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50962U - 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50962U
CN203950962U CN201420403663.3U CN201420403663U CN203950962U CN 203950962 U CN203950962 U CN 203950962U CN 201420403663 U CN201420403663 U CN 201420403663U CN 203950962 U CN203950962 U CN 203950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extension
dull
contact sit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036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彬
谢惠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usen Precision Termi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sen Precision Termi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sen Precision Termi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sen Precision Termi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036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50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50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50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有一固定部及自固定部两端分别延伸的平板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平板接触部提供与对接连接器的相互电性接触,而焊接部则供将端子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其中,所述平板接触部的外缘延伸设有至少一个以上之延伸部,而所述延伸部的厚度较平板接触部的厚度更薄,通过延伸部的设置,使得端子通过镶埋成型技术固定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时,以提高平板接触部与绝缘本体间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镶埋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并可提高端子镶埋强度及平整度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对于电子产品便捷应用需求的日趋明显,已经引起各厂商的持续关注,各厂商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竞争力,必须不断加强及扩充电子产品的功能,因此各式电子产品除了朝向轻薄短小的外型外,其结构及传输速度亦需不断增加,借以提更使用者在操作使用上的便利性。
由于电连接器用于连接电子产品间或电子产品内各组件之间的信号传输,因此电连接器在电子产品上的重要性已经不可言语,各厂商如何将电连接器于制造时易于组装,降低组装成本,同时又能兼顾电连接器之功效,已成为各厂商间相继竞争之处。
于电子连接器中,于USB连接器亦有最大之突破,USB(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是连接外部设备的一个串行总线标准,在计算机上使用广泛,是最通用的规格,也可以用在机上盒和游戏机上,甚至许多工业仪器也是通过USB与计算机连结,USB不仅可提供接口设备数据传输,还可供电,On-The-Go随插即用的特性更可使可携式设备直接交换数据。
USB从开始之初为USB1.0规格,其传输速度为1.5Mb/s,而于1998年推出USB2.0规格,传输速度则提升到12Mb/s,而此规格以经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而目前最新推出之USB3.0规格则更将传输速度提升到5.0Gb/s,其是USB2.0规格的10倍以上,由于速度较以往提升许多,因此已经成为各厂商未来推广之产品。
因此,在USB3.0规格产品未来可期的情况下,如何将USB3.0产品达到简易制造的目的,更成为各厂商亟需克服之问题;此外,又鉴于应用USB3.0规格电连接器之电子装置体积不断缩小,因此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厚度亦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因此其中一部分的导电端子通过镶埋成型技术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相互嵌合,但是,当导电端子嵌合的方式与绝缘本体相互固定时,若导电端子的厚度不足,则容易造成绝缘本体无法将导电端子咬合的情况发生,甚至容易造成导电端子镶埋于绝缘本体上的平整度不佳的情况发生。
由于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些问题,而且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产品或者方法出现,因此确有作出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结构,使得通过端子延伸部的设置,使其得以镶埋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提高端子的平板接触部与绝缘本体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为通过至少一个的延伸部的结构变化,使其得以进一步提高端子的平板接触部与绝缘本体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结构,为一通过镶埋成型技术而固定于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包括有一固定部及自所述固定部两端分别延伸的平板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平板接触部的外缘延伸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且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的厚度较平板接触部薄。
上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上均设有至少一个以上之凹槽。
上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还弯折有一折弯部,使得延伸部与折弯部间呈一L形结构。
上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自平板接触部的上表面朝下表面方向倾斜设计,从侧面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呈一梯型结构。
上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所述平板接触部上延伸设有一与对接连接器相互电性接触的接触凸部。
上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所述焊接部朝下折弯并外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后侧。
上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分别设置于平板接触部之的两侧外缘及前端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延伸部的设置,使得端子通过镶埋成型技术固定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时,以提高平板接触部与绝缘本体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端子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端子另一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端子又一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端子嵌入绝缘本体中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端子应用于电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端子应用于电连接器之组合示意图。
其中:
1-端子
11-固定部
12-平板接触部
121-接触凸部
13-焊接部
14-延伸部
141-凹槽
142-折弯部
2-绝缘本体
3-平板导电端子
31-延伸部
