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42094U - 一种电子设备及插接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插接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42094U CN203942094U CN201420207399.6U CN201420207399U CN203942094U CN 203942094 U CN203942094 U CN 203942094U CN 201420207399 U CN201420207399 U CN 201420207399U CN 203942094 U CN203942094 U CN 2039420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arm
- plugging
- plug
- card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插接固定装置,电子设备具有插接口,并通过插接口连接一插接装置,还包括插接固定装置,插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摩擦片、第二壳体和第二摩擦片,第一壳体具有容置槽,且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插头;第一摩擦片容置于第一壳体中,且具有第一摩擦面;第二壳体具有容置槽,且具有第二卡合部,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插头,第二卡合部能够调节地卡配第一卡合部,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位于同一端;第二摩擦片容置于第二壳体中,且具有第二摩擦面,第一摩擦面与第二摩擦面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位置可调,使得第一摩擦面与第二摩擦面之间可调,以适应不同规格插接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尤其与电子设备中对插接装置和插接头的固定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通常需要通过插接口插接移动电子装置或通过插接头通讯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为保证该插接可靠,防止出现工作状态中突然插接断开的事故,通常需要将该插接装置(如U盘或USB接头)固定在该电子设备上。现有的固定结构中,需要按照该插接装置的结构形状制作一个容置盒,以将该插接装置容置于其中,该容置盒的对应插接口的一端上设置有插头,与电子设备上的插孔配合,另外在插接装置上做一个罩子,该罩子头部与容置盒尾部卡接配合,将该插接装置罩住。这种结构虽然可以实现插接固定作用,但是由于容置盒空间固定,仅适用于特定规格的插接装置,通用性差,需要制作多种规格的容置盒和罩子,不但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由于数量多且零件分散导致不易保存、取用不便,另外零件容易丢失,造成浪费和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对多种不同规格的插接装置和插接头进行插接固定的插接固定装置以及具有该插接固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接固定装置,应用于具有插接口的设备,在插接装置插接于所述插接口时,将所述插接装置固定在所述设备上,所述插接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容置槽,且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壳 体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头;
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容置槽中,且具有第一摩擦面;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容置槽,且具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插头,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调节地卡配所述第一卡合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固在一起,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固后,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第二插头位于同一端;
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容置槽中,且具有第二摩擦面,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固后,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相对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之间形成有夹置空间;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出入所述夹置空间的通口,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设备上的相应插孔相配。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第一调整卡臂与第一固定卡臂,所述第一调整卡臂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卡臂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第一调整卡臂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第二调整卡臂与第二固定卡臂,所述第二调整卡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卡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第二调整卡臂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二固定卡臂卡配,所述第一固定卡臂与所述第二调整卡臂卡配。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卡臂包括第一臂体和第一棘齿,所述第一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棘齿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体的内侧面上,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调整卡臂包括第三臂体和第三棘齿,所述第三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三棘齿设置在所述第三臂体的外侧面上,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固定卡臂包括第二臂体和第二棘齿,所述第二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二棘齿设置在所述第二臂体的内侧面上,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棘齿与所述第三棘齿相配;所述第二调整卡臂包括第四臂体和第四棘齿,所述第四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四棘齿设置在所述第四臂体的外侧面上,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棘齿与所述第一棘齿相配。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二调整卡臂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 定卡臂与所述第二固定卡臂结构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二调整卡臂上均设置有楔形头和夹靠部,所述楔形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臂体或所述第四臂体的头部,所述夹靠部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以从外侧夹靠所述第一臂体或所述第三臂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一固定卡臂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安装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第二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二固定卡臂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安装位置左右对称。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两第三固定卡臂,两所述第三固定卡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两第三调整卡臂,两所述第三调整卡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三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三固定卡臂卡配。
进一步,所述第三固定卡臂包括第五臂体和第五棘齿,所述第五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五棘齿设置在所述第五臂体的内侧面上,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三调整卡臂包括第六臂体和第六棘齿,所述第六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六棘齿设置在所述第六臂体的外侧面上,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五棘齿与所述第六棘齿相配。
