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6107U - 一种分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76107U CN203976107U CN201420237209.5U CN201420237209U CN203976107U CN 203976107 U CN203976107 U CN 203976107U CN 201420237209 U CN201420237209 U CN 201420237209U CN 203976107 U CN203976107 U CN 2039761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ye
- plate
- line
- astragal
- silk thr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线器,包含放线板、束丝驱动装置、束丝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束丝驱动装置的前方;所述放线板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和束丝驱动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依次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分线板;每个分线板上设置有中心线眼及设置外中心线眼外的多圈线眼;穿过最前方的分线板上的最外圈线眼的丝线中的一根丝线通过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张紧;靠前的分线板上的内圈上丝线结合后进入下一个分线板的中心线眼,直至所有丝线全部结合,全部结合的丝线经束丝模进入束丝驱动装置,并由束丝驱动装置驱动工作;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控制束丝圆整度,报废率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线器的改进,特别是一种能有效控制束丝圆整度,报废率低的分线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大都采用双节距分线器,如附图1-2所示,包含放线板1、分线板2、束丝驱动装置3、束丝模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第一张紧轮7、第二张紧轮8;所述第一支架5设置在束丝驱动装置3的前方;所述放线板1设置在第一支架5上;所述第二支架6设置在第一支架5和束丝驱动装置3之间;所述分线板2设置在第二支架6上;所述第一张紧轮7、第二张紧轮8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6上;所述分线板2上设置有中心线眼21,中心线眼21的外周设置有多圈线眼21;使用时,14根丝线9穿过放线板1后,分别穿过分线板2上的线眼21,其中一根丝线9闯过分线板上的中心线眼21,其余13根丝线9分别穿过中心线眼21外的同一圆周上的线眼21,如附图2所示,图中分线板上的黑点代表此处有丝线9穿过,且这13根丝线9中的一根丝线9通过第一张紧轮7、第二张紧轮8张紧。丝线9的直径超过0.25毫米,由于是同向束制,丝线9的结合容易呈不规则状态,并出现跳股,松股现象。目前常用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1:调整放线张力,使之均匀2:改换束丝模4,使丝线9在模孔中不要松动。原始分线器的束丝模4前的分线板2只有一个,通过调节外部放线张力使其稳定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对于股数越多、线径越大且外观要求严格的产品无法达到满意程度。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能有效控制束丝圆整度,报废率低的分线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束丝圆整度,报废率低的分线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线器,包含放线板、束丝驱动装置、束丝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束丝驱动装置的前方;所述放线板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和束丝驱动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依次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分线板;每个分线板上设置有中心线眼及设置外中心线眼外的多圈线眼;穿过最前方的分线板上的最外圈线眼的丝线中的一根丝线通过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张紧;靠前的分线板上的内圈上的丝线结合后进入下一个分线板的中心线眼,直至所有丝线全部结合,全部结合的丝线经束丝模进入束丝驱动装置,并由束丝驱动装置驱动工作。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上依次间隔地设置有5个分线板,即第一分线板、第二分线板、第三分线板、第四分线板、第五分线板;所述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上;使用时,多根根丝线穿过放线板后,先穿过第一分线板上的线眼,其中一部分丝线均匀地闯过第一分线板上的中心线眼外的第一圈线眼,再一部分丝线均匀地穿过第一圈线眼外的第二圈线眼;再一部分丝线均匀地穿过第二圈线眼外的第三圈线眼;余下的丝线均匀地穿过第三圈线眼外的第四圈线眼;其中,穿过第四圈线眼的丝线中的一根丝线通过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张紧;接下来,穿过第一分线板上的第一圈线眼的丝线结合后穿过第二分线板的中心线眼;穿过第一分线板上的第二圈线眼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二圈线眼;穿过第一分线板上的第三圈线眼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三圈线眼;穿过第一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再接下来,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中心线眼的丝线与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二圈线眼的根丝线结合后穿过第三分线板的中心线眼;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三圈线眼上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三分线板上的第三圈线眼;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上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三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再接下来,穿过第三分线板上的中心线眼的丝线与穿过第三分线板上的第三圈线眼的丝线结合后穿过第四分线板的中心线眼;穿过第三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上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四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最后,穿过第四分线板上的中心线眼的丝线与穿过第四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的丝线结合后穿过第五分线板的中心线眼,并通过束丝模穿过束丝驱动装置,并由束丝驱动装置驱动,以完成束丝工作。