性填料、生态基、生物飘带等对水体景观及水体的蓄水防洪作用有副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降低使用成本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该装置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包括一连接支架、安装在连接支架上的内部中空的若干盛装笼;各盛装笼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的通孔;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数量若干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互交叉设置;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一盛装笼连接。
优选地,各盛装笼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壳本体。
优选地,各盛装笼为球形或者多面体形;各盛装笼内分别填充有填料。
优选地,所述填料呈固体颗粒状,各颗固体颗粒状的填料上负载有至少一层微生物菌剂和/或辅助试剂。
优选地,所述盛装笼的数量为七个。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相互交叉的位置处设置有一所述盛装笼。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以一个交叉位置为中心均匀的向该中心的四周辐射设置;所述盛装笼以其中一个盛装笼为中心,其他的盛装笼均匀的环绕在该中心位置盛装笼的四周。
优选地,该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还包括一浮漂及一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浮漂、连接支架连接。
优选地,该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还包括数量少于或等于盛装笼数量的固定支架;各固定支架分别固定地设置连接支架及一盛装笼之间;各固定支架分别包括一用于与连接支架连接的第一固接部及用于与盛装笼连接的第二固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接部与第一固接部相互垂直;该第一固接部与第二固接部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仅需将盛装有填料的盛装笼安装在连接支架上即可,因此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维护管理简单。且可应用于各类受污染水体,包括河涌、湖泊等,适用范围广,功能性强。
盛装笼内的填料所述携带的微生物菌剂及辅助试剂直接到达底泥位置,缓释氧剂可持续地释放氧气,并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保持预定浓度的溶解氧量,微生物菌剂可在此范围内迅速的生长定殖。并通过微生物在底泥中定殖后持续削减底泥。
本实用新型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在放置预定小时后,即:微生物已经在底泥中成功定殖后,可将装置移至其它需要修复的水体位置,从而实现循环使用该装置、该装置的盛装笼内的填料及附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菌剂与辅助试剂,进一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盛装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盛装笼;10、通孔;11、壳本体;2、连接支架;21、连接杆;22、中心;3、浮漂;4、连接线;5、固定支架;51、第一固接部;52、第二固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包括一连接支架2、安装在连接支架2上的内部中空的若干盛装笼1。
结合参照图3,所述盛装笼1内部填充有填料(图未示)。各盛装笼1内部中空,且该盛装笼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的通孔10。该通孔10可将盛装笼1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各盛装笼1可为球形或者多面体形(六面体、八面体或者十二面体等)等几何体形状。各盛装笼1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壳本体11,以便更换盛装笼1内部的填料。该两个壳本体11可通过钢丝、锁扣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例如,当该盛装笼1呈球形时,该盛装笼1可由两个半球状的壳本体11可拆卸连接。该盛装笼1可采用耐腐性钢材料制成。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盛装笼1可为七个。
所述连接支架2包括数量若干的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相互交叉设置。各连接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一盛装笼1连接。连接杆21相互交叉的位置处也可设置一盛装笼1。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杆21可以以一个交叉位置为中心22均匀的向该中心22的四周辐射设置。各连接杆21均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得,所述盛装笼1可以以其中一个盛装笼1为中心22,其他的盛装笼1均匀的环绕在该中心22位置盛装笼1的四周。从而使得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周围的预定范围内均可定殖微生物,并进行持续削减底泥。所述连接支架2可采用耐腐性钢材料制成。
所述填料可采负载了微生物菌剂及辅助试剂的固体颗粒状的填料。微生物菌剂可以采用净水微生物、底泥削减微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辅助试剂可采用缓释氧剂等可为微生物提供良好定殖条件的试剂。固体颗粒物填料可采用多孔、比表面积较大的矿物材料,如沸石、高岭石、海泡石等材料制成。各颗固体颗粒状的填料上负载至少一层微生物菌剂和/或辅助试剂。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盛装笼1携带具有微生物菌剂和/或辅助试剂的填料直接到达底泥位置,盛装笼1中填料上的缓释氧剂释放氧气,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保持预定浓度的溶解氧量,盛装笼1中填料所携带的微生物可在此范围内迅速的生长定殖。微生物在底泥中定殖后可持续削减底泥。装置放置预定时间(例如:7~10d)后微生物可在底泥中成功定殖,此时可通过将装置移至其它需要修复的水体区域内循环使用。
结合参照图2,作为另一较好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还包括一浮漂3及一连接线4。所述浮漂3能在水上漂浮,方便工作人员准确的找到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的位置。所述连接线4的两端分别与浮漂3、连接支架2连接。连接线4及浮漂3配合后,以便将连接支架2及盛装笼1从水中和/或底泥中移动位置或者取出。当需要移动或者取出该装置时,可拖动浮漂3,并通过连接线4带动连接支架2及盛装笼1。例如: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在使用预定时间(例如,1年)后,缓释氧剂可能不能提供充足的氧气时,可拖动浮漂3,通过浮漂3及连接线4将装置取出,将盛装笼1打开,置换盛装笼1内的填料,置换填料后即可继续使用。
所述浮漂3采用材质轻、浮力大、耐腐蚀、不易老化的现有材料制成。浮漂3与连接支架2之间的连接线4采用强度大、质量轻的现有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耐腐性钢材料可用现有材料。
