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5638U - 一种红外探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探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5638U
CN203965638U CN201420329217.2U CN201420329217U CN203965638U CN 203965638 U CN203965638 U CN 203965638U CN 201420329217 U CN201420329217 U CN 201420329217U CN 203965638 U CN203965638 U CN 203965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control device
protecgulum
transmission module
sp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292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ZHO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opl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ia Pacif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opl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ia Pacific) Ltd filed Critical Peopl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ia Pacific)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292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5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5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5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红外探控装置,不仅实现了通过菲涅尔透镜聚焦进行探测,还可以通过前盖的下方安装的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来接收红外线和发射红外线,从而实现了获取外部发射的红外线和对外部电子设备的控制功能,进一步解决了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前盖和背盖,前盖中央处开有嵌入菲涅尔透镜的中空口,前盖正下方安装有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探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探控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探测器(Infrared Detector)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必须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现代红外探测器所利用的主要是红外热效应和光电效应。这些效应的输出大都是电量,或者可用适当的方法转变成电量。
现有的红外探测器有多种,通常是由安装在探测器内部的红外传感器借助外部的透镜聚焦进行探测。
然而,上述的将红外传感器安装在探测器内部借助外部的透镜聚焦进行探测的设计,由于仅仅是借助透镜聚焦进行探测的功能,使得功能过于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红外探控装置,不仅实现了通过菲涅尔透镜聚焦进行探测,还可以通过前盖的下方安装的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来接收红外线和发射红外线,从而实现了获取外部发射的红外线和对外部电子设备的控制功能,进一步解决了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探控装置,包括:
外壳,外壳包括前盖和背盖,所述前盖中央处开有嵌入菲涅尔透镜的中空口,所述前盖下方安装有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
可选地,所述前盖为盘状结构。
可选地,围绕着所述盘状结构的盘沿侧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红外接收模块和/或所述红外发射模块。
可选地,所述红外接收模块和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围绕一圈设置在所述前盖。
可选地,所述背盖为锥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背盖中央开有用于嵌入安装柱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背盖中央开有用于嵌入螺丝的螺纹口。
可选地,所述安装柱内部设置有与外部螺丝吻合的螺纹。
可选地,所述红外接收模块和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分别为4个,且相邻排列。
可选地,还包括红外传感器,微波感测器和雷达,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与所述菲涅尔透镜正对应安装。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探控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前盖和背盖,前盖中央处开有嵌入菲涅尔透镜的中空口,前盖下方安装有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壳的前盖中央处开有嵌入菲涅尔透镜的中空口和前盖正下方安装有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不仅实现了通过菲涅尔透镜聚焦进行探测,还可以通过前盖正下方安装的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来接收红外线和发射红外线,从而实现了获取外部发射的红外线和对外部电子设备的控制功能,进一步解决了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外探控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外探控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外探控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外壳;2、前盖;3、背盖;4、菲涅尔透镜;5、红外接收模块;6、红外发射模块;7、安装柱;8、螺纹;9、盘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红外探控装置,不仅实现了通过菲涅尔透镜聚焦进行探测,还可以通过前盖的下方安装的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来接收红外线和发射红外线,从而实现了获取外部发射的红外线和对外部电子设备的控制功能,进一步解决了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外探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包括外壳1,该外壳1包括前盖2和背盖3,前盖2中央处开有嵌入菲涅尔透镜4的中空口,前盖2正下方安装有红外接收模块5和红外发射模块6,可以理解的是,外壳1的材质可以是塑料材质,例如ABS树脂或PC树脂或ABS工程塑料,此处具体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前盖2为盘状结构,进一步地,围绕着该盘状结构的盘沿9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红外接收模块5和/或红外发射模块6,例如是若干个红外接收模块5和/或红外发射模块6是设置在红外探控装置内部且围绕着盘沿9的侧面一圈进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盘沿9的材质可以是亚克力材质,前述的围绕着盘状结构的盘沿9的侧面还可以是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
如图1所示,红外接收模块5和红外发射模块6设置在前盖2表面下方,并围绕一圈,可以理解的是,红外接收模块5和红外发射模块6分别为4个,且相邻间隔排列,可以理解的是,红外接收模块5可以进一步为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模块6可以进一步为红外发射管。