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线器在放线板与束丝模之间设置有多个分线板;每次只结合某一个分线板上的最内圈的丝线;本实用新型能增强外外部张力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减少束丝过程中的跳股、松股现象,且在成缆时,能更加有效控制其偏心;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控制束丝圆整度,报废率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分线器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的分线器用的分线板及其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线器用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线器用的第一分线板及其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线器用的第二分线板及其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线器用的第三分线板及其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线器用的第四分线板及其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线器用的第五分线板及其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1、放线板;2、分线板;3、束丝驱动装置;4、束丝模;5、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第一张紧轮;8、第二张紧轮;9、丝线;21、线眼;11、第一分线板;12、第二分线板;13、第三分线板;14、第四分线板;15、第五分线板;111、线眼;121、线眼;131、线眼;141、线眼;151、线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3-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线器,包含放线板1、束丝驱动装置3、束丝模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第一张紧轮7、第二张紧轮8;所述第一支架5设置在束丝驱动装置3的前方;所述放线板1设置在第一支架5上;所述第二支架6设置在第一支架5和束丝驱动装置3之间;所述第二支架6上依次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分线板11、第二分线板12、第三分线板13、第四分线板14、第五分线板15;所述第一张紧轮7、第二张紧轮8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6上;所述第一分线板11、第二分线板12、第三分线板13、第四分线板14、第五分线板15上分别设置有中心线眼(111、121、131、141、151),所述中心线眼的外周设置有多圈线眼(111、121、131、141、151);使用时,48根丝线9穿过放线板1后,先穿过第一分线板11上的线眼111,其中3根丝线9均匀地闯过第一分线板11上的中心线眼21外的第一圈线眼111,9根丝线9均匀地穿过第一圈线眼111外的第二圈线眼111;15根丝线9均匀地穿过第二圈线眼111外的第三圈线眼111;21根丝线9均匀地穿过第三圈线眼111外的第四圈线眼111,(见附图4);其中,穿过第四圈线眼11的21根丝线9中的一根丝线9通过第一张紧轮7、第二张紧轮8张紧;接下来,穿过第一分线板11上的第一圈线眼11的3根丝线9结合后穿过第二分线板12的中心线眼121;穿过第一分线板11上的第二圈线眼111的9根丝线9对应地穿过第二分线板12上的第二圈线眼121;穿过第一分线板11上的第三圈线眼111的15根丝线9对应地穿过第二分线板12上的第三圈线眼121;穿过第一分线板11上的第四圈线眼111的21根丝线9对应地穿过第二分线板12上的第四圈线眼121,(见附图5);再接下来,穿过第二分线板11上的中心线眼121的丝线9与穿过第二分线板12上的第二圈线眼121的9根丝线9结合后穿过第三分线板13的中心线眼131;穿过第二分线板11上的第三圈线眼121上的15根丝线9对应地穿过第三分线板13上的第三圈线眼131;穿过第二分线板11上的第四圈线眼121上的21根丝线9对应地穿过第三分线板13上的第四圈线眼131,(见附图6);再接下来,穿过第三分线板13上的中心线眼131的丝线9与穿过第三分线板13上的第三圈线眼131的15根丝线9结合后穿过第四分线板14的中心线眼141;穿过第三分线板13上的第四圈线眼131上的21根丝线9对应地穿过第四分线板14上的第四圈线眼141,(见附图7);最后,穿过第四分线板14上的中心线眼141的丝线9与穿过第四分线板12上的第四圈线眼121的21根丝线9结合后穿过第五分线板15的中心线眼151(见附图8),并通过束丝模4穿过束丝驱动装置3,并由束丝驱动装置3驱动,以完成束丝工作。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线器在放线板与束丝模之间设置有多个分线板;每次只结合某一个分线板上的最内圈的丝线;本实用新型能增强外外部张力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减少束丝过程中的跳股、松股现象,且在成缆时,能更加有效控制其偏心;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控制束丝圆整度,报废率低。