结合参照图1与图3,作为另一较好的实施例,为了更方便的将盛装笼1安装在连接支架2上,该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还包括数量少于或等于盛装笼1数量的固定支架5。各固定支架5分别固定地设置在连接支架2及一盛装笼1之间。各固定支架5分别包括一用于与连接支架2连接的第一固接部51及用于与盛装笼1连接的第二固接部52。所述第二固接部52可穿插在盛装笼1内。该第二固接部52可以与第一固接部5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固接部51与第二固接部52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该固定支架5可有助于更换连接支架2或者盛装笼1。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支架、安装在连接支架上的内部中空的若干盛装笼;各盛装笼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的通孔;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数量若干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互交叉设置;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一盛装笼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盛装笼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壳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盛装笼为球形或者多面体形;各盛装笼内分别填充有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呈固体颗粒状,各颗固体颗粒状的填料上负载至少一层微生物菌剂和/或辅助试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装笼的数量为七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相互交叉的位置处设置有一所述盛装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以一个交叉位置为中心均匀的向该中心的四周辐射设置;所述盛装笼以其中一个盛装笼为中心,其他的盛装笼均匀的环绕在该中心位置盛装笼的四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还包括一浮漂 及一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浮漂、连接支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还包括数量少于或等于盛装笼数量的固定支架;各固定支架分别固定地设置在连接支架及一盛装笼之间;各固定支架分别包括一用于与连接支架连接的第一固接部及用于与盛装笼连接的第二固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接部与第一固接部相互垂直;该第一固接部与第二固接部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CN201420202506.6U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76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2506.6U CN203976469U (zh)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2506.6U CN203976469U (zh)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76469U true CN203976469U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73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02506.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76469U (zh)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7646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5300A (zh) * 2016-12-19 2017-03-15 山东中车华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设备的除磷载体及方法
CN107337330A (zh) * 2017-08-25 2017-11-10 程丽娜 一种河底底泥重金属专清球装置
CN107986449A (zh) * 2017-11-07 2018-05-04 沈阳东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黑臭水体治理菌剂保持与缓释的方法
CN109851186A (zh) * 2019-03-25 2019-06-07 中林山水(北京)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其制备方法及用其矿化河道底泥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5300A (zh) * 2016-12-19 2017-03-15 山东中车华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设备的除磷载体及方法
CN107337330A (zh) * 2017-08-25 2017-11-10 程丽娜 一种河底底泥重金属专清球装置
CN107986449A (zh) * 2017-11-07 2018-05-04 沈阳东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黑臭水体治理菌剂保持与缓释的方法
CN109851186A (zh) * 2019-03-25 2019-06-07 中林山水(北京)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其制备方法及用其矿化河道底泥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8318B (zh) 一种黑臭河道污水治理方法
CN105110476B (zh) 一种用于城市黑臭河道水质强化净化的三维立体式生态浮床
CN104773897B (zh) 一种滨海黑臭河道的水质原位修复系统
CN203976469U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微生物底泥定殖装置
CN208874903U (zh) 一种沉水植物快速种植载体
CN103951152B (zh)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3820546U (zh) 一种利用改良河道底泥作为幼苗生长基质的生态浮床
CN201132794Y (zh) 一种仿生水草
CN107459151A (zh) 一种水量缺乏河流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方法
CN109987713A (zh) 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潜浮式生态修复水立方
CN205953663U (zh) 一种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
CN105461071A (zh) 绿色生态浮岛装置
CN107500412A (zh)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处理系统
CN101264981A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梯级装置
CN106745768B (zh) 生态位优化配置型太阳能动力生态浮岛及配置系统
CN206538261U (zh) 一种黑臭水体修复治理的生态浮岛
CN201839680U (zh) 一种猪舍内部粪沟
CN208791295U (zh) 一种模块化高通量生物增强型浮动湿地
CN104724834B (zh) 利用周丛生物处理系统去除面源污水中铜的方法及其设备
CN200940105Y (zh) 纤维束水体原位处理漂浮栅
CN108975512A (zh) 一种高氨氮黑臭河道的水生态修复方法
CN110655190A (zh) 一种正粒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4599012U (zh) 一种光裸星虫车间养殖池
CN2920984Y (zh) 一种应用于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态多孔介质
CN103043797A (zh) 新型床式污水生态修复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11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22, building B, Nanfang Media building, No. 289, Guangzhou Avenue, Yuexiu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RE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21, building B, Nanfang Media building, No. 289, Guangzhou Avenue, Yuexiu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Zho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