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9427U - 防滑鞋底 - Google Patents

防滑鞋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9427U
CN203969427U CN201420436042.5U CN201420436042U CN203969427U CN 203969427 U CN203969427 U CN 203969427U CN 201420436042 U CN201420436042 U CN 201420436042U CN 203969427 U CN203969427 U CN 203969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accepting layer
upper bottom
water accept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360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NAI SHOE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NAI SHOE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NAI SHOE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NAI SHOE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360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9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9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94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外表面和与脚底接触的上底面,所述上底面和外表面之间设有吸水层,所述上底面设有通向吸水层的吸水孔,所述外表面设有通向吸水层的排水孔,所述吸水孔设有通水方向为上底面至吸水层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排水孔设有通水方向为吸水层至鞋底外界的第二单向阀,解决了一般防滑鞋无法解决鞋内进水尤其是凉鞋等易进水的鞋子,脚底与鞋子易发生打滑的现象,实现了鞋底在雨天进水后,通过吸水层和单向阀控制水流进出来快速吸收上底面的水分,并通过在行走时脚部对鞋底的重力和踩踏作用,从排水孔挤出吸水层的水分,达到防止脚部因水分和上底面发生打滑现象的目的。

Description

防滑鞋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滑鞋底。
背景技术
现在的鞋子基本由鞋帮和鞋底组成,鞋帮与鞋底紧密连接在一起,大多鞋底通过鞋底开设复杂的花纹或是规则的纹路来增加其防滑效果,但达到的效果实在有限。
目前,市场上申请号为201220559501.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滑鞋,本防滑鞋包括鞋底和与鞋底固连在一起的鞋帮,鞋底的下表面包括鞋掌前端表面、鞋弓中部表面和鞋跟后部表面,鞋掌前端表面具有一前凹槽,前凹槽内固连有前防滑凸块,鞋弓中部表面至鞋跟后部表面处设有一后凹槽,后凹槽内固连有防滑凸块,前防滑凸块和后防滑凸块上均具有防滑麻面,虽然本实用新型虽然能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但在进水情况下,如水分覆于鞋底,甚至浸入鞋内,会使防滑性能降低,尤其是脚部和鞋内的防滑效果较差,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防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部与鞋底上表面之间防滑效果优良的防滑鞋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外表面和与脚底接触的上底面,所述上底面和外表面之间设有吸水层,所述上底面设有通向吸水层的吸水孔,所述外表面设有通向吸水层的排水孔,所述吸水孔设有通水方向为上底面至吸水层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排水孔设有通水方向为吸水层至鞋底外界的第二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天气或是不慎脚内大量进水,位于空腔内的吸水层可以通过吸水孔快速吸收水分,使上底面水分大量减少,避免脚部与上底面发生打滑现象,吸水孔内的第一单向阀可控制水分只能从上底面进入吸水层,避免脚部踩踏挤压吸水层后,水从吸水孔重新流入至上底面,排水孔内的第二单向阀可控制水分只能从吸水层挤出排水孔,避免脚部踩踏挤压吸水层后,吸水层从鞋底外部吸收水分重新回到吸水层,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控制水的流动,实现重复吸收鞋底水分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底面和外表面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下带有防滑鞋底的鞋时,可拆开上表面,取出吸水层,对其进行清洗和晾晒,便于维护和长期使用,若防水层老化,则可以对其进行更换,增加防滑鞋底的使用寿命,节省经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表面包括侧面和下底面,所述上底面、侧面和下底面合围构成供吸水层放置的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吸水层与外界隔绝,避免在积水环境下往鞋内吸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孔设于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孔置于鞋体侧面,吸水层受挤压后能将所吸收的水分从排水孔挤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孔设于下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孔置于鞋体下底面,水在重力作用下汇聚于吸水层中靠近底面的部分,吸水层受挤压后能较容易的将所吸收的水分从排水孔挤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孔设于侧面与下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防滑鞋底的排水性能进一步增强,将排水孔置于鞋体侧面和下底面,吸水层受挤压后能快速的将所吸收的水分从排水孔挤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底面设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吸水层对上底面吸水的不充分,设置相对上底面凸起的防滑纹,加大脚部和上底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脚部和上底面发生打滑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底面设有防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相对下底面呈凸起结构设置,加大下底面对地面的摩擦力,加强鞋底在易打滑的情况下防滑能力,更进一步加强鞋底的防滑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孔设有多个,均布于上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水分更容易通过吸水孔渗入吸水层,加快吸水层的作用面积,提高吸水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孔设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快吸水层排出水分的速度,使鞋底在持续进水情况下亦能保持上底面相对的干燥,避免积水过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解决了一般防滑鞋无法解决鞋内进水尤其是凉鞋等易进水的鞋子,脚底与鞋子易发生打滑的现象,实现了鞋底在雨天进水后,通过吸水层和单向阀控制水流进出来快速吸收上底面的水分,并通过在行走时脚部对鞋底的重力和踩踏作用,从排水孔挤出吸水层的水分,达到防止脚部因水分和上底面发生打滑现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滑鞋底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说明:1、上底面;11、吸水孔;111、第一单向阀;2、外表面;21、侧面;22、下底面;211、排水孔;2111、第二单向阀;3、吸水层;4、防滑部;5、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防滑鞋底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包括与脚底接触的上底面1和与外表面2,所述上底面1和外表面2之间设有吸水层3,所述上底面1设有通向吸水层3的吸水孔11,所述外表面2设有通向吸水层3的排水孔211,所述吸水孔11设有仅能从上底面1进入的第一单向阀111,所述排水孔211设有只能从吸水层3排出的第二单向阀2111,优选为下底面22和侧面21均设排水孔211,所述吸水孔11设有从上底面1进入的第一单向阀111,所述排水孔211设有只能从排水孔211排出的第二单向阀2111,所述单向阀横截面呈V字形结构,水只能从开口大的一端通过开口小的一端,当雨水天气或是不慎脚内大量进水时,位于空腔内的吸水海绵可以通过吸水孔11快速吸收水分,使上底面1水分大量减少,避免脚部与上底面1发生打滑现象,吸水孔11内的第一单向阀111可控制水分只能从上底面1进入吸水层3,避免脚部踩踏挤压吸水层3后,水从吸水孔11重新流入至上底面1,排水孔211内的第二单向阀2111可控制水分只能从吸水层3挤出排水孔211,避免脚部踩踏挤压吸水层3后,吸水层3从鞋底外部吸收水分重新回到吸水层3,通过第一单向阀111和第二单向阀2111控制水的流动,使水从上底面1吸入吸水层3,再由脚部对鞋底的挤压,使水从排水孔211排出,实现重复吸收鞋底水分的功能。