进一步,所述第三调整卡臂上还设置有楔形头和夹靠部,所述楔形头设置于所述第六臂体的头部,所述夹靠部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以从外侧夹靠所述第五臂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插头为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插头为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端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插头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插头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端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插头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端部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插头为三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端部的两侧和中部,所述第二插头为三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端部的两侧和中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均包括支撑臂和楔形块,所述支撑臂一头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另一头与所述楔形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摩擦片和所述第二摩擦片均为片体,所述第一摩擦面 和所述第二摩擦面上均设置有锯齿状搭扣。
进一步,所述第一摩擦片和所述第二摩擦片均为片体,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上均设置有锯齿状凹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摩擦片的角部上设置有外凸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壳体上相应地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槽中,以将所述第一摩擦片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中。
进一步,所述第二摩擦片的角部上设置有外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壳体上相应地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槽中,以将所述第二摩擦片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摩擦片与所述第二摩擦片结构尺寸均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相背离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便于操作的摩擦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具有插接口,并通过所述插接口连接一插接装置,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所述插接固定装置在插接装置插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插接口时,将所述插接装置固定在所述设备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固定装置中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位置可调,从而使得第一摩擦面与第二摩擦面之间的夹置空间可调,以适应多种不同厚度规格插接装置,通用性好,经济性高,而且不使用时可直接卡固在设备上,存取方便,不易丢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E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的两种不同卡合结构对比示意图;
图5A-图5C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的三种不同插头布局结构对比示意图;
图6A-图6C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的三种不同摩擦面结构对比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装配后卡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单个壳体卡合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与插接头组装过程主视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与插接头组装过程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固定装置使用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11,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固定装置,应用于具有插接口92的设备90,在插接装置91插接于设备90的插接口92时,将插接装置91固定在设备90上。
插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摩擦片21、第二壳体12和第二摩擦片2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卡接,形成一内部空间可调的壳体。其中,如图2A-2E和图3所示,第一壳体11具有容置槽,且具有第一卡合部(下面详细介绍该结构),第一壳体11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头51。第一摩擦片21容置于第一壳体11的容置槽中,且具有第一摩擦面20。第二壳体12具有容置槽,且具有第二卡合部(下面详细介绍该结构),第二壳体12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插头52。第二卡合部能够调节地卡配第一卡合部,以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卡固在一起,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卡固后,第一插头51与第二插头52位于同一端。第 二摩擦片22容置于第二壳体12的容置槽中,且具有第二摩擦面(图中未示出,第一摩擦面与第二摩擦面通常采用相同结构)。
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卡固后,第一摩擦面20与第二摩擦面相对设置,且在第一摩擦面20与第二摩擦面之间形成有夹置空间,以卡夹插接装置91。并且,为方便将插接装置91卡夹入该夹置空间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出入该夹置空间的通口71、72。另外,为将本实用新型插入相应的电子设备90中,第一插头51和第二插头52与设备90上位于插接口92周边的相应插孔93相配。
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卡配结构可为多种形式,只要可以实现两者位置可调地卡配即可。在图4A和图4B中共包括两种卡配结构,对称结构和非对称结构,为提高通用性,通常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制作为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结构相同。该种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卡合部包括第一调整卡臂32与第一固定卡臂31,第一调整卡臂32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一侧,第一固定卡臂31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与第一调整卡臂32相对的另一侧。第二卡合部包括第二调整卡臂42与第二固定卡臂41,第二调整卡臂42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一侧,第二固定卡臂41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与第二调整卡臂42相对的另一侧。而且,第一调整卡臂32与第二固定卡臂41卡配,第一固定卡臂31与第二调整卡臂42卡配。此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为相同结构,且前后对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仅为相对而言。
具体来说,请参考图7和图8,第一固定卡臂31包括第一臂体101和第一棘齿102,第一臂体101悬置且具有弹性,第一棘齿102设置在第一臂体101的内侧面上,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为降低成本,数量为1个)。第一调整卡臂32包括第三臂体201和第三棘齿202,第三臂体201悬置且具有弹性,第三棘齿202设置在第三臂体201的外侧面上,数量为两个以上。而且为方便引导卡配,在该第三臂体201的头部还设置有楔形头203,为加强卡配强度,对应卡配位置还设置有夹靠部204,夹靠部204固设于第一壳体11上,以从外侧夹靠与之相配的臂体。第二固定卡臂41结构与第一固定卡臂31结构相同,第二调整卡臂42与第一调整卡臂31结构相同,第二固定卡臂41卡配第一调整卡臂32.第二调整卡臂42卡配第一固定卡臂31。而且, 第一调整卡臂32与第一固定卡臂31在第一壳体11上的安装位置左右对称,第二调整卡臂42与第二固定卡臂41在第二壳体12上的安装位置左右对称,互换性高,且便于操作。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第二种结构中,第一卡合部包括两第三固定卡臂301,两第三固定卡臂301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两侧。第二卡合部包括两第三调整卡臂402,两第三调整卡臂402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两侧,第三调整卡臂402与第三固定卡臂301卡配。第三固定卡臂301与第一固定卡臂31结构相同,第三调整卡臂402与第一调整卡臂32结构相同,在此不再多做介绍。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头51和第二插头52的数量位置并不受限,只要能够满足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插置固定在电子设备90上即可。如图5A-图5C所示,列出了三种形式。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5A所示),第一插头51为一个,设置在第一壳体11端部的一侧,第二插头52为一个,设置在第二壳体12端部的远离第一插头11的另一侧,以加强插置强度。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参考图5B所示),第一插头51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壳体11端部的两侧,第二插头12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壳体12端部的两侧。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参考图5C所示),第一插头51为三个,对称设置在第一壳体11端部的两侧和中部,第二插头52为三个,对称设置在第二壳体12端部的两侧和中部。