如图2所示,背盖3为锥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背盖3中央开有用于嵌入安装柱7的开口,背盖中央还可以开有用于嵌入螺丝的螺纹口,前述的安装柱8内部设置有与外部螺丝吻合的螺纹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红外探控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红外传感器,微波感测器和雷达,安装在外壳1内部,并与菲涅尔透镜4正对应安装。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红外探控装置的应用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外探控装置的一个应用例包括: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红外探控装置使用在家居及日常生活中时,首先,需要先将红外探控装置安装在屋内顶部,通过安装柱7的螺纹8与屋内顶部的螺丝通过旋转吻合,使得红外探控装置固定在屋内顶部,可以是通过红外遥控装置通过红外通信发送触发命令给安装在前盖2下方内部的红外接收模块5接收,启动红外探控装置的外壳1内部的电子元件通电进行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红外探控装置的通电可以是通过内部安装的电池获取电源,还可以是通过外部电网获取电源,此处具体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红外探控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和控制芯片,可以理解的是,控制模块与红外传感器,微波感测器,雷达,红外接收模块5和红外发射模块6建立有电连接关系,红外接收模块5可以进一步为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模块6可以进一步为红外发射管,控制模块除了控制红外传感器,微波感测器,雷达通过菲涅尔透镜4进行探测,还可以是根据控制芯片记录的数据,按照预置的控制模式,通过红外发射模块6控制外部的电子设备,例如控制芯片记录的数据为夏天室内温度33度,7点钟室内开始有人,控制芯片按照预置的控制模式,即6点半控制模块控制红外发射模块6控制外部的空调启动,且控制空调的温度为30度,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控制芯片可以是使用意法半导体的STM32系列的芯片,该STM32系列的芯片的使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此处便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探控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前盖2和背盖3,前盖2中央处开有嵌入菲涅尔透镜4的中空口,前盖2正下方安装有红外接收模块5和红外发射模块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壳1的前盖2中央处开有嵌入菲涅尔透镜4的中空口和前盖2正下方安装有红外接收模块5和红外发射模块6,不仅实现了通过菲涅尔透镜4聚焦进行探测,还可以通过前盖2正下方安装的红外接收模块5和红外发射模块6来接收红外线和发射红外线,从而实现了获取外部发射的红外线和对外部电子设备的控制功能,进一步解决了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红外探控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红外探控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前盖和背盖,所述前盖中央处开有嵌入菲涅尔透镜的中空口,所述前盖下方安装有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为盘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探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围绕着所述盘状结构的盘沿侧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红外接收模块和/或所述红外发射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接收模块和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围绕一圈设置在所述前盖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盖为锥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探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盖中央开有用于嵌入安装柱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探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盖中央开有用于嵌入螺丝的螺纹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探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内部设置有与外部螺丝吻合的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探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模块和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分别为4个,且相邻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传感器,微波感测器和雷达,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与所述菲涅尔透镜正对应安装。
CN201420329217.2U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红外探控装置 Active CN203965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9217.2U CN203965638U (zh)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红外探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9217.2U CN203965638U (zh)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红外探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5638U true CN203965638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6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9217.2U Active CN203965638U (zh) 2014-06-19 2014-06-19 一种红外探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56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3479A (zh) * 2016-07-26 2019-04-16 亚马逊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音频/视频记录和通信特征的泛光灯控制器
CN112291393A (zh) * 2020-10-29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3479A (zh) * 2016-07-26 2019-04-16 亚马逊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音频/视频记录和通信特征的泛光灯控制器
CN112291393A (zh) * 2020-10-29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zid et al.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of a low cost SMS based home security system
CN203386053U (zh) 智能家居系统
US9110897B2 (en) Sensor tag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er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957638A (zh) 具有安防功能的智能家居led灯
CN103488155A (zh) 一种智能农业集成信息系统环境控制器
CN203965638U (zh) 一种红外探控装置
CN110376913A (zh) 一种智能家居的雾化玻璃控制系统
CN201364390Y (zh) 复合式探测感应器
CN203658604U (zh) 微型气象站
CN207181715U (zh) 一种精确度高的遥感测量装置
CN206388957U (zh) 多功能接线板
CN208241688U (zh) 一种嵌入式家庭网关
CN207232730U (zh) 一种Zigbee网络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CN206245961U (zh) 一种智能窗户控制系统
CN202495123U (zh) 无线低功耗人体感应监测装置
CN204830354U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红外学习型空调遥控系统
CN204945375U (zh) 极低能耗的超声波测距、红外热释电传感一体传感器
CN107481656A (zh) 光传感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03881855U (zh) 一种分布式电磁辐射检测装置
CN211236280U (zh) 一种基于红外热释探测和无线通讯技术的人体感应器
CN105928155A (zh) 一种基于wifi的空调温控器
CN207541428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器
CN105446398A (zh) 一种基于gsm的大棚环境自动监控装置
CN206618868U (zh) 一种光线、红外一体感应装置
CN204944535U (zh) 极低能耗的红外热释电、温湿度、光敏传感一体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ANZHONG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AN CHU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IA-PACIF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9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01

Address after: 510000 Guangdong, Guangzhou, Guangzhou Avenue South, building No. 13, building, No. 368, C

Patentee after: WANZHO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2, floor 3205, Bank of America building, 12 Cecil Harcourt Road,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Peopl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ia Pacific)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