4-弹臂导电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通过镶埋成型技术而固定于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1,其包括有一固定部11及自固定部11两端分别延伸的平板接触部12及焊接部13,其中所述固定部11为完全被绝缘本体2所包覆,而平板接触部12则外露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上表面,使其得以提供与对接连接器间的电性接触,为了易于电性接触,所述平板接触部12上则可再延伸设有一接触凸部121,以达到加强其电性连接的效果,而焊接部13则供将端子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部13朝下弯折,但并不以此结构为限。
其中,所述平板接触部12的两侧外缘及前端分别延伸设有一延伸部14,于此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14自平板接触部12的上表面朝下表面的方向倾斜设计,从侧面观之所述延伸部略呈一梯型结构,因此所述延伸部14的厚度较平板接触部12的厚度更薄,通过延伸部14的设置,使得端子通过镶埋成型技术固定于电连接器之绝缘本体2内时,延伸部14嵌入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2,而绝缘本体2则可将平板接触部12由两侧及前端将平板接触部12包覆固定,因此可提高平板接触部12与绝缘本体2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更可避免平板接触部12于绝缘本体2上产生不平整之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端子延伸部之设计更是为了应用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2厚度较薄的结构下而可提高平板接触部12及绝缘本体2间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3所示,为了提高端子延伸部14与电连接器绝缘本体2间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之端子延伸部14上可设有至少一个以上之凹槽141,当端子通过镶埋成型技术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2相互连接时,所述绝缘本体2可咬合端子延伸部上之凹槽141,借此提高平板接触部12与绝缘本体2间的连接稳定性,还可避免平板接触部12连接于绝缘本体2上后发生不平整的情况。
请参阅图4所示,此外,为了更加提高延伸部14与绝缘本体2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延伸部14还可弯折有一折弯部142,所述折弯部142朝绝缘本体2的底面方向折弯设置,使得延伸部14与折弯部142间略呈一L形结构,通过延伸部14及折弯部142之结构设计,使得绝缘本体2可将延伸部14及折弯部142完整的包覆咬合,还可提高绝缘本体2与平板接触部12间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应用于电连接器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为一种符合USB3.0规格结构,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2、固定于绝缘本体2前排的平板导电端子3及后排的弹臂导电端子4,其中所述平板导电端子3之外缘则设有上述端子结构之延伸部31,且所述平板导电端子3与绝缘本体2间通过镶埋成型方式相互连接,使得平板导电端子3通过延伸部31设置,维持平板导电端子3与绝缘本体2间的连接平整度。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由于现有端子结构仅通过端子之厚度提供绝缘本体咬合连接,但是当端子厚度较薄时,往往会产生绝缘本体与端子间之连接强度不足,甚至是发生平板接触部倾斜而不平整之情况发生,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端子延伸部之结构设计,有效克服上述问题。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结构,为一通过镶埋成型技术而固定于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固定部及自所述固定部两端分别延伸的平板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平板接触部的外缘延伸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且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的厚度较平板接触部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上均设有至少一个以上之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还弯折有一折弯部,使得延伸部与折弯部间呈一L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自平板接触部的上表面朝下表面方向倾斜设计,从侧面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呈一梯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接触部上延伸设有一与对接连接器相互电性接触的接触凸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朝下折弯并外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后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延伸部分别设置于平板接触部之的两侧外缘及前端位置上。
CN201420403663.3U 2014-07-21 2014-07-21 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Active CN203950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03663.3U CN203950962U (zh) 2014-07-21 2014-07-21 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03663.3U CN203950962U (zh) 2014-07-21 2014-07-21 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50962U true CN203950962U (zh) 2014-11-19

Family

ID=51892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03663.3U Active CN203950962U (zh) 2014-07-21 2014-07-21 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50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03150U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3850492U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4088648U (zh) 双面插口的usb母座连接器
CN202004260U (zh) 电连接器
CN203398401U (zh) 一种耳机接口结构
TW200816569A (en) Three dimensional adapter for a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CN202004185U (zh) 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结构
CN203950962U (zh) 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CN201413878Y (zh) 传输线结构
CN204481179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usb a型双面插连接器公头
CN203850514U (zh) 一体式usb插座
CN202817262U (zh) 一种个人电脑中前置usb输入输出端连接结构
CN203456670U (zh) 改良型插座连接器结构
CN204333364U (zh) 一种卡连接器及其接触端子
CN204243319U (zh) 迷你型公头外壳及其可以正反插的迷你型公头
CN202749667U (zh) Usb3.0插头电连接器
CN202737238U (zh) 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
CN204067725U (zh) 电连接器
CN206864691U (zh) 一种fpc连接器
CN202633574U (zh) 电连接器端子及具有电连接器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04067659U (zh) 电连接器结构
CN201985277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结构
TWM491270U (zh) 端子模組
CN203950960U (zh) 电连接器
CN202651523U (zh) 一种双接地音频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