不论第一插头51和第二插头52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如何,在本实用新型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插头51和第二插头52均包括支撑臂501和楔形块502,支撑臂501一头连接设置在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2上,另一头与楔形块502连接在一起。相应地,设备90的插孔93内需设置有弹性挡片,以配合卡固该楔形块502。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摩擦片21和第二摩擦片22的具体结构并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容置于相应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中,并且两相对的第一摩擦面20和第二摩擦面平行相对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加工和安装,如图6A-图6C所示,第一摩擦片21和第二摩擦片22均设置为片体,第一摩擦面20和第二摩擦面结构相同,均为一平面。为增大摩擦在该摩擦面20上设置有摩擦结构,该结构可为锯齿状搭扣也可为锯齿状凹槽。在图6A-图6C 中示出了不同的凹槽结构,有平行斜槽结构,有交叉直槽结构,还有交叉斜槽结构,当然具体的摩擦结构可以有很多种,在此并不能一一列举。
另外,为方便将第一摩擦片21固定设置于第一壳体11中,第一摩擦片21的角部上设置有外凸的第一固定部82,第一壳体11上相应地设置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部12配合设置在第一固定槽中,以将第一摩擦片21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中。同样地,该第二摩擦片22上也设置有相同的固定结构,以固设于第二壳体12中。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设置为结构尺寸均相同,同时,第一摩擦片21与第二摩擦片22结构尺寸也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与第一卡合部及第一插头51等均一体注塑成型,材料选用ABS+PC,同样地,第二壳体12与第一卡合部及第一插头52等均一体注塑成型,材料也选用ABS+PC。第一摩擦片21与第二摩擦片22的材料选用NBR。最后,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相背离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便于操作的摩擦结构6。
如图9A、9B、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90,具有插接口92,并通过插接口92连接一插接装置91,如上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在插接装置91插接于电子设备90的插接口92时,将插接装置91固定在设备90上。该过程如图9A、9B所示,先将插接装置91置于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2中的第一摩擦片21或第二摩擦片22上,再将另一带有摩擦片(第二摩擦片22或第一摩擦片21)的壳体(第二壳体12或第一壳体11)与之相扣合,并将插接装置91压紧在第一摩擦片21与第二摩擦片22之间的夹置空间中,第一摩擦片21与第二摩擦片22上的摩擦结构可以将插接装置91牢牢固定在其中。然后如图10所示,将第一插头51和第二插头52与设备90上的插孔93相对应,并插置与其中,同时插接装置91的头部与插接口92插接配合,从而通过插接固定装置将插接装置91插接固定在设备90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固定装置中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位置可调,从而使得第一摩擦面21与第二摩擦面22之间的夹置空间可调,以适应多种不同厚度规格插接装置91,通用性好,经济性高,而且不使用时可直接卡固在设备90上,存取方便,不易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插接固定装置,应用于具有插接口的设备,在插接装置插接于所述插接口时,将所述插接装置固定在所述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容置槽,且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头;
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容置槽中,且具有第一摩擦面;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容置槽,且具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插头,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调节地卡配所述第一卡合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固在一起,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固后,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第二插头位于同一端;
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容置槽中,且具有第二摩擦面,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固后,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相对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之间形成有夹置空间;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出入所述夹置空间的通口,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设备上的相应插孔相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第一调整卡臂与第一固定卡臂,所述第一调整卡臂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卡臂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第一调整卡臂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第二调整卡臂与第二固定卡臂,所述第二调整卡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卡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第二调整卡臂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二固定卡臂卡配,所述第一固定卡臂与所述第二调整卡臂卡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卡臂包括第一臂体和第一棘齿,所述第一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棘齿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体的内侧面上,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调整卡臂包括第三臂体和第三棘齿,所述第三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三棘齿设置在所述第三臂体的外侧面上,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固定卡臂包括第二臂体和第二棘齿,所述第二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二棘齿设置在所述第二臂体的内侧面上,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棘齿与所述第三棘齿相配;所述第二调整卡臂包括第四臂体和第四棘齿,所述第四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四棘齿设置在所述第四臂体的外侧面上,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棘齿与所述第一棘齿相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二调整卡臂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卡臂与所述第二固定卡臂结构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二调整卡臂上均设置有楔形头和夹靠部,所述楔形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臂体或所述第四臂体的头部,所述夹靠部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以从外侧夹靠所述第一臂体或所述第三臂体。