所述上底面1和外表面2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优选为拉链结构设置,方便装拆,脱下带有防滑鞋底的鞋时,可拆下外表面2,取出吸水层3,对其进行清洗和晾晒,便于维护和长期使用,增加使用寿命,节省经济。
所述上底面1设有防滑纹5,为了避免吸水层3对上底面1吸水的不充分,设置相对上底面1凸起的防滑纹5,所述防滑纹5呈多个圆环形结构设置,加大脚部和上底面1之间沿上底面1各方向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脚部和上底面1发生打滑现象。
所述外表面2设有防滑部4,防滑纹5相对外表面2呈凸起结构设置,防滑部4呈条状平行排列于外表面2,加大外表面2对地面的摩擦力,尤其是相对于脚部运动方向的防滑能力,防止脚部在行走时发生摩擦力不足的打滑情况,更进一步加强鞋底的防滑能力。
所述吸水孔11设有多个,均布于上底面1,使水分更容易通过吸水孔11渗入吸水层3,加快吸水层3的作用面积,脚部挤压吸水层3后,吸水层3能通过上底面1的各个吸水孔11吸收水分,避免局部积水,提高吸水的效率。
所述排水孔211设有多个,加快吸水层3排出水分的速度,使鞋底在持续进水情况下亦能保持上底面1相对的干燥,避免进水过多,排水能力不足导致吸水海绵吸水能力饱和,避免鞋内积水过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外表面和与脚底接触的上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和外表面之间设有吸水层,所述上底面设有通向吸水层的吸水孔,所述外表面设有通向吸水层的排水孔,所述吸水孔设有通水方向为上底面至吸水层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排水孔设有通水方向为吸水层至鞋底外界的第二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和外表面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包括侧面和下底面,所述上底面、侧面和下底面合围构成供吸水层放置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设于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设于下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设于侧面与下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设有防滑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面设有防滑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孔设有多个,均布于上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设有多个。
CN201420436042.5U 2014-08-04 2014-08-04 防滑鞋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9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6042.5U CN203969427U (zh) 2014-08-04 2014-08-04 防滑鞋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6042.5U CN203969427U (zh) 2014-08-04 2014-08-04 防滑鞋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9427U true CN203969427U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6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3604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9427U (zh) 2014-08-04 2014-08-04 防滑鞋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942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2279A (zh) * 2014-12-04 2015-03-04 起步(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水防滑鞋底结构的童鞋
CN107772635A (zh) * 2017-10-28 2018-03-09 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滑童鞋
CN108221549A (zh) * 2018-02-09 2018-06-29 钱娟娟 市政风雪养路防护垫
CN110101158A (zh) * 2019-04-30 2019-08-09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多功能排水防甩防滑鞋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2279A (zh) * 2014-12-04 2015-03-04 起步(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水防滑鞋底结构的童鞋
CN107772635A (zh) * 2017-10-28 2018-03-09 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滑童鞋
CN107772635B (zh) * 2017-10-28 2024-02-27 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滑童鞋
CN108221549A (zh) * 2018-02-09 2018-06-29 钱娟娟 市政风雪养路防护垫
CN110101158A (zh) * 2019-04-30 2019-08-09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多功能排水防甩防滑鞋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69427U (zh) 防滑鞋底
CN210169173U (zh) 一种防滑的鞋子
CN205143648U (zh) 一种新型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203633589U (zh) 一种防滑鞋底
CN204104977U (zh) 一种防水干燥一体鞋
CN204930542U (zh) 一种带有缓冲减震和透气功能的鞋底
CN210929858U (zh) 一种防滑拖鞋
CN209547114U (zh) 一种防滑气垫鞋底
CN204426873U (zh) 一种新型矿用胶鞋
CN203262413U (zh) 吸盘式防滑鞋底
CN207678926U (zh) 一种透气鞋底
CN216493750U (zh) 一种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柔软运动鞋
CN210642763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橡胶鞋底
CN205757524U (zh) 一种防溅水鞋
CN204519487U (zh) 一种具有吸水功能的鞋
CN204599496U (zh) 鞋子
CN204467074U (zh) 防溅水鞋
CN209547100U (zh) 一种透气鞋底
CN210901616U (zh) 一种浴室用的防滴水拖鞋
CN204048252U (zh) 防粘发透气鞋
CN201563711U (zh) 多功能运动鞋
CN204763658U (zh) 组合型防滑鞋底
CN207678939U (zh) 一种防滑缓冲鞋底
CN217407965U (zh) 一种减震性好的鞋底
CN213908784U (zh) 一种溯溪排水排气鞋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