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分线器,包含放线板、束丝驱动装置、束丝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束丝驱动装置的前方;所述放线板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和束丝驱动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依次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分线板;每个分线板上设置有中心线眼及设置外中心线眼外的多圈线眼;穿过最前方的分线板上的最外圈线眼的丝线中的一根丝线通过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张紧;靠前的分线板上的内圈上的丝线结合后进入下一个分线板的中心线眼,直至所有丝线全部结合,全部结合的丝线经束丝模进入束丝驱动装置,并由束丝驱动装置驱动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依次间隔地设置有5个分线板,即第一分线板、第二分线板、第三分线板、第四分线板、第五分线板;所述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上;使用时,多根根丝线穿过放线板后,先穿过第一分线板上的线眼,其中一部分丝线均匀地闯过第一分线板上的中心线眼外的第一圈线眼,再一部分丝线均匀地穿过第一圈线眼外的第二圈线眼;再一部分丝线均匀地穿过第二圈线眼外的第三圈线眼;余下的丝线均匀地穿过第三圈线眼外的第四圈线眼;其中,穿过第四圈线眼的丝线中的一根丝线通过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张紧;接下来,穿过第一分线板上的第一圈线眼的丝线结合后穿过第二分线板的中心线眼;穿过第一分线板上的第二圈线眼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二圈线眼;穿过第一分线板上的第三圈线眼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三圈线眼;穿过第一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再接下来,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中心线眼的丝线与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二圈线眼的根丝线结合后穿过第三分线板的中心线眼;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三圈线眼上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三分线板上的第三圈线眼;穿过第二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上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三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再接下来,穿过第三分线板上的中心线眼的丝线与穿过第三分线板上的第三圈线眼的丝线结合后穿过第四分线板的中心线眼;穿过第三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上的丝线对应地穿过第四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最后,穿过第四分线板上的中心线眼的丝线与穿过第四分线板上的第四圈线眼的丝线结合后穿过第五分线板的中心线眼,并通过束丝模穿过束丝驱动装置,并由束丝驱动装置驱动,以完成束丝工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37209.5U CN203976107U (zh) | 2014-05-12 | 2014-05-12 | 一种分线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37209.5U CN203976107U (zh) | 2014-05-12 | 2014-05-12 | 一种分线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76107U true CN203976107U (zh) | 2014-12-03 |
Family
ID=51973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3720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76107U (zh) | 2014-05-12 | 2014-05-12 | 一种分线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761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64261A (zh) * | 2014-05-12 | 2014-08-06 | 飞龙精工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分线器 |
-
2014
- 2014-05-12 CN CN201420237209.5U patent/CN20397610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64261A (zh) * | 2014-05-12 | 2014-08-06 | 飞龙精工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分线器 |
CN103964261B (zh) * | 2014-05-12 | 2016-06-29 | 飞龙精工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分线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76107U (zh) | 一种分线器 | |
CN202687659U (zh) | 组合式胶筒 | |
CN103964261B (zh) | 一种分线器 | |
CN205789311U (zh) | 一种束丝系统 | |
CN205906810U (zh) | 倒筒机纱线筒用固定装置 | |
CN206266006U (zh) | 一种绕线辊 | |
CN201545990U (zh) | 锥形导纱器 | |
CN206015199U (zh) | 一种抗辐射包芯纱制备装置 | |
CN204738082U (zh) | 具有抗菌效果的高弹性高强度纤维 | |
CN102765632B (zh) | 针布卷绕均匀排料控制装置 | |
CN203582176U (zh) | 一种纺织纱锭 | |
CN203767729U (zh) | 筒子架纱筒水平挡板 | |
CN203229268U (zh) | 一种胶筒 | |
CN205217859U (zh) | 一种降低收线张力及改善钢丝直线性装置 | |
CN204310608U (zh) | 一种用于焊丝盘的卡夹装置 | |
CN201907891U (zh) | 一种易生头纱管 | |
CN204918893U (zh) | 一种捻线机渔网丝防滑落装置 | |
CN204315304U (zh) | 一种绞线线序控制装置 | |
CN204342178U (zh) | 一种织物卷取防偏装置 | |
CN205223497U (zh) | 一种生产扁平纱线的加工装置 | |
CN203959546U (zh) | 一种纺织机用筒管 | |
CN204736493U (zh) | 一种碳纤维管 | |
CN203045336U (zh) | 一种偏心套加工夹具 | |
CN203267184U (zh) | 高强度挤出机螺纹套 | |
CN203910529U (zh) | 一种变压器绕线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29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