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一固定卡臂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安装位置左右对称,所述第二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二固定卡臂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安装位置左右对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两第三固定卡臂,两所述第三固定卡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两第三调整卡臂,两所述第三调整卡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三调整卡臂与所述第三固定卡臂卡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卡臂包括第五臂体和第五棘齿,所述第五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五棘齿设置在所述第五臂体的内侧面上,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三调整卡臂包括第六臂体和第六棘齿,所述第六臂体悬置且具有弹性,所述第六棘齿设置在所述第六臂体的外侧面上,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五棘齿与所述第六棘齿相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整卡臂上还设置有楔形头和夹靠部,所述楔形头设置于所述第六臂体的头部,所述夹靠部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以从外侧夹靠所述第五臂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为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插头为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端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插头的另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端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插头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端部的两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为三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端部的两侧和中部,所述第二插头为三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端部的两侧和中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均包括支撑臂和楔形块,所述支撑臂一头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另一头与所述楔形块连接在一起。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所述第二摩擦片均为片体,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上均设置有锯齿状搭扣。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所述第二摩擦片均为片体,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上均设置有锯齿状凹槽。
16.如权利要求1、14和15中任一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的角部上设置有外凸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壳体上相应地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槽中,以将所述第一摩擦片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中。
17.如权利要求1、14和15中任一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片的角部上设置有外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壳体上相应地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槽中,以将所述第二摩擦片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摩擦片与所述第二摩擦片结构尺寸均相同。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相背离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便于操作的摩擦结构。
20.一种电子设备,具有插接口,并通过所述插接口连接一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任一所述的插接固定装置,所述插接固定装置在插接装置插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插接口时,将所述插接装置固定在所述设备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07399.6U CN203942094U (zh) | 2014-04-25 | 2014-04-25 | 一种电子设备及插接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07399.6U CN203942094U (zh) | 2014-04-25 | 2014-04-25 | 一种电子设备及插接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42094U true CN203942094U (zh) | 2014-11-12 |
Family
ID=51861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0739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42094U (zh) | 2014-04-25 | 2014-04-25 | 一种电子设备及插接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4209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55507A (zh) * | 2015-11-04 | 2016-02-24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高压断路器及其喷口 |
CN105552580A (zh) * | 2016-02-04 | 2016-05-04 | 杭州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免剥线连接器 |
CN109193277A (zh) * | 2018-08-17 | 2019-01-11 | 合肥昌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机械端口固定装置 |
-
2014
- 2014-04-25 CN CN201420207399.6U patent/CN20394209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55507A (zh) * | 2015-11-04 | 2016-02-24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高压断路器及其喷口 |
CN105355507B (zh) * | 2015-11-04 | 2018-11-16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高压断路器及其喷口 |
CN105552580A (zh) * | 2016-02-04 | 2016-05-04 | 杭州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免剥线连接器 |
CN109193277A (zh) * | 2018-08-17 | 2019-01-11 | 合肥昌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机械端口固定装置 |
CN109193277B (zh) * | 2018-08-17 | 2020-05-22 | 瑞安市驰恒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机械端口固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42094U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插接固定装置 | |
US9110640B2 (en) | Memory combination and computer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CN205509173U (zh) | 车用连接器组合 | |
CN203636707U (zh) | 端子夹具 | |
CN204515195U (zh) | 光模块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04818549U (zh) | Led引脚焊接固定台 | |
CN204632949U (zh) | 端子台配线装置 | |
CN103972725A (zh) | 连接装置及其固定头与接口 | |
CN206292371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测试针盒的插拔装置 | |
CN203456641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5960328U (zh) | 手机主板上连接器的固定结构 | |
CN204424605U (zh) | 一种防呆结构连接器 | |
CN208092613U (zh) | Pci-e卡用固定结构 | |
CN103472900B (zh) | 直插固定有固态硬盘的主板组合结构及其主板和固态硬盘 | |
CN205581710U (zh) | 内存条的改良结构 | |
CN204270223U (zh) | 一种硬盘安装装置 | |
CN204030125U (zh) | 滑动耳扣连接器 | |
CN207305209U (zh) | 可调节宽度的印制板固定装置 | |
CN206611505U (zh) | 电视机主控结构及电视机 | |
CN205065048U (zh) | 一种馈线夹具 | |
CN204271415U (zh) | 主板上的usb连接器 | |
CN107336170A (zh) | 一种通用型定位座 | |
CN204666678U (zh) | 一种电表表托 | |
CN203466360U (zh) |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 |
CN209942485U (zh) | 一种固定牢固的门板铰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